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教具准备
运用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将一些相关图片资料、表格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
学气氛,并多准备一些新闻、报刊资料,及时将一些新的人口信息传输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在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乃至整个
世界的人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
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去正确应对?……这就是我
们下面即将开始学习的内容一一
(板书)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推进(新知识传授)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启发引导)
师:图中两个小孩出生伊始,为什么社会会如此关注,甚至安南秘书长和张维庆主任都
要亲临现场?
生:因为他们降临人世,意味着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别增长到了创记录的60亿和13
亿。
师:是的,世界和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而且这两个数字
还在继续增大。
(板书)人口的自然增长
(设问承转)
师: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
因素决定呢?世界人口从古代到现在又是如何增长的呢?
(知识拓展)(补充材料展示)
自然增长
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
自然增长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NI=B—D
NI代表一定时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数,B和D分别代表这个时期的出生数和死亡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
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0%。=人口出生率
一人口死亡率
[教师精讲]
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
1.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
口数);
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
小);
3.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
点)。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据图回答。
师: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
是怎样的?
生: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师: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师: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哪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为什么?
生自学P3第一段后: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
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
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活动)
师: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
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
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生:列式计算。
师点拨:200000X2%—4000人,200000X(1+2%)=243799,243799X1.7%=4145,.
[合作探究]
师: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生思考,师点拨,同归纳: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
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总结承转)
综上: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就
某一特定地区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其人口基数有关。
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是否相同,不同国家(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又与什么有关呢?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投影图片)
教师指点: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
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
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
师: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
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
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的倍数由大到小如何排序?
生:(计算、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师:人口增长倍数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还是自然增长率?
生:(齐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结论。
[合作探究]
师: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生思考,师点拨,同归纳: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
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总结承转)
综上: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就
某一特定地区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其人口基数有关。
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是否相同,不同国家(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又与什么有关呢?
(读图分析)(方法引导)
(投影图片)
教师指点: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
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
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
板书设计
人
口
增H出生率h
长
模
人死亡率
式1-
口
的
增
构T特点
长自然增长率Hi
成I-
模-
式-
及
人
其
口
转T转变1
增原始型
变
长
模传统型
式I-
的
类现代型2
碧
1案例11
课后记
第2课时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了更充分的了解。请同学们回
忆上节课的内容,考虑一下: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别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师:首先,总的来看,世界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延续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生:不断增长。
师: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相同的速度增长吗?
生:不是。
师:那就人类历史而言,什么时候出现过明显的改变?
生: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期间。
师:什么时候世界人口的增速最快?
生:20世纪以来。
师:这样看来,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是有不同特点的。那么,在同一时期
的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特点相同吗?
生:不同。
师:人口形势不同,相应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政策呢?
生:也不同。
师:像日本、俄罗斯采取什么政策,我国采取什么政策?世界上采取和我国相同政策的
有哪些国家,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生:日本、俄罗斯鼓励生育,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现在像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基本采取了和我国相同的政策。
师:很好。大家都掌握了。那请大家想一下,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什么地方,关于
人口数量的增长,人们常用什么数值指标来衡量?
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师:它与哪些数值指标有关,并与它们存在什么样的数学关系?
生: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就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
(新知识传授)
(板书)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师:图1.6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生:纵坐标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横坐标表示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师: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大家再注意一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距离坐标
原点的远近,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是不是时间?
师:对,很好!刚才我们己经知道人口增长模式是要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来反映的,但好像这幅图中三种模式倒是全都标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标示出来
了,可自然增长率好像没显现出来,那我们怎么从图中读取呢?
生:(思考后)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在这幅图中,我们只要在某一时间
点处作一垂线,交图中红、蓝两条线于两点,垂线在两点间的截距所对应的应该就是人口的
自然增长率。
师:很好!是它。
师:图的坐标和各项参数我们都知道怎么看了,下面咱们就根据这幅图和P7案例1中
表L2提供的有关数据,看一看,想一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
史阶段?各自显现出怎样的特点?
