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卡连柯德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绪论(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国内研究综述2.国外研究综述(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写作思路一、马卡连柯的生平简介及其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一)马卡连柯生平简介(二)马可连柯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1.社会背景2.理论背景2.1.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思想薰陶2.2.高尔基的个人世界观对他的影响2.3.克鲁普鲁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启发二、马卡连柯共产主义德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一)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1.1.道德的含义1.2.共产主义道德本实质(二)共产主义德育的目的(三)共产主义新人的道德品质3.1、忠于集体3.2、乐于劳动3.3、精准性3.4、具有忘我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3.5、勇敢3.6、善于服从同志和命令同志(四)共产主义德育的主要内容4.1、集体主义教育4.2、爱国主义教育4.3、劳动品质教育4.4、自觉纪律教育4.5、良好的性格教育4.6、共产主义的行为和习惯教育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一)集体的概念和特征(二)集体的形成和保持(三)集体与教育的关系(四)集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4.2、自由与纪律相平衡的原则4.3、平行影响的方法4.4、前景教育方法(五)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四、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现实启示(一)马可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特征1.道德教育始终以马克思方法论为指2.道德教育目标特别注重层次性的划分3.集体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二)马卡连科道德教育思想的不足1过分强调新道德和旧道德的界限2.重视义务教育而忽视了权利教育3.道德教育太过强调意识形态差别(三)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1.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2.加强学生的集体建设3.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探索其道德教育思想,可以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提供借鉴。2.研究意义马卡连柯的教育遗产异常丰富,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借鉴作用。面对我国国内道德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变化,我们也开始寻求更有益于我国道德教育发展的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外国道德教育的经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探索。研究前苏联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研究马克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研究马可连柯的道德思想这一线索去全面了解马克连柯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建构。二是,通过对马可连柯的教育思想研究了解苏联整套道德教育体系。苏联的共产主义教育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是以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以及苏霍姆林斯基为代表的一套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马可连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他得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整体把握苏联的教育状况。三是,研究马可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我国的比较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素材,拓宽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马克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马可连柯的教育思想几乎包括教育各个方面,阐述完备、博大精深。在他的教育理论当中,道德教育思想尤其突出。本文重点对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含义、目的、内容、方法特进行探讨。一方面试图找到有助于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比马卡连柯道德教育理论和我国德育理论的异同点,以及苏联和中国道德实践的差别,为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德育工作提供现实的启示和建议。(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马卡连科作为新型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经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马卡连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的思想启示,体现了教育的普遍客观性。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不只在本国被广泛应用,而且已经超越国界和意识形态,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并继续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研究视角的转变,中国学界有关马卡连柯的研究不断深入、丰富和发展,国内对于马卡连柯道德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研究者还比较保守的从于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这一个角度分析他的整体思想,加上对于马卡连柯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有部分教育和政治领域的学者在讨论。这都使得80年代以来国内对马卡连科的的道德教育思想未能取得深入性的思考、系统性的研究和突破性的进展。马可连柯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阶段是研究马可连柯教育理论的黄金时期。建国初《人民日报》就用较大篇幅介绍马卡连柯的思想。马卡连柯的书籍出版也出现了高峰,1956——1959年期间,国内学者完成了《马卡连柯教育文集》第七卷、《马可连柯的教育学说》、《马卡连柯全集》、《马卡连柯论儿童文学与儿童文选》、《马卡连柯评传》、《马卡连柯的生平和教育学说》、《马卡连柯的教育论文选》等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这为我们了解、研究、学习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第二个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根据1975年前苏联教科院发布的《关于发表和进一步研究马卡连柯著作的问题》的决议,决定在马卡连柯诞辰一百周年之际(1988年初),完成新的《马长连柯教育文集》(八卷集)。这也激励了学者们开始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创造性的研究马卡连柯的思想。出现了由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的《马可连柯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文集》、《马卡连柯青少年教育》等著作。同时,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者有何国华教授和陈桂生先生。首先、何国华教授指出马卡连科的教育思想是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范畴。特别是集体教育理论中的“平行影响”方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在谈到纪律时,他从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总结出资本主义是“饥饿的纪律”,而社会主义应当是“自觉的纪律”。其次、陈桂生先生指出教育应该中坚持进行集体教育和单独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理论启示我们集体是个人的教师。可把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在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而进行对一个人单独教育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对集体的影响。但21世纪以来,除了学校班集体建设事务中还些许保留了一些集体教育的影子之外,教育理论界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关注程度已大不如从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实属凤毛麟角相关研究也呈现出彼此雷同的现象,视域还有待拓宽。更遗憾的是,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并未成为广大教师实践中的理论武器,甚至有许多青年教师还不了解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但其中也不乏像吴式颖、杜金华等人对马可连柯教育文集的新认识。因此对于马卡连柯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作为苏维埃教育学鼻祖之一的马卡连柯,其教育思想已超越社会主义国家的境域,在世界广为流传。