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班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同学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欢乐与幸福。让同学学着关怀、关心他人。作者为伴侣们细心整理了5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亲的确定与共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意图】
诗的语言的独特性打算了,在教学古诗时,要充分感受诗的语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简洁的字眼背后的东西,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笔者认为,在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过程中,应当创设诗中的情景,品悟诗中的蕴涵的深情。让古诗教学既布满灵动飘逸、潇洒不羁,又洋溢书画香气,且蕴涵深情,是笔者追求的古诗教学的境界。
【学习目标】
1、激发同学学习古诗的爱好,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2、培育同学多角度观赏诗的力量。
3、感悟送别的不舍情结。
【课前预备】
收集写送别的诗句。
【教学流程】
一、初步感受离别诗的情
1、唤起对离别的感受:
过渡:有过与人别离的经受吗?当时的感受如何?
2、学习古诗:
王维的《渭城曲》。
过渡:古人与友人相别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学过一首关于送别的诗,诗是王维写的,诗名叫作《渭城曲》谁来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谈感受:你能感受王维的心情吗?
3、小结启发:
离别之际有千言万语,送别总是件难受的事情!
二、揭示诗题、解题
过渡:今日我们又要去目睹两个好伴侣之间的离别。
1、出示诗题并读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解诗题:
⑴通过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⑵补充介绍“黄鹤楼”、“广陵”的学问。
三、读通诗句,初感诗的意境
过渡: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自己去读读!
1、单个自渎。
2、正音朗读。
3、齐读。
四、再读探究──明诗眼、寻依据
过渡:通过多次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1、沟通确定所学。
2、小结提示:全文就记述了自己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究诗眼:
过渡:本诗是围绕哪个字写的?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引导归纳:
⑴静态:
①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
②送别的地点──黄鹤楼。
③送别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送别的情景──长江天际流。
⑤送别的心情──孤。
⑶动态:
①送别的缘由──故人西辞下扬州。
②送别的经过──孤帆远影。
③送别的结果──长江天际流。
4、理解感知,配乐读诗句:
过渡:既然诗是围绕“送”写,那就让我们一起送别这样一位故友,齐读!
五、炼情品诗意
1、感受诗中的画意:
过渡:喜爱这首诗吗?能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吗?
留意引导诗的美:
⑴缓缓西辞,随江南下,好像让你看到了什么?
⑵烟花是什么季节,她让你又想到了什么?
⑶孤帆远去,你还能见到什么?
⑷长江是怎样在天际流的?
2、感受诗中的情意:
过渡: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哪里让你感受到了情?
⑴缓缓西辞,随江南下,那是不舍。
⑵在烟花中送别,那是无可奈何。
⑶孤帆远去,那是孤独孤独 。
⑷长江独拘束天际流,那是怅惘,失落。
留意:可画意先上,然后上情意,(对称结合上),也可边说诗中画意边说情意(结合)。
六、延长巩固入诗境
1、过渡:
这样的别离,真的让人难受!古诗中有许多“送别”的诗。你找到了吗?
2、沟通:
⑴自读: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⑵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一首诗,解决这是怎样的别离!
作业:将古诗改写成现代的散文。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育同学搜集信息的力量、语言表达的力量、自主学习的力量、想象思维的力量。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预备】
1、同学: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读熟课文。
2、老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
(2分钟。)
1、揭题,读题:
留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
留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沟通搜集的有关资料:
(3分钟。)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⑶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
(15分钟。)
⑴同学自学古诗:
(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
⑵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10分钟。)
⑶同学自愿或学习小组推举同2学讲解古诗:
老师留意教导,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把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
(6分钟。)
⑴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⑵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⑶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4分钟。)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伴侣,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看,学业上相互关心,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肯定特别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晰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同学自愿或推举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依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
(1分钟。)
依据自己的力量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⑴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⑵《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⑶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共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韵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让同学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唱响“读”的主旋律,让同学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在读中悟美,在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孟、浩、陵、辞、唯”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工具书、解释、图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同学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培育同学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内容。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诗题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同学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2、指名背诵《赠汪伦》、《别董大》。
【设计意图】
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同学创设一种情景,铺陈一种调子,使同学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初步感知古人送别的深情。
3、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简单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4、板书诗题,学习“孟、浩、陵”三个生字,了解诗题中有关“送”的内容:谁送谁?在哪里送?伴侣要到哪里?
