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PAGE【教学设计】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2、探讨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考纲解读】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2、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和特点。3、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启示又是什么。4、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发展的基本线索;(2)分析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了解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侵蚀、排挤和打击的概况,分析三座大山对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呈现,学生根据预设的任务和问题去探究民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学会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解读和运用史料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的魅力。(2)采取“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与交流,最终相互分享探究成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中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不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真正地发展壮大。(2)感悟实业家奋力拼搏救国救民的精神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决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确定依据:“一战”期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五四运动以及中共的成立奠定了经济基础,对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重大影响,其重要性显而易见。2、教学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确定依据: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部分内容课文中没有明确的讲述,而是要从各阶段发展受阻的原因中总结得出。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这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但由于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所以这将是本课的难点。【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通过前几个章节的学习和小测试及课堂提问了解到,学生上课状态比较活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完成本课的有利因素。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而且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同时青少年普遍对理论性的东西的兴趣比较小,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这又是本课学习不利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史料教学、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广告视频导入,因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风风雨雨,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缩影,同时,它也是我国传统民族工业走向世界,成功运作的典范。通过对它发展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设计意图】通过这段视频,同学们既可以简单的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又可以体会中国在近代道路上的艰难曲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课线索:一、看百年张裕兴衰二、探曲折发展之源三、悟民族企业之路【学习过程】:一、看百年张裕兴衰【出示PPT】1892年著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为实现“实业兴帮”梦想,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1914年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对外营业。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张裕”一跃成为世界知名企业。1929年

