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城镇化(选择题)原创2022-09-0216:08•地理私塾馆"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题。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2.高城镇化率会使()A.城市病更为严重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夜间经济”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指发生在18:00到次日清晨6:00,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餐饮、旅游、娱乐、文化、影视、健身、休闲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目前,我国"夜间经济",在空间上具有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分布的规律。据此完成下列题。3.20世纪70年代英国城市中心区的夜晚"空巢"现象出现于()A.郊区城市化阶段B.逆城市化阶段C.再城市化阶段D.大城市化阶段.目前我国倡导发展"夜间经济",有助于()①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②提高设施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④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阻止流向郊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下列题。指标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1(%)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I/U5.283.352.721.611.351.371.29.下列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B.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C.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是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
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题。7.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一池州B.合肥一巢湖C.亳州一阜阳D.芜湖一铜陵
8.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城市人n比重(%)42「一35282114700600500400300L200比重(%)42「一35282114700600500400300L20010041.8城市人口(亿)601953196119691978199020002004(年)9.该国A.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B.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C.近半个世纪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D.目前该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高10.该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粮食、花卉等种植比例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C.信息不发达,但文化观念得到提升D.地表径流的汇集速度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增加读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及预测示意图,回答下来小题。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英国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美国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D.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1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个国家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题。.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最有利于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②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③T2时期:逆城市化显著④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A.T1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增加B.T1时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减少C.T2时期老龄化比重将达到55%左右D.T2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近年来,中国超大城市凸显的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是指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在空间上的过度分离现象。不同行业的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居住一就业的空间错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不同户籍属性就业人口和就业岗位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情况,图中使用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数据的汇总。结合材料完成下面三题。
0 25 50 75到城市中心距离(km).结合材料,判断图中的甲、乙、丙线分别表示()A.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B,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C.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D.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总体上,中国超大城市居住一就业的空间错位现象严重,相比于常住外来人口()A.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要更高B.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更加集中在城市近郊区C.常住户籍人口居住更分散,往往在远郊区过度集聚D.常住户籍人口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进入门槛.推测下列行业中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程度较高的有()①教育②制造业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④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⑤金融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如图为按照城镇化水平和人口流动信息划分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模式分类图。据此完成下列题。基本完成
城镇化类海
一上
基本完成
城镇化类海
一上
第、.高度城加速城
镇化一镇化第二类
广东、江苏、
淅江、乙等第四类
阴龙江、辽宁、丁等第三类
河北、r®,丙等城镇化
起步第五类
西藏人口净迁出人口迁入迁出平衡 人口净迁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是A.天津、福建、河南、吉林B.福建、天津、吉林、河南C.福建、天津、河南、吉林D.天津、福建、吉林、河南.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是A.第一类基本上完成城镇化,人口迁入与迁出基本平衡B.第二类城镇化水平增速慢,省外非农业人口迁入为主C.第三类城镇化水平增速快,省内人口就地城镇化明显D.第四类城镇化的水平最低,向省外迁出的人口数量大22.西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学习培训B.投亲靠友C.登山探险D.务工经商F图为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题。工业化水平(%)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B.城市化速度快C.属发达国家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③玲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A.劳动密集型产业B.资源密集型产业C.能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鬼城"频频见诸报端,大量的空置住宅是"鬼城"的共同特点,"这里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在我国,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可称为“鬼城"。下图为2014年我国“鬼城"排行前50名区域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0.44-0.49■050-0.54中国大陆-鬼城”前50名分布图.由图可知我国A,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多B.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城市开放性不够C.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相关D.华南地区“鬼城”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地产过度开发.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鬼城"的出现暴露了过去十几年中国城镇化最突出的问题是A.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B.工业化快于城镇化C.城市文明的扩散过快D.土地资源利用率高下图是东京市1975-2015年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小题。28.1975-2000年,东京人口净流出,最主要是因为A,通勤成本高B.环境污染严重C.住房条件差D.经济发展缓慢29.1975-2005年,东京城市化进程处于A.中心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城市化D.再城市化30.2000年以来,东京人口回流是由于A.生活成本下降B.城市生态环境改善C.基础设施完善D.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答案和解析1~2.【答案】A、C【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材料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解答】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达国家的服务业非常发达,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从事服务业工作,故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A正确;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并没有下降,B错误;发达国家并没有一味追求城市范围大,C错误;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并不会导致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不具有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Ao4.【分析】本题考查高城镇化率会带来的后果。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材料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世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解答】城市化率高,城市人口比重大,那么需要消费的项目很多,居民购买力强,能促进经济增长,C正确;高城镇化率不一定会是的城市病更加严重,A错误;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并没有下降,但是农业产值占经济总值比重下降,BD错误。故选Co3〜4.【答案】B、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城市化相关知识。【解答】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代表城市中心区夜晚人口数量少,即在此居住的人口少。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时郊区和城市中心人口都在增多,与描述现象不符,A不对;城市化阶段从中心城市化到郊区城市化到逆城市化到再城市化这几个阶段中没有大城市化阶段,D不对;逆城市化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外迁,在此过程中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出现了城市人口的负增长的一种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美、日等国家出现,与描述现象相符,B正确;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在发生逆城市化之后,城市采用各种措施,通过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等积极开发城市中心的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再度增长的现象,即再城市化阶段由于市中心通过各种整治后,人口再次回流,与描述"空巢"现象不符,C不对。故选Bo.【分析】本题考查发展"夜间经济”的好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发展"夜间经济”的好处。