生:观察图表,判读数值指标的高低,思考各种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历史阶段。
师出示下表中的框架。提示学生如何对比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
(师生互动)师生讨论比较,共同完成下表。
出生率死亡自然所
特率增长率处历史
人阶段
口增点
长
模
式\
原始型高高低原
始社会
时期
传统型高低高农
业社会、
产业革
命时期
现代型低低低现
代社会
时期
(启发引导)
师:大家再想一想,从三种模式出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出当时人们的生产
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状况,这样的话,三种人口增
长模式特点的成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师: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各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不一样的。先后出现原
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可见,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师:那就目前来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
生:当然不同。,
师: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现在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
世界又是哪一种?
生:阅读P6有关段落,思考后完成下表内容。
地代表人口增长模式备注
区地区
发欧洲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
达国家和北美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
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
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
进入现代型
发亚非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展中国拉阶段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
家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整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
个世界阶段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现在己经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
中国家还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师:中国现在属于哪一类国家?
生:发展中国家。
师: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
生:现代型。
师:怎么会呢?
生: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小结归纳)
师:那就是说,即便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会不一样。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在空间上
有差异。
最后请大家再来读一读“案例1”,我们好好归纳一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生:阅读P6〜P7课文,列出芬兰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模式、形成原因,完成“活
动”1和“活动”2。
[教师精讲]
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历程:
前工业化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人口出
生率很高;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也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是原始型。
工业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化开始,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步发展,生存能力大大提
高,死亡率大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生育
观念改变,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大幅下降。转变为现代型。
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
观念和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一个地方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
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迁移地图或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
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一一人口迁移(板书)
师:什么是人口迁移?
生: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师:对。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按照人口迁
移是否跨越了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说一说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1、2、3欧洲人向北美、南美、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
4非洲人被迫移民美洲
5印度人向非洲、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移民
6中国人向东南亚和美国西部移民
7英国人向北美中西部移民
8苏联人向亚洲北部移民
9中国人向中国东北部移民
(活动探究)学生填下表:
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比较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路线
①殖民主义扩张①从旧大陆到新①欧洲人到美洲、非洲
战前和资本主义发展大陆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②地理大发现和②从己开发国家③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
新航线开辟到未开发地区洲、非洲
各国经济发展的①从发展中国家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战后不平衡到发达国家②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
②定居移民减亚打工
少,流动工人增加(外③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打工
籍工人)
师:国内人口迁移就是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
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生: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由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十分
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师:那么我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活动与探究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
学生填下表: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
20世纪①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①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
80年代中期②严格的户籍管理有组织地进行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刖制度②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
迁往地广人稀的西北和东北
20世纪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①内地——沿海
80年代中期②山区一一平原
后③贫困地区一一发达地区、“民工
流动”
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
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那么这种人口迁移有什么意义呢?
生:人口迁移调节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
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活动与探究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
家庭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
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不相同。对人口迁出地来说,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
压力等。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对人口迁入地来说,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
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等。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
环境的压力增加等。
(本活动也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学生可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村庄的人口
移出与移入情况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作社会调查。以当地的事例来延续教材内容,开放地
谈出自己的看法,也可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板书设计
课后练习
1.关于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错误的是...............................()
A.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石油输出国
B.由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
C.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D.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C.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太大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3.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A.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非自发性迁移
B.迁移的主流是学习和分配工作
C.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多为迁入地区
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
4.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伯明翰、大庆、攀枝花都是经济因素吸引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B.交通与通讯事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人口迁移的规模
C.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
D.从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答案:1.C2.C3.CD4.CD
课后记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
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教具准备
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
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
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
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
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4亿。
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2020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
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
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
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叉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
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新知识传授)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师:知道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吧,说说看。
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
活动作用的阈值。
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
规模的大小。
师:对,很好。它涉及了多种指标,其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虑得最多,引用得最
多的?
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指标。
(推进)
师:这项指标又被人们称为什么?
生:环境人口容量。
师:教材给它下的定义是怎么说的?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韵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
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师:从这个定义的表述中,大家仔细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
要因素。
生:各自默念,或互相议论,仔细辨别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历史时期、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对比分析)
师:好。下面,咱们就先逐个来看看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
师: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相对更突出?
生:资源。
师: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国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条件如何?
生:土地面积小,贫瘠缺水。
师:但是,它的人口供养能力怎样?
生:很好,很高。
师: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
生:是的。
师:什么原因?
生:有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师:对喽!
师:那么,除了资源和科技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供养能力
呢?
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师:正是。
师: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13亿人,如果生活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辉煌时期之一
的大唐贞观年间,会怎么样?
