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意,领会诗境,并积累咏月的名句。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美,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哲理,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赏月在月亮身上,文人墨客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你们能吟诵几句古人描写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二、读月1.听读——听配乐朗诵要求:注意听朗诵的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注音:宫阙(què)琼楼玉宇(qióngyŭ)朱阁(gé)绮户(qǐ)婵娟(chánjuān)不胜寒(古时读shēng)2.齐读要求:男生齐读上阕,女生齐读下阕。3.译读要求:对照课下注释,读懂词的意思。补充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2)宫阙:宫殿。(3)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所以作者有此一问。(4)乘风归去:驾着风,回到天上去。(5)琼楼玉宇:白玉砌成的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美丽建筑。(6)不胜(shēng):忍受不住。(7)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8)朱阁:朱红色的楼阁。(9)绮户:刻有纹饰门窗。(10)照无眠:照着有心事睡不着的人。(11)婵娟:月里的嫦娥,代指月亮。二、品读1、你喜欢词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示例:我喜欢“起舞清影,何似在人间”,因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2、.自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苏轼,以内心独白式朗读。3.背读要求:在二分钟内背诵词的上阕或是下阕,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板书设计:水调歌头词牌名苏轼北宋文学家小序:背景缘由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情感:旷达乐观学情分析一、学生已基本具备诗歌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中学六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古诗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古诗的分类、发展的历程等。对如何进行诗歌的学习,也已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已经基本具备了诗歌赏析的能力。从初一开始,我就比较重视学生预习的指导,孩子们已经逐步养成了提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阶段,学生能够借助字典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扫清语言障碍;并能自觉利用手里的资料,查阅作者的相关信息;结合课文注释,弄懂诗歌大意了。课堂上,老师适时加以引领,学生也能够借助于学习小组,解决掉预习中遗留的部分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领会,通过反复朗读、拓展探究的方式,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对一些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上老师关键时刻的点拨,最终也能够解决掉。二、对诗歌赏析的方法,尚待进一步训练赏析诗歌,整体感知是基础,深入理解是重点,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只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诗歌的赏析,才能做得有的放矢,并富有实效,最终突出诗歌的重点,突破文章的难点。因此,老师应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如分析景物描写要抓住特征,注意客观景物与作者主观感情的水乳交融,关注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深入领会句中所饱含的人生哲理等,并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琢磨、探讨,达到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实现由课内向课外阅读的延伸。三、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求整齐划一这是一首古词,内容丰富,情感深沉。如果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统一的目标,显然不符合实际。因此,对程度稍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理解大意,熟读即可;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把握内容,正确体会景物中融入的感情,熟读成诵;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深入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的诸多原因,力争准确把握诗词的精髓。效果分析纵观这堂诗歌阅读赏析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突出了重点,难点也得以突破,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课堂。老师在情景导入环节,抛砖引玉,让学生列举自己积累的关于“月”的诗词名句或谚语,学生的展示欲望得到了满足,很自然地激发起了参与课堂的兴趣。自始至终,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不少学生思考认真深刻,发言积极踊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课堂气氛活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学生掌握了双基,培养了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反复诵读等途径,学生掌握了关于作者及其月这一载体的相关知识,学到了赏析诗歌的方法与技能,并在课堂中学以致用,提高了诗歌赏析的能力。在诗歌的品位与感悟中,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思念,受到了作者真挚情感的熏陶与感染,。课前设立的三维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实现。学生活动形式多样,主体地位得到凸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设计与具体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与同位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与途径,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互动交流,真正把课堂当成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发展了智力,收获了成功与喜悦。阅读教学也成为了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老师则在课堂教学中穿针引线,扮演了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阅读过程中平等的对话者角色,有效落实了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调歌头》选自北师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有其独到之处,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对扩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训练其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品味,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中考试题中,也经常出现对该诗歌的考察。因此,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把它列为必选篇目之一。二、单元主题“叩问月亮”诗人咏月,或写月光清辉之美,或抒发望乡思亲之情,或诉寂寞孤独之苦。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理解内容,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2.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感受其意境。3.用心感受诗人真挚浓烈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赏析流传千古的名句。五、教学类型及时间1.新授课2.教学时间:一课时熟读诗文赏析名句品读诗文体会情感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评课练习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人。这首词,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阕问________,下阕问________,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_。表现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2.默写。①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应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3.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D.我欲乘风归去。5.注音。(1)栖息()(2)咽下()(3)婵娟()(4)宫阙()(5)绮户()(6)琼楼()6.解释。(1)把酒问青天()(2)低绮户()(3)乘风归去()(4)弄清影()(5)何似在人间()(6)千里共婵娟()①达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教学反思(一)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回顾备课过程,我的根本立场是: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作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而非一味地依赖教参、教案。教师在查阅、钻研教学参考资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对文本的独立钻研,有了对文本独立钻研,才会知道教材最动人的是什么,理解上最困难的是什么,能够开发进行的能力训练是什么。教师钻研教材的过程,往往就是教学方案形成的过程。所以我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求自己撷取该词的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其表达形式,力求创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我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更多地是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以及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学生活动应当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应注意学生的活动以及接受知识的过程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有位教育者参观加州某中学时,在一间教室的墙上看到有这么三句话:“Tell

me,

I

forget;(如果讲述给我听,我会忘掉。)Show

me,

I

remember;(如果分析给我看,我能记住。)Involve

me,I

understand.(只有让我参与,我才理解。)”多有意思啊,简简单单的三个词,从“Tell”(讲述)到“Show”(分析)到“Involve”(参与),不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吗?而

我的这堂课缺少是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活动的质量取决于活动所围绕的核心,但教师的思维毕竟取代不了学生的体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老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新课标”希望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因为老师是站在教和学的边缘,像交响乐中的指挥,不仅在指挥,自己还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自己走;它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心、动脑;它是在思维支配下的感官主体活动,是思维活动与感官活动的和谐统一。美国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8、P7)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真正要义就是促成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述,教师不能“把一篇文章装进学生的脑子里去”,而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力”,“靠学生自己去经受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过程,从而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语言规律,养成自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67)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把握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活动也就必然成为一种载体,教师也因此必须承担起学生活动设计者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自己角色职责的认识先前是模糊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多地还是关注到关注了“学生可以学到什么”,但忽视了“学生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以及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

(二)对于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

1、

从学生课堂活动的形式看,本节课学生的群体活动是朗读与讨论。由于我对时间因素的考虑和对合作(讨论)的重视,相对来讲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于是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似乎更多地表现出浮光掠影,而非有效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不能说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问题的提出是非自主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都是由教师确定的。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几乎认定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是有局限的、是很困难的,所以就没有从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角度来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我对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缺乏深思熟虑,因此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没有达到。

2、

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还是局限于学生对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认同,而忽视了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学生的课堂活动基本上是围绕我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议论,发表见解等等。但由于我没有让学生在课前查寻有关资料,只是在课堂上介绍创作背景,因而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课堂活动受到了很大地局限,讨论似乎难以展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课后我想:教师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从创作背景、诗人创作风格、这首词所表现的情怀等方面去查寻资料。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补充学习的机会,而且不同学生找到不同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