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授课日期:班级8)授课题目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课时课型□新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导入新课:史料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说罗斯福“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老师:“新政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学生回答:经济大危机)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二)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出示一战后美国柯立芝繁荣时期的相关图片及史料一则,由学生浏览、阅读,并分析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最后老师分析总结危机爆发的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迷惑,盲目扩大生产,加剧了生产的相对过剩。)2、爆发的标志——“黑色”(大屏幕展示两张图片,学生体会“黑色”的华尔街及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时的焦虑心情。共同见证危机爆发的标志性时刻。)(向学生说明:美国的分期付款和信贷消费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过度的股票投机热潮导致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市场和金融的不稳定性。最终在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股市崩溃,“黑色”来临,经济危机爆发,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总结,注意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3、经济危机的特点(播放小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总结经济危机都有哪些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其中范围广:从美国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一点特别向学生说明。导出影响。)4、经济危机的影响(结合小视频,教师点拨,出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破坏的表格,总结影响)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遭巨大破坏(自然过渡)国际关系: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国际关系恶化(出示日本及德国加紧扩军备战的图片、纽约大游行)(3)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危机爆发,各国应对措施不同,引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罗斯福新政1、新政实施的背景(展示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就职演说上的演讲:Firstofall,letmeassertmyfirmbeliefthattheonlythingwehavetofearisfearitself.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教师点拨:“新政”的含义: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2、新政的措施(新闻发布会大胆假设: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严重后果,假设你是美国各生产部门的部长,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由学生自由讨论,思考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其中心措施又是什么?实施教学探究,讨论完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1)整顿财政金融(2)调整工业生产(3)调节农业生产(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详细讲解内容的时候,给学生点明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3、新政的特点及实质论从史出材料一: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认为他是一名红色资本家。材料二:“在美国,没有人比我更坚信私有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比本政府为这个制度效力更多。……为了挽救它,我们采取了迅速而激烈的行动

。”

—罗斯福演讲(通过解读材料,小组探究,知道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它实质上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罗斯福新政的评价(1)进步性①直接影响:摆脱危机困境②间接影响: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③深远影响: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结合课本知识,重点讲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及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三、以史为鉴,博古通今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缓解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经验教训:要居安思危,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真正繁荣。(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探究,发表见解,各抒己见。)(三)学以致用1、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D)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3、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B)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四)板书设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背景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措施评价学情分析优势: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对经济危机早有耳闻,因此学习兴趣可能较高。劣势: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由于打破了原来的编年体的编排顺序,时间和空间有较大的跳跃性。且本课涉及较多经济学与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晦涩难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进一步加大了本课的理解难度。效果分析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主动质疑。让学生在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对于教材中有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惑的地方,师生一起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开始小组讨论。通过生生间讨论、交流、互动与对话,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修正,深入问题,提高创新思维与质疑能力,最终领会科学的实质,落实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习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勇气。

但与自己曾设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课堂形式上显得比较单一,和孩子们的互动不是很多,替孩子们回答的较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没能够灵活处理,给学困生的鼓励较少。

其次,在知识的讲解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不够灵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解析不到位。再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太少,教师指导还不到位,只照顾到个别小组。因此,汇报交流时,个别小组不太积极。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单元知识安排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三单元第15课,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特点”,凸显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本课主要讲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标志、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新特点、实质、影响等。罗斯福新政既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借鉴,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知识体系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后出现的,既是对上述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又为学生学习必修二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确定依据:依据课标要求,这些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现实的热点。突破:在课前研习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情景设置、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新政的各项内容和影响。难点:经济危机原因(根源),新政实质,新政“新”在哪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破:通过创设情景、材料分析、设问导思、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探究,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定依据:高一年级学生处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比较难以分析和掌握。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危机,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处理的创新点在于全面整合教材,利用视频文件、创设情境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相关视频、史料、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2)运用问题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感悟历史、拓展思维、培养能力。(3)材料分析,学生加深对罗斯福新政内容措施的理解,培养分析史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评测练习1、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A)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解析:题干材料表明美国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但没有涉及财政支出和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D。在19世纪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结合教材知识,美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是贫富差距扩大,造成有效消费严重不足,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考点定位】经济大危机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D)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考点定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响

【解析】解答历史试题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如工农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比例,货币贬值与刺激出口之间的关系,关税高低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另外,还要掌握一些概念,如出超与入超,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一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所以各国都想把本国产品出口到外国去抢占世界市场,同时保护本国国内市场,降低本国经济压力,一般采取的措施是货币贬值,提升进口关税。3、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是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B)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课后反思这节课涉及较多的经济理论及政治理论知识,知识量大,要点多,难度大,晦涩难懂。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这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效果也比较理想。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活动还是较少,老师讲的多。另外就是,小组讨论时问题不明确,同学表现较为拘谨,还有待进一步调动。课标分析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