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

仙人细色裘,编衣以褐之。

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细色:浅黄色。②相(xi):敞开。③悦:女子的佩巾。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

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

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

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暧”“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

第1页共43页

(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李白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物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久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培,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13.下列选项中,不道自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

B.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

C.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

D.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5分)

第2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2.下列拟编撰的诗歌选集,适宜收录以上两首作品的一项是()。(1分)

A.《古代格律诗选编》B.《唐宋古体诗选编》

C.《古代乐府诗选编》D.《唐宋长短句选编》

13.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诗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又写蛙鸣声,起到了以乐衬哀的表达效果。

B.杜诗用“高江急峡”表现峡内流水湍急,若山水齐奔,比“急江高峡”更具表现力。

C.刘诗写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实为烘托大雨的猛烈,表达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D.杜诗状雨景之猛烈,以“雷霆斗”暗喻安史之乱,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14.有人评价刘基的这首诗摹写风云雷电脱胎于杜甫的《白帝》,但承中也有创新。你是否同意

这一说法,请加以分析。(5分)

第3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13题。(8分)

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答柳悻

南朝梁•柳辉南朝梁•吴均

夕宿飞狐关,晨登覆砾坂气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形为戎马倦,思逐征旗远。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边城秋霰®来,寒乡春风晚。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咒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不责砾坂:指高低不平的陇山碎石山坡。②秋霰:秋霜。③催轴:即催行。

12.《答柳辉》诗中“扫”字用得妙,请赏析。(4分)

13.关于这组赠答诗的写作背景,有人认为是柳辉出征,也有人认为是吴均随军出征。请根据这

两首诗作出你的判断,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悻》看:

出征的人是______。

第4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柳宗元唐•刘禹锡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久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支

直以慵疏③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柳宗元、刘禹锡奉诏结束贬谪生活返回长安,因写诗讽刺权贵,再次被贬至更加偏僻的柳州

与连州;②伏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翁仲,秦时巨人,始皇依照其形铸金

人,后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③慵疏:懒散粗疏;④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柳土师,即柳下惠,曾因正直

不阿著称。

12.以下人物称呼方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1分)

A.刘梦得(刘禹锡)B.柳柳州(柳宗元)

C.白乐天(白居易)D.王摩诘(王维)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0(2分)

A.柳诗颔联即景抒情,描写故道荒凉,讽刺当朝衰微,再次表达自身“憔悴”之境。

B.柳诗尾联扣住“赠别”主题,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哀叹身世之悲。

C.刘诗颔联用典,一方面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一方面表达对朋友的赞颂。

D.刘诗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衬托别绪,展现两位友人分手时凄厉的诗境。

14.酬和诗,是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内容和情感上有所衔接、呼应。请分析刘诗是如

何回应柳诗的。(5分)

第5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甲】赠吴均【乙】答柳辉

(南北朝)柳辉(南北朝)吴均

寒云□沧州,奔潮溢南浦。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秋月照层岭,寒风口周木。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12.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0(1分)

A.卷、呼B.笼、落C.晦、扫D.浮、摧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诗风格飞扬健举。B.乙诗格调深沉悲凉。

C.甲诗寓情于景物之中。D.乙诗起兴与比喻兼用。

14.两首诗均借助想象抒发情感,请结合两诗的画线部分加以赏析。(5分)

第6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II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滁

(宋)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II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释】①黄庭坚: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其称:“自作语

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

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1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诗前两句演染伤感离别之氛围。

B.欧诗前两句以乐景衬托悲凉之情。

C.二诗在题材与体裁上均相同。

D.二诗皆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3.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画线句脱胎于欧阳修《别滁》诗画线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其化用之妙。(5分)

第7页共4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汇编•教师版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

仙人细色裘,编衣以褐之。

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细色:浅黄色。②相(xi):敞开。③悦:女子的佩巾。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

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

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

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暧”“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

(三)咏水仙花五韵8分

12.C(1分)

