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2024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全)2024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全)2024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全)2024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全)2024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版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卷(含解析)一、(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发酵(xiào)云霓(ní)

湛蓝(zhàn)

脍炙人口(kuài)B.绮丽(qǐ)粗犷(guǎng)

嘈杂(cāo)

孜孜不倦(zī)C.颔联(hàn)解剖(pōu)

差使(chāi)

怏怏不乐(yàng)D.锵然(qiāng)

狩猎(shǒu)

泯灭(mǐn)

强词夺理(qi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斑斓打擂台世外桃源言简义赅B.汲取圆舞曲默守成规自圆其说C.漂逸纪录片一鼓作气一筹莫展D.天骄破天荒一气呵成与日俱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A.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走亲访友,美不胜收。B."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樊锦诗兀兀穷年,把大半辈子光阴都奉献给敦煌石窟的研究。C.广播电视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将其送入预定轨道。D.实验小学的老师们认真准备,置身事外,确保学生复学工作顺利开展。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为了将爱国情怀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国旗国徽国歌教育。B.文本核心信息的捕捉既与作者当时的创作意旨有关,也与读者心境、经历、所处时代有关。C.哔哩哔哩网站推送、制作、策划的演讲视频《后浪》播出后,在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论。D.现在疫情还在蔓延,搞好疫情防控,取决于各国是否团结合作。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在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中,美国记者斯诺真实记录了在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B.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受到一个疯女人的骚扰,这个疯女人就是罗切斯特的妻子。C.《儒林外史》中范进渴望功名却屡试不中,曾一头撞在贡院的号板上。D.在《昆虫记》中,蝈蝈喜欢进攻比自己大得多的昆虫,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9分)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

