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_第1页
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_第2页
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_第3页
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_第4页
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第一部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概念介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调控手段。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项目实施环境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同时对企业现有的环境问题,按照“以新带老”原则,进行限期治理。一、建设项目指按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现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港澳台投资、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建设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分,建设项目又可分为基本建设项目(包括改建项目、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目前,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饮食娱乐服务行业,也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主要是指以下5个阶段,7项具体工作:⒈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环境保护预审;⒉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⒊初步设计阶段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⒋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的检查;⒌竣工阶段对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批准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国家实行的一项法定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督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对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⑴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⑶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10月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成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属第三方中介服务,其收费标准按《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执行。目前,我省具有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资格证书的单位有:甲级: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乙级:吉林省兴环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东北煤炭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春市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春黄金研究院、吉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所、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吉林省龙桥辐射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环境保护研究所。乙级(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吉林省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冶金研究院、四平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通化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白山市环境保护研究所。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规定为报批、预审和审批。⑴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可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⑵预审: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另外,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⑶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分别在60日、30日、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需要重新审核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原审批机关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评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其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关于审批权限,实行四级政府分级审批,即国家、省、市、县。4.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或者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未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审批部门擅自批准该项目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三同时”制度1.“三同时”的概念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含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责任⑴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⑵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⑶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部分国家投资体制改革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2004年7月,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这次改革,总结过去的经验,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投资体制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其目标: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三种模式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三种模式具体为: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一)审批制项目1.审批范围:企业使用政府性投资建设的项目。2.程序和要求:对于政府投资项目,采用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从投资决策角度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审批开工报告,同时应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工作;采用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方式的,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二)核准制项目1.核准范围: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2.核准项目目录:2004年版本核准的项目目录为农林水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烟草、高新技术、城建、社会事业、金融、外商投资、境外投资。计13类共70个行业或产业项目。3.核准程序和要求:(1)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仅需向政府提交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的程序。政府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行核准。(2)对于外商投资项目,政府还要从市场准入、资本项目(外汇平衡等)管理等方面进行核准。(三)备案制项目1.备案范围:对于《核准目录》以外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是指除政府审批的投资项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项目之外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备案制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吉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中省发改委明确:总投资额20亿元及以上特大项目;中、省直单位的建设项目以及跨市州、县(市)的项目,由省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其余项目,由项目建设所在市州、县(市)投资主管部门备案。2.备案程序和要求:(1)项目单位到政府投资主管部门领取《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2)投资主管部门受理,做出予以备案或不予备案的决定,并办理相关手续。(3)实行备案制的项目,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对应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的变化2004年12月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对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工作做第一、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投资规模,应当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二、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项目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以上规定和要求:一是说明:无论是审批制、核准制、还是备案制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都是审批制,必须办理审批手续;二是说明:实行审批制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仍然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严格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投资概算的审批。