13.C(3分)

14.(4分)示例1:原诗这个版本较好。“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篱

落阴”进一步写它生长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借此表现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

第8页共43页

以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惺惺相惜,往情深,从而自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

诗》倾诉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零思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

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难产生共鸣,造成与上

文内容的脱节。

示例2:另一版本更好。诗人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

望万里之外北方水边上空的云,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以想象将来别后之景,又以水仙对诗人的思

念之情,与原诗比较,进一步表达诗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

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0

李白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物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汽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培,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13.下列选项中,不道自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

B.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

第9页共43页

C.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

D.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5分)

(三)(8分)

12.(1分)C

13.(2分)A

14.(5分)评分说明:1点1分。

【示例参考1诗歌实写诗人与张、王二友的秋夜交游,诗人以白花青桂折枝相赠表达情谊(1

分)。月色皎然,诗人由月色联想到雪色(1分),诗歌由实入虚(1分),诗人遥思到东晋王羲之

雪夜访戴的故事。虽然时空变化,但高雅的情谊却古今相通(1分)。诗人通过对友谊的诉说,进

一步表达了期盼张、王两位知己能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心愿。(1分)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第10页共43页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2.下列拟编撰的诗歌选集,适宜收录以上两首作品的一项是()。(1分)

A.《古代格律诗选编》B.《唐宋古体诗选编》

C.《古代乐府诗选编》D.《唐宋长短句选编》

13.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诗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又写蛙鸣声,起到了以乐衬哀的表达效果。

B.杜诗用“高江急峡”表现峡内流水湍急,若山水齐奔,比“急江高峡”更具表现力。

C.刘诗写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实为烘托大雨的猛烈,表达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D.杜诗状雨景之猛烈,以“雷霆斗”暗喻安史之乱,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14.有人评价刘基的这首诗摹写风云雷电脱胎于杜甫的《白帝》,但承中也有创新.你是否同意

这一说法,请加以分析。(5分)

(三)8分

12.(1分)A

13.(2分)B

14.(5分)

【答案示例】赞同。杜诗借助“云出门"''雨翻盆”“雷霆斗”和“日月昏”等意象描绘了白帝城

云雨翻腾之景象;刘诗以“风”“雨”“云”“雷”“高城”这些意象组合来展现风急雨大的景象,

对杜诗有所传承;而刘诗还通过“驱”“洒”“压”“过”等动词突显出风雨的气势磅礴,他的创

新在将雨过天晴后的恬淡惬意来对比下雨时的雷电交作、气势雄峻,并借景言理,即风雨再猛烈,

终会过去,当人遇到困难,要坚持,难关也像风雨般终会过去。

(传承2分;创新2分;整体1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13题。(8分)

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答柳悻

南朝梁•柳悻南朝梁•吴均

夕宿飞狐关,晨登磺砾坂久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第11页共43页

形为戎马倦,思逐征旗远。秋月照层岭,寒风扫局木。

边城秋霰.来,寒乡春风晚。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咒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磺砾坂:指高低不平的陇山碎石山坡。②秋霰:秋霜。③催轴:即催行。

12.《答柳辉》诗中“扫”字用得妙,请赏析。(4分)

13.关于这组赠答诗的写作背景,有人认为是柳辉出征,也有人认为是吴均随军出征。请根据这

两首诗作出你的判断,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悻》看:

出征的人是_____O

12.(4分)答案示例:“扫”字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极力渲染了山中秋季的萧

条气氛,烘托出行军的艰辛。

13.(4分)答案示例1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辉》看:

“念子加餐饭”柳悻是对“一见终无缘”用于表

出征的人是吴均。出征在外的对方(吴均)的关达吴均自己出征在外的思虑

怀,反之则不适切。是可以的,若用于对方(柳

W)出征,则容易引发暗指

对方此去不能回返的误解,

不够得体。

答案示例2

第12页共43页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作》看:

