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复习之散文、小说等阅读_第1页
语文中考复习之散文、小说等阅读_第2页
语文中考复习之散文、小说等阅读_第3页
语文中考复习之散文、小说等阅读_第4页
语文中考复习之散文、小说等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小说等阅读

1.(2015年浙江杭州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6题。

继父

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

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一一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

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

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

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

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一一”

“回家喽一一”。

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

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

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

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

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包骨头贴到南墙上了!

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

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

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

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再能顶个屁,还

不就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

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

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

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去?凭啥还要看他们

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家孙抱完了,就

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

影!

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爸,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

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啊?!

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

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在我们兄妹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

他。

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3分)

10.阅读下列句子,简要分析加点词反应的人物的心理(4分)

①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

②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11.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

指称?(4分)

12.“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9.内容上,强调继父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表达对继父的爱戴、怀念之情。结构上,开头

点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解析】某一句段内容的作

用就是其对文章表现有哪些好处,通常可以从内容、中心、结构三方面方面分析、内容

匕“我们兄妹”时父亲的记忆“只有他”说明继父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文章中心

是表达对继父爱戴、怀念之情;结构上这两句分别在开头结尾,很容易分析出“开头点

题,引出下文对继父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点明题旨”的作用。

10.①“柔柔软软”写出了继父瞅着“我”时的满足与幸福的心理。【简析】“柔柔软软”

的眼神能够给人以温柔幸福的感觉。

②“抹眼泪”写出了母亲感动、感激和内疚的心理。【简析】“眼泪”可以表现多种情

感,对母亲来说,她对于毫无保留地帮助自己抚养自己与前夫的多个孩子的现任丈夫,

既感动也会掺杂拖累了对方的愧疚的情感。

11.“继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继父”指称,显得生硬,有距离感,所以用“他”

指称继父;以“爸、您”指称,能更直接抒发对继父深厚的感情。【简析】指称代表着

人对人的态度,所以用“继父”陈述事实,用“爸”等称呼表达情感。

12.从继父下班后去摆摊,直到去世前还在摆摊,他会修理各种电器,常常帮助别人,可以

看出继父是一个勤劳、能干、热心的人;从继父把糖让给我吃,把母亲夹给他的菜夹给

我们,为了攒钱养活一家人,从不吸烟喝酒,•年四季穿旧衣服,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

关爱孩子、对家庭有责任心的人;从继父不仅自己能忍受邻里街坊的风言风语以及爷爷

奶奶他们的脸色,还劝母亲不要计较,可以看出继父是一个宽宏大量和好脾气的人。【简

析】人物形象分析需要注意梳理好不同事件,并对事件归纳分析所能体现出的人物性格,

切记没有头绪,看到哪写到哪,非常容易漏点。

2.(2015年浙江宁波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2题

清新的散文隽永的苦味

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

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

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

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

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

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

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

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

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一—江南大学教授庄若江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

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

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一一英国剑桥大学硕士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鞋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着:“该是回来的时

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

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一—台湾作家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一一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

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

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

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

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i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

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堂三却葭

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姻4k

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

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解劳乏。苦瓜鲜叶捣

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瓢,纳入茶叶,用线绑扎固定后,Ki

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

倘若去了种子与瓢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

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

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

挖瓢;塞进肉末拌笑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

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

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日:

“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

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

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

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

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

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1>±,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

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

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

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

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

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

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

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

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

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

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

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

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

苍绿的纱帽山,小乱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

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竦,可感谢。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

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

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自主学习

【初识•散文之形】

6.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

《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1)▲、(2)▲;

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3)▲,第⑤段“我”和友人

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7.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品•散文之言】

8.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3分)

A.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9.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5分)

【深悟•散文之神】

10.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3分)

A.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B.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D.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

关。

11.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

同吗?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6

分)

答案:

6.(1)药用价值⑵特性⑶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4分。(1)(2)可互换,每空1分:

