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王梵志的人口思想
摘要王梵志是隋末唐初的通俗诗人,他生活的年代,由于从战争、分裂到和平统一,人口迅速增长。他关注现实生活,在五言通俗诗中,表露出对人口问题的一些看法。本文从人口再生产、教育与人口质量、人口与生态环境、婚姻家庭五个方面对其人口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其思想的精华与待商榷之处并作出评价。
关键词人口思想少生少养人口质量
一、王梵志生平及时代背景
王梵志(约公元590——约660年),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出身于比较殷实的家庭,但生平坎坷,饱经忧患,壮年后信奉佛教。他是初唐一位民间通俗诗人,近年从28种敦煌写本《王梵志诗》及唐宋笔记小说、诗画中搜集到他写的336首诗作,刊有《王梵志诗校辑》。王梵志在五言通俗诗中,表露出对人口问题的一些看法。那么,在他生活的年代,是否存在人口问题的征兆呢?
隋的统一使国内社会趋于安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不久隋炀帝暴政,造成隋末大乱,人口又遭巨大耗损。唐统一后,因战乱,社会财富大量消耗,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大行节俭作风,对人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发展,同时采取一些增加人口的应急措施,如“推行早婚,以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了人口增殖力。据陈彩章先生研究,河南省人口,西晋泰始元年为2930220人;刘宋大明八年为533445人;北魏永安二年为1672974人;隋大业五年为8350553人;唐开元二十八年为7437056人。每平方里的人口密度为,泰始元年为;大明八年为人;永安二年为人;大业五年为人;开元二十八年为人。显然,在王梵志出生前后的这段时间,人口陡然大幅上升。整个魏晋南北朝战乱频繁的河南省,一旦恢复和平、安定的环境,在社会经济复苏的同时,人口必定激增,这为王梵志人口思想的萌发提供客观依据。
二、王梵志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口再生产
1.少生少养
在人口再生产方面,他反对多生多养,认为生孩子不须求数量而求质量,提出了少生少养、优生优育的思想。有诗云:“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主张一对夫妇生养一个孩子,免得日后分家产时发生矛盾而互相煎熬;并强调只要乐于行善,即便不生养亦无不可,有诗为证:“男女有亦好,无时亦最精”。不过,这恐怕是他对贫民的规劝,因为当时的情况是贫民生育过多,富家却往往子女较少,即“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身上无衣挂,长头草里蹲。到大耶忽没,直似饱糠牲。长大充兵仆,未解起家门。积代不得富,号曰穷汉村。”
2.子女多是灾难
他认为子女多是灾难,并诗云“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儿大须娶妻,女人须嫁处。户役差科来,牵挽我夫妇。妻即无褐裙,夫体无裈袴。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努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少年平生又,老头自受苦。”这首劝世诗是对当时以生有五男二女为吉利的生育观念的批判,诗中“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生育理想。唐人以生有五男二女为吉利,年轻人受这种生育观念的影响,希望能够生得五男二女,可结果却过着“妻即无褐裙,夫体无裈袴”、“少年平生又,老头自受苦”的困苦不堪的生活。
(二)教育与人口质量
1.人口质量
在他看来,人口质量包括人口智力素质和人口道德素质。一方面强调孩子在智力素质方面要“了事”。另一方面,他则更多的涉及人口道德素质,如其一:“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这首诗通过妻儿在“吾富有钱时”与“邂逅暂时贫”时的行为的比较,将贪钱者的丑态活现在纸上,讽刺了一切向钱看、漠视人情者,给人们敲响了道德警钟。“只见母怜儿,不见儿怜母。长大取得妻,却嫌父母丑。耶娘不睬聒,专心听妇女。”这些是针对社会上习见的子女不肯赡养父母的恶劣风尚有感而发的,对这种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他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此倒见贼,打煞无人护”。
2.提高人口质量
为提高人口的道德素质与智力素质,王梵志主张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儿童文化教育,即要“儿小教读书”。除了文化教育,还要加强儿童道德教育,即要“养儿从小打,莫道怜不笞。长大欺父母,后悔定无疑。”不过,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进行“言传身教”:“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三)人口与生态环境
王梵志人口思想中包含有生态环境的内容:一方面预示到人地矛盾,他认为世间土地有限,而人口增长无限,如果任凭人口增长,会造成“人满”之患,如“自生还自死,煞活非关我。续续生出来,世间无处坐。若不急抽却,眼看塞天破”,这是在预示未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情景;另一方面在王梵志看来,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人均土地占有量会越来越少,所以他主张死人不要与活着的人争土地,要普遍实行死后火化。《生死如流星》云:“死如流星,涓涓向前去。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已后烧作灰,飏却随风去”。即是说由生到死,像流星和河水一样是挡不住的,死了万年的人化成了微尘;死了千年的则成了化石泥土;死了百年的,骸骨倒还在坟墓里;以后陆续死的人多了,就没有这么多土地好埋,于是就烧成灰,随风散去。这是他对未来人死后普遍实行火化情景的预测。
(四)关于婚姻家庭
一是婚嫁观,他写道:“有儿欲娶妇,须择大家儿。纵使无姿首,终成有礼仪。”“有女欲嫁娶,不用绝高门。但得身超后,钱财总莫论。”他主张男子娶妻须注重对方有无教养,不必过分强调外貌;女子嫁人须注重对方的品德、门风,不应追求财力丰盈。这是其独到之处。二是夫妻间,其诗中表现夫妻之间感情易变、夫死则妻嫁子随的情况很多,如“撩乱失精神,无由见家里。妻是他人妻,儿被后翁使”、“一朝身磨灭,万事不由人。妻嫁后人妇,子变他家儿”,在这些诗中,王梵志以看透人情的冷漠和忤目世态的尖刻对夫妻感情异变、夫死则妻嫁子随的情况作了无情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五)其他
此外,人口性别观念上,王梵志反对夫权思想,主张男女平等。他极力抨击打骂妻子的恶劣行为:“骂妻早是恶,打妇更无知。索强欺得客,可是丈夫儿。”在饮食方面,王梵志从佛教的信仰出发,主张人人吃素,反对杀生。有诗云:“杀生罪最重,吃肉亦非轻。欲得身长命,无过点续明。”
三、对王梵志人口思想的思考
(一)精华之处
1.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
