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4-1承压含水层中的完整井流当承压含水层侧向边界离井很远,边界对研究区的水头分布没有明显影响时,可以把它看作是无外界补给的无限含水层。4.1.1定流量抽水时的Theis公式承压含水层中单井定流量抽水的数学模型是在下列假设条件下建立的:(1)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等厚,侧向无限延伸,产状水平;(2)抽水前天然状态下水力坡度为零;(3)完整井定流量抽水,井径无限小;(4)含水层中水流服从Darcy定律;(5)水头下降引起的地下水从贮存量中的释放是瞬时完成的。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抽水后将形成以井轴为对称轴的下降漏斗,将坐标原点放在含水层底板抽水井的井轴处,井轴为Z轴,如图4-1所示。图4-1承压水完整井流此时,单井定流量的承压完整井流,可归纳为如下的数学模型:2*,s1,su,s,,2r,rT,t,rt>0,0<r>?(4-1)s(r,0)=00<r<?(4-2),sr,,,rs(?,t)=0,?=0t>0(4-3)Qs,limr,,r,0r2,T,(4-4)式中,s=H-H。下边研究如何求降深函数s(r,t)。为此,利用Hankel变换,将方程式(4-1)0两端同乘以rJ(βr),并在0-?区间内对r积分。0Ta,*,设导压系数,则有:,,,,,1ss,,,arrJ(,r)drrJ(,r)dr,,00,,00,,,rrtt,,方程式右端,,,s,dsrJrdr,srJrdr,(,)(,)00,,00,t,tdt方程式左端,利用分部积分,同时注意到边界条件式(4-3)与式(4-4),有:,,1,,saQa(r)rJ(,r)dr,,a,sd,,rJ(,r)01,,00r,r,t2T,按Bessel函数的性质,有:,,,,sdrJ(,r),s,rJ(,r)dr10,,00因此,有:,1,,saQ,,2()arrJ,rdr,,a,s,,0,02r,r,rT,,,上述定解问题,经过Hankel变换,消去了变量r,转变为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即:dsaQ2,,as,,dt2Ts,0t,0其解为:t2aQ,a,(t,,)s,ed,,02T,s再通过Hankel逆变换由求s,即:,,,,,ssJ(r)d0,0t,2aQ,,,a(t,),,eJ(r)dd,,,,,0,,,,00,,2T,(4-5)先计算方括号内的积分,为此设:,2,a,t,,()F(r),e,J(,r)d,0,0(4-6)将(4-6)式对r求导数,有:,2,,,,at,(),,,,F(r)eJ(r)d,0,0r,,21,a,t,,()e,,J(,r)d,,,0,02a(t),,根据(4-60)式,有:r,,,F(r)F(r),,2a(t)dF(r)r,,dr,,F(r)2a(t)2rF(r),,,C1C,lnC4a(t,,)1两边积分得:ln;令,则有:2F(r)rln,,C4a(t,,)2r,4a(t,,)F(r),Ce故:(4-7)利用r=0时的F(r)值,由(4-6)可以确定C值:,21a,(t,),,,,F(0),eJ(0)d,0,02a(t,,)但由(4-7)式,有:1F(0),C,C,2a(t,,)2r,14a(t,,)(),Fre2(,,)at把上式代入(4-5)式,有:2r,t1aQ4()at,,,sed,,022(,)Tat,,(4-8)22rr,,,yd,dy24(,)4atay,为计算方便,对(4-8)式进行变量代换,令:2r,y,,04at,,t,同时更换积分上下限,当时,;当时,y=于是,y2y,,,,QerQe2s,dy,dyr22,,u4,4,TTy4ray4at4ay(4-9)22*rr,,,u4aT4Tt其中,(4-10)在地下水动力学中,采用井函数W(u)代替(4-9)式中的指数积分式:,y,eW(u),,E(,u),dyi,uy则(4-9)式可改写成:Qs,W(u),4T(4-11)式中,s为抽水影响范围内,任一点任一时刻的水位降深;Q为抽水井的流量;T为导水系,数;t为自抽水开始到计算时刻的时间;r为计算点到抽水井的距离;*为含水层的贮水系数。(4-9)式为无补给的承压水完整井定流量非稳定流计算公式,也就是著名的Theis公式。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将W(u)展开成级数形式:n,,1u,yn0.577216ln(1)edy,,,u,u,,,,uyn,nn,2W(u)=并制成数值表(表4-1),只要求出u值,从表4-1中就可查出相应的W(u)值;反之亦然。4.1.2流量变化时的计算公式Theis公式是在假定流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导出的。这种情况通常只有在抽水试验时才能做到。实际上,很多生产井的流量是季节性变化的。如农用井在灌溉季节抽水量大,非灌溉季节抽水量小。工业用水也有类似情况,常随需水量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应用Theis公式?首先需要绘出生产井的Q=f(t)关系曲线,即流量过程线。然后将流量过程线概化,用阶梯形折线代替原曲线,坐标选择如图4-2所示。概化原则是矩形面积等于曲线于横坐标所围城的面积。其中,每一个阶梯都可视为定流量,应用Theis公式。把各阶梯流量产生的降深,按叠加原理叠加起来,即得流量变化时水位降深的计算公式。2,,,Qru1,,sW,,,4,T4Ttt,,i当0<t<时,水位降深为:图4-2流量概化呈阶梯状变化图t,t,ti,1i当时,水位降深为:2,2,2,,,,,,,QQQQQ,,rrr,,,ii,1121,,sWWW,,,,,,,,,,,,,4T4Tt4T4T(tt)4T4T(tt),,,,,1i,1,,,,,,t时刻经历若干个阶梯流量后所产生的总水位降深为:2,n,,1r,s(QQ)W,,,ii,1,,t,t,t4T4T(tt),,i,1i,1i,1i,,,(4-12)式中,设t=0,相应的Q=0。