(3)2分,只答“写作文”给1分,只答“恶补中文”不给分)【解析】本题是对相关

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解答第⑴⑵处,要细读文章第②段,该段中讲到了苦瓜能治很多

病,强调的是“药用价值”;另外还说“苦瓜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

别受用”这是讲苦瓜的特性。第⑶处要读第③段,然后根据题下“‘我'替日本朋友X

XX”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如“我”替II本朋友写有关“苦瓜”

的文章。

7.齐白石的题字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2分,只答“引出下文”

给1分)【解析】本题是对写作技法理解能力的考查。文章标题是“苦瓜”,可开头

先写齐白石的偏爱,即齐白石在白菜画上题字,这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来引出我的偏

爱,即我偏爱苦瓜,为卜文重点写苦瓜伏笔。

8.Bo(3分【解析】本题是对句子表现手法理解能力的考查。A句从嗅觉方面着重强调了

苦瓜的味道;C句重点强调的是苦瓜所做菜的种类之多;D句说明我种苦瓜的情况,都

不具备“木刻画”的特征,只有B句描写生动,具有立体画血感,故应选B。

9.【示例】“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

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山低

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5分。从“色彩”“光线”

“动感”“空间”中任选三个角度赏析,3分:景物特点2分)【解析】本题是对优美

语句赏析能力的考查。就文中划线句而言,作者运用多角度描写,使语句充满诗情画意,

如“深黑的水”“苍绿的纱帽山”等赋予色彩;“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从明

暗的角度写景;“一动•颤”从动态的角度写景,还有空间的层次角度等,使画面充满

立体感(至少选准三个角度,说出景物特点即可)。

10.C»(3分)【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材料”

和文章内容,从“作者心语”中的“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和文中“喜

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等语句来看,“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

文化”是不可能的,故应选C项。

11.【示例1】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

的语句,带有浓电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4分。“不认同”

1分,“对苦瓜的偏爱”1分,分析2分;如回答“认同”,有一定的道理.,酌情给1-2

分)【解析】本题是对个性感悟能力的考查。无论是认同还是不认同,只要理由充分即

可,如认同,没试过却认为有效,说明作者对苦瓜的功效坚信不疑,突出她对苦瓜的偏

爱,照应主题。(不认同,因为没试过就认为有效是妄自结论,毫无根据,这样的说法

不和常理。)

12.说明:本题6分,分层赋分。只有观点,没有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分析或分析不到位,酌

情降层级给分。

第一层:仅从苦瓜的自然属性层面阐述,思维单一肤浅,表述较笼统。(1-2分)

【示例1】我感受到洪素丽笔卜的苦瓜之味是苦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药用价值很

高。(从味美、形美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1分)

第二层:从苦瓜与作者关系层面阐述,思维较深入,表述较有条理。(3-4分)

【示例2]我感受到苦瓜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见到苦瓜藤架,竟躺进

架下欣赏,还自己种苦瓜藤,在欣赏苦瓜中享受着自然之趣。

(从趣味、自然味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3分)

第三层:从苦瓜与人生关系层面阐述,思雏有深度,友述有条理.(5-6分)

【示倒3】苦瓜中包含着人生真谛。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离开故土,定居美国,

饱受思乡之苦,然而她直面人生,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获得心境的平和,精神的超

脱。苦既然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我们就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

(从乡愁味、神味、人生况昧等角度阐述,也属于此层级,如果表述有欠缺,只给5分)

特别说明:遇到特别有底蕴、有思想的答案,隹满分的基础上可酌情加12分。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主旨感悟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不能就事论事,要结合材料和

文章内容,站在•定的高度,有定的意蕴来组织答案,如作者以苦瓜之“味”来喻指

人生经历,自己从小背井离乡,饱尝思乡之“苦”,后来功名成就,苦去甜来,正如同

苦瓜之“味”(有一定的深度,语句通顺即可)

3.(2015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阅读马德的《寻找》,完成6—9题(19分)