“徭役命所当”用作柳辉自己“君去欲何之”较直白

出征的人是柳-阵。出征在外的宽释之辞是可以地想象对方(柳悻)行军所

的,用来宽慰对方则显得不够至。

得体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

更似表达切身感受。)

评分说明:理由要与所作的判断一致,且能自圆其说。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唐•柳宗元唐•刘禹锡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凡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支

直以慵疏③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元和十年,柳宗元、刘禹锡奉诏结束贬谪生活返回长安,因写诗讽刺权贵,再次被贬至更加偏僻的柳州

与连州;②伏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翁仲,秦时巨人,始皇依照其形铸金

人,后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③慵疏:懒散粗疏;④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柳土师,即柳下惠,曾因正直

不阿著称。

12.以下人物称呼方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1分)

A.刘梦得(刘禹锡)B.柳柳州(柳宗元)

C.白乐天(白居易)D.王摩诘(王维)

第13页共43页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柳诗颔联即景抒情,描写故道荒凉,讽刺当朝衰微,再次表达自身“憔悴”之境。

B.柳诗尾联扣住“赠别”主题,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哀叹身世之悲。

C.刘诗颔联用典,一方面表达自己为官获得清名的渴望,一方面表达对朋友的赞颂。

I).刘诗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衬托别绪,展现两位友人分手时凄厉的诗境。

14.酬和诗,是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内容和情感上有所衔接、呼应。请分析刘诗是如

何回应柳诗的。(5分)

12.(1分)B

13.(2分)C

14.(5分)首联通过回忆去年同赴召,回应柳宗元“十年憔悴”的原唱,“又”呼应了“谁料”,

抒发两人共同连遭贬谪的身世之悲;颔联用“黄丞相”“柳士师”的典故以两位古代贤相呼应广

柳诗的名将和石像,表达与友人共同的慕贤之望,联想自身与友人相同的处境,有着建功立业却

不能的无奈;颈联以“回雁”“哀猿”等意象顺承诗歌前两联点明“赠别”的离愁别绪;尾联以

“相望长吟”呼应了柳诗“垂泪千行”,回应了两人相惜相知、不忍离别的悲伤之情:全诗的身

世之叹、情感之悲及赠别不舍的情感表达与友人的诗作一一契合,体现了酬和诗衔接、呼应的特

点。

评分说明:每联呼应分析1分,总括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甲】赠吴均【乙】答柳悻

(南北朝)柳辉(南北朝)吴均

寒云□沧州,奔潮溢南浦。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相思白露亭,永望秋风渚。秋月照层岭,寒风口高木。

心知别路长,谁谓若燕楚?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

关候日辽绝,如何附行旅?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愿作野飞鸟,飘然自轻举。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12.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1分)

第14页共43页

A.卷、呼B.笼、落C.晦、扫D.浮、摧

13.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总的一项是()。0分)

A.甲诗风格飞扬健举。B.乙诗格调深沉悲凉。

C.甲诗寓情于景物之中。D.乙诗起兴与比喻兼用。

14.两首诗均借助想象抒发情感,请结合两诗的画线部分加以赏析。(5分)

12.(1分)C

13.(2分)D

14.(5分)甲诗由路途遥远,难以相伴的现实,想象自己变为天上自由翱翔的飞鸟,无拘无束

地与友人相伴相随的情景。(1分)借以抒发挚友间相怀相望的深情。(1分)乙诗则由“君去欲

何之”的发问,想象对方行路艰难,担忧今后会面恐不容易。(1分)直接抒发诗人与友人分别时

的悲哀与欲留不得的无奈。(1分)两首诗均借想象拓展意境,情感表达更加形象,(1分)

(评分说明:情感2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效果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别滁

(宋)欧阳修

花开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R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第15页共43页

【注释】①黄庭坚: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其称:“自作语

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

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12.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无丽的一项是()。(3分)