00(4-12)式为流量变化时,经概化呈阶梯状变化后的计算公式。4.1.3Theis公式的近似表达式如前述,Theis公式中的井函数,可以展开成无穷级数形式,即:n,,1u,ynedy,,0.577216,lnu,u,(,1),,uyn,n!n,2W(u)=前三项之后的级数是一个交错级数。根据交错级数的性质可知,这个级数之和不超过u。也就是说,当u很小,井函数W(u)用级数前两项(-0.577216-lnu)代替时,其舍掉部分不超过2u。因此,2,ru,25T当u?0.01(即t)井函数用级数前两项代替时,其相对误差不超过0.25%;2,ru,5T当u?0.05时(即t),相对误差不超过2%;2,ru,2.5T当u?0.1时(即t),相对误差不超过5%。一般生产上允许相对误差在2%左右。因此,当u<<0.01或u<<0.05时,井函数可用级数的前两项代替,即:2.25Tt,,,,W(u)0.577216lnuln2,,r于是,Theis公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下列形式:QTtQTt2.250.1832.25s,,lnlg2*2,Tr,Tru,4(4-13)(4-13)式称为Jacob公式(1946)。2,ru,25utii,1T流量阶梯状变化时,当?0.01时,即(t-)(i=1,2…n),(4-12)式可近似地表示为:n2.25T(t,t)0.183i,1s,(Q,Q)lg,ii,12,Tr,i,1(4-14)4.1.4对Theis公式和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的讨论1.Theis公式反映的降深变化规律s1,W(u)W(u),,Q/4Tu将(4-11)式改写成无量纲降深形式,即,并给出曲线〔图4-3(a)〕。曲线表明,同一时刻随径向距离r增大,降深s变小,当r??时,s?0,这一点符合假设条件。同一断面(即r固定),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0时,s=0,符合实际情况。当t??时,实际上s不能趋向无穷大。因此,降落漏斗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叫扩展。这种永不稳定的规律是符和实际的,恰好反映了抽水时在没有外界补给而完全消耗贮存量时的典型动态。图4-3反映了上述结论。1W(u),u图4-3(a)曲线;(b)承压含水层中的降深s(r,t)从(4-11)或(4-13)式还可以看出:同一时刻的径向距离r相同的地点,降深相同。这说明抽水后形成的等水头线(s=常数)是一些同心圆,圆心在井轴。当u?0.05时直接由(4-13)式导出描述它们的方程式为:Ts4,,2.25Tt22Qx,y,e,,(4-15)2.Theis公式反映的水头下降速度的变化规律将(4-9)式对t求导数,得:2r,,u,,,,,,s,Qe,uQ14Tt,du,e,,,0,,,t,uTu,tTt44,,(4-16)2,ru,4Tte式(4-16)表明,抽水初期随着r的增大,值减小。因此,近处水头下降速度大,21,s,ru,4Ttet,t远处下降速度小。当r一定时,(4-16)式又表明,不同时刻的水头下降速度,由于和,s,t两个因素起着增、减两个方向相反的作用,所以不是t的单调函数;s-t曲线(图4-3b)2,s2,t不能沿着同一斜率变化,存在着拐点。可以利用=0,找出拐点的位置。为此有:2,r,22,,,,sQr,1,Tt4,,e,,1,022,,TTt44tt,,,,2,r,,1Tt4所以2,r,t,i4T拐点出现的时间(此时u=1)为:(4-17)图4-3的曲线也反映了上述结论,即每个断面的水头下降速度初期由小逐渐增大,当1u=1时达到最大;而后下降速度由大变小,最后趋近于等速下降。ti式(4-17)还表明不同断面拐点出现的时间不同。将(4-17)式代入(4-11)式,得2,,,QrQ,,,sW,,0.0175i,,TTtT44s,ii,,拐点处降深为:(4-18)ssii式(4-18)还反映出拐点处降深与r无关。说明任一断面都经历着一个相同的过程,当s=时,出现最大下降速度,即:2,r,,sQQ,10.117,,4Ttie,,,,2,t,Tt,,r4,,ii2,2,2,r,,r,r,,0.01,Tt4e,0.99,1TtT4当抽水时间足够长时,t>25(即u=)。(4-16)式变为:sQ1,,t4,Tt,(4-19)上式意味着:t足够大时,在抽水井一定范围内,下降基本上是相同的,与r无关。换言之,经过一定时间抽水后,下降速度变慢,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大致等幅的下降。3.Theis公式反映出的流量和渗流速度变化规律将(4-9)式对r求导数,得:,u,,,,s,Qe,u,du,,,u,,t,u4Tu,r,,2,,r,,sQ4Ttr,,e,r2,T(4-20)又根据Darcy定律,可些导出r处过水断面的流量为:,sQ,,KMr2,r,r将(4-20)式代入上式,得:2,r,,4TtQ,Qe(4-21)r2,2,,r,r,4TtQ,QQ,Qe,14Ttrr因为恒取正值,所以,,因而,当r?0时,。式(4-21)说明,通过不同过水断面的流量是不等的,r值越小,即离抽水井越近的过水断面,流量越大。这一点是和稳定流理论无垂向水量交换条件下通过任何断面的流量都是相等的结论不同。它反映了地下水在流向抽水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贮存量的补给。当抽水2,2,,r,r,Tt4Q,Qe,0.99,1Tr延续时间t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如t?25,)则。