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_第1页
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_第2页
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_第3页
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_第4页
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儿子的创意教案儿子的自信和母亲的怀疑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我们能从两个人的对话中看出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思维方式。第一次,母亲的疑问是:一个学校生,关于科技、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一起看看学校生儿子的创意教案!欢迎查阅!

学校生儿子的创意教案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对制造力的欣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详细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建议

了解有关“创意”的例子。文章共有20段,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可以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1~6段,这一部分是事情的开头。儿子观察一份杂志上写着,建筑创意竞赛金奖的获得者可以到国外免费旅游,于是告知母亲“我预备到国外旅游”。他的想法当然被母亲视为“异想天开”。儿子是“英勇”的,由于他不仅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对此布满信念。

第2部分是7~19段。这一部分详细阐释了儿子的创意。这里,儿子的自信和母亲的怀疑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我们能从两个人的对话中看出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思维方式。第一次,母亲的疑问是:一个学校生,关于科技、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这句话说明母亲认为,只有大人才可能参与这样的竞赛。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学问不多,但有创意。其次次,母亲打断儿子说,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但是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明显,母亲根本不信任儿子有力量完成这样的设计。这一次,儿子是自言自语地说,把博物馆盖在地下。他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母亲依旧怀疑,而儿子则开头进一步设计他的地下博物馆。第三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行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最终母亲只能“叹了一口气”。这一部分,不仅写出了母子两人对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而且在他们的“交锋”中,我们感受到了儿子敢于制造、勇于挑战的性格。

第3部分是第20段。在大家几乎忘却这件事情的时候,儿子胜利的消息传来了。这个结果令人震动,它是儿子英勇和创意的回报,它证明白孩子的制造力不行低估和轻视。应当鼓舞孩子制造,鼓舞孩子攀登高峰,鼓舞孩子完成看起来困难的事情!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了解儿子的创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建议本课用1~2课时。

学校生儿子的创意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对制造力的欣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详细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建议

了解有关“创意”的例子。文章共有20段,根据事情进展的挨次可以分为3部分。第1部分是1~6段,这一部分是事情的开头。儿子观察一份杂志上写着,建筑创意竞赛金奖的获得者可以到国外免费旅游,于是告知母亲“我预备到国外旅游”。他的想法当然被母亲视为“异想天开”。儿子是“英勇”的,由于他不仅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对此布满信念。

第2部分是7~19段。这一部分详细阐释了儿子的创意。这里,儿子的自信和母亲的怀疑形成了鲜亮的对比。我们能从两个人的对话中看出他们截然不同的观点与思维方式。第一次,母亲的疑问是:一个学校生,关于科技、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这句话说明母亲认为,只有大人才可能参与这样的竞赛。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学问不多,但有创意。其次次,母亲打断儿子说,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但是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明显,母亲根本不信任儿子有力量完成这样的设计。这一次,儿子是自言自语地说,把博物馆盖在地下。他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母亲依旧怀疑,而儿子则开头进一步设计他的地下博物馆。第三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行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最终母亲只能“叹了一口气”。这一部分,不仅写出了母子两人对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而且在他们的“交锋”中,我们感受到了儿子敢于制造、勇于挑战的性格。

第3部分是第20段。在大家几乎忘却这件事情的时候,儿子胜利的消息传来了。这个结果令人震动,它是儿子英勇和创意的回报,它证明白孩子的制造力不行低估和轻视。应当鼓舞孩子制造,鼓舞孩子攀登高峰,鼓舞孩子完成看起来困难的事情!

学校生儿子的创意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对制造力的欣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详细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老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预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同学:了解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同学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同学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毕淑敏:请同学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老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同学的自学状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挨次来写的呢?(事情进展的先后挨次: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英勇)。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英勇的性格。(敢于参与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由于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英勇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辩。让同学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辩,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辩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辩)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其次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同学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辩。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学校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与这样的竞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学问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英勇?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布满信念。

(2)第2次争辩。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叙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考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详细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详细,并不是任凭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英勇、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士气与自信是难能珍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辩,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行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分。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辩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创造制造),同学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果。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制造性的看法(敢于想象、擅长想象、有制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辩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力量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制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英勇、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制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胜利。齐读课文最终一段。面对这样的胜利,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