虽然由于社会制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不同国家乃至同一国家不同学者对马卡连柯整个教育思想有着不同的评价,但许多学者仍积极研究马可连柯的教育思想,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现就以苏联和日本为例来探讨国外对马卡连柯的研究现状。1939年马卡连柯逝世后,苏联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也未曾中断。研究的内容从初期对个别教育思想的探讨发展到今天对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剖析,并注意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与苏联的教育理论的发展相结合。前苏联四五十年代教育学家凯诺夫认为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他通过对马卡连柯的研究论述了德育和美育、智育、体育等共产主义教育其他方面的联系,并指出培养共产主义意识的最重要方面是养成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标准和规则相适应的共产主义行为;六十年代,一些师范院校及教育机构设立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的研究组织。如俄罗斯联邦教育学会设立了马卡连柯教育遗产组、伊凡诺夫领导了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的“马卡连柯公社”。这都为为研究、学习、宣传和运用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典范;七十年代苏联学者注意把马卡连柯教育体系放在苏联整个学校建设与教育思想建设的总体系中去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研究马卡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在研究方法已经趋于全面科学。也出版了《道德救育入门知识》、《现代学校中的马卡连柯思想》、《普通学校学生教育示范内容》等著作。当前苏联学者们主要从系统上研究他的教育思想,不再限其教育理论的个别方面,更注意研究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的方法论、教育哲学、教育逻辑学和教育论中的关键性问题。这也使得他在前苏联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被充分肯定下来。在50年代,日本教育界在出现怀疑和批判杜威的经验主义的教育倾向之后,学者们开始研究苏联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出现了马《家庭教育问题讲座》、《爱与纪律的家庭教育》的日文翻译出版。之后以《教育诗篇》为中心,日本开展了对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广泛研究活动。目前,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马卡连柯研究者主要有藤井敏彦和桥迫和幸两位教授。藤井敏彦在《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的先驱》中指出应当从马卡连柯那种对待人的出自内心的真挚之爱和信任人的要求中懂得教育的意义、善于发现和运用集体主义教育的威力、把政治与教育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而桥迫和幸结合日本的情况来谈自己对马卡连柯的看法。桥迫指出马卡连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正确的,但马卡连柯所说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结合的观点则是不完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教育同样能够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只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桥本和幸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日常活动及组织参观劳动基地的方法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整体来说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国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在研究内容上,国外学者倾向于对马可连柯整体思想的把握;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逐步将马卡连柯思想当成是世界教育思想的典范,而渐渐忽略其在意识形态的差异,进行了较为辩证的研究。(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1.研究方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各种具体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文献分析法:通过翻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马卡连柯本人的著作、过去学者的研究文献以及当代中外学者对卢梭的研究进行充分发掘是本研究的基本步骤。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马卡连柯以及道德教育思想的文献查阅、整理和分析,从而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深入思考,得到启示。分析马可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必须要通过文献法找出其道德教育形成的背景,目标,不同形式,进而找寻马卡连柯道德教育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对比分析我国的德育现状找寻德育有效进行的路径。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方法是自然科学、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比较分析试图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各个事物深入的了解认识,从而把握各个事物。本文的主要内容有涉及到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以及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比较,这都有利于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马卡连柯的整个道德教育思想。写作思路本课题的任务是研究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入手并简述了其道德教育思想在其教育理论乃至整个苏联教育体系中的历史地位。然后重点分析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含义、内容、目的和方法等基本观点。最后在研究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归纳与分析出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特征和局限性,挖掘出其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整篇论文主要围绕以下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研究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其地位。首先,简要的对马卡连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对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进行了回顾。最后、通过文献研究总结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的地位以及马卡连柯教育思想在整个苏联道德教育体系中的历史作用。第二部分研究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首先,探讨道德教育的含义。其次,分析马卡连柯的具体做法。第四部分研究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局限性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示。局限性表现在:但是,他的理论对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仍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助于推动道德教育的变革。一、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地位(一)马卡连柯生平简介安东·谢妙偌维奇·马卡连柯(1888——1939)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作家。他出生于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南部工业交通相对发达的乌克兰别洛波里城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1905年,完成克列免秋城师资训练班的学业之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小学教育。这十年间,他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他还积极组织课余活动。这一方面为马可连柯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另外一方面他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资料书籍,为他日后的教育实践和理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十月革命后,马可连柯曾先后担任克留科夫站车厢制造厂附设的铁路小学和波而塔瓦市第二小学校长。为落实1918年由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部和教育人民委员会颁发的《统一劳动学校规则》和《统一劳动学校的基本原则》等相关文件的精神。马卡连柯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式,例如:美化学生的学习和劳动生活、利用集体教育组织儿童生活和学习、将劳动教育和纪律相结合等。1919年3月,俄共(布)举行了第八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定了共产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次年九月,马卡连柯开始向波尔塔瓦省教育厅长申请要成立专门针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工学团。