换言之,Q,Qr这时在该断面范围内释放出的水量()就微不足道了。2,r,,Q,s4Tt,,,K,e2,,rMr由(4-20)式还可知,水井抽水时地下水渗流速度为:Q2,Mr式中负号表示速度与r的正方向相反。式中为抽水达到稳定时的渗流速度。由于沿途2,,r,4Tte含水层的释放作用,使得渗流速度小于稳定状态的渗流速度。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逐2,,r4Tt渐趋于1,又接近稳定渗流速度。当=0.01时,与稳定流速相差只有1%了。这时可以认为达到相对稳定(似稳定)。在距离r处,似稳定出现的时间为:2,,rTt=254.关于“影响半径”的问题Theis公式本身不包含“影响半径”的概念。因此,理论上讲,在无限延伸的无越流补给的承压含水层中是不存在“影响半径”的。但把(4-13)式稍加改变,即可改写为:12,1.5,,,TtQln,s2Tr,和Dupuit公式比较,有人定义影响半径为:12,,Tt,,,1.5R,,,,,,(4-22)它能近似地说明某一时刻的相对影响范围。实际上,由(4-21)式可以得到:QTtTt,2(ln)2(ln),,R,*,*QrTtTt3.463.0349R,R,,*,*,,若=0.1,则;若=0.05,则;TtTt4.294.60R,R,,*,*,,若=0.01,则;若=0.005,则;Tt5.254R,,*,若=0.001,则。QTt(ln)Q,*dRr,dttR的扩展速度为:2,,rrrT12经过长时间抽水后(t>25),由(4-13)式可得某一时刻离井和两点的降深分别为:Q2.25TtQ2.25Tts,lns,ln1222,,4Tt4Ttrr,,12;两式相减得:rQ2s,s,ln212Ttr1r,r,r,r1w2和稳定流的Thiem公式(3-6)完全相同。如取,则可得(3-5)式。这说明,在无越流补给且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虽然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稳定状态,但随着抽水时间的增加,降落漏斗范围不断向外扩展,自含水层四周向水井汇流的面积不断增大,水井附近地下水测压水头的变化渐渐趋于缓慢,在一定的范围内,接近稳定状态(似稳定流),和稳定流的降落曲线形状相同。但要注意,这不能说明地下水头降落以达稳定。5.关于假设井径r?0和天然水力坡度为零的问题w要求r?0是为了不必考虑井筒中的水量,可以把井当作汇点或源点来处理。实际上,w井径rw总是个有限值。这样一个假设条件对Theis公式的应用有什么限制呢?由(4-20)式可以直接看出,在边界条件式(4-4)中使用这个假设,是为了使2,ru,,,sQQ,4Tt,,lim(r)lime,,,,r0r0,,,,r2,T2,T,,,2,,r,,0.014Ttee,0.99即?1,我们知道,可近似地等于1,误差不超过1%,所以只要要2,2,,,rr4TtT?0.01或t?25),上述假设所引起的误差不超过1%。实际上,要满足上述要求并不困难,在抽水早期就能满足。在推导Theis公式的过程中,假设初始的承压水头面是水平的,这一假设是否会影响公式的使用呢?从实际资料看来,承压水头面一般坡度很小,尤其在平原区,通常为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因此,从实用观点看来,这种假设不影响Theis公式的实际使用。.4.1.5利用Theis公式确定水文地质参数Theis公式既可以用于水位预测,也可以用于求参数。当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已知时可进行水位预测,也可预测在允许降深条件下井的涌水量。反之,可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来确定含水层的参数。这里着重介绍下列几种求参数的方法:1.配线法(1)(1)(1)原理对(4-11)和(4-10)式两端取对数:,Qt1,lgslgW(u)lg,lglglg,,,,24Tu4Tr,二式右端的第二项在同一次抽水试验中都是常数。因此,在双对数坐标系内,对于定流量抽,Q1,t和W(u),s,24T4Tur,水和标准曲线在形状上是相同的,只是纵横坐标平移了距离而已。只要将二曲线重合,任选一匹配点,记下对应的坐标值,代入(4-10)式(4-11)式即可确定有关参数。此法称为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1W(u),2ur同理,由实际资料绘制的s-t曲线和与s-曲线,分别与和W(u)-u标准曲线有相似的形状。因此,可以利用一个观测孔不同时刻的降深值,在双对数纸上绘出s-t曲1W(u),u线和曲线,进行拟合,此法称为降深-时间配线法。如果有三个以上的观测孔,可以取t为定值,利用所有观测孔的降深值,在双对数纸上2r绘出s-实际资料曲线与W(u)-u标准曲线拟合,称为降深-距离配线法。(2)计算步骤?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W(u)-1/u或W(u)-u的标准曲线。22r?在另一张模数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实测的s-t/曲线或s-t、s-r曲线。?将实际曲线置于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相对平移,直至两曲线重合为止(图4-4)。图4-4降深-时间距离配线法1u?任取一匹配点(在曲线上或曲线外均可),记下匹配点的对应坐标值:W(u),(或t22ru)、(或t、r),代入(4-11),(4-10)式,分别计算有关参数。