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_第1页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_第2页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_第3页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_第4页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演示文稿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优选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研析高考考点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清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继承形式:①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3)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①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思维拓展1.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3)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化是大范畴,包括了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部分,不包括其糟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传统文化的稳定性传统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彰显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具有稳定性。文化又能够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所以,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传统文化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其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其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品性、人格追求、伦理情趣等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表现。文化的民族性是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同时又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在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这种态势下,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预测题型:选择题]【例1】(2009·广东单科)“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

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A项与题意无关。B项表述错误,较强的保守性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D项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与题意无关。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其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故选C。C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命题角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预测题型:主观题]【例2】(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解析

应全面分析,既要正面立论,说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批驳错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错题诊断【误点警示1】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里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

矫正训练1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项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通过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这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这说明传统文化()①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是凝固不变的④是不会消失的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解析

错选③④是没有看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稳定”是“相对稳定”而非“永恒不变”或“永不消失”。传统习俗在世代相传中基本未变,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正确;传统节日对应着相应的传统习俗,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正确。答案为A。答案

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误点警示2】不能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矫正训练2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这种观点()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②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③否认了文化继承的必要性④承认了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解析

错选④是没有认识到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发展的问题。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显然是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①②正确;这一观点不承认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继承传统文化,③正确。答案为A。答案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考点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知识清单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其中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是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的。教育:(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①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选择、传递)。②教育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创造)。③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思维拓展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区别:①内涵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的是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指的是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②强调的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2.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学技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3.如何认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传统的功能。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递、保存和延续过程。任何一种文化只有通过教育完成了文化的保存、传递,才能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的生命力和价值,才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2)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统文化的功能。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使人类文化去伪存真,逐步系统化,使其精华得以突出,从而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更为繁荣的景象。(3)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不同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靠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靠该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个积极的选择过程——取其精华。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吸收、融合和创新,为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打下了基础。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预测题型:选择题]【例1】(2009·广东单科)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体现了()

A.新文化在发展中偏离了本土文化

B.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解析

A项表述错误,“新客家文化”没有偏离本土文化。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化的批判问题。C项表述错误,“新客家文化”并没有完全取代本土文化。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了“新客家文化”,这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具体表现,故选D。答案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命题角度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预测题型:选择题]【例2】(2009·广东单科)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解析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故选A。B项不符合题意,科技进步改变的是传播文化的方式而不是文化资源的内容。C项表述错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D项表述不正确,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答案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错题诊断【误点警示1】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先继承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两个阶段。矫正训练1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现在,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既强调世界的多样性,又强调了各国的和谐相处。可见()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B.只有抛弃传统,才能实现文化发展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先继承后发展D.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解析

错选A、B是因为没看到文化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错选C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关系。D正确反映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误点警示2】

不能正确理解教育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有多处讲到教育的重要性,如:在学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时,讲到“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在学习文化传播的途径时讲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学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时讲到,“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时讲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矫正训练2

之所以要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

本题易错选①,原因是对教育的作用认识不清。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不是主要手段,故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②错误。B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聚焦社会热点[背景扫描]今年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文化旅游、节会庆典为依托,突出展现孔子文化节的文化性、思想性和历史传承性。文化节期间的五大主题活动分别是:4月4日在曲阜尼山举行的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春季祭孔大典;9月24日在曲阜孔庙举行《孔子世家谱》第8次续修颁谱典礼;9月27日晚在曲阜杏坛剧场举办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孔子旅游奖”颁奖典礼;9月27日至29日在孔子研究院举办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9月28日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已丑年祭孔大典。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知识链接](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可以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新题共享]1.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2009年7月21日,山东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

2009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筹备工作动员大会,对孔子文化节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其中对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作出了一些具体部署。世界儒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弘扬儒学的意义。(2)分析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儒学。

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起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儒学中的精华,能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2)①儒学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对待儒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②对于儒学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儒学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③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发展、创新的关系,使之与社会时代相适应,体现时代性。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演练知能提升1.从下面图片可以看出,传统文化()①只存在于历史中②就是指过去的文化③具有继承性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解析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①②错误。③④正确应选。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

“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2~3题。2.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无根基④坚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②中“固守”与“拒绝”是错误的;④把“守旧主义”的错误思想来奉行,也是错误的;①③正确表明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符合题意。答案

B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3.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教育年轻一代②加大向年轻一代灌输传统文化的力度③形式上加以创新,提高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④大力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

解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加强引导,既不能灌输也不能完全抵制外来文化,②④观点均错误,①③正确。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4.

“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尊古而不泥古”体现了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反对守旧主义,“创新而不忘古”体现了着眼于发展而不失根基,①④符合题意;②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项。C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5.在2008年秋季新的学年开始后,合肥市某区十所中、小学在校园中教唱《对花》、《谁料皇榜中状元》等15首黄梅戏经典唱段。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黄梅戏进课堂”将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1)请简述我们对待黄梅戏等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2)结合材料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黄梅戏进课堂”的做法体现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表明了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回答第(1)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问比较简单,对教材原理进行再现即可;而第(2)问综合性比较强,既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黄梅戏进课堂”谈教育的重要性,又要全面剖析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殊功能。答案

(1)我们对待黄梅戏等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②教育通过“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定时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2009·山东文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其限定条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①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④所涉及的是德与才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或④的A、B、C。所以选D。答案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2.(2008·广东单科)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C.传统文化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解析温总理“以诗言志”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发展还具有重要影响,而不是说明传统文化的形成,故B项错误。现代思想的源头是当前的社会实践,经济发展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A、D两项错误。C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3.(2008·江苏)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解析题干主旨是考查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得以传承的事例,说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对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时都有张贴对联、年画、福字的传统习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A.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烙印

B.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C.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解析传统节日的传统习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项正确。A、

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B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5.2009年9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旨在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价值,推进儒学国际化的研究、交流、合作。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下列对儒学的正确认识是

()

A.用外来文化改造儒学,才能推动和谐文化的发展

B.儒学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有

重要意义

C.儒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D.要辩证地看待儒学,在实践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6.

下列对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形式

B.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它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艺术瑰宝

D.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解析A、C两项错在“最”字上;D项错误,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B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7.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与世长辞。季老在生前曾强调:一个国家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因为()①本民族传统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②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文化也就不能丰富发展③传统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之所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需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本身说法错误,排除。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8.

200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制定《山东省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教育()①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是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制度保证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②③均不符合题意。①④正确。A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9.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C.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B项表述错误。A、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C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10.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豪迈高歌,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国文化平等原则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鲜明民族性,②④两项观点正确。①③两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D本文档共62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19点23分11.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谁也无法改变;两岸同胞亲情相通,谁也无法割断;两岸同胞渴望交流的心愿,谁也无法阻挡;两岸关系迈向和平发展的势头,谁也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