与之相对应的环保工作:需要出具立项阶段的环保预审意见、可研阶段的环评批复文件,并参加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环保篇章的审查。三是说明:实行核准制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只核准相当于可研报告深度的项目申请报告。与之相对应的环保工作:环评报告先行编制并审批在项目申请报告上报投资主管部门之前,作为项目申请报告的附件和前置条件。核准制与审批制的区别在于:环评报告没有立项批复等文件作为编制依据;投资主管部门要的是环评报告正式审批件,而不是用立项阶段环保预审件作替代。同时,由于实行核准制项目环评先行起步,就存在一个环评报告编制依据的问题。对此,尚无文件明确规定。目前,我们可这样处理:一是以行业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下达的计划、规划或确认件为依据;二是以项目申请报告(报批版)为依据。四是说明: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建设单位须先到投资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备案,然后环保部门依据投资主管部门办理的备案手续办理环评登记备案手续,并要求项目单位开工前完成环评审批手续。应当指出: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完成环评报批时段与《环保法》、《环评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时限不相一致。《两法》和《条例》都规定环评审批在可研审批之前,除铁路、公路项目经负责审批的环保部门同意可在初设阶段完成除外。这里是对实行备案制的项目放宽了环保审批时限。有关投资体制改革的三种模式环保部门对应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各阶段介入审批和管理的时段情况见下表。国家投资体制管理三种模式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应情况表前期工作后期工作投资管理模式立项阶段可研阶段初设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阶段验收阶段审批制发改委审批立项审批可研审查初设环保出预审意见审批环评审查环保篇现场检查批准试生产组织验收核准制发改委核准项目环保审批环评现场检查批准试生产组织验收备案制发改委准予备案环保审批环评现场检查批准试生产组织验收第三部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暂行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吉政发[2005]16号),参照省发改委试行的《吉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吉林省报国家和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和《吉林省企业投资试行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省环保局对全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做了调整。鉴于省发改委试行的三个文件需报请省政府批准,届时省局将会同省发改委报请省政府同意正式下发全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和当前我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需要,现暂行规定如下:一、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不论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规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二、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项目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三、根据环发[2004]164号文件中《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目录》及环办函[2005]232号关于将“污染重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上收一级管理”等有关规定,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以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规定须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批的项目除外):(一)由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或由省投资主管部门核报省政府或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二)中直企业单位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或报省和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项目;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的项目;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地带的项目。(四)跨市州、县(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项目。(五)伴有放射性、电磁辐射的项目。(六)石油(天然气)开发、制浆造纸、农药、制革、炼油、酿造、糠醛、电石、铁合金、焦炭等重污染行业的项目;生产或排放汞、镉、铅、砷、铬重金属的项目以及生产或排放多环芳烃、三聚氯氰的项目。(七)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项目。按建设或投资规模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详见附录。四、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附录以外的项目,各市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项目,按照同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原则确定。五、根据省政府吉政发[2005]16号文件规定,各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享有设区的市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环发[2004]164号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六、城市各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县(市)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含集中工业区)设立的环境保护机构,其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权限,由市州、县(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分级审批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七、对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审批。八、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决定,有权予以撤销。九、国家级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按规定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省级开发区和各县(市)集中工业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环保局审批。PAGEPAGE34省环保局按投资或建设规模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暂行)项目类别项目投资规模或建设规模一、农林水利林业总投资5亿元以下跨市州、县(市)农业、造林、林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库库容1亿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项目。其他水事工程1亿米3/年跨市州、县(市)调水工程;总投资10亿元以下的水利工程。二、能源水电站2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项目。风电站风电站项目。电网工程330千伏以下22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项目。煤矿一般煤炭开发项目。煤炭液化年产50万吨以下的煤炭液化项目。石油年产20万吨以下新油田开发项目;2.现有油田扩能改造项目.天然气年产5亿立方米以下新气田开发项目;现有气田扩能改造项目。3.液化石油气接收、存储设施(不含油气田、炼油厂的配套项目)。输油管网(不含油田集输管网)输油管网项目。输气管网(不含油气田集输管网)年输气能力5亿立方米以下的输气管网项目。三、交通运输铁道100公里以下的新建(含增建)铁路项目。公路1.国省干线、跨市州、县(市)的项目以及总投资2亿元及以上项目。3.500米及以上桥梁项目和1000米及以上隧道项目。水运年吞吐能力200万吨以下煤炭、矿石、油气专用泊位项目。千吨级以下通航建筑物内河航运项目。民航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下的机场扩建项目。四、原材料

钢铁5000万吨以下的铁矿开发项目。有色总投资5亿元以下的矿山开发项目。焦化新建及新增生产能力100万吨以下焦炭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下煤焦油综合加工项目。化肥1.年产50万吨以下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钾矿肥项目2.总投资10亿元以下1亿元及以上的磷肥项目3.10亿元以下合成氨、尿素项目。水泥日产5000吨以下的禁止类以外的所有水泥项目。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和总投资1亿元以下的深加工项目。黄金日采选矿石500吨以下的项目。五、轻工烟草造纸年产10万吨以下至3.4万吨以上纸浆项目。制糖日处理糖料1500吨及以上项目。粮食和农副产品总投资5亿元以下粮食和农副产品发酵项目。医药总投资5亿元以下的化学、生物制药项目。

城市供水跨市州、县(市)城市供水项目城建项目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七、社会事业旅游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项目;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的项目;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保护地带的项目。其他社会事业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外商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允许类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和限制类项目。