Q4Tt,,,TWu,,,,,,,,2,,t1,,4sr,,,,,,,2ur,,s-法:Q4T[t],,,,,,,,TWu,1,,4s,,,,,u,,s-t法:Q4Tt[u],,,,,,T,Wu,,2,,,,4s,rs-r法:配线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抽水试验的全部观测资料,避免个别资料的偶然误差提高计算精度。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第一,抽水初期实际曲线常与标准曲线不符。因此,非稳定抽水试验时间不宜过短(原因是是水有滞后现象,初期流量不稳定)。第二,当抽水后期曲线比较平缓时,同标准曲线不容易拟合准确,常因个人判断不同引起误差。因此在确定2抽水延续时间和观测精度时,应考虑所得资料能绘出s-t或s-t/r曲线的弯曲部分以便于拟合。如果后期实测数据偏离标准曲线,均可能是含水层外围边界的影响或含水层岩性发生了变化等。这就需要把试验数据和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起来分析。有关边界的影响,以后还要专门论述。3例题4-l:承压含水层多孔抽水试验,抽水井稳定流量为60m/h,有4个观测孔,其观测资料如表4-2所示,试用配线法求含水层参数。2解:为了全面综合利用试验资料,按s-t/r配线法求参数,首先根据表4-2资料计算与2s对应的值。依据这些数据在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s-t/r实际资料曲线;将此曲线重叠在W(u)-1/u标准曲线上,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条件下,使实际资料曲线与标准曲线尽量拟合(图4-5)。拟合之后,任选一匹配点A取坐标值:ts-2r图4-5配线法1t,,Wu,1,,10,s,0.54,,0.0025,2代入(4,11)式、(4,10)式进行计算:urQ60*242T,Wu,,212.3m/d,,,,,4s4*3.14*0.54,,4Tt4*212.3,,,,4,,,*0.0025,1.47*102,,110*60*24r,,,,,,u,,例题4-2:根据例题4-1中第15号观测孔观测资料,利用降深-时间配线法求参数。解:首先根据实测的不同时间的降深值,绘制s-t曲线;然后将它与W(u)-l/u标准曲线拟合,方法同前(图4-6)。取匹配点A的坐标值:1,,Wu,1,,10,s,0.58m,t,0.85minu代入有关公式计算:Q60*242,,,,T,Wu,*1,197.67m/d,,,4s4*3.14*0.584Tt4*197.67*85,,,,4,,,,2.31*1022,,1r10*140*1440,,,,,,u,,图4-6降深-时间配线法2.Jacob直线图解法当u?0.01时,可利用Jacob公式(4-13)计算参数。首先把它改写成下列形式:2.3Q2.25T2.3Qts,lg,lg,2,,4T4T,rt2.3Q24,Tr上式表明,s与lg呈线性关系,斜率为,利用斜率可求出导水系数T(图4-7):2.3Q4,iT=t,,,,2r,,式中,i为直线的斜率,此直线在零降深线上的截距为。把它代入(4-13)有:2.3Q2.25Tt,,0,lg,,,2,4T,r,,因此,2.25Tt2.25Tt,,,,,1lg,0,,,,,2,2,r,r,,,,0,于是得:t,,,,2.25T,,,2r,,tlg2r以上是利用综合资料(多孔长时间观测资料)求参数,称为s-直线图解法。同理,由2.3Q2.3Q,2,T4T,(4-13)式还可看出,s-lgt和s-lgr均呈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分别为和。因此,如果只有一个观测孔,可利用s-lgt直线的斜率求导水系数T,利用该直线在零降深线上截,,距t值,求贮水系数。0,,如果有三个以上观测孔资料,可利用s-1gr直线的值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可以避免配线法的随意性,又能充分利用抽水后期的所有资料。但是,必须满足u?0.01或放宽精度要求u?0.05,即只有在r较小,而t值较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抽水时间短,直线斜率小,截距值小,所得的T值偏大,而,*值偏小。2r例4-3:根据例4-1资料,利用s-lgt/直线图解法计算参数。2r解:(1)根据上述资料,绘制s-lgt/曲线(图4-7);22rr(2)将s-lgt/曲线的直线部分延长,在零降深线上的截距为(t/)。=0.0092;(3)求直线斜率i。最好取和一个周期相对应的降深?s,这就是斜率i。由此得i=?s=1.36;(4)代入有关公式进行计算:2.3Q2.3*60*242T,,,194m/d,4,s4*3.14*1.36t,,,,4,,2.25T,2.25*194*0.00092/1440,2.78*10,,2r,,3(周文德法(1953)24Tr*,,s,W(u),lgt,lg,lguQ4T,uW(u)es,,F(u),,s2.3,lgt有表可查。根据某一刻t的降深,求得F(u),查得u和,s,,sA,lgtW(u)。作s-lgt曲线,选取任意点A,通过点A作曲线的切线,其斜率为,于是有4T[t]Q,A,,,,T,Wu,,,[u]2,,4sr,A优点是克服前两种方法的缺点;缺点是求曲线的斜率是以产生人为误差。4.水位恢复试验如不考虑水头惯性滞后动态,水井以流量Q持续抽水tp时间后停抽恢复水位,那么在时刻(t>tp)的剩余降深s′(原始水位与停抽后某时刻水位之差),可理解为流量Q继续抽水一直延续到t时刻的降深和从停抽时刻起以流量Q注水t-tp时间的水位抬升的叠加:两者均可用Theis公式计算。故有:2,2,,,,,,,Qrr,,,,,,,s,W,W,,,,,,,4T4Tt4Tt,,,,,,,,,(4-23)式中,2,r,当,0.01时,(4,23)式可化简为,t,t,tp,Tt4。