1920年9月——1935年9月,马卡连柯创建了以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为对象的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他在这两个公社的创建中,他把“一伙愚昧无知、浸透最原始形式的无政府主义精神的人”(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七卷[M].苏俄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7,P173。改造成了“真正的苏维埃人”。在克服没有任何先例提供经验、物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他利用自己教育知识和坚韧意志将这两个学团成“一个纪律严明、生动活泼、用友谊的纽带紧密联系起来的集体。”(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七卷[M].苏俄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7,P173。(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七卷[M].苏俄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7,P173.1935年到1939年期间,随着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和普选运动的开展,他对教育有了重新的思考,将目光转移到了共产主义教育的一般理论和实践问题、苏联普通学校的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上。在短短的几年内,他就完成了《父母必读》、《党的事业》、《教育的目的》、《职业的选择》、《学校里的学生的性格教育》、《论共产主义道德》等教育著作和论文。1939年4月1日由于心脏病突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猝然逝世。但他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精神却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与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中,在对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教育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的教育理论体系,特别是在道德教育方面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二)马可连柯德育思想的形成背景1.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俄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恩格斯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P103.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宣传和一系列革命事件的发生,都对他产生着重要影响。“在我们的历史中,没有一个行动、一句话、一个事实,除了它自己在经济上、军事上或者政治上的直接意义以外是没有教育意义的,是对新道德没有贡献的,是没有引起新道德经验增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P10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1.随着后来十月革命的到来,他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出要将学校教育与生活、与生产劳动想联系不断培养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公民,正如他在《共产主义教育和理论》中所说:“共产主义教育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它在二十对年以前就开始萌芽,对我们全民族来说,它从十月革命第一声炮响起,从列宁同志最初的几句话起,就开始萌芽了。”(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9.“共产主义教育问题,不仅由于我国政治的发展而成熟了,而且它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苏联公民的平常感觉中也成熟了。”(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0.1935年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苏联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根本问题,如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等问题都尚待解决。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新思路。马卡连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即“1939年的苏维埃人,我们时代的苏维埃群众,与帝国主义战争开始以前的人极少有相同之点。我们的人民不只在共有财产、知识、发展、准备行动和斗争的决心等方面成长起来,而且在道德方面也成长起来,人民道德的成长是如此巨大,以至早已决定了我们在伦理上正向“新的品质”(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0.(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0.2.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2.1.马卡连柯对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所讲的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上层建筑范畴。因此,不同的时代和文化,尤其是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P591.,马克思的道德观是通过劳动异化理论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道德现象,马克思道德观主要体现的是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统一。科恩认为“马克思主张的道德权利是一种正义语言,其是在一种合适的而非相对的意义上谴责资本主义为不正义,这样的道德批判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要素。”[英]G.A.科恩.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8.王小锡认为“马克思《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始终坚持以道德及其道德分析方法的视角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问题,并在道德批判中力图寻求人类经济活动与道德精神的结合点。”王小锡,陈继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经济道德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6,(5),P13.张之沧从马克思的道德实践提出“马克思是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和道德实践家。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P591.[英]G.A.科恩.著,段忠桥译.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8.王小锡,陈继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经济道德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6,(5),P13.张之沧.论马克思的道德实践[J].道德与文明,2007(3),P8.何建华.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道德自律说的扬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4),P106.马克思的道德观具有现实的批判性,他认为费尔巴哈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抽象的一般人性论的道德批判,但并未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行动力量和现实实践道路。他认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道德批判,才是具有现实必然性的道德。马克思的道德观引导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的和物质生产实践当中把握和理解人与社会的发展。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可谓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的方法论的武器,去观察、去分析和研究一些列教育学现象和青少年个性形成规律,总结出了著名的“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马卡连柯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而马卡连科强调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受教育者尽量不和单独的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得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让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的这一基本观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形态只能产生利己主义或狭隘的集团意识。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才能产生包含个人利益有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公有制的基础还不完善,更由于旧的道德观念即利己主义的影响还广泛存在,更需要发展集体主义思想,并以它为核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曾反复指出,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它当然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马卡连柯曾说:“教育的高度”就是“集体主义者的需要,也就是由于活动的一致目的,由于统一的斗争,由于对社会所负具体明确的责任感而与集体翔联系的那种人的需要。