第四部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程序与要求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水平,现制定《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程序与要求》如下:一、项目预审在项目前期筹划或立项阶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议书等资料,经现场勘察,就项目可行性和选址的合理性提出环境保护初步意见或根据向投资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的需要出具环境保护预审意见。环境保护预审意见要点包括:(一)对项目建设位置的初步意见;(二)对项目建设是否同意的原则意见;(三)对环评报告编报时限的要求;(四)项目下阶段其他环保工作要求等。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预审意见由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同时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预审意见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初步意见出具。二、环评备案实行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登记备案制度。建设单位与其委托的环评单位开展环评工作前,须到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建设项目须到省环保局预备案)登记备案。环评工作备案时须提供以下情况:(一)项目背景情况1.实行审批制的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批复文件;2.实行核准制的项目:提供行业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确认的项目名称、建设地点、投资额度、建设规模等相关材料;3.实行备案制的项目:提供投资主管部门予以备案的文件。4.提供环评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复印件。(二)项目建设位置情况1.项目建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敏感点图。2.到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预备案)的,须提供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和选址的初步意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环评登记备案时,应审核环评单位的行业资质;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评报告的类别;确定项目的污染源和环境现状数据需要现场实测或利用已有数据,并明确出具数据认证材料的环境监测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环评工作需要编报环评大纲、工作方案或直接编写环评报告。三、环评大纲(工作方案)的审批(审核)对受理的环评大纲,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复杂程度,确定委托技术评估部门评估后审批、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审批或直接审批。对受理的环评工作方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项目环评工作复杂程度,确定主持召开专家会议审查后审批或直接审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审核)环评大纲(工作方案)时,要针对项目的建设地点、污染特点、环境功能区划、周边环境敏感点等情况,对环评大纲(工作方案)内容以及对环评报告编制工作,明确或强调以下要点:(一)编制依据是否充分、具体,如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二)评价等级、评价标准是否准确,评价范围是否合理。(三)评价区域内污染源是否需要调查;原企业污染源是否需要进行现状监测;新建项目污染情况是否需要类比调查。(四)针对项目的污染特点和特征污染物,工程分析是否需要进行物料流、污染物流和水的平衡分析;污染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是否需要进行多方案比选等。(五)污染源和环境现状监测方案是否可行;监测单位是否有资质和监测能力;监测点位布设是否科学合理、有代表性;监测时间安排是否符合监测规范要求;利用已有数据的,其数据各监测点位相对本项目应设的监测点位合理性和时效性。(六)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七)公众参与的调查工作,对其内容、范围、形式的要求。(八)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和环境风险分析。(九)其他需要强调的环评报告编制要求。四、环评报告审查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除环境影响较小的高新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外,其余项目均需经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各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环评报告的审查形式:(一)技术评估的项目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环境技术评估部门进行技术评估,形成评估意见后审批:1.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工业、矿山、水利项目。2.位于环境敏感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二)会议审查的项目以下项目须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召开专家和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形成会议评审意见后审批。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其他项目。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工业类项目。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矿山、农业、林业开发项目;畜禽养殖项目;交通、水利项目。(三)直接审批的项目除了经技术评估和会议审查的其余项目。注: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或者已经接近标准限值的地区。五、环评报告审批(一)审批原则项目总体审批原则如下: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照建设项目是否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限制、鼓励或允许建设和投资的项目;是否已列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投资目录》中的建设项目。具体可参照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经贸委及国家其他部委有关文件、要求和项目准入条件执行。禁止类项目不能审批;限制类项目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条件审批;鼓励类项目可予审批。2.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对照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经国家或地方批准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符合的可予以审批;不符合的可严格限定条件审批或不予审批。3.项目选址合理项目的建设位置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是否为规划的工业区和工业用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同时还要考虑项目是否位于城市或居民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厂址与周围环境敏感点相对距离是否满足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一些特殊行业是否符合国家对其选址的具体要求;其它因素(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区域内是否有环境容量,废水、废气排放去向的合理性)等。4.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基本要点是清洁能源和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一般的要求是:拟采用的工艺、设备和原料是不是国家限期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在目前产品的几种工艺路线中,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应是比较先进的;在同类工艺或国内外生产装置中,其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的指标是相对较低的。5.环境保护措施可行环评报告是否规定了污染防治、污染物回收或综合利用措施,是否有国内外成功运行实例,以确保排放的污染物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得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对拟采取的环保对策和措施是否进行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分析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分析;是否规定了有效的生态环境减缓、恢复、补偿措施;是否有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以确保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有效地控制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6.达标排放达标排放是对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审批的最基本要求。要根据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对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工程措施进行认真审查,是否能做到达标排放和将对生态破坏降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对一些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高、治理难度大的项目,目前其治理技术是否成熟,治理设施是否能够作到稳定达标和运行。7.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共有两项: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由省政府分配给各市、州,各市、州再分配给各县(市、区)或各大企业。作为工业建设项目或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在满足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或容量指标要求。对达标排放但满足不了总量的项目,需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或者削减建设单位的其他污染负荷;或者通过地方政府削减区域内其他污染负荷,以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8.公众支持《环评法》中规定,对项目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应履行征求公众意见的程序。特别是一些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项目,可由环评单位协助建设单位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和支持项目的程度。对公众不支持或反对的项目,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分析其原因,区别情况审批:(1)反对理由充分、正确的,可不予审批;(2)需要满足相应条件或有可行措施的,可限定条件审批;(3)反对无正当理由的,予以审批。 (二)审批要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要点可考虑以下内容:1.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原则意见明确项目的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建设内容、产品方案和总投资,并根据对环评报告的技术评估或审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是否同意建设的原则意见。