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页共4页《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建筑的特征》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课文,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这类科普类文章,大多是普及科学知识,引起人们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学习这类文章,既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本文的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作者首先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按照作者叙述的详略,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本文掌握的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心中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理解文中的建筑术语。3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三、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2、难点: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四、教学环节(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美术与建筑。刚才给同学们看的图片是不是很美呢?它的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中国传统建筑,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由此引入课题,并交代文体,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对学习文章有极大的好处。)(二)作者介绍: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点拨。(三)整体感知课文:1.解题:提问: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家觉得哪个词是关键词?明确:“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篇,“建筑”、“中国”限制领域范围。(此问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全文思路。明确本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明确: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结构风格。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独立完成。)3.提问:课文讲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作者有没有对中国建筑作一个鉴定,即何为中国建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两段)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4.提问:作者接下来共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请同学们依次找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明确。5.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学生自己归纳或小组内交流合作完成)明确:①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②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③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6.多媒体依次展示这九大特征,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印象。展示示例:(一)立体构成;(二)平面布局;(三)立柱、横梁;(四)斗拱的作用;(五)举折、举架的作用;(六)屋顶;(七)色彩;(八)装饰部件;(九)用材特点。7.学生思考,作者写这九大特征是随便写的吗?他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明确:逻辑顺序(师生共同回顾说明顺序)8.作者精要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又提出了什么内容?明确: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四)深度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明确)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2.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如: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巴黎的纪念柱和中国的华表;(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过道巡视,通过询问了解情况,及时给予点拨。通过这两道题的设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的归纳概括能力,提高了做题技巧。)(五)揣摩语言这篇文章除观点准确、叙说严谨之外,文笔也兼有理趣和情趣。例如本文之中就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请大家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说说运用比喻说明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生动性、流畅性。让学生体会本文叙述说明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地运用。)(六)比较探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让学生分析它们不同的建筑特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认识,以及中国建筑发展中的兼收并蓄问题。(七)拓展延伸观察校园中的建筑,如:南阁、校门、凉亭等,写一篇介绍这些建筑特点的小短文,200字左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八)总结全文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的洗礼后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建筑特征,而每一个民族在自己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风格虽然不同,但解决的本质问题却是相同的,作者把它称作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我们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体现出的中国的文化,是为了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去体会、继承和发展中国建筑的美,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今天所体会到的一切的美,源于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结构和运用的揣摩和体会.(九)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六、板书设计概说概说——中国建筑自成体系九大特征个别建筑物:台基、房屋、屋顶平面布置:左右均齐对称结构装饰斗拱:减少剪力(最显著特征之一)举折、举架:多层;上短;逐高屋顶:瓦面弯曲(最主要特征之一)朱红为主:颜色使用大胆构件外露:结构与装饰有色琉璃瓦:雕刻风格、手法——“文法”、“词汇”空间木材结构:主要结构方法“可译性”问题七、教学反思《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一篇科普文章,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内容陌生,平时也较少接触这样的话题,所以我设定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理解文中的建筑术语3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对于学生,目标1很容易完成。这篇科普文章层次清晰,学生很容易找到文章的重点部分,由此学生很快就能理清文章线索

。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建筑的九点特征也由主结构到次装饰展开,学生把握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这部分我没有作为重点去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自己总结概括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在这九个特征中提到的“斗”“拱”“举架”的建筑术语很难理解,因此我把这个作为重点去引导。通过设计课件,借助多媒体展示,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来。通过对九大特征的归纳,建筑术语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题材虽然陌生,但文章并不晦涩。由此,我们一起来探讨梁思成教授在文章中所用的生动说明方法比喻。作者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学生在探讨中既明确了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含义,又领略到作者的文字魅力。整个课堂环节安排合理,衔接自然。

最后提出西安西大街的改造问题,让学生探讨:中国建筑是否符合现代都市发展的需要。因为话题接近学生的生活所以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大家都认为古人留给我们的是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新时代的发展也推动和要求中国在建筑上敞开国门,在传统的设计基础上借鉴西方。中国的现代建筑,不论是科学技巧还是美学原理,都体现出了现代建筑的时尚气息,丝毫没有落后于世界建筑前进的步伐。如果处理好现代与古典、时尚与传统的结合,就是中国的建再次创造奇迹的机会。

在这一节课能够完成《中国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