冠:帽子C.父命之命:教导、训诫D.威武不能屈

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7.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一怒而诸侯惧夺而杀尉B.与民由之公将鼓之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必有我师焉D.以顺为正者称善者久之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他运用反问句,还运用"诚"加重语气,说明他对这个观点是有疑问的。C.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来说明他们顺从主上,追求名利,不是真正的君子。D.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正面提出了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共8分)太尉周亚夫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①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②,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后吴奔壁东南陬③,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有删改)【注释】①深壁:深沟高垒。②便宜:有利。③陬:山脚。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两处)(2分)吴方攻梁梁急请救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11.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周亚夫的军事谋略....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共8分)越调①·小桃红②·杂咏元·盍西村绿杨堤畔蓼花③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④,一片洞庭秋。【注释】①越调:元曲中的宫调。②小桃红:曲牌名。③蓼花:生长在水边的小花。④就:完成。1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的画面。(4分)1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一句的妙处。(4分)(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1)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2),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4)夜来城外一尺雪,。(白居易《卖炭翁》)(5),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6)无限河山泪,。(夏完淳《别云间》)(7)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山高水清的句子是,。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6页三、语言与运用(5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文化塑造着国民的精神气质与思维方式,承担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功能。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都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3分)请将画线句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3分)(2)依据提示,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上联下联分别写在横线①②处。(2分)冬梅濯清涟远群芳以无争夏荷傲霜雪出淤泥而不染大明湖中①千佛山上②四、(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筵席分餐: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①疫情期间,复工的人们执行分餐制以防范交叉感染。说来奇妙,如今普遍采用分餐制的西方,在其文明发源中心罗马,一开始采用的是合餐,而今天喜欢共举箸的中国,却在西周时就成为筵席分餐文化的先行者。②"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筵席"之上分坐分食,体现的是一种礼仪,坐在筵席上吃饭得有规矩。在西周燕飨国宾、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从入席退席的顺序、座次尊卑,到席间礼仪,处处都有严格的区分。如《礼记·礼器》里的"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又如《论语·乡党》里的"席不正,不坐。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说明中国早期的分餐制度从贵族的饮食礼仪出发,借助儒家道德教化的东风,自上而下传播成主流的饮食文化。③筵和席实为同义词,都是一人一设铺置于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大席小,筵上加席。按照《周礼》的记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之后"案、俎、几"等贵族使用的小餐桌也开始置于筵席之上,时间久了,"筵席"二字便合成一个词语。这样的坐具既适应先秦时代较为低矮的建筑空间,更适合长袍广袖、以"绔"为下装的坐姿礼仪。所以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贵族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④"筵席"只是西周以物器为礼仪教化的一个侧面,除了坐具,分餐的餐具也是构成礼制和阶层隔离的组成部分。⑤最典型的餐具莫过于鼎,这种由烹饪工具转变为专盛肉食的食具,因为等级分餐,顺势成为身份展现与权力象征。举杯饮酒时,周礼也依身份对饮具有严格区分:"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音zhì),卑者举角。"(《礼记·礼器》)⑥至于食物,分餐制度更为身份区别提供了便利。西周时的酱料多由珍贵的鱼、肉制成,又被称为"醯醢(音xīhǎi)",可以说是舌尖上的奢侈品。秦代《传食律》里就曾规定官员、使者及卒人等各色人等依据身份能配给多少种酱——而周天子每次正餐都要遵循制度,摆满六十个"醢"的品种。⑦伴随着一次次的民族融合和阶级流动,中国的分餐制逐渐..走向合餐制,以共食的形式建构出参与者"共同体认同感"的饮食文化功能。这样的转变并不是分裂,而是在"礼之用、和为贵"的儒家早期就埋下了伏笔。(选自《北京日报》,作者慧文,有删改。)16.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筵席分餐文化"。(4分)17.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18.阅读第⑦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伴随着一次次的民族融合和阶级流动,中国的分餐制逐渐走向合餐制(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母亲的眼睛李汉荣①在农家小院的正中,在光线最集中的地方,我的母亲端坐着,为我们做鞋,做枕头,缝补衣裳,在书包上绣花。此时,宇宙那明亮仁慈的光线,从几光年之外赶来,投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灌注进母亲手里那小小的针眼。每一个针脚里,每一个图案上,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②看着沐浴在天光里的母亲,看着跟随母亲的目光穿梭在生活经纬里的小小针线,我终于明白:我们贴身的衣服里和书包上,织进去的不只是母亲细密的眼神,还有来自几光年之外上苍的眼神。③母亲八十多岁的眼睛,还保持着少女的清澈和纯真。而世间不少的人,涉世稍深或略有阅历,目光就少了清纯,蒙上了或世故或势利或狡黠的尘灰。莫非,母亲有什么特殊的"养眼"之法?我想了解其中的缘由。④那年,我回老家养病。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无数颗露珠的照拂里走来走去,在无数片绿叶的叮咛里走来走去,在无数声鸟雀的歌唱里走来走去,在无数星子的清光下走来走去。我的心里,我的眼睛里,哪怕藏匿得很深很隐蔽的细小杂念和灰尘,都被一一洗净。我身体里的病,也渐渐离我远去。我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无尘无垢,无嗔无痴,甚至有一点吐气如兰的意思了,连梦都是清洁的。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若保持身体的洁净、心灵的洁净、眼睛的洁净,保持每一个意识和念想的仁慈与洁净,那么,他将会从生命里领受到怎样单纯而又无比丰富的诗意!⑤我在故乡的怀里、在母亲身边养病,病,大约不好意思待在我逐渐变得干净、健康的身体里。我的身体里没有了毒素,也没有了病魔赖以存活的养料。病,知趣地走了,我养好了身体,也养好了心。那次乡村静养,等于让我对乡村母亲的心灵养成做了一次田野调查。⑥那么,母亲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心,何以有那样洁净无尘的眼睛?