【设计意图】
40分钟的课堂是有限的,老师应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引导同学有效学习。此环节紧扣题目,随文识字,从诗题入手,设计几个问题,关心同学初步了解诗歌叙述的故事。
二、互动沟通,共享信息
1、课件展现黄鹤楼名楼风采,熟悉这座江南名楼。
2、出示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扬州”的地理位置,老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
3、同学沟通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李白与孟浩然的资料。
【设计意图】
古诗的创作年月距同学较远,长江简图板画不但助于同学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诗中“西辞”等意思。互动沟通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状况,为深悟诗情奠定基础。
三、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朗读全诗,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同学运用工具书或借助解释等方式了解诗的大意。集体沟通:
⑴、指名概述诗的大意。
⑵、引导同学质疑。
⑶、结合板画弄懂“西辞”意思。
【设计意图】
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环节有助于提炼研度专题,体现课标提倡的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四、赏析俪句,入境悟情
赏析“烟花三月”
1、引导同学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画面,并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共议“烟”的丰富内涵。(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出示多媒体课件,配乐观赏烟花三月的扬州如诗如画的春景。
【设计意图】
介入音乐元素,播放扬州春景视频,观赏“烟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形真”到“意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伴侣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解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育同学搜集信息的力量、自主学习的力量、想象的力量。
课前预备
同学:预习古诗,搜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或诗句。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二班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李白写的《赠汪伦》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很好,孩子们,把后两句有感情的再读一遍。是啊,汪伦送别李白的情意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还要深啊。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感受李白送别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题:
1、学习题目中的三个生字,齐读课题。
2、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三、初读古诗。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
1、学习诗中两个生字。
2、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课件范读。
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件,依据划分好的节奏,自己先学着读一读。
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四、理解诗意
自由的读一读第一、二句,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故人:指老伴侣。
2、西辞?
在西边辞行,往东走。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的位置图。
3、烟花?形容花开得很繁茂,像浮动的烟雾。烟花三月究竟有多美,我们一起来观赏观赏。(课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吗?
师: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这对好伴侣会做什么?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两句诗中一些词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在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这莺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伴侣观赏美景,吟诗作画的好时候,可是老伴侣就要离开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扬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引读
4、尽管依依不舍,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吗?你从哪里知道?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诗中哪个词告知我们小船不见了?
孤帆什么意思?
这么大长江上莫非真的只有孟浩然的这条小船吗?为什么诗人却说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逝了,李白还久久地伫立江边,望着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呢?
指名读、引读、齐讲习
五、感悟诗情
带着这种感受,这种感情把整首诗读一读。
指名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六、课外拓展
读得真好,读出了浓浓的惜别之情,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兴奋。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观赏: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诗词里,还有许多关于离别的佳作,请同学们回去后搜集一些描写送别的古诗,用我们今日的学习方法认真品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的共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让同学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同学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熟悉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的深情厚谊。
4.培育同学的审美情趣,提高同学的鉴赏力量。
5.激起同学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培育同学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同学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同学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简单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同学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留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沟通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现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熟悉。
(3)师生沟通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老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关心同学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老师边画边与同学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沟通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状况。(让同学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同学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同学运用工具书或解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舞同学质疑。
4.集体沟通。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洁的问题。
(4)师生沟通,确定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叙述李、孟真挚友情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四周的襄阳,便立即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连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今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理想……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叙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同学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同学生活体验,引导同学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确定同学富有创意的共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同学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老师先让同学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妙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妙,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同学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终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同学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会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苹果素描课件教学课件
- 质量方针目标培训课件
- 内分泌治疗仪设备使用
- 学涯规划演讲
- 你好法语课件教学课件
- 企业文化工作规划行动方案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原电池课件
- 第二章 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 2025年高考物理基础专项复习
- 3.4 1沉淀溶解平衡 课件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防台风暴雨演练动员大会
- 师范大学学术规范测试
-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六单元过关检测卷(苏教版)
- 2024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操作工校园招聘17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福建师范大学《数字摄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期末模拟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 2023阿里云ACA大数据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 基于PLC的物料分拣系统设计
- 《互联网影响新体验》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 国开(内蒙古)2024年《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形考任务1-3终考任务答案
- 文旅深度融合绩效评估与反馈机制
- 手工木工(技师)技能认定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