马卡连柯根据马克思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真正精神财富完全取于他的现实关系的财富的论断,提出集体是社会的细胞,个人在集体中各有其相互依存,权利与义务、责任与道义的关系,这些关系既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又是它们的实践基础。学校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把道德伦理认识和集体中各种现实关系的实践结合起来。2.2.马卡连柯将高尔基的世界观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基础俄国革命爆发后,马可连柯开始秘密接触到布尔什维克党。并开始迷恋高尔基的作品,这对日后马可连柯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四十年后,马卡连柯在回顾自身成长历程中曾这样说:“如果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通过其他途径,通过布尔什维克宣传和革命的事件,特别是通过我们的生活而了解历史的话,那么,高尔基教导我们感觉这个历史,并以憎恨、热情、更大的自信的乐观主义、那种要求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的巨大喜悦等感染我们。”(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77马卡连柯非常佩服高尔基的乐观主义“在高尔基的作品里,也突出地表现这种对人的信心,这可以称为对人的乐观的希望。”(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47.关于这一点,马卡连柯曾经写道:“他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他的爱和恨、他的永远前进和斗争都统一在艺术家对人乐观主义之中。尽管面对及其可怕的生活灾难,尽管面对令人窒息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污秽,他能够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现人的优秀的品质和精神力量,表明人应享受最好的命运和最好的社会制度”(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77(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47.(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666.马卡连柯还说:“他那高度的文化和崇高的人格、他在斗争中的不妥协精神,他那高度的文化水平和崇高的人格,他在斗争中的不妥协精神,他对一切伪善,对一切毫无价值的、渺小的、与我们背道而驰的、丑态的东西的天才的敏感,他对旧世界的憎恨,他对人——智慧的生活的建设者的热爱,是现在和未来亿万人们永远学习的不朽典范。”因此马卡连柯把高尔基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楷模并称他为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马卡连柯在后来的工作中不但经常向高尔基请教,从他那里求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高尔基的著作,从中学习生活真理,吸取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力量。2.3.马卡连柯对克鲁普鲁斯卡娅道德教育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克鲁普斯卡雅是前苏联众多教育家中较早对集体主义教育展开论述的人。她提出的社会本能概念被誉为是苏联集体教育的心理学起点,“社会本能”指出了人会自发的与他人或社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并有想成为有益于他人的倾向。这一倾向也可以说是道德的萌芽。所以克鲁普鲁斯卡娅把社会本能的概念综合在集体教育之中,形成了从社会本能到社会性教育,再到集体主义教育这样的逻辑关系。认为无论是要把儿童培养成集体主义者的间接目的还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本能的直接目的,两者的途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他们尽早的适应集体生活。同时克鲁普斯卡雅围绕这个逻辑关系,就学校该如何组织集体生活这一问题提出了众多建议:包括集体生活的内容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重视集体劳动的作用、学校集体氛围应该是欢乐自由而不是阴森恐怖的、学校生活应该与社会公益活动相联系、集体生活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等……这都表明克卢普斯卡雅个人非常重视集体教育。马卡连柯尽管十分赞同克鲁普斯卡雅重视集体生活的这一观点,但也承认克鲁普斯卡雅的优秀理论还不尽完善,例如“人们把集体生活理解为,只要大家在一起,这就是集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集体的前提是一个安排得很妥帖的组织。”(苏)克鲁普斯卡雅著,卫道治译.克鲁普斯卡雅文选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P70.(苏)克鲁普斯卡雅著,卫道治译.克鲁普斯卡雅文选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P70.二、马卡连柯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一)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道德的含义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在于对概念的基本把握。道德一词具有广泛的含义。“在西方,道德moral来自于拉丁文的mores(风俗)。mores(风俗)是拉丁文mos(习俗、性格)的复数。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用mores一词创造了形容词moralis,指国家生活中的道德风俗和人们的道德个性,后来英文的沿袭了这一含义。”李萍:伦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P20.因此,西方的道德兼具社会风俗和个人品性的含义。但道德的定义究竟是什么,西方学者对此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而在中国古籍中,最开始“道”与“德”是分开独立使用的。但由于“道”和“德”二者之间有者紧密的联系,在《劝学》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李萍:伦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P20.通过对大量资料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国内对于“道德”概念的解释也是含混不清。如唐凯麟认为:“道德既是社会调节的一种特殊手段,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价值形态。”唐凯麟: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38.该定义是从道德在社会调节、个人价值引领两方面进行的阐述。而罗国杰在《伦理学》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一般说来,道德是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它又必然成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所谓道德现象,就是指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唐凯麟: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P38.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P7.共产主义道德的本质2.1道德的含义马克思认为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道德观也往往不同,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定要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进行批判和否定,形成具备共产主义的新道德。尽管费尔巴哈对资本主义关于抽象的一般人性论的道德进行了批判,但马克思认为他仍然没有找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行动力量和现实实践道路。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道德批判,才是具有现实必然性的道德。“……在道德批判中力图寻求人类经济活动与道德精神的结合点。”王小锡,陈继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经济道德解读王小锡,陈继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经济道德解读[J].伦理学研究,2006,(5),P13.列宁认为“道德是为破坏剥削者的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苏)列宁著,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4.列宁为充分发挥共产主义新道德的作用,曾下指示说苏联新一代青年的教育、教养和教学都要服从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养。斯大林也十分重视培养年轻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首先,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要求。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牢牢把握住社会阶级划分的事实,阶级统治形式改变的事实,把它作为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把它动作基本的指导线索,并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一切社会问题,即经济、政治、精神和宗教等等问题。(苏)列宁著,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4.