初中历史-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情境营造]:播放歌曲《七子之歌》音乐。介绍《七子之歌》的背景[课堂设问]:闻一多先生在文中呼唤的七子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吗?进入情景,观察、思考回答:与香港回归有关,香港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没有。《七子之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好奇心与求知欲,产生探究欲望。[教师过渡]: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海峡两岸关系又是怎样发展的?承上启下自然过渡二、板书课题: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回顾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学生回顾使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三、展示相关课件及问题问题一:“一国两制”是由谁提出的?问题二: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的?问题三:“一国两制”的内容什么?问题四: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课件展示]:香港回归视频实录片段谈谈你对香港回归的感受?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抢答,完成相关问题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文,小组交流、合作完成问题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验成就感。视频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在“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大陆与台湾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海峡两岸人员的交流不断发展。1979年: 2005年:1980年:1992年:1993年:1995年:自学阅读课本同位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直观感受:播放《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总结:

“一国两制”是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香港澳门的回归证实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和任何干涉实力,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加深学生理解课堂的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葡萄牙侵占澳门,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因此有些问题可以自主探究、回顾历史。初中地理学习了港台的区域地理知识,语文课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学生通过新闻等对这一课有一定的认识,并感兴趣,要加强从历史角度正确看待港澳台的问题。初二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塑造性,本课知识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在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后,已基本熟悉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本课采用学生探讨知识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图片与资料,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效果分析

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表现,即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准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历史知识目标是否完整、课题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分析“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时,我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并加以记忆,虽然用时比较长,但这一部分的学习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也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强。

对教材熟练,脱稿讲课;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所以音量、语速要合适,语言要生动、清楚、有鼓动性。而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授课过程中,个别地方语言不够顺畅,显得对授课内容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清晰、目的性强,教学策略正确,教学内容充实,衔接自然。讲解条理清晰,明白易懂。我们历史教学一定要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在讲课过程中过渡语不够自然,显得僵硬,这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交流为目标,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使知识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又使知识交流得到升华。在这堂课中学生表现积极,流露出学习这堂课的热情和求知欲,推动了课堂顺利进行。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或采取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采取回顾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或采取讨论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或采取练习式引导学生规范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有“教学亲和力和感染力”“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课内知识和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头脑,焕发生命活力。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老师的个性品格、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还有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教材分析《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5课的内容。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如何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课文标题是“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本课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香港、澳门被殖民者侵占,分别经历了一百多年,四百多年的屈辱,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的良好素材,在本课学习中,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并贯彻始终。本课引言主要是想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引入本课的学习,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兴趣,对于引言所提两个问题,作为设问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内容,课堂最后通过点拨、学生总结的方式完成。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评价一、挑战自我:1.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是:A.刘少奇B.邓小平C.周恩来D.江泽民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针对哪一问题提出,后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A.港、澳

B.港、台湾C.台、澳

D.台、港3.“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一个中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4.“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A.两种管理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法律制度5、香港、澳门在回归以后,不能享有的政治权利是: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C享有高度自治权

D可以保留自己军队6、我国能够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外交成熟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C.英、葡老牌殖民国家衰落

D.给予港澳高度自治权7.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A.1997年7月1日B.1998年7月1日C.1999年12月20日D.2000年12月20日8.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是A.以武力使台湾统一B.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C.对付台湾人民的D.对付台独和某些外国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的图谋9.中央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决反对台独C.加强和台湾国民党合作

D.和平谈判10、材料(看图)请回答:(1)上图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行政区的区旗。(2)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侵占。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___”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与_______年和________年回归祖国,回归后实行__________制度。教学反思本节课涉及面广,涉及到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内容。与当代政治、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多数需要经过思维、判断、概括后才能获得较全面的认识。在上课的过程中,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引导过于简单,课堂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课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讲授台湾问题时应该结合一些社会现实中与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会更容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导入新课时《七子之歌》不够新颖,没能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需要改正的地方。这节课的启示是:(1)能不讲的不讲,大胆放手给学生“论从史出”多给学生补充资料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课标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