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各论(解表药)_第1页
常用中药各论(解表药)_第2页
常用中药各论(解表药)_第3页
常用中药各论(解表药)_第4页
常用中药各论(解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中药各论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1如何学习中药学以功效为核心个人临床观察+学习前人经验总结与反思:效与不效简化:由简入繁,从单味药到方剂到方剂的变化。基础理论回归为何不效?剂量?药味?组方?诊断?辨证(理)→治法(法)→方剂(方)→药物(药)无辨证(病)无生理(人),无药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败。重视药物的炮制和使用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毒性、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必须专门记忆。2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举例---通便药大黄:苦泻热,寒降气。当归:养血润肠杏仁:苦泻肃降肺气,油润肠道。枳壳:行气(促进肠蠕动)。白术:燥湿聚水,油润肠道。泽泻:淡渗利水润肠。莱菔子:消食下气。选择依据:辨证。3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药物的炮制和使用方式例如:炮制程度生附子:急救OR杀人。炮附子:熟透则完全安全,但效力同时减弱。使用方式先煎后下烊化等:如大黄煎煮时间长则泻下效力减弱;甘遂不溶于水,只能冲服。先煎:除必须者外,也可依据方剂功效采用。取其气雄厚独盛。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剂型对药力的影响。汤者荡也,丸者缓也等等。案例:肛门瘙痒外治;黄草点眼。4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宇宙。

欲通神明之变,

勿作等闲视之。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5第一节解表药含义: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叫解表药。也称发表药或发汗药。功效:主要为解表部分药具有-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消疮除痹止痛止痒、通鼻窍、利咽等6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解表药(概述1)适应证-外感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痛、脉浮等。部分尙可用于:水肿、咳嗽气喘、麻疹、风湿痹证、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药性特点-味辛、质轻。入肺、膀胱经。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7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解表药(概述2)分类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使用注意对于发汗作用较强的药:量不宜过多“汗家、疮家、失血家,不可汗”,即慎用。孕妇、年老体弱等人慎用。不宜久煎。饭后热服,并温覆其体,以助药力。8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麻黄9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调血脉,通九窍,开毛孔。应用-+桂枝(麻黄汤),辛温解表重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证。+杏仁,宣肺降气止咳平喘。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滞之咳嗽、气喘、咯痰者。+石膏,清热降火、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壅盛之咳嗽气喘以及一身悉肿、脉浮不渴、恶风、自汗出、无大热之风水证。10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使用要点发汗解表的要药及峻品,重在“发汗解表宣肺”宜忌:麻黄生用发汗力强,炙用发汗力弱。一般发汗解表宜生用,宣肺平喘则生用或炙用。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煎服注意事项“先煮一两沸,去上沫,沫令人烦。”(麻黄碱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11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本经》)原典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12附:麻黄根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根及根茎。功效:敛汗固表。虚汗不止:+黄芪、浮小麦、牡蛎。宜忌:有表邪者忌服。13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桂枝14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肺、肾、心、脾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应用-+白芍,调营卫、和气血、益阴止汗。治疗表虚风寒外袭之发热恶风、头痛身痛而有汗者;或四肢酸楚、麻木疼痛等证属气血不调者。+吴茱萸、当归、川芎,温经散寒、养血祛淤。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失调。15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桂枝心阳不振,阴寒内盛的胸痹(+瓜蒌、薤白);脾阳虚,水饮内停的心悸气短(+茯苓白术)肾阳不足、膀胱气化失司的水肿,小便不利。(+茯苓)特点能温通一身之阳气,行里达表。16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使用要点主要用于表虚、阳虚证。风寒表实证+麻黄(以麻黄为君)风寒表虚证+白芍(以桂枝为君)“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本草纲目》)麻黄走表,桂枝走表入里均可。宜忌: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及阴虚阳盛之证、血证忌服。17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附:肉桂性味同桂枝。功效: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倡导血脉。特点:守而不走,偏暖下焦,能助肾中阳气(“命门之火”),并能纳气归肾、引火归元。如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用肉桂附子配熟地、山药等,治疗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18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原典牡桂: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菌桂: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本经》)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19附:辛温解表药药对也称对药,由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疗效的两味药组方治病。源于中药配伍“七情”理论。临床应用广泛。“药对”是复方中药的核心。