列宁,论国家,载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P434.2.2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马卡连柯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以及它其与资产阶级道德的本质区别。马卡连柯说:“旧道德体系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利益完全漠不关心,在狭隘的个人意向范围中来解决道德问题;新的共产主义道德则要求用集体的和集体主义者的利益来衡量我们的行为。”(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67.他把旧道德看作是使人脱离社会现象的伦理,是浸透着个人精神上的贪欲以及利己主义的个人主义者的伦理,是为“为了使阶级的镇压、普遍的以及任何东西都不恩制止的剥削”服务的。而共产主义道德与旧道德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要求大家尽力在行为上达到最完美的程度”,“要求个人消除贪婪,尊重同胞们的利益和生活”,而且在争取实现共产主义斗争中保持团结一致的精神。所以他说:“(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67.(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35.马卡连柯“道德就是用来破坏旧时剥削者社会,并把全体劳动大众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的工具,凡是服务于解放劳动者这个任务的、服务于革命任务的,都是道德的,不服务于这个任务的都是不道德的。”马卡连柯著: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P90.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马卡连科对于道德的定义是从道德的内容上进行说明的,和列宁所认为的“道德是为破坏剥削者的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者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苏)列宁著,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4.具有一致性。他所倡导的是新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并给出了判别道德和不道德的一个标准。“凡是服务于解放劳动者这个任务的、服务于革命任务的,都是道德的;不服务于这个任务的,都是不道德的。“我们社会中确切地履行义务就是道德的范畴。”(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84.当然进入到恩格斯也认为“马卡连柯著: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P90.(苏)列宁著,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64.(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84.恩格斯.坊杜林伦,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P10.另一方面,我们从马卡连柯对道德的论述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首先,道德来源于社会生活。道德反映的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总要求,因此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谈道德。“道德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因此不能脱离年轻一代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来谈年轻一代的道德面貌。”(苏)(苏)伊·斯·马里延科著,牟正秋、王明辉译.德育过程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8.再次、道德并不是唯一的行为基准。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不可能成为人的唯一行为基准。一旦当社会准则遭受威胁或破坏,我们就需要救助法律来约束个人或集体的行为。其次、共产主义道德是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是人民群众长期与社会压迫和道德恶习斗争的成果,是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相同步的,它是集体和个人行为准则和道德成熟的标志。所以马卡连柯充分论证了集体教育的方法是共产主义教育最好的对象和场所。(二)共产主义德育的目的正如苏联教育史学家麦丁斯基在对马可连柯的生平作简介的时候说到“关于教育目的的问题,清清楚楚地贯穿着他的全部著作,也贯穿着他的整个的实际教育活动。”(苏)麦丁斯基著,马卡连柯的生平和教育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96.在马卡连柯的著作中,无不体现了教育目的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作中的极大因素”(苏)麦丁斯基著,马卡连柯的生平和教育学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96.(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108.然而马卡连柯所处的时代,苏联教育界存在严重忽视教育目的的倾向,这使得苏联的教育“一度陷入混乱局面”。马卡连柯对此作出了批判和驳斥,指出“在教育学理论界,最可怪的是教育工作的目的几乎变成被遗忘了的范畴。”(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33.,“没有明确的、广泛的和人所共知的目的的教育工作,会变成脱离政治的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就没有权利进行教育。”(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34.他强调教育机关相关成员、教师、甚至是学生“永远要清楚地体会到教育过程的种种目的。”(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27.(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33.(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34.(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27.(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15.马卡连柯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共产主义新人。这是马卡连柯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当时苏联的革命建设需求以及广大青少年“渴望升到高峰”的远大志愿而确立的。“有教养的、有知识的、有技能的匠师——公社社员,苏维埃国家自觉的“主人”,共青团和布尔什维克,善于服从人和命令的人,善于斗争和建设的,善于生活和热爱生活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就是捷尔任斯基公社贡献出来的未来的干部。”(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7.当然为了避免让教育目的沦为“革命的空话”和毫无意义的东西。他明确指出“教育目的是人的个性和品性的培养计划,它应该精准地设计出人的个性、品格的“全貌”及其“发展的路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P53.因此马卡连柯在《教育家莫名其妙了》和《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等文章中对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计划作出了这样的概括。“我们希望培养出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因此,我们应当使他守纪律,他应当是在政治上有修养的并且是工人阶级、共青团员、布尔什维克的忠实的成员……他应当感觉到自己对本阶级的义务。他应当善于服从同志也应当善于命令同志。他应当善于做一个无情的人……他应当尊重集体和尊重惩罚。”(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29.马卡连柯的教育目标坚持了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对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从文化上、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上都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7.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P5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29.(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15.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有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人。这里的道德品质是苏联社会现实性需求和无产阶级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帮助新人形成具有稳定性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在道德上对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要求包括具有义务感和荣誉感、对同志有礼貌且善良的、服从纪律和尊重集体的、善于命令同志和服从同志、忠诚和热爱苏维埃等要求。当然马卡连柯的道德教育目的有他独特的方面。第一,道德教育目标体现了阶级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培养人永远要有严格的阶级要求。”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P55.人们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P55.恩格斯,反独领论,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P10.第二,道德教育目标坚持了“教育产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坚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消极地跟着每一个人跑,豪无希望地企图用零零碎碎单独对付每一个人的方法来对付千千万万的学生群众。”