张裕公司结束自营阶段,转为租赁阶段。1937年

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1941年被日军强行接管。1949年烟台解放,濒临破产的张裕得以重生【教师】请听材料,听完之后,小组合作,2分钟时间绘制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线图。听的过程中注意时间和分期,听完之后,把问学案上的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线图补充完整。【教师】好,同学们放下笔,哪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曲线图【过渡】绘制的很好,时间和分期描述的非常正确,刚才我看了一下同学们的曲线图,画的都不错,看来通过预习和听材料,同学们获取信息非常的到位,我们来看一下屏幕上的历程曲线图。【时空定位整体感知——出示PPT】【教师】今天我们接着第10课的内容,往后学,1912到1919是短暂的春天,这是第一阶段,1919到1927是迅速萧条,这是第二阶段,1927到1936是快速发展是第三阶段,1936到1945年是日益萎缩,第四阶段,1945到1949是陷入了绝境,这是第五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新生,以新的姿态继续为国家做贡献。通过画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同学们会深深沉思,为什么民族工业的发展会出现这么多的曲折那,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内容:探曲折发展之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需要我们一一探究,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分阶段利用史料风暴的方式来分析一下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二、探曲折发展之源【出示PPT】(一)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教师过渡】来看第一个阶段短暂春天,这段材料给出的信息是什么?1、短暂春天(1912-1919)材料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建设我新社会,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学生】①民国的建立,提高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热情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中国近代史》【学生】②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商店贴出的标语。【学生】③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材料四: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清华大学学生在焚烧日货【学生】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教师】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材料五: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学生】⑤一战期间欧洲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教师】“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教师】综合上述原因,、“短暂春天”这个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分析,分别是政治、政策、社会环境、国际环境这四个方面①政治:民国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热情②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政策;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③社会环境:群众反帝爱国斗争④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教师过渡】第一阶段发展时间非常短暂,如昙花一现,很快民族工业就萧条下去了,原因是什么?看材料: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学生】国际环境:“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国内局势: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教师】由此可见,短暂春天和迅速萧条的一个共同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因此,民族工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就是什么,民族的独立,非常正确。【教师过渡】我们看一下第三阶段,较快发展阶段,为什么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又较快发展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到了更快发展。【学生】国内环境:基本实现全国统一。国家政策:国民政府的鼓励政策;【教师】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严重。十年间,政府努力建设,企业拼命发展,从1927到1936,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时代,其表现为工业部门增多,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也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教师过渡】但到了1937,阶段特征是什么?日益萎缩,原因是什么,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它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破坏?掠夺工矿业控制银行掠夺物资掠夺劳动力【教师】通过这些手段,使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受了重大的打击,据史料记载(学生齐读),历史是残酷的,中国有两次在迈向近代化的道路时都被打断了,第一次就是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被甲午中日战争终止,第二次就是1926到1937年较快发展阶段,又因为日本的侵华而戈然而止了,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的独立多么重要啊,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是陷入了的绝境,原因是什么那,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在视频中总结出是什么原因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学生】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双重挤压【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史料解析的方式了解了民族工业发展的5个阶段及其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结合我们刚才分析,归纳概括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的共同的因素。【学生】有利因素①政府政策的影响(政策)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社会基础)③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外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④群众反帝爱国斗争⑤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不利因素: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因素)。②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③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民族富强。民族独立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前提;国家政策是民族企业发展的保障;抓住机遇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关键。【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我们来看专家视角,中国的民主资本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而是因为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而有“非常态”特点?我们通过几组图表类的史料来分析一下,看这类材料一定要注意图表的表头和文字解释。(二)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学生】行业分布: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地位: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教师】既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民族经济那,但是他给中国带来了一些新的气息,但它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三)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我们从三个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思想,【学生】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①政治上:促进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②从经济上看,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③从思想上看: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社会条件。促进了思想的科学化【过渡】我们来学习本课第三部分内容,悟民族企业之路三、悟民族企业之路【教师】从这些民国时期的实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爱国精神、艰苦奋斗、坚强意志、抓住机遇、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等等,【教师】作为这些优秀的精神,对于我国现阶段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很有价值的。作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能够走向世界,成功运作,就是因为他即传承了这些精神,也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创新。而现在,我们国家早已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飞速发展,同时国家也加入世贸,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在这样良好的国际国内的环境下,一批民族工业异军突起,冲出了国门,走出了世界,例如海尔、华为、联想、张裕等品牌,这是我们骄傲,也是我们的自豪。【情感升华】从这一节课内容中,我们学到了传承创新,学到了复兴自信,学到了爱国使命,现在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不断被打破,在一个充分的、自由的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只有放眼全球、与时俱进,我们的民族工业才能走得更远。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最终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设计思路】有机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重温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段历史,就是要学习近代实业家的爱国精神、不断地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把这种精神与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更加让同学们热爱我们的祖国,为了中国的富强、民主、文明而进一步的努力学习,争取将来为国家做贡献,这充分发挥了历史课堂的德育功能。【测评练习】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黯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2.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3.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B.31C.73D.1934.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商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5.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6.案例学习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6)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是: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答案】1--5ABDDB6(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4)1956年人民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略)。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6)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学情分析】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通过前几个章节的学习和小测试及课堂提问了解到,学生上课状态比较活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完成本课的有利因素。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所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而且初中历史采用开卷考试,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同时青少年普遍对理论性的东西的兴趣比较小,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这又是本课学习的不利方面。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选用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有关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整合知识的图表和知识结构示意图等,帮助学生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一课内容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结构。采用深入浅出、层层设问等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法、讲读法、分组讨论及展示法等,配合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并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讨论等方法。【效果分析】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选择的最终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必须服务于教学效果,都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我认为《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节课达到了这些效果

1、本课教学主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习惯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图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转变。2、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以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主线,贯穿全课。尊重历史,求真求善。合理使用课程资源,注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3、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发展概况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时,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归纳;在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中,运用图表类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材分析】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第二单元的第11

课,上承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下启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本课介绍了辛亥革命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整个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本课为核心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系统掌握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阶段发展的系统学习,无论是在本专题,还是在我们对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本课内容都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二、教材内容构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其一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其二是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其三是民族资本的困境。三、教材内容分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十分曲折。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地位提高了的民族资产阶级焕发兴办实业的热情,掀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期”。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加上军阀混战,缺乏一个和平的环境,使民族资本主义严重受挫。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而抗战前就形成的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也极尽打压之能事,民族工业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课着重介绍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帝国主义(主要以日本为例)、官僚资本主义(主要以四大家族为例)对民族工业的压榨、排挤和打击情况。因此,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教学重点,而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则是教学难点。【测评练习】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黯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2.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3.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B.31C.73D.1934.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商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5.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当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之初6.案例学习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6)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是: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答案】1--5ABDDB6(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4)1956年人民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略)。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6)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课后反思】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收到的效果: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方法到学习内容,我都始终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及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理念为准则。特别是从民国时期的企业家的身上,去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感。2、提高了认识:“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3、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4、教学中重新整合了教材,理清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创设具体的情境,提供丰富的史料,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显中学历史课程体现公民教育的本质。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5、注重学法指导。教学中提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