生:绝大多数会死掉。
师: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现实中国与盛唐时期的中国供养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中,大家是
否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就某个确定的地区而言,所有能够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样的话,考虑这些因素而估计出的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
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生:不是固定不变的。
师:如果地区确定,时间明确,那么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的数量是不是相对确定
的?
生:是的。
师:那么,由此推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也就相对确定了喽?
生:是。
师:三种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结论为什么会不同?
生:它们评估时的假定条件不同。
师:想一想,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生:乐观论者:人类是大自然中最高级的生物,有聪明才智,人类科技进步的潜力是无
穷的;悲观论者:所有的资源潜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供养有限的人口,有些
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因此现在地球人口已经太多;持中间观点的人:虽然有些资源已经濒临
枯竭,但人类科技的发展潜力还是存在的,因此100亿左右是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师:可那是咱们向往的吗?
生:肯定不是。
师:那你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生:幸福日子。
师:怎样的日子可以称得上幸福呢?
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孙后代。
师:这样的人口数值,人们把它称为什么?
生:人口合理容量。
(板书)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师:对。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义后,考虑这个数值是否是确定的?要评估它的话,
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
生:它也是不确定的,但也是相对确定的。对它进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
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标准要更高些。
师: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上,那么,我们评估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时,能不
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执行?
生:不行,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各国、各地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环境资源条件,
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各有其自身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少,消耗的资源却很多,人
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费水
平也低,贫困人口众多。
师:这样看来,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个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艰巨。不过再怎么艰巨,
人们还是得努力吧?
生:是的呀。
师:那该怎么去努力呢?
生:一是各国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
数人有追求过好日子的平等权利。
师: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
课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
合理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一一像资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人
口容量的突出影响,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
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贯彻落实人口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性,对中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板书设计
人
-素质
口
环
境
承
载
人口合理容量
科技发展水平力环境人口容量
一
课后记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重点
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师: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随着世界经济
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与此同时,城市
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城市环境。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结构
师:不同的城市往往有不同的形态。那么什么是城市形态呢?城市形态包括城市用地的
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城市的外
部形态。
(板书)一、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一想城市
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图2.1)
师:图1成都的城市形态是一一
生:团块状。
师: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形态,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生:团块状的城市形态的形成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平原地区的城市会形成这样
的形态。
师:兰州的城市形态怎样?为什么?
生:兰州的城市形态呈带状,因为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城市沿谷地东西延伸。
师:从以上三个城市的形态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形态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除
此以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水系和交通线也会对城市形态产生影响。
师:对!城市的形态差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不同,在城市的内部,不同地区的土地
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了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从而形成了不同城市内部不同的空间结构。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3.什么是集聚效应?
4.城市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哪种功能区?
5.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6.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说说我们所在的城市的商业区的分布。
7.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区有什么不同?你了解我国哪些著名的中心
商务区?
8.阅读图2.5,说说常州市的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
(该部分内容可采用自学一一指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并可启发学生
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功能区的分布,有助于学生对城市内部结构及其成因的理解)
师:我们先来说说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
生:城市用地类型多样,一般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
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师:由于城市内部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从而在城市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一般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
生:城市中的功能区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师:不同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吗?
生:没有。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师:能不能举例说明?
生:例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和行政等用地相对商业用地所占
的比重较小。
师:对!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那么,为什么城市中会形成不同的
功能区呢?
生: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
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
区。
师:不同的活动方式对城市用地的位置要求不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不同的功能区是怎
样选择不同的位置发生集聚的。
生:商业活动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便捷往往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
师:在商业区内,除了商店还有哪些活动方式?为什么?
生:由于商业活动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所以在商业区内,除了商店往往还
会有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服务部门,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所
以它们和商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师:这就是集聚效应。通过集聚效应,商业区逐渐形成。
(教师可让学生描述本地区主要商业区的位置、组成,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商业
区的特点)
师:不仅商业区的形成具有集聚效应,工业区的形成也有该效应。请同学们看教材图
2.2,找到其中的工业区。
(指导学生读图)
师:工业区一般靠近什么布局?为什么?
生:工业区一般靠近交通线布局,这样可以方便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降低生产成本。
师:工业区和商业区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上有什么不同?
生:工业区离市中心较远,而商业区在市中心。
师:为什么工业区选择这样的位置?