,,,QTtTtQt52.3,,,s,,,lglglg2,2,,,,TTtt,44r,r,,,(4-24)2.3Qt,s,lg,t4,T式(4-24)表明,呈线性关系,i=为直线斜率。利用水位恢复资料绘出t,s,lg,t曲线,求得其直线段斜率i,由此可以计算参数T:2.3QQT,,0.1834,[i][i]*如已知停抽时刻的水位降深s,则停抽后任一时刻的水位上升值s可写成:pat2.25QtQQtp,,s,s,s,,lg或lglgp2,,,Tt,TT,t444r(4-25)2.3Qt,lg,t2,T式(4-25)表明,s*与呈线性关系,斜率为。如根据水位恢复试验资料绘出ts*,lg,t曲线,求出其直线段斜率,也可计算T值。两者所求T值应基本一致。又根据2.25at2.3Qps,lgp2,4Tr2.3Q,2,i将求出的代入,可得:sp2,ria,0.4410tp(4-26),,利用式(4-26)可求出导压系数a和贮水系数4.1.6定降深井流的计算hsww在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如果在整个抽水期间保持井中水头或降深不变,那么抽水量Q将随着抽水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少;除了抽水井本身以外,含水层中sw任一点的水头H也将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当t??时,Q?0,s(r)?。一口顶盖密封住的自流井,会保持原来水头。在打开井盖的瞬间,水从井中溢出,水位迅速降低到井口附近。在一定时间内,自流井内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则逐渐减少。对自流井放水来说,基本上属于这种定降深变流量问题(图4-8)。坑道放水钻孔也类似于这种情况。如果其他条件同推导Theis公式时的假设一样,则该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为:图4-8承压含水层中定降深抽(放)水试验,1,,,s,s,,r,,,r,r,rT,t,,t>00<r<?,,sr,0,00<r<?,,s,,t,0t>0,,s0,t,swt>0这个数学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其解为:,,s,sA,,rw(4-27)s,,A,,rw,和r式中,为井中降深;为以为变量的函数,称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Ttr,,r,2,r,rww深井流的降深函数,其值列于表4-3中;为无量纲径向距离;为无量纲时间。表4-3函数A(λ,r)数值表(略)将(4-27)式对r求导数并代入Darcy定律,得:,,Q,2,TsG,w(4-28),,G,式中,Q为随时间变化的流量;为无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定降深井流的流量函数(表4-4)。表4-4G(λ)数值表(据Jacob和Lohman),,G,,,如果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4-9),由此曲线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增,,G,加,λ增大,减小,流量Q也随着减小。,,A,,r是一个小于1的函数。由(4-27)式可以看出,各点降深等于自流井或放水井的r降深乘以一个小于1的函数。这个函数在同一时刻随着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断面上随着t增加、λ增大而逐渐增加。因此,各点降深在同一时刻随远离自流(放水)井而逐渐减小;在同一断面上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大。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利用自流井做放水试验可以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这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办法。确定参数方法的原理和定流量抽水试验相似。兹介绍如下:1.配线法Tt,,,2r,对(4-28)式和式两侧取对数,有:,,,,lgQ,lgG,lg2Tsw2,,rlg,lg,lgt,T,,,,G,,,G,,,在双对数坐标纸上,Q-t曲线与曲线形状相同,可以利用匹配点坐标,Q和t来确定参数。2.直线图解法Tt2,r,根据(4-28)式,当λ=>5000时,有下列近似关系:2,G,,,Tt2.25ln2,r,w于是有:,Ts4w,G,,,Tt2.25ln2,r,w或:Tt12.32.25,lg2,,QTs4r,ww0.1832.25Tt0.183,lg,lgt2,TsTsr,www1Q由上式可以看出,与lgt为线性关系(图4-10)。利用斜率i得:0.183T,siw将直线延长,交t轴于一点to,利用to点的1图4-10定降深放水试验应用直线图解法,,Q=0,可计算。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思考题:1.Theis公式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它的应用有没有局限性?2.有人说降深和时间关系为一对数曲线s=a+blgt,您认为有根据吗?tpt3单对数纸上的水位恢复直线s'=f(1+)是否应该通过坐标原点,为什么??4-2有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4.2.1基本方程在第1章中,我们曾谈到在越流含水层中抽水时会发生越流。