(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40.同样,马卡连科也十分注重因材施教,他指出“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毕竟是非常多种类型的教育材料,因此我们出产的“产品”也必定是多样性的”。“我们还应当记住,……广泛抽象的人无论多么完整,可是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毕竟是品种非常不同的教育材料,因此被我们出产的“产品也必定是多种多样的……忽视人的多样性和应把教育的任务问题放进对所有的人都适用的一句话里面,那会是不可思议的粗枝大叶。”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18.不能(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40.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18.(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112.第三,教育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儿童身心是发展着的和变化的,马可连柯认为“在我们的任务中没有任何永久不变的和绝对的东西。”(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111.“不应当是死的东西,不应当是凝固的东西,它应当永远变化着,永远发展着。”(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29.他认为(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111.(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229.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P20.(三)共产主义新人的道德品质3.1忠于集体在苏维埃社会里,我们摆脱了资产阶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依存方式,而形成了一种社会成员的新依存关系。“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因此就不会有与集体的命运和幸福相对立的孤独的个人的命运、个人道路和个人幸福”(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1.。此时“这些成员并不是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而是过着有组织的生活,追求着一定目的的……我门是作为集体的成员成长起来的,也就是说,是作为有一定的依存方式的人成长起来的”(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14.(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1.(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14.(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92.3.2乐于劳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我们要培养的是能为社会创造劳动财富的新人。因此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服务于解放劳动者这个任务的、服务于革命任务的,都是道德的;不服务于这个任务的,都是不道德的。这是共产主义道德原理的一般标准。”(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83.甚至在《儿童教育讲座》中这样说到“在一举一动中竭力想摆脱工作的人,或者安然着看着别人如何工作,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是苏维埃社会里最没有道德的人。……劳动才能使人人人有正确的道德态度(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8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81.马卡连柯认为区分道德和不道德的准绳在共产主义和旧世界是不同的,“在旧道德伦理中,有很多放在道德标准界限以外的行为范畴,在我们这里变成了道德范畴……在共产主义的社会中,例如,精准性、守时、说话不含糊、明确地要求也很快明白地答复,这一切必须用伦理的观点而不仅用事务的观点来检查。”马卡连柯明确指出是否具有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我不是说准确定是受到共产主义教育的人的唯一特征。我是说,我们的准确定应当是道德的标准,而英国人的准确性只是作为礼节的标准、作为礼节的标准而存在的。我们不仅在生活上、而且在工作上、在语言上、在对自己职务上的责任上都要求准确性。”(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95.3.4具有忘我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共产主义的道德关系要求我们具有忘我精神和集体主义。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结集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集中体现。”(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5.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是作为集体成员而成长起来的,在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中要从大局和整体出发,当然我们也并非说要自我牺牲,而是要在集体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一举一动都应当想到集体,想到全体的胜利,想到全体的成功。因此你讨厌见到贪婪的利己主义者,这种利己主义者想马上抓一把,抓到手后就吞噬掉,但却忘记了,恰恰由于他这样的行为,在某种情况下抓到的不一定是幸福,而是痛苦(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5.(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92.3.5勇敢马卡连柯认识到共产主义接班人除了要有忠于集体的忘我精神和集体主义主义精神等品质之外,还需陪练出他们勇敢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性格。马卡连柯多次强调说“没有俄国人的革命胆略,就无法培养出忠于革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积极活动家”。(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99.当然这里的胆略、意志和勇敢是与资产阶级不同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意志是人用来压迫他人所必需的东西。而坚定的目的性不过为了在社会中混一顿比较好的饭罢了”(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4.。而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勇敢是具有布尔什维克精神的、为集体利益奋斗中不屈不饶的一种品质,它可以表现为沉着、坦白、刻苦、坚忍等方面。马可连柯非常重视勇敢的这种道德品质的培养,认为“(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99.(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4.(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1.(四)共产主义的德育的内容马卡连柯的德育目标是要培养出符合当时苏联现实要求和无产阶级道德要求的,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人。马卡连柯从这一德育目的出发,在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中,对共产主义德育的内容和任务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为苏维埃德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综合起来,马卡连柯在德育内容和任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4.1集体主义教育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马卡连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集体教育经验,而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更被看成是他整个教育思想中的一条主线。个人与集体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个人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但在马卡连柯看来,由于集体才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不存在独立于集体之外的个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集体的细胞,一旦脱离母体就无法生存与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也以集体为单位,集体的每一个成员,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参加社会活动,承担对国家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学生只有懂得集体的利益,了解义务和荣誉的概念。只有在这样的结合中,才有可能培养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协调一致,培养荣誉感。”(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2.“我们道德法则的逻辑中心,绝不可能是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的孤立的个体。只应当用集体的和集体主义的利益来衡量我们的行为。因此你,即使名称相同的美德,看来好像我们曾经承认过它而现在我们还承认着的,但实质上却完全是不同的。“正人君子”的正直和共产主义的正直——是根本不同的东西。”马卡连柯对此明确说道:“只有集体主义者的教育才是国家正确的教育。”(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27.在他看来共产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教集体主义者。(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2.