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_第1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_第2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_第3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_第4页
2019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学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及其类型———————情景导入先思考——————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是苏东坡的故里,是四川省实现“还三江清水”的重点控制区域。由于历史原因,全区产业结构不合理,排污企业点多、面广,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加之近年来泡菜食品、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面对严峻的农村环境形势,东坡区委、区政府采取举措、狠抓落实,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探究:材料中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哪里?提示:排污企业、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泡菜食品、畜禽养殖业等。———————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污染(1)定义: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形成机制:①进入环境的废弃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②废弃物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时。(3)类型划分:①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②按污染物性质划分: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等。③按污染物形态划分:废气污染、废液污染、噪声污染等。④按污染物来源划分:生产污染、生活污染。⑤按污染的分布范围划分: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性污染等。2.环境污染物(1)定义: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等自然环境而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2)类型:①生产性污染物;②生活性污染物。(3)来源:①工业生产活动;②农业生产活动;③交通活动;④生活活动。———————重点难点掌握好——————一、环境污染类型二、环境污染的形成———————应用体验不可少——————环境污染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2.下列人类活动会引起环境污染的是()①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市民购买家庭轿车②农民在麦收后燃烧秸秆③使用电脑、手机等现代技术装备④街道上彻夜通明的霓虹灯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1.D2.D第1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A、B、C三项正是由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导致的环境污染。D项属于生态破坏。第2题,市民购买家庭轿车、麦收后燃烧秸秆导致大气污染加剧,使用电脑、手机等现代技术装备会导致辐射污染增强,彻夜通明的霓虹灯会产生光污染。环境污染可依据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型,据此完成3~4题。3.以下污染类型不属于“按污染物的来源”划分的是()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C.生活污染 D.大气污染4.按污染的分布范围划分,酸雨属于()A.全球性污染 B.区域性污染C.局部性污染 D.大气污染解析:3.D4.A第3题,大气污染是按照环境要素划分的。第4题,按污染的分布范围划分,酸雨属于全球性污染。环境污染的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漫画中反映了什么环境污染?此污染如何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提示:重金属汞、镉和铬污染。通过食物链聚集重金属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基础知识要记牢——————1.对动植物影响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2.对建筑物影响破坏建筑物,如酸雨可以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3.对地球环境影响可以改变地球气候环境,如CO2过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对人类的危害(1)危害: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影响免疫功能,引起人体遗传基因变化。(2)途径:①直接影响:污染物通过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直接进入人体。②间接影响:通过动植物间接进入人体。———————重点难点掌握好——————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和危害类型概念原因危害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进入大气,改变了大气成分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长;对各种材料的危害,对大气的影响,如改变大气成分、性质和气候等水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污染物主要有三大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污染物质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等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拓展提升]重金属物质污染水体的过程和危害(以日本水俣病为例)———————应用体验不可少——————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据此回答1~3题。1.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废水④酸雨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2.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①破坏水生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抽水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3.从水污染的类型看,该乡镇的水污染最可能是()A.物理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 D.自发性污染解析:1.C2.A3.B第1题,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第2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第3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4.(全国乙卷)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情景导入先思考——————2016年5月16日《光明网》消息随着气温的攀升,安徽巢湖部分水域开始发生绿藻集聚现象,湖面湖水像绿豆汤,并发出阵阵难闻气味。绿藻被风吹到岸边,堆积成厚厚的藻层。绿波荡漾,巢湖看上去成了“翡翠湖”。农民划船游过,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思考探究:巢湖的绿藻发生实际上是一种水体污染,这种水污染属于哪一种类型?其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水体富营养化。生产生活排放含有大量P、N的污染、水产养殖等。———————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污染的发展变化2.典型案例——水污染(1)污染类型:江河水和湖泊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洋污染等。(2)水资源短缺:①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②水污染加重水资源短缺。(3)淮河水污染治理措施:①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限制流域内污染企业的发展。②全流域实现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排放和排污总量控制。③加强流域内各省市之间水污染防治的协调。———————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水体富营养化项目内容概念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形成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表现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称为赤潮危害①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破坏了水体的正常生态结构;②有些藻类会分泌出黏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其窒息死亡;③大量藻类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水生生物的死亡;④含有毒素的藻类被水生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积累了毒素的水生生物及其制品,也会造成中毒易发生的水域湖泊和较封闭的海湾易发生的季节夏季与秋季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源1.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工业废水是工业引起水污染的最重要最普遍的原因,它占工业污染源排出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加工过的残渣废料直接弃置河流中或者露天堆放,被雨水淋溶随水进入河流造成污染。另外,工业烟囱排放的有害有毒成分和粉尘通过沉降,也可能进入水体,造成水污染。2.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降雨时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和通过垂直淋溶进入地下水,形成污染。3.城市污染源随着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已经成为引起水体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拓展提升]易形成赤潮的条件主要包括:(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各种含有N、P等营养元素的污水大量汇入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应用体验不可少——————1.(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2.读我国南海海域水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南海水质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示区域工业结构以________为主,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农业废水排放,极易造成海水________,成为我国沿海________发生最严重的海域之一。同时海运繁忙,________成为南海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3)每年冬春季节,该海域发生咸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仔细观察图例联系图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第(2)题,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由于含有大量N、P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极易造成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使得水中的溶解氧缺乏,形成富营养化,加之该地气温较高,使得红藻大量繁殖,形成海水呈红色的赤潮。除此之外,该海域石油资源丰富,由运输石油船的石油泄漏而引起的该海域石油污染也相当严重。第(3)题,提及的咸潮应为海水侵入河流而形成的,其原因与冬春季节的气候条件特别是降水稀少有关。答案:(1)从外海到内陆,污染逐渐加剧,尤其以珠江口最严重(2)轻工业富营养化赤潮石油污染(3)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减少一、选择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下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据此完成1~2题。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①固体垃圾②汽车尾气③沙尘④燃煤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A.市中心垃圾外运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解析:1.C2.D第1题,据题意分析可知,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燃煤。第2题,可通过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减少颗粒物释放量。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完成3~5题。3.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有()①滥施农药、化肥②污水灌溉③固体废物④大气污染物⑤农作物吸收⑥水生生物吸收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④⑤⑥4.污染物在土壤、农作物和水生生物、人体中的浓度()A.依次增大 B.依次降低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5.该图所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A.属于直接损害 B.属于间接损害C.直接和间接损害兼有 D.属于积累损害解析:3.A4.A5.B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有农药、化肥、灌溉污水、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第4题,污染物在土壤、农作物和水生生物、人体中的浓度越来越大。第5题,该图所示环境污染通过土壤、动植物间接损害人体。某大城市每天排放污水5.1×106t,其中约4.0×106t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据此回答6~7题。6.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B.上游来水C.海水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7.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解析:6.A7.D第6题,大城市工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第7题,A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B、C项不符合“最迫切、最经济”,且关闭所有工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