【解答】"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的一种,有很多种形式,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①对;夜间经济主要在晚上,消费主体为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及游客等,虽然可以提高城市空间设施利用率(有的白天、晚上都可以使用),但消费必定会带来一定的人流,会增加交通压力,并不能缓解,②不对;由于它在空间上围绕城市商务中心、自然或文化遗产城市中心边缘地带等分布,通过补充这些地区的各种服务类型,使城市服务覆盖面更广,增强城市竞争力,当然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③对;这种行为并没有改善城市中心区环境,改变中心区产业结构(注意它只是围绕商务中心分布而已),这种行为只能增加中心区人口流动量,故并不能增加中心区人口数量,也不能阻止流向郊区,④不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O5~6.【答案】C、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与对图表的分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的I/U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但仍远大于6.,表明城市化一直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表格中,2004年城市化率为7.,不能说明城市化水平很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O.【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影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明确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影响。【解答】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非农业活动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而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B正确,D错误;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建设步伐受到阻碍,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AC错误。故选Bo7〜8.【答案】B、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城市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同城化的概念。【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o.【分析】本题考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解答】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D错误。故选CO9~10.【答案】A、D【解析】9.【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图形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分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关系。【解答】A.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国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故A正确。BCD.一般情况,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故BCD错误。故选Ao10.【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从图形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A.城市化发展,畜禽园艺产品市场扩大,农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例下降,故A错误。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改变,多样性降低,故B错误。C.城市是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化进程中会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故C错误。D.城市化地区地面硬化程度高,地表径流汇集量大,速度加快,城市内涝增加,故D正确。故选D。11~12.【答案】C、C【解析】11.【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旨在考查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读图获取信息结合城市化知识分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互有高低,故A错。B.美国晚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故B错。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故C对。D.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故D错。故选CO12.【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旨在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读图获取信息结合城市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2030年与2000年相比,英国城市化水平基本没有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不应增加,故A错误。B.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故B错误。C.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故C正确。D.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故D错误。故选CO13〜14.【答案】D、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解答】由格局都市圈(区)的涵义可知,都市圈(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频繁,得益于快速化的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和发展。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的好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城市群形成的意义。【解答】都市圈(区)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A正确,BCD错误。故选Ao15~16.【答案】B、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答】T1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需要大业的劳动人口,农村的劳动力迁移到城市中务工,所以城市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低于农村,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出现城市的老龄化现象比农村严重的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解答】T1时期第二产业比重将会增加,城市由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部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劳动成本上升,因此T1时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增多,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发展,T2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读图可知,T2时期老龄化比重将达到35%左右,故D正确,ABC错误。17〜19.【答案】B、C、D【解析】17.总体上,中国超大城市就业机会相比于人口分布更加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人口郊区化程度远高于就业,甲线应表示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更集中于经济活动聚集的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带,一方面是因为常住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更希望接近就业机会,因此倾向于居住在离城市中心区不远的近郊区(20km)地带,另一方面则由于城市中心区经济集聚导致地区住房价格过高,超出大多数常住外来人口的承受范围。相比之下,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分布则相对分散,整体分布更加均衡。所以乙为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丙为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故选Bo18.相比于常住外来人口,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较低,A错;常住外来人口的居住更加集中在城市近郊区,B错;常住外来人口劳动力市场进入门槛更高,D错;相比于常住外来人口,常住户籍人口居住更分散,多形成远郊居住的过度集聚。故选CO19.一般而言,教育和制造业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程度较低;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居住一就业空间错位程度较高,故选Do20〜22.【答案】A、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特点。【解答】读图可知,甲城市为第一类,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以迁入为主,对应为天津,BC排除,丁城市为第四类,城市化水平低,人口以迁出为主,经济水平较低,故对应为吉林省,A正确,D错误。.【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人口迁移模式的特点。【解答】A.第一类城市,城市化水平高,基本上完成城镇化,人口以迁入为主,A错误。B.第二类城镇化水平高,增速慢,省外非农业人口部分迁入,但是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B错误。C.第三类城镇化水平增速快,省内人口就地城镇化明显,C正确。D.第四类城镇化的水平低,但是不是最低,D错误。.【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解答】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西藏地区就业机会增多,故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D正确;学习培训I、投亲靠友、登山探险不是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ABC错误。23~24.【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以某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读图并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解答】据图中折线的变化以及横纵坐标轴数值,可以判断,1948年以前,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也跟着提高,而1948年以后几年,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依然提高,所以城市化与工业化不总同步,A错误;到2008年该国城市化水平超过80%,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而且城市化起步早,所以属发达国家,现阶段城市化速度慢,B错误,C正确;发达国家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现在是实现信息化,D错误。故选Co.【分析】本题考查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进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读图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特点。【解答】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国为发达国家。图示③玲⑤阶段,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总体工业化水平并未提高,但城市化在不断提高,说明该国③玲⑤阶段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D对,ABC错误。故选D。25〜27.【答案】C、C、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鬼城"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鬼城"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读图,根据纵轴中的数值判断,"鬼城"排行前50名中,华南较西北数量少,A错;东北地区“鬼城"出现主要是因为政府规划形成,超出了市场容量,造成过剩,B错;西南地区"鬼城"出现与旅游地产过度开发密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同等学力申硕《工商管理》考前点题卷二
- 2025年嵌入式行业发展目标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VFP考试集萃试题及答案
- 考生必看2025年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效备考VFP考试的试题及答案资源
- 全面了解计算机二级ACCESS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土地房屋置换合同协议书
- 计算机二级VFP学习内容拓展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 《南方航空公司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案例分析》
- 2025年山东省春季高考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贵州茅台酒厂保健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农业发展史
- T∕CACE 0118-2024 改性磷石膏混合料道路稳定基层应用技术规程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考物理考前最后一卷预测卷含解析
- 善用互联网信息服务 测试题
-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16基础模块上册
- 显微镜的使用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A农村信用社银行在精准扶贫中涉农贷款问题探究10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