有时,人们把这种系统,包括越流含水层、弱透水层和相邻的含水层(如果有的话)称为越流系统(图1-30)。越流系统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越流系统是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放、忽略补给层水位变化的越流系统;第二越流系统是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放、不考虑补给层水位变化的越流系统;第三越流系统是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放、考虑补给层水位变化的越流系统;。第3章探讨了这种情况下的稳定运动(图3-9)。现在进而探讨这种情况下的非稳定运动。研究时采用了和研究稳定运动时相同的地质模型(图3-9)和假设,即:(1)越流系统中每一层都是均质各向同性,无限延伸的第一类越流系统,含水层底部水平,含水层和弱透水层都是等厚的;(2)含水层中水流服从Darcy定律;(3)虽然发生越流,但相邻含水层在抽水过程中水头保持不变(这在径流条件比较好的含水层中不难达到);(4)弱透水层本身的弹性释水可以忽略,通过弱透水层的水流可视为垂向一维流;(5)抽水含水层天然水力坡度为零,抽水后为平面径向流;(6)抽水井为完整井,井径无限小,定流量抽水。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根据微分方程(1-83),把水头化为以降深表示,并改用柱坐标,于是有越流补给的抽水含水层中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为:2,,s,ss,s1,,,,22r,rT,t,rB(4-29)相应的定解条件为:s,00,r,,t,0(4-30)s,0t,0r,,(4-31),sQ,,limr,,t,0,,r,0,,r2T,,(4-32)对方程(4-29)施行Hankel变换,于是原定解问题变为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可以很容易地求得它的特解。再施行逆变换可求得其解为:Qr,,s,Wu,,,,4TB,,(4-33)其中,2r,,y,2r1,,4ByWu,edy,,,,uBy,,2,r,u,4Tt(4-34)有关推导过程请参阅文献[2]。(4-33)式为Hantush和Jacob于1955年建立的有越流补给r,,Wu,,,B,,的承压水完整井公式。其中,为不考虑相邻弱透水层弹性释水时越流系统的井函数,其值列于表4-5中。r,,Wu,,,,,,Wu,aB,,表4-5或数值表4.2.2公式讨论1.降深-时间曲线的形状将(4-33)式写成无量纲降深形式:sr,,,Wu,,,QB,,4Ttr1,,Wu,,,B,,u根据表4-5的井函数表,绘制-曲线(图4-11)。曲线反映出,有越流补给的s-t关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4-11越流潜水含水层的标准曲线(1)抽水早期,降深曲线同Theis曲线一致。这表明越流尚未进入主含水层,抽水量Kr,,1Wu,,,mB,,1几乎全部来自主含水层的弹性释水。在理论上,相当于=0或B??,?W(u)此时和Theis曲线一致。rB标准曲线组中又反映出,不同时,与Theis曲线吻合的时间也不一样。在其他条件K1rm1B一定时,如果越流系数越小(即越小),同Theis曲线一致的过程就越长。这说明,弱透层透水性越小,厚度越犬,阻力越大,越流进入抽水层的时间越晚。当弱透水层透水性无限小时,在有限的抽水时间内,可能没有明显的越流反映,而同Theis曲线相一致。(2)抽水中期,因水位下降变缓而开始偏Theis离曲线,说明越流已经开始进入抽水2r24yB含水层。这时,抽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抽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二是越流补给,值由零进入有限值,即:2r,y,,,2r11,,,y4By,,Wu,edy,edy,Wu,,,,,uuByy,,K1rm1B因此,越流含水层的降深小于无越流含水层的降深,而且随增大(即越大),越流含水层的降深比无越流含水层的降深小得越多。(3)抽水后期,曲线趋于水平直线,抽水量与越流补给量平衡,表示非稳定流已转化为稳定流。此时方程(4-33),当t??时,u?0,可简化成(3-33)式,即:Qr,,s,K,,02,TB,,r,,K,,0B,,式中,为虚宗量第二类Bessel函数(表4-16)。r,,K,,0B,,表4-6数值表2.水头下降速度2r,,,y,2,sQ,,u1,,4By,edy,,,,,t4T,uy,t,,2,,,,rTt,,,,,2,,Q14Tt,B,,,e,Ttt4(4-36)与(4-16)式比较可以看出,越流含水层水位下降速度比无越流含水层慢。另外,与无越流含水层一样,当t足够大时,在一定的范围内,水位下降速度是相同的。4.2.3利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越流系统的参数1.配线法r,,Wu,,,B,,用定流量抽水试验实测的lgs-lgt曲线与标准曲线lg-lgu的形状是相同的,只2,Q,rlg4,T4T是其纵、横坐标彼此平移了lg和而已。下面仅简单地写出其步骤:r,,1Wu,,,B,,u(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2)在另一同模数的透明双对数坐标纸上,投上s-t实测数据;rB(3)在保持对应坐标轴彼此平行的前提下,相对移动两坐标纸;在一组标准曲线中找出最优重合曲线(图4-12);r,,1Wu,,,B,,u(4)两曲线重合以后,任选一匹配点,记下对应的四个坐标值,,ts。