寻找

马德

(1)那些年,我一直活在惊恐的寻找里。

(2)雨后的黄昏,对面的山坡上,成群的牛羊从坡上俯冲下来,一脚脚,都踩在村庄忙

得有些错乱的神经上。

(3)夕照漫过,一场寻找就要开始了。

(4)父亲说,你去看看咱家的羊都回来了没有,我去井台上饮牲口。

(5)父亲的话,我哪敢怠慢,一口气跑到家。羊们正循着里巷的石板路,昂首挺胸地往

家走。1,2,3,4,5,6,不对,少1只。我一关院门,赶紧往邻居家跑。

(6)大奶奶,你们家羊多不?我看看啊,不多。一句回答很快隔着墙扔了出来,大奶奶

永远这么利索。

(7)三姑夫,你家羊多不?我跳进他家的羊圈,一数,他家的羊不多不少,正好。

(8)我有些沮丧。

(9)到了李神七家,他媳妇神神叨叨的,一天到晚,只拜神鬼,不管牛羊的事。我就纳

闷了,一个从来不管牛羊的人家,居然牲口一头也没少过,你说,这该找谁说理去。

(10)李神七,你家的羊多不?不知道,你自己去看!是李神七媳妇的回答,隔着耳窗

传过来,遥远,苍凉,冷得触不到一点温暖。

(11)看就看。我一进她家羊圈,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

股后面,我一把把它拽住,狠狠地骂了一句。它“哗”地低号了一声,就乖乖地跟我出来了。

也难怪,那只老羊是它妈妈,年初,父亲把它从李神七那里买过来,都七八个月了,它还是

不认我家家门。

(12)它只认妈妈。

(13)把羊赶回家,把圈门扎好。父亲回来了。父亲说,赶紧,咱家的骡子没回来,得

去找。你去芦草沟,我去黑山子。

(14)我的心突突突,骤然间狂跳不已.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一边骂,

我一边狂奔,看着即将暮色四合的山野,我急得都快哭了。

(15)雨后的芦草沟水汽湿重,我一边瞪大眼睛往四下里寻觅,一边张开耳孔,极细致

地听。我家的骡子爱打响鼻,如果它看到我来了,或许会友好地暗示一下子。但是,没有。

巨大的寂静,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16)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我朝空

空的山谷喊了一嗓子,我也不知道是想喊我家的骡子,还是想壮壮胆子,但回响传来,声调

古怪而尖利,仿佛是另一个什么可怕的东西朝我喊了一嗓子,我有点害怕。不找了,活该它!

我三步并作两步开始从沟岔里往出退,起先是大步流星,后来干脆变成了跑。窸窸窣窣的声

响里,仿佛是万千怪兽,跟在我后边,不远不近,甩也甩不掉。

(17)我一口气跑回家里。院子里,母亲在喂猪,父亲就着灯光,在磨镰刀。我拖着哭

腔,战战兢兢地向父亲禀告:没有,芦草沟我都找遍了,就是没看见咱家的骡子。我咬紧牙

关,撒了个谎。父亲头也没抬,只简单回了一句:哦,你说骡子啊,它早自个儿回来了,饭

在炕上,你去吃吧。

(18)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之后,母亲出来进去,一趟一趟地为猪添食,把一面锅

刮得吭当乱响.父亲则依旧埋着头,唯——唯一一节奏铿锵地磨着他的镰刀。

(19)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

(20)直到现在,我在梦境里,依旧在不停地寻找着。不是我家少了只羊,就是骡子跑

得没了踪影。有时候,内容会稍稍变换到高考上,同学们倏忽间都进了考场,而我,却无论

如何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考场;或者,答着答着,突然没了笔,怎么找也找不着。然后,

画面一转,又回到了村庄里,李神七的媳妇走出家门,面色凝重地对我说,我没见你家的羊。

(21)那,我家的羊呢?我家的羊在哪里?我一急,赶紧跑啊,找啊,直到吓醒自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写“我”寻找羊和骡子的事情。

B.找骡子时,“我”没找遍芦草沟就回来了。

C.直到现在,“我”仍没找到“我”家的羊。

D.“我”的寻找从现实延伸到梦境里。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又没回来,王八蛋,又野到哪儿去了!

