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
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A.12、48B.24、48C.24、24D.48、24
3.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DNA复制
B.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
C.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和加倍在后期
D.在图③中出现赤道板、在图④中形成细胞板,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DNA的复制
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D.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I).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和细胞数目增多
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应该相同
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7.5月,美国发现了一个只在胡萝卜根部表达的基因,该基因可以让胡萝卜积累更多的胡萝
卜素.B-胡萝卜素属四菇类化合物(脂质),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治疗夜盲症、
干眼病等.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A.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B-萝卜素
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
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
8.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
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
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AFP合成量会增加
B.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
9.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这是因为癌细胞()
A.代谢速率加快B.分化速度加快
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1).无限增殖
10.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就是组织、器官坏死
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
C.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I).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不受基因的调控
11.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B.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人头发变白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12.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
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2
------$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13.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
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
B.尿素与CO,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5.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B.②③C.②④D.①③
16.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成分(mol/L)Na+K+Ca2+Mg2+cr有机酸蛋白质
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17.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18.关于反射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都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
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
[刺激
B.+++-----+++
-----+++-----
——+++-----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I).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2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C.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产生兴奋
22.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
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23.某人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
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⑥言语活动功能障
碍.
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4.下列有关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种类多,量极微
B.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2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
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2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中糖类£一如理弱化分解
消化吸收
②血织
糖元分解二合成糖元
③「精细
作糖物质转化胞二转化为脂肪,
某些找基酸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2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28.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
2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抗原通变—虑I黄14®丸逸活
A.细胞I和细胞HI均能识别抗原
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巨噬细胞的参与
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
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30.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染HIV的人将丧失全部免疫能力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1).AIDS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表示细
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S
(1)图甲中虚线表示—,实线表示—;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一;
(2)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
(3)图甲中虚线bd表示,相当于图乙中的(用字母表示);
(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是在一;
(5)此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6)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32.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回
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填数字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
体内环境是—(填数字序号).
(2)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Oz浓度—(填“V"或“=")液体②处,液体①处
的CO?浓度(填或"=")液体⑤处.
(3)正常情况下,液体①的渗透压和液体④的渗透压大小—(填“相同”或“不同”).若
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
(4)正常人体中,饭后1小时左右,肝细胞大量合成的物质是—,饭后6小时,①处的
葡萄糖浓度—(填““〈”或“=”)⑤处.
3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
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有
关
血糖浓丽F高二有
神
关
经
神
经
D
肾上腺
版质
相关组区瓯法..度降低
织器官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A—(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在此
的主要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同时激素D—(填名称)分泌也增
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反射弧):—.
(2)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释放到血液中,
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
种调节作用称为—.
(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分泌增多,促进转化为葡萄糖,
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该过程是人与生俱来的,属于一(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3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
(3)下列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T细胞
(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
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
河南省郑州一中网校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
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
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
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
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解答】解: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①正确;
②制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所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
②错误;
③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③正确;
④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④错误.
故选:A.
2.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
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A.12、48B.24、48C.24、24D.48、24
【考点】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f4N),末期还原(2N).
【解答】解: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
合成),所以细胞核中DNA分子数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染色体数为24的细胞,在
有丝分裂前期,含有24条染色体,48个DNA分子.
故选:D.
3.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DNA复制
B.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
C.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和加倍在后期
D.在图③中出现赤道板、在图④中形成细胞板,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前期;
②细胞中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
分裂后期;
③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
④新的核膜出现,染色体变为染色质,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末期:
⑤细胞核略微增大,染色体复制,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解答】解: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着丝点分裂,A错误;
B、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②③④⑤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末期、间期,
故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B正确;
C、DNA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复制均在间期,C错误;
D、细胞板是细胞壁的雏形,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才有细胞板出现,赤道板是一个位置,而不是
结构,D错误.
故选:B.
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DNA的复制
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D.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
【考点】4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期成纺锤体
末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期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
细胞分为两个.
【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在分裂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
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
C、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
I)、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也不会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会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
故选:D.
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考点】51:细胞的分化.
【分析】1.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
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解答】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一步分化,A错误;
B、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
C、己经分化的细胞一般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具有持久性,C错误;
D、由于细胞分化,每种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D错误.
故选:B.
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和细胞数目增多
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应该相同
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51:细胞的分化.
【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己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
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解答】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
A正确;
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增多,而细胞数目不变,B错误;
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早期胚胎细胞的全能性较高,C错误;
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故选:A.
7.5月,美国发现了一个只在胡萝卜根部表达的基因,该基因可以让胡萝卜积累更多的胡萝
卜素.B-胡萝卜素属四砧类化合物(脂质),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治疗夜盲症、
干眼病等.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A.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6-萝卜素
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
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
【考点】51:细胞的分化;89: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B-胡萝卜素属于脂质,而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该基因表达的产
物不是B-萝卜素,A错误;
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C正确;
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A.
8.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
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
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AFP合成量会增加
B.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
I).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
【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
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其特征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
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解答】解:A、由题干“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可推知,当肝细胞的分裂加快时,
AFP合成量会增加,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的合成较多,
但不能得出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B错误;
C、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正确;
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连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D
正确.