将它们分别代入(4-33)和(4-35)式,可以计算含水层的参数T和μ,即:,,Qr,,T,Wr,,,,,,,,4sB,,,,,,4Tt,,,1,,2r,,u,,Kr,,1,,mB,,1(5)已知和r,可计算出B值和值:图4-12越流含水层的配线法2.拐点法(1)原理(a)取(4-33)对lgt的导数,由(4-36)式有2,,rTt,,,2,s,sdtQlg14Tt,B,,e,,t,tdtTtlg4故有:2,,rTt,,,22.3,sQ4Tt,B,elg4,,tT(4-37)从(4-37)可看出,同一观测孔的s-lgt曲线的斜率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又由大变到小,存在着拐点。可以通过s对lgt的二阶导数等于零来确定其位置。设拐点为P,则:2,,rTt222,,,,,sTt,,,2Qr2.3,,p4Tt,B,,e,,,02,2,,,TTt44,B,,t,lgp,,故在拐点有:2,Tt,rp,,0,2Tt,B4p解得拐点处的时间tp为:,,Br,tp2T(4-38)相应的u值为:2,rr,u,,p4Tt2Bp(4-39)将(4-39)式代回(4-37)式,得拐点处切线的斜率为:r,2.3QBi,ep4,T(4-40)(b)求拐点处降深:把(4-39)式代入(4-33)式,得:2r,,y,2Q14Bys,edyrp,,Ty42B(4-41)进行变量代换:222rrr,,,,,,,ydyd,2222444ByBB,,设,,,,当y=0,2rr,,,22B4Buy,upp当则2r,,,,2QrQ1,,4B,s,K,ed,,,rp0,TBT24,,,,,2B(4-42)将(4-41)式和(4-42)式相加,得:Qr1,,sKs,,,,p0max4,TB2,,(4-43)(4-43)式表明,拐点处降深等于最大降深的一半(图4-13)。图4-13s-lgt曲线sipp(c)建立拐点P处降深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用(4-40)式除(4-43)式得:rs2.3r,,pB,Ke,,0iB,,p(4-44)(4-44)式右端的值已列成表4-7xxx,,,,,,,,e,Kx,eKx,,E,x和,E,xeii表4-7的数值表(略)应用上述原理,根据某一观测孔的观测资料绘出s-lgt曲线,就可计算有关参数。(2)步骤:(a)单孔拐点法,有一个观测孔时:?在单对数坐标纸上绘制s-lgt曲线,用外推法确定最大降深Smax(图4-13),并用(4-43)式计算拐点处降深Sp?根据Sp确定拐点位置,并从图上读出拐点出现的时间tp。?做拐点P处曲线的切线,并从图上确定拐点P处的斜率ip。r,,r,,BB,,e?根据(4-44),求出有关数值后,查表4-7确定和值rB?根据值求B值:rB,r,,,,B,,,,按(4-40)式和(4-38)式分别计算T和值:r2Tt,K2.3QTp,1BT,e,,,,,24iBrmB,1p?验证,因为图解出的Smax和Sp常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引起误差,所以进行验证是必要的。将所求得的参数代入(4-33)式,并给出不同的t值,计算理论深降。然后把它同实测降深比较,如果不吻合,则应重新图解计算。(b)单孔拐点法,有多个观测孔时:当抽水时间不长,观测孔降深未趋于稳定,不知道或不可能外推求出Sm时,不能用上面介绍的方法。此时可利用下述方法求参数。根据(4-40)式有:r,2.3QBi,ep4,T两边同时取对数:2.3Qrlniln,,p4,TB2.3Qr,2.3Blg,2.3Blgip,4T(4-45)lgip式(4-45)表明,r与呈线性关系。如有三个以上的观测孔资料能绘制出r-lgip曲线时,可以用它来计算参数。具体步骤如下:lgip?绘每个观测孔的s-lgt曲线(图4-140,并从图上确定每条曲线直线段的斜率近似地代替拐点处的斜率。lgip图4-14各观测孔的s-lgt曲线图4-15r-曲线lgip?根据各孔的斜率作r-曲线(图4-15),应为一条直线。取该直线的斜率,得:,r,r,,2.3B,B,,,,,,,lgi2.3,lgippip?将r-lgip直线段延长交横轴于一点,读得r=0时的()。把它代入(4-45)式,得:2.3Q,,r,0,lg,lgip0,4TK2.3QT1T,,2,,4,imBp10?将所求得的B、T代入(4-43)式,计算出不同观测孔的拐点处降深:Qr,,s,K,,p04,TB,,,s,p利用从s-lgt曲线上读得tp值,然后按(4-38)式算出各孔的值:2Ttp,,,Br最后取其平均值。思考题:式(4-33)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有何局限性??4-3有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和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在层状含水层分布区一个含水层常被弱透水层覆盖或下伏有弱透水层,形成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含水层组。从含水层中抽水时,会引起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抽水含水层。当弱透水层厚度较大时这种补给相当大,不能忽略不计。1960年M.s.Hantush研究了这个课题。4.3.1基本方程下面讨论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而相邻含水层(如果有的话)水头保持不变的越流系统的基本方程。其他假设条件如下:(1)含水层和弱透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和等厚的,产状水平,分布无限.