(2)连远山上最后一抹亮色也消失了,咕咚一声,村庄掉入到无底的黑夜里。

8.第(18)(19)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下气喘吁吁的我”,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9.本文中“我”在“寻.找”,许多文学作品也写到“寻找”,如《孤独之旅》《小王子》

等,这引发了你对“寻找”的咖些思考?结合本文,联系你读过的课文或其他作品,加

以阐述。(8分)

答案:

6.(3分)Co【解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通读全文,熟悉

文章内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照,找出不同之处,如C项中“直到现在,‘我’

仍没找到‘我‘家的羊”与第(ID段的“我家那只羊就在她家那只老羊的屁股后面”不符,

所以,C项错误。

7.(4分)(1)一连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没回来、“我”要去寻找是经常的事,表现

了我着急、抱怨、无奈的心理。(2)“咕咚一声”和“掉入”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天色

瞬间变黑,表现了“我”在黑夜中仍找不到骡子的恐慌。【解析】本题是对加点词语发

达效果品析能力的考查。第⑴句中的两个“又”字,写出了牲口“失踪”的习惯行为,

表达了我不止一次寻找牲口的烦恼。第⑵句的“咕咚一声”和“掉入”形象地写出天色

变黑的突然性,为“我”在黑夜中找牲口的恐惧布置了一个特殊环境。

8.(4分)父母虽在家里,可是无暇顾及“我”,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而此时的“我”

“气喘吁吁”,惊魂未定,急需得到安抚。这样写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我”的无助

和孤独,强调“寻找”给“我”带来难以磨灭的印象。【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正确

理解能力的考查。第⑱(⑼段中,父母明明都在家里,作者却说“只剩卜气喘叮吁的我”,

这是因为牲口已在家里,父母不以为然,而“我”惊恐万状,此时需要得到安抚,而父

母的冷漠态度使“我”孤独和无助,这一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寻找”给“我”带来的

巨大创伤。

9.(8分)示例:人生都是在不断的寻找中度过,只有寻找才有出路,如《孤独之旅》中

的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在生活上能吃苦,

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凭借顽强毅力为自己找出了一条人生路。【解析】本题是对个性

感悟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对“寻找”有一定的认识,结合相关作

品谈出自己对“寻找”的理解,语句通顺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4.(2015年浙江温州市中考)阅读流沙河的《幸好还有庄子》,完成10—12题

幸好还有庄子

流沙河

(1)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有了文明。他的整个理论是批

判社会文明,批判进步,因此历代统治者没有支持庄子理论的,庄子不合他们的口味。

(2)庄子说社会发展只有越来越坏,因为人类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文明制度把人

搞坏了,把大自然搞坏了。他说野马完全是自由的,吃草喝水,快活的时候用颈部互相摩擦,

不愉快打斗的时候就用蹄子踢对方。马的苦难就是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类抓了野马驯化成

家马,使它们离开了草原,离开故乡。之后又用各种东西捆起它们,加上马鞍,还有笼头,

用鞭子打,使马的本性被扭曲,慢慢变坏了。人用各种办法管束马,马也有各种办法反抗。

它会咬人踢人,偷偷把嚼子吐了,偷偷地攻击人。马一旦落到这样的境遇,就失去了自然的

天性。

(3)这里表面说的是马,其实说的是人,人都是在各种社会关系和制度的约束之下的,

人不得不遵守这些规章,所以从人类进入文明开始就有了两面派。庄子认为原始人绝对没有

两面派,他们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互相开玩笑,吃饱了拍着肚子,跳舞唱歌,欢

乐是人的本性.但是进入社会之后,人类就被管束,所以有了郁闷,有了神经衰弱。

(4)庄子还讲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头在种菜,需要灌溉用水,就挖了一条又深又窄的