A.黄诗前两句渲染伤感离别之氛围。

B.欧诗前两句以乐景衬托悲凉之情。

C.二诗在题材与体裁上均相同。

D.二诗皆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13.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画线句脱胎于欧阳修《别滁》诗画线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分

析其化用之妙。(5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形象以及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

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

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

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

析即可。

【解答】(1)B.“以乐景衬托悲凉之情”错误。诗的前二句以绚丽的春光衬托热烈的

送别场面。

故选Bo

(2)欧诗“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意为"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

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

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

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

但因离忧扰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曲折地透露出一丝离愁,

情感具有一定的层次。

黄诗“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意为"我呢,把离别看得很淡很淡,和平常

第16页共43页

一样,喝醉了酒;那多情的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

愁”。三、四句因而转到言情上,赋予无情之物以人情,实则蕴含自己一腔之离愁。

这两句很别致,说自己不愁是假的,诗人离家次数多了,是不是“如今识尽愁滋味”,

不想做出愁态来呢?“我自只如常日醉”,多多品味,不难发现其中含有许多苦涩味。

末句让满川风月替己愁,这愁就无限扩大,漫延到整个自然界,比写人的愁怨范围和

深度增展许多;把多情的风月与浑然沉醉的自身作对比,更为曲折地反映了自己复杂

的心理。可谓巧妙化用,点“铁”成金。

答案:

(1)B

(2)欧诗画线句传达出作者暂且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但一“且”字透露出作者

故作旷达之意,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曲折地透露出一丝离愁,情感具有一定的

层次。

黄诗画线句第一句亦为故作轻松之词,内心实则充满离愁。第二句却又不言己愁,让

满川替己愁,赋予无情之物以人情,实则蕴含自己一腔之离愁。如此,诗意跌宕,情

感深沉含蓄.可谓巧妙化用,点“铁”成金。

译文: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一支送别的《阳关》曲奏起,眼前是滚滚江水,无语东流。

旌阳山灯火明灭,我登上了一叶扁舟。我呢,把离别看得很淡很淡,和平常一样,喝

醉了酒;那多情的风、多情的月,吹着小船,照着江水,仿佛替人深深地发愁。

《别滁》: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

我送行。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

离别哀音。

赏析: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前两句承题写

第17页共43页

离家,写舟中回望之景。三、四句转到言情上,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

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曲折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是颇为新

奇的。

《别滁》: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

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

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

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

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

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

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

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

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

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

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

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

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

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己;而此时却是离

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

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

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

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

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

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

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

第18页共43页

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欧阳修这首诗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所渲染的凄恻之情,有明显的不同,它落

笔轻快自然,平易流畅。这与宋初盛行的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却显得空虚的“西

昆体“诗风形成鲜明对照。由于欧阳修在诗歌创作中以明快朴实的诗风力矫时弊,因

而就成了北宋诗坛的一大名家。

【点评】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

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

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0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

仙人细色裘,缩衣以福之。

青悦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细色:浅黄色。②褐(xl):敞开。③悦:女子的佩巾。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

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

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

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第19页共43页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

(三)咏水仙花五韵8分

12.C(1分)

13.C(3分)

14.(4分)示例1:原诗这个版本较好。“寂寂”与“独立”照应,表现了水仙的孤独寂寞,"篱

落阴”进一步写它生长在篱落的幽暗之处,不为人知,借此表现怀才不遇之感。“与予期”则是

以拟人化(移情)笔法,写出诗人对水仙的惺惺相惜,一往情深,从而自然地引出结尾以《会真

诗》倾诉眷恋之情。而“万里北渚云”只能表现诗人飘零思念之情,水仙与仙女不可能具有这种

情感,且“竟何思”说明诗人还不能理解水仙的内心情感,这样双方就很难产生共鸣,造成与上

文内容的脱节。

示例2:另一版本更好。诗人宕开一笔,设想将来离开岳州回家后的情形,那亭亭玉立的水仙遥

望万里之外北方水边上空的云,会有怎样的思念呢?以想象将来别后之景,又以水仙对诗人的思

念之情,与原诗比较,进一步表达诗人对水仙的难忘不舍之情,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更加委