生:工业区远离市中心可以减轻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影响城市环境。
师: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生:市中心地价较高。
师:对!功能区的位置选择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师: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哪一种?
生:住宅用地。
师:在大多数城市中,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区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趋势?
生:住宅区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师: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有哪些不同?
生: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房屋的面积、质量、设施、环境等方
面的差异。
师: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分布位置上有没有差异?
生:中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的外缘,而低级住宅区则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师:说得很好!看来这位同学知识面很宽。
师:工业区是怎样形成的?
生: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的。
师:工业集聚有什么好处?
生:工业集聚有利于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之间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
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获得规模效益。
师:分析得很好!常州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生:常州市的工业区主要沿铁路线和公路线分布。这样可以方便运输,降低运输费用。
师:对!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城市形态的差异。城
市形态主要有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等。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
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城市中主要功能区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各功能区的
成因不同导致分布特点的差异。
板书设计
(而因;地形、水系、交通线
城市形态|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城市:地利用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
和功能分区
■।主要.能区।।住宅区
♦工业区
2.完成下面表格。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地形崎岖不平的
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丘陵山区
举例我国的成都、合兰州、洛阳、西重庆
肥,美国的华盛顿宁、宜昌等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的功
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今天我们将要来探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
化。
(板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师:什么是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呢?
生: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师: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三种具有代表性
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2页“阅读”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注意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三种地域结构的中心均为中心商务区。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城市的中心区交通便捷,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消费群体。
师:还有原因吗?
生:城市中心区土地租金最贵,只有商业可以承担高昂的租金。
师:很好!三种结构模式还有共同点吗?
生: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城市的不同方向,而且低级住宅区都靠近工业
区,而高级住宅区则分布在城市的外缘。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城市中的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不同级别的住宅区分布在城
市的不同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生:不同地区环境条件不同,高级住宅区往往选择远离工业区,环境较好的地区。
师:在多核心模式中,出现新核心的原因是什么?
生:新核心的出现是因为原有市中心区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师:很好!从以上对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师:说得很好!在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是主导因素。下面我们一
起来探讨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的。
师:城市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有一定的土地,而城市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
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城
市中不同地区地租是有差异的,那么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主要有哪些因素呢?同学们想一想,
一般城市中的什么地区地租最高?
生:市中心。
师:对!还有什么地方地租也较高?
生:交通便捷的地方。
师:说得很好!我们常常把这些地方称为“黄金地段”。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一一
生: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市中心越近,
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的不同地段地租差异很大,而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其付租能力也有很
大的差异。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3页图2.8,思考图右侧的两个问题。
师: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
生: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变化最快,住宅用地其次,工业用地变
化最慢。
师:这说明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对不同的活动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生:这说明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对商业的影响最大,对工业影响最小,对住宅的影响居
中。
师:如果土地的最终用途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那么图中OA、AB和BC三处分别
是什么功能区?
生:0A处应为商业区,AB处应为住宅区,BC处应为工业区。
师:那么地租是否随离城市越远而逐渐降低的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甲地
比乙地离市中心远,但地租却比乙地高?
生:有。比如说百润发所处的位置,尽管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但由于它位于两条交通
干线的交会处,交通极其方便,所以地价较高,甚至高于一些离市中心较近的地区。
师:所以图2。8只是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这一方面看地租水平。当把交通便捷程度考
虑进去之后,一些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区,因其位于交通线两侧,地租也会较高。由此可见,
地租的高低受到哪两个因素的制约?
生:地租的高低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即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
师:说得不错!那么,地租是否是决定城市地域结构的唯一因素呢?在实际生活中,城市
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专属委托代理协议样本版A版
- 2024年专业项目融资促成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届校园暑期实习代理合作合同版
- 2024年协议主体过渡期补充协议版B版
- 2024年中医院医疗日用百货供应协议版B版
- 2024年小产权房产买卖详细协议版
- 2024年度保险合同保险范围和保险条件
- 2024年小产权房买卖详细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协议版B版
- 2024年住宅购买销售协议样本版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材料)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2
- 东昌区移动厕所施工方案
-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家长会课件详解
- QSY1242-2009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
- 家校同心家校共育+高二上学期期中家长会
- 2024年陕西省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现场急救实训总结与反思
- 评剧《秦香莲》剧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