梯沟到井里。他就这样下到井里去,用一个陶瓮,把水灌满,然后再抱上来。有一次,孔子

的学生子贡说,大爷你怎么这么笨?你应该与时俱进,新发明了一种机械,叫桔榛,就是运

用杠杆原理来提水的,这样功效大大提高,你也不累。老头笑了,说:“难道我连这个还不

知道吗?可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世界之所以变得混乱就是你这样的

人太多了。”

(5)庄子连用桔椽提水都反对,确实有些不近情理。但是庄子的确认为文明是人类的

灾难。我也有一些担忧,我们的社会虽然在不断进步,吃得好穿得漂亮了,但是社会走上了

这条发展的道路究竟要走到哪里去?

(6)国外一位学者说人类这样发展,很可能就像剑齿虎的道路。剑齿虎最初牙齿十分

锋利,后来这个特长不断发展,到哪里都取得胜利,但是这样使它的基因失去控制,牙齿越

来越长,最后造成了剑齿虎的灭亡.

(7)人类万年来的文明建设,焉知不是发展到剑齿虎的错误道路上去呢?而且现在人

类的发展之路还没有回头反省的迹象.因此庄子的批判不失其片面深刻的意义。不必完全相

信,但是仍然能启发我们思考:这样下去怎么办?

(8)先秦诸子唯一对人类命运做悲观推测的就是庄子,所以不被人喜欢。但是我想,

幸好我们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庄子,不时给我们敲打一下,让我们反省。

(选自《读者参考丛书(113)»,有删改)

10.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对抓了野马驯化成家马的行为是反对的。

B.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

C.作者用剑齿虎的例子表达对当今社会发展道路的担忧。

D.作者认为庄子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批判是有意义的。

11.作者为什么认为庄子反对用桔棒提水“确实有些不近情理”?结合上下文说明原因。(4

分)

12.下面两则材料中人物的生活态度是否符合文章第(3)段画线句中庄子的思想?联系两

篇课文简要评述。(5分)

【材料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

传》)

【材料二】余则堀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3分)B,【解析】本题是对相关内容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要通读华文,熟悉文章内

容,然后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照,找出不同之处,如B项中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的发

展应该更加文明进步”,这与文章开头的“庄子认为到他那个时代为止,天下大乱是因

为社会有了文明”相矛盾,所以,B项的陈述与原文不符。

11.4(分)庄子担心人使用机械后得到好处,会有了机心,变得奸诈,进而失去本性,他

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用桔棒提水能提高功效,让人省力,连这样也反对,确实有些不

近情理【解析】本题是对关键句子正确理解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结合文章相关内

容来分析,如文中说老头认为使用了机械之后就有了机心,人会变得奸诈,这也不无道

理,然而能提高功效的先进工具不用,却坚持粗苯的劳动,确实令人费解,所以说“有

些不近情理”。

12.(5分)五柳先生生活清贫,仍安然自若,这种不慕荣利、不受约束、率性而为的生活

态度,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思想;而宋濂家境贫穷,刻苦求学,以学为乐,

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与庄子的思想是不样的。【解析】本题是对划线句含义理解

能力的考查。就【材料一】而言,《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慕荣利、悠然自乐的生

活作风和消极避世的态度,是他追求自由的表现,这正符合庄子“欢乐是人的本性”的

思想;而【材料二】中的宋濂,苫中求学,以学为乐,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与任

子的思想相悖。

5.(2015年浙江义乌、绍兴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14分)

树枝与名片

[0]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漱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

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

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

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

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

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

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

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

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

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

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1D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12)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

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

到无限的悲哀。

(13)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⑷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

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

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

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漱户内海以往的气

息。

(15)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16)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

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

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17)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

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

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

漱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一一我

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

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⑻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

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6.概括文章主要事件,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0年前,“我”在小渔船匕II):现在,少年在小渔船上,

(2)o

7.揣摩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5分)

(1)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

小渔船……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鸟

瞰”与“俯视”意思相近,可是后一句为什么用“鸟瞰”而没有沿用前面的“俯视”?)