(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27.(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67.(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75.马卡连柯把培养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和任务。无论是在高尔基工学团建立还是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发展,都体现了马卡连柯试图通过全面的集体主义教育来塑造青少年的共产主义品质。他要求青少年除了要接受师长的教育之外,还要获得符合集体要求的自我发展和解放。这既符合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同时也获得自身解放的这一革命目的,也符合共产主义的道德要求。儿童在促进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就无形当中培养对集体的情感和认识,在未来的集体活动中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最后成为一个有觉悟、有能力的集体主义者。由于集体主义教育作为马卡连柯真的道德甚至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在文章的下一部分还将对集体主义教育做更详细的叙述。4.2爱国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理论体系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公民荣誉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这种荣誉感最基本的是以集体为荣,因为集体是苏维埃社会的一部分,同一切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这种荣誉感上升到国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爱国主义。马卡连柯自己就是爱国的典型。“他为自己的人民而自豪,为祖国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他的整个生命、智慧和才能都为了争取祖国幸福的斗争,以及培养真正的苏维埃爱国主义者而贡献出来了。”何国华、燕国材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P38.马卡连柯认为当时苏联的许多青少年对国家还比较冷漠,对政事兴趣也不大,这都不利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共产主义品质的塑造。马卡连柯认为“坚决地改变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政治目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75.青少年一旦对集体缺乏荣誉感、对国家没有道德情感,就会影响其道德选择。因此马卡连柯把爱国主义列为德育的内容之一,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政治素质和爱国情怀都是至关重要的。马卡连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何国华、燕国材著.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P38.(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75.(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6.4.3劳动品质教育在马卡连柯看来,共产主义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劳动教育。因为苏联先发明确指出不劳动者不得食,苏联是一个由劳动者构成的国家,他需要培养的是能够自食其力,创造财富的勤劳的新一代人。因此“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79这里的劳动是要与知识教育、集体教育相结合、并且在集体中才能进行的劳动品质教育。首先,马卡连柯反对把教育和劳动完全割裂的理论,主张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因为“单纯的劳动本身对于培养新的行为动机所起的教育作用很小。”(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苏联,苏俄教育科学出版社,1957,P395.(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79(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苏联,苏俄教育科学出版社,1957,P395.(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四卷[M].苏联,苏俄教育科学出版社,1957,P94.而之所以说劳动教育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是因为这里的劳动教育不是单指生产劳动,更多的是指代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不仅是未来好的公民或不好的公民的教育,而求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其幸福的教育。”((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80自觉纪律教育马卡连科认为纪律是道德和政治方面的一种现象,那自觉纪律就必然是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卡连科认同列宁关于纪律的论述,认为社会主义的纪律应该是一种自觉地纪律。并且在论证纪律重要性的同时,马卡连科将纪律和社会集体二者联系起来了,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当中,任何不守纪律的人都会判成是反思社会的人。所以马卡连科认为:“首先,每一个学生应当相信纪律是达到集体的目的的最好方式。”(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259.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卡连科就要剥夺青少年的自由,因为他深信自由不妨碍任何的自由,反而纪律能更加充分的保障人们的自由。那么自觉纪律教育中的成果如何检验呢?马卡连科认为,真正守纪律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违纪。而在单独行动时,是否能守纪律是考验人是否能守纪律的最好时机。“例如,你走过嵌木地板,看到地板上有了脏纸片。这时候,谁也没能看见你,你也没有看见谁,你是不是拾起这张纸,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如果你把纸片拾起来丢在字纸篓里,谁也没有看见你做这件事,这就说明你是守纪律的。(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259.(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24.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的加强自觉纪律教育的效果呢?马卡连科在其丰富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是,教师工作者及时宣传道德规范并以身作则。道德行为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道德理论知识储备,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平时阐明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规范的细节方面。“如果指望仅用一种说教和解释的办法就能建立起纪律,那就可以说所期待的结果一定是非常薄弱的。”(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256.在他看来,学校要形成遵守纪律的良好风气需要靠领导和教师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学校打铃集合后,领导和老师如果来的比学生迟,学生就会变得松散,不准时、没有纪律性。二是,校长或者班主任制定操行等级表。马卡连科在捷尔任斯基公社中,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对学生每日的操行进行了登记和考核,这样学生就会知道一旦自己违反纪律就会被标注。教师可以根据这项考核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纠正。三是、合理利用奖惩制度来加强自觉纪律教育。首先,马卡连科认为合理的惩罚是必要的。资本主义的惩罚是一种暴力会使得青少年受到身心的伤害,而社会主义的惩罚是让违反纪律的人受到集体的责备,是为了使他之后做出有益集体的事情。合理的惩罚可以使集体养成守纪律的良好风气,培养个人坚韧的品质和对集体的忠实度。当然惩罚应该是公正的、不应使受惩罚的人感觉受到压制而痛苦、还应与其他教育方法相互配合。其次、纪律教育还应忠实奖励制度。奖励不能乱用、滥用。“我反对过分奖励的人。”(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256.(苏)马卡连柯著.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P471.4.5良好的性格教育马卡连科曾多次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苏维埃人,一般地都具有典型性格的优点。“苏维埃人的这种典型性格,应该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491,492.`.为此“要根据个人的品质、个人的爱好和个人的能力,把个性的问题适合于我们需要的那个发展方向。”(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02.马卡连科这里指出的个人品质不是纯粹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人品质,它的范围要广些,包括习惯、观点、政治常识等,他说“我把个性方面的一切内容都包括在性格的概念中,这些内容是:外部表现和内心信念的性格,政治教育,各种知识,人的个性方面的整个面貌。”(苏)马卡连柯(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491,492.`.(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02.(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02.一是,培养责任感。马卡连科认为共产主义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青少年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二是,培养自豪感和自信心。马卡连科将自豪感、警惕心和自尊心看成是爱国主义培养的三个基本条件。三是、培养积极性。