王梵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提倡计划生育的人,一方面他提倡“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即“只生一个好”的思想;另一方面他指出“富儿少男女,穷汉生一群”,这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思想。在提倡“多子多福”的封建唐朝,王梵志能够意识到人口问题,并敢于提出“少生少养”的观点,这是难能可贵的,不愧为我国计划生育的先驱。
2.注重提高人口质量
王梵志十分看重人口质量。他不仅注重提高人口智力素质,同时强调要提高人口道德素质。他还主张通过文化教育和家庭教育来提高人口质量。这一观点颇为新颖,因为高的人口质量是促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值得一提的是,王梵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子女长大后能赡养丧失劳动力的父母,这是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宣传,利于孝文化的传承,对现时的人们仍有巨大影响。
3.预示人地矛盾
王梵志的人口思想具有极强的预见性,表现为:一是预示到未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情景;二是针对人地关系紧张的情景,他主张实行死后火化。这样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利于环境保护。至于对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的预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合理的,因为在封建唐朝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人口再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种无计划的人口再生产导致人口爆炸、资源枯竭不是没有可能。
4.提倡男女平等和树立正确的婚嫁观
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初唐时代,男尊女卑思想占统治地位,妻子是丈夫的附属品,丈夫欺凌妻子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王梵志提出男不得欺凌女,即男女平等的人口观念,表现出王梵志的见解带有反传统性。此外,受西方价值观影响,人们婚嫁观被扭曲,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还提出了正确的婚嫁观,为现实扭曲的婚嫁观敲响了警钟。
(二)有待商榷之处
1.那时真的需要少生少养吗
笔者认为王梵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贫民因生养过多而加重贫困的程度,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贫困单单是由于多生造成的吗?他将贫困归罪于生养过多,而无视社会制度的作用,没有指出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这是不全面的。不知王梵志是否掌握到当时的土地数量、承载力以及自然资源等相关资料,所以很难判断王梵志“少生少养”说的合理性。其实,唐初是休养生息期,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期,理论上来说,是需要大量增殖人口的,所以“少生少养”说有待商榷。
2.少生或不生就一定是好事吗
笔者认为应该历史、客观、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根据变化的形势进行适时、灵活、稳健的调整。从人口发展规律来看,既要避免过高增长,也要避免负增长。当人口增长过快、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时,要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如“一孩政策”等,通过少生或不生来调节人口增长的矛盾;当人口呈零增长或负增长时,会导致少儿人口、青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老龄人口增长,致使总人口规模的持续下降,这就需要采取大力增殖人口政策,如鼓励生育等,以促使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可见,少生或不生具有历史局限性,绝不能一概而论。
3.开放的婚姻风俗要受到批判吗
王梵志对当时开放的婚姻风俗予以无情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从维护儒家“三纲五常”的角度来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战争对人口的大量消耗,唐初急需增殖人口,而再婚是增殖人口的一个重要举措,唐代视夫死妻嫁的婚姻习俗为正常,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说明当时社会意识已经逐渐冲破儒家礼教“从一而终”的束缚,而相反王梵志对夫死妻嫁等婚姻习俗的批判态度,则说明了王梵志思想的局限性。
总之,王梵志的思想是其个人经历与当时历史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独特见解,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环境的保护等方面上影响深远。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评价。
注释:
路遇,腾泽之.中国人口通史(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375—377.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第67页,第71页.
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垃圾房采购合同协议
- 大车运营合同协议版
- 中医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
- 多家企业合作借款合同协议
- 工地院内改造合同协议
- 国企洗煤厂出租合同协议
- 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教育内容创新的途径
- 从科研到临床-解析生物技术创新在医疗领域的商业化过程
- 创新者的力量区块链与信任经济生态的探索
- 利用奥运遗产打造高效且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北京市战略展望
- 内部控制建设课件
- 水塘排水、清淤质量检验记录表
- 上海龙之梦丽晶大酒店客房预订单
-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 抗拔桩裂缝计算表格(自动版)
- 血透室传染病登记本
- 妇产科学孕期B族链球菌感染课件
- 《药疹(Drug Eruption)》PPT课件
- 评茶员(高级)鉴定理论试题
- 第十套广播体操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