婉含蓄地表达诗人深挚的情感。

(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李白

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第20页共43页

虽然刻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②。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培,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

13.下列选项中,不道俞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

B.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

C.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

1).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5分)

(三)(8分)

12.(1分)C

13.(2分)A

14.(5分)评分说明:1点1分。

【示例参考】诗歌实写诗人与张、王二友的秋夜交游,诗人以白花青桂折枝相赠表达情谊(1

分)。月色皎然,诗人由月色联想到雪色(1分),诗歌由实入虚(1分),诗人遥思到东晋王羲之

雪夜访戴的故事。虽然时空变化,但高雅的情谊却古今相通(1分)。诗人通过对友谊的诉说,进

一步表达了期盼张、王两位知己能向朝廷举荐自己的心愿。(1分)

第21页共43页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

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

一池草色万蛙鸣。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2.下列拟编撰的诗歌选集,适宜收录以上两首作品的一项是()。(1分)

A.《古代格律诗选编》B.《唐宋古体诗选编》

C.《古代乐府诗选编》D.《唐宋长短句选编》

13.下列对两首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刘诗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又写蛙鸣声,起到了以乐衬哀的表达效果。

B.杜诗用“高江急峡”表现峡内流水湍急,若山水齐奔,比“急江高峡”更具表现力。

C.刘诗写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实为烘托大雨的猛烈,表达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

D.杜诗状雨景之猛烈,以“雷霆斗”暗喻安史之乱,起到借古讽今的作用。

14.有人评价刘基的这首诗摹写风云雷电脱胎于杜甫的《白帝》,但承中也有创新。你是否同意

这一说法,请加以分析。(5分)

(三)8分

第22页共43页

12.(1分)A

13.(2分)B

14.(5分)

【答案示例】赞同。杜诗借助“云出门"''雨翻盆”“雷霆斗"和'‘日月昏"等意象描绘了白帝城

云雨翻腾之景象;刘诗以“风”“雨”“云”“雷”“高城”这些意象组合来展现风急雨大的景象,

对杜诗有所传承;而刘诗还通过“驱”“洒”“压”“过”等动词突显出风雨的气势磅礴,他的创

新在将雨过天晴后的恬淡惬意来对比下雨时的雷电交作、气势雄峻,并借景言理,即风雨再猛烈,

终会过去,当人遇到困难,要坚持,难关也像风雨般终会过去。

(传承2分;创新2分;整体1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13题。(8分)

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答柳辉

南朝梁•柳辉南朝梁•吴均

夕宿飞狐关,晨登覆砾坂,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形为戎马倦,思逐征旗远。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边城秋霰②来,寒乡春风晚。雾露夜侵衣,关山晓催轴外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注】①磺砾坂:指高低不平的陇山碎石山坡。②秋霰:秋霜。③催轴:即催行。

12.《答柳作》诗中“扫”字用得妙,请赏析。(4分)

13.关于这组赠答诗的写作背景,有人认为是柳I军出征,也有人认为是吴均随军出征。请根据这

两首诗作出你的判断,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我的判断理由

第23页共43页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作》看:

出征的人是______。

12.(4分)答案示例:“扫”字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极力渲染了山中秋季的萧

条气氛,烘托出行军的艰辛。

13.(4分)答案示例1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从《答柳辉》看:

“念子加餐饭”柳悻是对“一见终无缘”用于表

出征的人是吴均。出征在外的对方(吴均)的关达吴均自己出征在外的思虑

怀,反之则不适切。是可以的,若用于对方(柳

悻)出征,则容易引发暗指

对方此去不能回返的误解,

不够得体。

答案示例2

我的判断理由

从《赠吴均诗三首(其三)》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