我想,清晨或黄昏,原野上那无数颗透明的露珠,已经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的母亲,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念念在...九年级语文第6页共6页兹.①于心灵的善良、纯洁和真诚;她是用一生的田野劳作和行走,与无数颗露珠——与无数颗清澈的天地之眼,交换着心灵的语言,交换着眼神。就这样,上苍把最好的露珠,交给母亲保管,露珠一直滋养和化育着母亲的心,也明净了她的瞳仁。⑦一个人若很少在露珠(包括具有露珠之透明品质的事物)面前停留,激赏、感动于那无邪的纯真,并反观、反省自己内心的不洁和阴影,同时让自己被尘世污染的身体和心灵,接受其消毒、清洗和映照,那么,他的内心和眼神,就少了某种天赐的清澈。一个人若很少将目光投向苍穹的星辰,却总是锁定于功利,那么,他的心域必窄狭,眼神定然少了某种悠远和深沉。⑧我的母亲,低头与露珠交换眼神,抬头与星辰交换眼神,俯仰之间,她都在吐纳天地精神。她识字不多却有天趣,因为她心存天真;她阅历不多却胸襟宽阔,因为她到过天庭。宽厚的原野和澄明的天穹,就是我母亲的心灵老师。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你注意到了吗?你妈妈的眼睛特别清澈,八十多岁了,还像少女的眼睛那么纯洁和深情。"他的父母去世较早,于是把我的母亲当自己的母亲对待。我的母亲是在86岁那年去世的。好朋友写了一篇短文,标题是"想念母亲的眼睛",痛惜一位慈祥的母亲走了,人间少了一双清澈的眼睛。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里荡漾的是内心的光亮和情感的波澜,是一个人心灵世界的折射。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注释】①兹:此,这个。19.文章中"母亲的眼睛"保持①的特点,通过乡村静养,"我"明白了母亲拥有这样眼睛的原因是:②。20.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我每天都在故乡的原野上走来走去,在无数颗露珠的照拂里走来走去,在无数片绿叶的叮咛里走来走去,在无数声鸟雀的歌唱里走来走去,在无数星子的璀璨下走来走去。(2)结合语境,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3分)我的母亲,她是用一生的时间,念念在兹于心灵的善良、纯洁和真诚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想念一双眼睛,其实是想念一种纯洁的感情,缅怀一种干净的人生"的理解。(5分)22.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5分)五、(共60分)23.按要求作文。请以"最好的安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一、(20分)1.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A.发酵(jiào)C.嘈杂(cáo)D.狩猎(shòu)【评分意见】本题4分。2.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汉字字形。A.言简义赅—言简意赅。B.默守成规一墨守成规。C.漂逸--飘逸。【评分意见】本题4分。3.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不能用来形容人。B.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C.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褒贬不当。D.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语境矛盾。【评分意见】本题4分。4.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C.语序不当,策划、制作、推送。D.一面对两面,去掉“是否”。【评分意见】本题4分。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人物、情节。周进曾一头撞在贡院的号板上。【评分意见】本题4分。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冠:行冠礼。【评分意见】本题3分。7.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表顺接。B之:代词,指正道/补充音节、不译。C.焉:怎么,哪里/兼词,于此。D.者: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的人。【评分意见】本题3分。8.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景春对自己的观点是深信不疑的。【评分意见】本题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9.答案:吴方攻梁/梁急/请救【评分意见】本题2分。只画2处,画错或者多画均不得分。10.示例: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评分意见】本题3分。两个“日”“使”关键词翻译错误各扣1分,语言通顺1分。11.答案:示例一:面对梁地和汉景帝的请求,周亚夫“守便宜,不肯往”“坚壁不出”展现了他不与敌人正面交锋,以守为攻的军事谋略。(或保存实力,善于利用有利条件。)示例二:周亚夫在坚守的同时,派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展现了他切断敌人粮道,迫使敌人出击,速战速决的军事谋略。示例三:吴兵挑战失败后“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展现了周亚夫识破敌人声东击西的诡计的军事谋略。【评分意见】本题3分。结合内容1分,分析人物军事谋略2分,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太尉周亚夫把各路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由弓高侯等人率领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汉军始终也不出来。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让人们注意防备西北。接着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西北,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各将领都认为太尉的计谋是对的。(三)诗歌阅读(共8分)12.江堤绿杨成荫,小洲上蓼花飘飞,远处溪山秀美可爱。傍晚时分,江面上烟水茫茫,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评分意见】本题4分,描述景物全占2分;联想想象合理占1分;语句通顺占1分。13.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残霞妆就”一句将晚霞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边的晚霞比作刚刚梳妆完毕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示例三: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将天空的云和天边的晚霞赋予动感,富有生机和情趣,暮色残云飘散天边,晚霞就像少女刚刚梳妆完,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天傍晚时分洞庭湖的美丽壮观,表达了诗人的欣喜和喜爱。【评分意见】本题4分。表现手法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意思对即可。(四)根据原文默写14.(共8分,每空1分)(1)秋风吹散马蹄声(2)山重水复疑无路(3)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4)晓驾炭车辗冰辙(5)溪云初起日沉阁(6)谁言天地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评分意见】本题8分,每空1分。错句、错字、漏字、添字、书写不规范、不清晰,该题不得分。三、语言与运用(共5分)15.(1)示例一: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无不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示例二:没有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的时代,不伴随着人文创新的导引。【评分意见】本题3分。句式符合要求,句意不变,语言通顺即可。(2)示例:①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②冬梅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评分意见】本题2分。每空占1分。四、(一)(共12分)16.答案:①“筵席”之上分坐分食,体现的是一种礼仪。②筵席作为坐具,是西周以物器为礼仪教化的一个侧面。③分餐的餐具也是构成礼制和阶层隔离的组成部分。④分餐制度的食物为身份区别提供了便利。【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个要点占1分,意思对即可。17.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餐具鼎因为等级分餐成为身份的展现和权力的象征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在筵席分餐文化中,分餐的餐具是构成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