(3分)

(2)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

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意到无限的悲哀。(“只有”一词在表意上有

什么作用?)(2分)

8.分析第15段“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在

文中的作用。(3分)

9.“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

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4

分)

【答案】

6.(2分)(1)贵妇人向“我”扔树枝(2)“我”向少年扔名片

7.(1)(3分)“俯视”强涧俯身往下看,“鸟瞰”强调从高空往下看,相比之下,“鸟瞰”

给人的感觉比“俯视”更高。(1分)用“鸟瞰”更能突出那些红男绿女在我心中的高高

在上,更能表达出我当时内心的卑.微和不安。(2分)(2)(2分)“只有”一词强调那时我

得到的谁有伤害。(1分)表明了“我”出身低微,生活贫穷,没有富贵与繁华,却遭受

人格的践踏与侮辱而产生的痛苦与悲哀。(1分)(只答“强调或突出内心的卑微和不安”,

给1分)

8.(3分)照应第④段内容.营造。20年前相似的故事气氛,为下文“我”向少年扔名片作

铺垫。(答对1点得1分)

9.(4分)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了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树

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树枝”的意义,2分)。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

了成功;(“名片”的意义,1分),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

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他。(“扔名片”的意义,1分)

【解析】

6.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抓住题中“20年前”“现在”“在鱼船上”的信息提示,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

根据“我”的行为活动来概括情节,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赞,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内容,先解再“鸟赚”与“俯

视”不同的意思,了解一词的“只有”的限定作用,根据句意从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来分析词语的

表达作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市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独句成段的文字,一般是起强调或过渡作用。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其与上文具体内容上的联

系,点明其照应上文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作铺垫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阅读文章,了解“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即可理解“我”

现在抛名片给少年的目的,以此体会“我”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来激励少年的愿意。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2015年浙江义乌、绍兴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T3题(11分)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

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

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

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根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精选案例】

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呆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

“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

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

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

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

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摘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

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闻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

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

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摘自互联网)

【新闻现场】

本报讯今天,“传承兰亭一一绍兴市区中小学生,兰亭雅集42人展’”在书法圣地

兰亭右军祠启幕,这成为今年兰亭书法节的一个亮点.市内许多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前来

参观展览。一位带队老师说,他们学校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在征集作品和报名参观的时候,

大家都很积极,他们是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和未来。(摘自《绍兴晚报》,

有删改)

10.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2分)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

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有反对者认为,互联网时代,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也就没有必要学写毛笔字了。

D.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它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11.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3分)

1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3分)

1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3分)

【答案】

10.(2分)A

11.(3分)①提升一个人的形象气质.⑦使人静心,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③发展特长,

培养自信;④传承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2.(3分)①书法实用性不强,许多人对学书法缺乏积极性,②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

③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书法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3.(3分)①要求老师在书法教学中多鼓励学生;②营造有利于书法教育的环境氛围;(答

“将名家书法、学生优秀作品上墙,增强文化氛围”等亦可)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具体答出开展诸如“参观”“评比”“展览”等活动亦可)(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

得3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为信息梳理题。抓住各项表述的信息要点,搜寻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信息,尤其要注意

修饰限定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一一比校,判断正误。A错,文中是说“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评。小可”

表示不是硬性的规定,与A项表述的“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意思不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阅读材料“各方声音”,了解书法家和有关部门人员关于书法的评论内容,摭住他们所说的话,

从中摘引关键词句,从培养人的气质修养和作为休息的手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传承文化等方面——

概括。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阅读“精选案例”“各方声音”两则材料,根据“依帆”和网友所说的话,摘取关键语句,从学.

生学习的兴趣、学校教育状况、学生学习实情两方面来说明书法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