“积极性绝对不应当表现在混乱的奔忙和叫喊上面,而是表现在对于有条有理得、实事求是的或者文化娱乐的行动、对于客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苦难的那种经常的决心和爱好方面。”(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77.之所以要培养他们的这种积极性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政治上积极的活动家。四是、培养创造性。马卡连科曾指出“苏维埃教育学力求在个性中培养自由表现的创造力、爱好和首创兴,但是绝不是培养资产阶级范畴中的义务。”(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77.(苏)马卡连柯著.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351.4.6共产主义的行为和习惯教育:马卡连柯明确认识到在具备了道德意识之后,要将它自觉贯穿到日常行为习惯中是有一定难度的。马卡连柯结合他自己从事教育的多年经验分析到“在我的培养性格的工作中,形成一种认识是非常容易的。人毕竟理解到和意识到应当怎样行动。但需要行动的时候,他做的又是另外一套了,特别是当行动是秘密的,没有人看见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在实践当中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填平,培养出真正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新人。马卡连科认为青少年的道德习惯应在集体中养成。比如,马卡连柯认为“对集体的尊重是表现在准确性上面的,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的伦理。”(苏斯大林著,斯大林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P48.所以在生活中保持精准性就是最基本的共产主义行为。“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应当培养出精力充沛的和有思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员,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在自己生活中毫不动摇地为个人的行为找出正确的准则,同时他们能够要求别人也有正确的行为。我们的学生,不论是谁,在生活中从不作为某种人格完善的体现者出现,只作为善良的或正直的人出现。他首先应当经常表现为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且也对同志的行为负责的集体成员和社会成员。”(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3.践行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泛指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各种举动和行为,包括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请你们培养出健全的、能读会写的人来,但如果可能的话,那么就培养出有教养的人,他们守纪律,朝气蓬勃,具有良好的修养和主动性,在卫生和生活方面,都是有条不紊的,而最主要的,是自觉地参加集体和阶级的共同的动作的,我们建设的积极活动家,在任何时候,都能为了保卫我们国家的事业、防御资产阶级军队的侵略而站在战斗的行列。”(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2.(苏斯大林著,斯大林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P48.(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2.(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90.(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1.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一)集体的概念和特征(二)集体的形成和保持(三)集体与教育的关系(四)集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2、自由与纪律相平衡的原则3、平行影响的方法4、前景教育方法(五)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四、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一)集体的概念和特征究竟什么是集体呢?虽然之前我们提到,克鲁普斯卡雅是前苏联较早对集体主义教育进行论述的学者,但她并为对集体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恰恰是马卡连柯对集体的定义受到了苏联各界的广泛认同,如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彼得洛夫斯基就认为“马可连柯创立了集体观,他把集体看成人们由服从于社会目标的共同的活动目标所连结的群体。”[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龚浩然、伍棠棣、张世克、卢盛忠、孙晔、魏庆安译.普通心理学(据1986[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龚浩然、伍棠棣、张世克、卢盛忠、孙晔、魏庆安译.普通心理学(据1986年最新版重译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P177.究竟马卡连柯对于集体概念的界定是怎样的呢?通过文献翻阅,我找到了马卡连柯对集体的以下几种定义。第一、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马卡连柯明确指出“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地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33.第二、在《我的教育经验中的若干结论》中他认为“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所以是一个有机体,就因为那里有机构、有权能、有责任、有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07.;第三、在《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马卡连柯说“集体是具有目的的个人集合体,参加这一集体的每个人是被组织起来的,同时也拥有集体的机构。”(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1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3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107.(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13.(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15.[苏]彼得罗夫斯基主编,龚浩然、伍棠棣、张世克、卢盛忠、孙晔、魏庆安译.普通心理学(据1986年最新版重译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P17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马卡连柯对集体的定义归结为:集体是特定机构或组织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将各成员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社会有机体。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发现,马卡连柯的集体具有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集体应该具有共同的目的和统一的行动。集体应该是一种联合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各成员在共同目的的指引下,一致行动,形成了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所说的共同目的并非是在电车上或在戏院里个人目的的偶然巧合,而且整个集体的目的。在我们这里共同的目的和个人的目的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只是整体(就是说,连我在内)与局部的关系,而这种局部一方面只是我的,同时它又以特殊的方式归纳到整体里面。”(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82.集体要具有凝聚力就必须要有能被成员所共同接受的集体目标。正如马卡连柯说提到的“我相信,如果一个集体没有目的,那就不会找到组织这一集体的方法。”(苏)马卡连柯(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P22.例如高尔基工学团创立之初,集体的目标就是实现生活上的自给自足,为里实现这一目标,集体成员一方面要保护生活物资不被哈尔科夫大道上的强盗抢劫;另一当面要团结一致进行分工劳作。在这一过程中,成员们共同协作,集体的良好风气也就养成了,这对于集体的发展和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练工作计划例文仓库工作计划思路
- 2024上学期小学教学科研工作计划
- 20242024年度第二学期电教组工作计划
- 2024年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书
- 医院护士2月份工作计划
- 高考化学复习计划例文
- 初中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 202科研项目计划项目立项建议书
- 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春季
- 初中生暑假每日计划表模板
- 体育听课记录文本
- 2024年专技人员公需科目考试答
- 2024年宁波城投集团第一期内部人才市场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新华社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 新版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题库
- 大凉山精准脱贫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西昌学院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八年级(上)月考英语试卷(12月份)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2024绿色工业园区评价通则
- 奇妙动物大百科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