故选:B.
9.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这是因为癌细胞()
A.代谢速率加快B.分化速度加快
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D.无限增殖
【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
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
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
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解答】解: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且在细胞间有黏着作用,癌细胞细胞表面发
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
故选:C.
10.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就是组织、器官坏死
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
C.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I).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不受基因的调控
【考点】57: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
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
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
亡,并非细胞坏死,A错误;
B、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对生物体是有利的,B错误;
C、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
D、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B.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人头发变白
I).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考点】55: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
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A正确;
B、人体衰老的红细胞无细胞核,B错误;
C、酪氨酸酶与黑色素的形成有关,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人头发变白,C正确;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D正确.
故选:B.
12.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
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三'——2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动物的某组织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1表示毛细血管壁、2表
示红细胞、3表示血浆、4表示细胞内液、5表示组织液.
【解答】解: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消化道上皮、呼吸道上皮及皮肤,而3(血浆)
中存在的是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血浆和组织液的最大区别在于血浆有较多的血浆蛋白,A错
误;
B、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组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二氧化碳是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细胞内液,C错误;
D、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内液需经过红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生物膜,穿过毛细血管壁细
胞通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共经过了4层膜.其中在红细胞内氧气浓度
最大,D正确.
故选:D.
13.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
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
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
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
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
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解答】解:由于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组
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再渗回组织液.所以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
上类似,但有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
白质的含量很少.
故选:C.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
B.尿素与CO,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正
常人的内环境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理化性质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必须依赖细胞才能完成,A错误;
B、尿素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是泌尿系统和汗腺,CO,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
径是呼吸系统,所以排出途径一般是不同的,B正确;
C、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
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内环境渗透压与溶质微粒数目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人体血浆渗透压大
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A.
15.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B.②③C.②④D.①③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
外液.
【解答】解:毛细血管管壁细胞靠近血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远离血
液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
管壁细胞靠近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淋巴,远离淋巴的部分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毛细淋
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故选:C.
16.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成分(mol/L)Na+K+Ca2+Mg"Cl-有机酸蛋白质
①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
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
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
有关,A正确;
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
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D错误.
故选:D.
17.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
确是()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反射弧结构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和感受器;A、D为上行传导神经,B、C为下行传导神经.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
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图中神经元之间接触处的5处,即有5个突触,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B正确;
C、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
的.因此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C正确;
D、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因此④
感受器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会引起①效应器的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D.
18.关于反射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都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
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
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
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
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解答】解:A、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
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B错误;
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C正确;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正确.
故选:B.
1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
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
的.
【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
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
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
的,C项符合题意.
2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考点】D8:突触的结构;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本题是对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及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a是
突触小体,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后膜.
【解答】解:A、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的耗能过程,因此a中由电
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①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B错误;
C、②是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神经递质,C正确;
D、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外面分布着负电荷,D正确.
故选:B.
2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
C.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产生兴奋
【考点】D8:突触的结构.
【分析】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有两种类型,即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
2、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即兴奋型和抑制型.
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解答】解:A、神经递质大多数是有机物,有的是无机物,A错误;
B、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B正确;
C、突触后神经元也能合成神经递质,C错误;
I)、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B.
22.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
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
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
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
【解答】解: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
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
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臻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
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
达到一定量时,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故受
大脑皮层的支配.因此,(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但
是(2)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表明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故以上现象说
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故选:C.
23.某人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
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⑥言语活动功能障
碍.
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
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
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
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由于下丘脑分泌促雄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雄性激素作
用于睾丸,所以损伤到下丘脑会影响睾丸的生长发育,①正确;
②由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
腺,所以损伤到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正确;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正确;
④下丘脑是血糖的调节中枢,④正确;
⑤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所以损伤下丘脑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正确;
⑥言语中枢在大脑皮层,⑥错误.
故选:D.
24.下列有关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种类多,量极微
B.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X10-5〜14X10-5mg/mL,而Img甲状腺激素可
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
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
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解答】解:A、激素是种类多,量微量,A正确;
B、高等动物体内信息分子有多种,如激素、神经递质等,B错误;
C、激素的作用对象是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
D、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正确.
故选:B.
2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
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
【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
【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时调节的激素
或化学物质需要通过体液的运输,A正确;
B、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B错误;
C、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C错误;
D、体液调节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D错误.
故选:A.
2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食物中就类斗石佟飙化分解
消化吸收,
血
糖元分解二织取>合成轴元
轴细
作犍物质转化上胞二转化为脂肪,
某些皴基酸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HQ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
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
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A、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
为血糖,A错误;
B、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2)促进
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
⑦),D正确.
故选:D.
2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
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一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
【解答】解:A、渴觉中枢兴奋,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
B、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制循环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 2025年电磁制动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2-2027年中国创面修复药物市场竞争态势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租借摆摊工具合同范本
- 河北输配电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大哥大电筒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液压举升小车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高纯汞市场需求分析
- 2024-2029年中国系统软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天津2025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岗位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六单元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 第2课时 求比1个数多(少)几的数
- 语文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北京市朝阳区2025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14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肩袖损伤课件
- DB3207-T 1047-2023 羊肚菌-豆丹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