2.项目建设应做好的环境保护工作(审批重点)主要是针对项目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放射性、电磁辐射以及生态等问题提出具体的环保处理、处置和管理要求。3.提示建设单位项目建成后应履行申请试生产(或试运行)和竣工环保验收程序。4.明确施工期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检查的责任。(三)建立项目审批报告制度实行建设项目审批月报制度。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须在每月的5日前将填写《市(州)、县(市、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备案表》,将上个月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情况报省局备案;县(市、区)的同时向市(州)环保局备案;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含集中工业区)设立的环境机构审批的项目由所在地的市(州)或县(市)统一汇总上报省局备案。六、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为《项目申请报告》)中,应设有环境保护篇(章),其要求内容如下: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2.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3.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4.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5.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或环境影响分析;8.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二)审查要点1.依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文件中关于“实行审批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主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文件报批手续”的规定,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首先审查是否已将项目环评报告的结论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纳入环保篇(章)中;2.结合项目环评报告内容及其批复意见和《环保篇(章)》八项环保内容要求,逐一核对在可研报告中是否都得到落实;3.对项目可研报告环保篇(章)提出修改意见;4.对项目下阶段工作提出具体的环保要求。七、初步设计审查(一)初步设计文件环保要求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设有环境保护篇(章),其内容要求如下: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2.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名称、数量、浓度或强度及排放方式;3.规划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4.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其简要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5.对建设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6.绿化设计;7.环境管理机构及定员;8.环境监测机构;9.环境保护投资概算;10.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二)审查要点1.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关于“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的规定,逐一核对以上十条要求在环保篇章中是否得到落实;2.对其中的环保工程设计明显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应明确限期修改,重新审核;3.对建设项目的整体环保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八、施工期现场检查(一)现场检查要点施工期现场检查应携带项目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和取证设备、询问笔录等。1.检查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与生态保护工程措施是否做到了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2.检查施工期间的防治废水、废气、噪声、扬尘、固废处理处置等措施是否得到了落实;3.核对建设项目的性质、地点、规模、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是否与环评报告规定的内容相一致;4.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询问笔录。(二)现场检查的问题处理1.对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或措施未同时建设的、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未落实的,应予提出并纠正;2.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责令停止建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3.对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并按有关规定处理。九、试生产批准建设项目试生产批准主要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检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及其审批意见的落实情况,保证“三同时”制度落到实处。(一)试生产的申请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在具备试生产或正式投入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应及时向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二)试生产的办理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试生产申请文件收到之日起30日内,组织或委托下一级环保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并区别不同情况,应以复函或许可证形式告知企业是否准许投入试生产或投入运行,并提出相应环保要求。(三)试生产的时限投入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自批准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经建设单位提出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十、竣工环保验收(一)验收条件1.项目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齐全;2.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3.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以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9.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10.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可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二)验收程序1.验收申请建设单位三个月内经试生产后环保设施达到稳定运行,应到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2.验收监测或调查的委托环保部门受理后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进行验收监测。生态类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其他环境技术部门调查,监测和编制。以上只限于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项目3.验收监测方案的审核为使验收工作符合实际,防止验收数据补测或重复工作,有必要请验收监测、调查单位提出验收监测、调查方案,并经负责验收审批项目的环保部门审核。4.验收材料的准备建设项目验收需提供以下材料:(1)建设单位向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以文件形式提出的验收申请。(2)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报告(建设单位编写)。(3)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表)。(办理验收手续用)。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填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由建设单位填写)。(4)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由验收监测或调查部门编写。5.验收的时限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填写验收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由于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由负责审批的单位现场检查后直接验收。(三)验收会议的组织1.验收组织单位: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2.参加人员和单位: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可邀请基层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单位及有关专家参加。3.验收会议程序:由主持验收的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环保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由建设单位汇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执行情况,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汇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情况;现场检查建设项目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和使用情况;查阅资料、讨论形成验收意见。4.验收意见:具体内容如下:(1)工程基本情况;(2)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3)工程环保验收监测情况;(4)验收结论;(5)整改意见和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程序预审(不是必经程序)备案环评大纲或工作方案编制环评大纲或工作方案批复环评报告编制审查申请与受理技术评估、会议审查审批施工现场监管试生产申请试生产批准环保验收申请委托监测监测方案审核上报验收材料竣工环保验收第五部分当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十不批”原则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任务1.三个转变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讲,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