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数和倍数整理复习教材分析:《倍数与因数》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在认识了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中概念最多的一个单元,而且比较抽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解2,5,3倍数的特征;理解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本课的教学是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把本单元知识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归纳整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认知结构。2.技能目标:亲历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辨证思想。教学重难点: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前家庭作业整理本单元知识点记录下来并初步整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的要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很善于推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整理复习》(板书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对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了自主整理,相信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充分的回忆和再认识。你能用本单元的知识介绍一下30和3这两个数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师:我们从她的介绍中,找到了知识点奇数和偶数。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知识点卡片: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2的倍数特征、3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特征、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两个数的特征,从而唤起对因数和倍数一系列概念的回忆。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把各个知识点随机粘贴在黑板上,面对这些又多又杂的复习内容,学生产生了按顺序整理知识的内需,复习课有了良好的开端。二、概念梳理,形成网络师:同学们,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从这两个普通的数中,找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点。这些零散的概念放在一起,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么梳理一下呢?师:有想法但是说不清,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个整理建议给你们,看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的更透彻。整理建议:1.参考课前整理的知识点,翻一翻课本,想一想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2.用箭头或线条把这些知识点按一定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师:现在,请拿出昨天家庭作业,看到你们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参考老师的整理建议,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地方。教师出示整理建议,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整理。(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交往、合作的意识),师巡视指导,然后有目的的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看到xxx端正的坐姿,老师就知道你们整理完了。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用老师这个大一些的教具,在黑板上边贴边说好吗?选择小组上台,说整理思路,小组的其他同学在黑板上粘贴。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或质疑。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师生共同应用黑板上的知识点卡片,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科学的知识网络。师:哪个小组还想来展示一下?组织学生评价各个小组的整理:你比较欣赏哪个组的整理?为什么?师:同学们,你们的整理虽然各不相同,也存在着一些缺憾,但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其实,整理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有的学习内容可以用表格来整理,也可以这样整理。(课件)师:看这是老师整理的,与黑板上相比有什么不同?生: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现在请大家结合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交流,参考老师的整理,再次完善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组展示,让学生一起找出各部分知识的联系,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补充,使知识得到补充和完善,将知识系统化、有序化地进行整理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使学生脑海里凌乱的知识以下子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培养学生梳理概括知识的能力。三、综合运用,知识内化师:同学们,知识复习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已建立。那你们会不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开启闯关模式。第一关:辩对错(1)因为10÷2=5,所以2是因数,10是倍数。()(2)743的个位上是3,所以743是3的倍数。()(3)13的倍数是合数。()(4)合数都是偶数,质数都是奇数。()师:在刚才的判断中,听到同学们用到了一种方法是什么?对,举例子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第二关:找不同416192234425331527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一组数,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生活中也是这样,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多角度去看待事情,才能看的更全面。第三关:填一填(1)30的因数有()。(2)30的因数中是质数的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3)30分解质因数是()。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找因数的方法,提炼数学方法有序列举。第四关: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是一个两位数,是偶数,而且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之和是9。老师今年多少岁?师:解决本问题时,你是怎么做的?师:对,我们要先把符合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之和是9,这个条件的数有序列举出来,再将不满足其他条件的排除。排除法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将本单元知识内化,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四、课堂总结,完善提高师:通关!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课前的自主整理,到课上的合作交流,再到展示环节我们一起梳理知识网络,每位同学都在积极的参与,都有了各自的收获,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从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2.作为五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知识。3.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概念和结论。效果分析“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本节课以复习导入,即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构建,这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活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务于整堂课。突破难点过程再学生课前自主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在这里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构建知识的网络图,是想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全员参与加强了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他们一起经历知识网络的构建,一起感受和体会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意义,并最终形成一种技能。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有张有弛,从练习中,总结数学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数和倍数整理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引来一些小学生不必研究的问题。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因数和倍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没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合情推理的能力;在探索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倍数、因数以及质数与合数分解质因数都是本单元的重点。本课的教学是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把本单元知识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因数与倍数整理复习》评测练习师:同学们,知识复习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已建立。那你们会不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开启闯关模式。第一关:辩对错(1)因为10÷2=5,所以2是因数,10是倍数。()(2)743的个位上是3,所以743是3的倍数。()(3)13的倍数是合数。()(4)合数都是偶数,质数都是奇数。()第二关:找不同416192234425331527第三关:填一填(1)30的因数有()。(2)30的因数中是质数的有(),合数有(),()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3)30分解质因数是()。第四关: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是一个两位数,是偶数,而且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之和是9。老师今年多少岁?教学反思一、自我评价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上好一节复习课要全面、详细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又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复习程序;既要切实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复习课中,我在课前布置家庭作业整理知识点,将各个概念的意义列在表格中,然后自主整理成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充分的回忆和再认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网络。课堂中,从两个数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概念的再次回忆与理解。在趣味中,找到了知识点,进而产生了对诸多知识点进行整理的学习兴趣。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条理的整理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来说是重要而必备的技能。当然这个技能并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如何在确保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呢?通过课前的自主整理,了解到学生并没有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考虑到“因数与倍数”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杂,概念多,我将整个知识网络的构建分成两个阶段,并采用小组合作整理的学习形式,降低了整理的难度,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整理热情。第一阶段是学生课前自主整理,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阶段在学生课前已自主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开拓,智慧得到碰撞。这些琐碎的知识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使原来分散的学习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络图,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典型,具能举一反三,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求习题的多样繁杂,但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侧重将孩子们日常中在做的,但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数学方法提炼出来,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给了练习环节一定的厚度。二、自我反思:1.因为这节课既要带领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又要做一些相对应的练习,时间不太宽余,再加上比赛中多少有些紧张,所以原本就快的语速更快了,整节课听起来太满,有点抢时间的感觉。2.在学生汇报环节,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思路,在生生的对话和老师的追问中,相互补充、相互质疑,产生思维的花火,进而进一步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对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就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此环节用时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减少。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自己在课堂中有评价的意识,但评价语言还需更加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要多读书、多学习、多实践。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结合课标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课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