辛温解表药药对:荆芥+防风麻黄+桂枝桂枝+白芍杏仁+苏叶羌活+防风细辛+白芷20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荆芥辛,微温,归肝、肺经。功效: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淤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本草纲目》)“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非若防风能入骨肉也。”21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防风散风解表:外感风寒(热、湿)之头身痛。透疹止痒:风热发疹或皮肤瘙痒。祛风止痉:风痰阻络致口眼歪邪。胜湿止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特点-为治风通用之品,性升散,通行全身,微温不燥,发汗力缓和,有“风中润剂”之称。22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细辛散寒解表:阳虚外感风寒者,风寒表证。祛风止痛:偏正头痛,牙痛,风寒湿痹。温肺化饮:喘咳痰多清稀。宣通鼻窍:鼻渊(鼻窦炎)。使用注意-3~5克煎服,丸散剂0.5~1克。阴虚阳亢及无风寒湿邪之头痛、阴虚肺热咳嗽忌用。(辛不过钱)23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细辛24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原典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25紫苏叶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散风寒,行气宽中,止呕,安胎。应用:风寒表实证伴有以下兼症者咳嗽、咯少量痰+杏仁-杏苏散气滞胸闷+香附、陈皮-香苏散内伤湿滞+藿香-藿香正气散胸腹气滞、胸闷呕吐(多种原因)理气安胎:气滞胎动不安解鱼蟹毒26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生姜性味:辛、温归经:肺、脾、胃经。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应用-风寒感冒轻证。各种呕吐均可,胃寒呕吐最佳+半夏;胃热呕吐+黄连、竹茹。肺寒咳嗽,痰多质稀+杏仁、苏叶解药食毒27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附:干姜、炮姜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功效。用于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炮姜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功效。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28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原典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29病案一则女,42岁,一个月前感冒,服药后引起全身浮肿,经多医治疗无效,自服偏方玉米须及车前草等以利水,小便一日多次,但浮肿不消。现见症,全身浮肿,按之凹陷,稍后自起,微恶风,全身无力,小便清,苔稍黄,脉沉,浮取微弱,中按则无。30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辨证-论治辨证:虽然病已一月,但微有恶寒,为表证未尽,皮肤按之陷,但随手可起,与阴水按之如泥有显著区别,当为实证,非为虚证,为阳水,而不是阴水。病人脉沉不是久病病邪入里,而是脉位相对较沉,皮肤水肿所致,不是阳虚所致。舌苔薄黄,为久病风寒不解入里化热。脉症合参,诊为风水,处方以越婢汤加减。处方:麻黄10,石膏30,甘草6,白术15,车前子15结果:第一剂服完半剂后(是当晚喝一次,第二天早上的那一次未喝)。病人前来,说服药后浑身有小虫子在爬的感觉,但病人全身水肿已消,无发汗,小便不多,让病人服完第一剂后,第二剂未喝,病已愈。31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桑叶32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疏风散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应用-+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疗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之身热不甚、有汗而表不解、咳嗽等表证以及肝经风热上攻或肝阳上亢所致之头痛、咽痛、目赤肿痛、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杏仁、贝母:用于秋燥咳嗽,少痰,痰粘。+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湿去风,乌发明目。止盗汗:霜桑叶焙干为末服。33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菊花34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原典鞠华: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35牛蒡子36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功效:疏风,清热解毒,利咽,透疹。应用-+桔梗:风热或热毒壅盛所引起之咽喉肿痛。+贝母:咳嗽痰黄+金银花、连翘:风热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等症(银翘散)注意事项:性寒滑肠,脾虚便溏者忌用。37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风,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止痒,疏肝理气。应用-+蝉蜕:咽喉肿痛、荨麻疹等。+桔梗:风热表证,咽喉肿痛。+钩藤:风热感冒日久不愈者及肝阳上亢之头胀头痛、头晕目眩。注意事项:虚人不宜多服。煎服时后下。38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柴胡39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肺、肝、胆经。功效: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举阳气。应用-+葛根:解肌退热,治外感表证,逐渐入里化热之发热、头痛、身痛、咽喉疼痛、项背强等症以及风疹、麻疹等证见发热不退者。(柴葛解肌汤)+黄芩:解表清里,治少阳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诸症。(小柴胡汤)治少阳证主药。40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柴胡应用-+白术:疏肝补脾,治疗肝郁脾虚之胸胁作痛、神疲食少者。+人参、黄芪:益气升阳而健脾,治气虚所引起之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内脏下垂等症。(补中益气汤)+香附:治疗肝郁胁肋胀痛之症。宜忌: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41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原典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19分42葛根43本文档共4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一\16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