天然水力坡度为零。单井定流量抽水。(2)含水层抽水时,能得到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补给。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与含水层渗透系数相比,要小的多(差两个数量级以上)。因此可以认为,通过弱透水层中的水流是垂向运动,而抽水含水层中则为水平径向运动,服从Darey定律。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应遵循(1-83)式,相应地在弱透水层中地下水的运动服从(1-71)式。如果越流强度改用降深表示,则由(1-82)式有:,H,s,H,s1122v,,K,Kv,,K,K,111222,z,z,z,tK,H,K,H1122式中,分别为上、下弱透水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和水头。如整个方程组也改用降深表示,则有:2,s,,,s,H,s,s1,12,,T,,K,K,,122,,r,r,z,z,t,r,,,,,,,,,,,,,T,sr,t,,,T,sr,z,t,,,T,sr,z,t111222式中,分别为抽水含水层、上弱透水层下弱透水层的贮水系数、导水系数和水位降深。根据连续性mm22原理,在抽水含水层的底板(即z=处)和顶板(即z=+M处)(图1-30)分别有:,,,,sr,m,t,sr,t22,,,,sr,m,M,t,sr,t22常见的考虑含水层弹性释水补给而相邻含水层(如果有的话)的水头保持不变的越流系统,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图4-16):第一种情况,与上、下弱透水层相邻的是两个定水头的含水层;第二种情况,与上、下弱透水层相邻的是两个隔水层;第三种情况,与第一个弱含水层相邻的是定水头含水层,与另一个弱含水层相邻的是隔水层。对于这三种情况,可以分别写出它们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先看第一种情况:图4-16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三种情况(据Hantush)上弱透水层:2,s,s,11T,(4,46),11,s,t1sr,z,0,0(4,47),,1sr,m,M,m,t,0(4,48),,121,,,,sr,m,M,t,sr,t(4,49)12抽水含水层:2,,sss,1,,,,,,,,TKsrmMtKsrmt,,,,,,,,,(4,50),,,,1122222,,rrzzt,,,,r,,,sr,0,0(4,51),,1st,,,,,0(4,52)1,,srtQ,,limr,,(4,53)r,0r,T,2下弱透水层:2,s,s,22T,(4,54),22,s,t2sr,z,0,0(4,55),,1sr,0,t,0(4,56),,1,,,,sr,m,t,sr,t(4,57)12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将(4-48)和(4-56)式分别以下式代替:,s,,sr,m,M,m,t,0121,z,s,,sr,0,t,02,z第三种情况也和第一种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将式(4-56)用下式代替:,s,,sr,0,t,02,z上述定解问题,对于足够短的时间和足够长的时间有近似解。(1)(1)(1)抽水初期的解:,,mm,,1122t,t,10K10K21当和时,三种情况有相同形式的近似解:Q,,s,Hu,,4T,y,,,,e,u,,,Hu,erfcdy,,,,uy,,,yyu,,,,式中,2,,r,u4Tt,,,,rr12,,,,,4B4B,,12TmTm12B,B,12KK12,,分别为上、下两个弱水层的越流因数。,,Hu,,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时,越流系统的井函数的值列于表4-8中。,,Hu,,表4-8数值表(据Hantush)(2)抽水时间较久时的解:,,mm,,1122t,5t,5KK21第一种情况:当,同时时,其解为:Q,,s,Wu,a1,4T(4-62),,Wu,a1式中,为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越流系统的井函数(表4-5),,,,,,2,12,,r,,,,,33,,u,14Tt,,mm,,2211t,10t,10KK12第二种情况:当,同时时,其解为:QsWu,,,24,T,,Wu2式中,为无越流含水层的井函数(表4-1);,,2,r,,,,,,,12u,24Tt,,mm,,2211t,5t,10KK12第三种情况:当,同时时,其解为:,,Qr,,s,Wu,3,,,4TB1,,,,r,,Wu,3,,B1,,式中,为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越流系统的井函数(表4-5);,,,,,2,2,,r,,,,1,,3,,u,34Tt4.3.2公式讨论1.上面列举的是在一般情况下的解。如果在上述三种情况的任何一个解中,令,,,,B,B,,,,,,,0时,,,0,erfc0,11212就成了无越流补给的承压含水层的Theis公式。,,K,0,,,,,0212在第一、第三种情况中,如果取,此时(4-62)式和(4-64)式转化为(4-33)式,即不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越流系统。1,,Hu,,u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图4-17)。由(4-60)式有:s,,,Hu,,Q4Tt可知,曲线反映出s与t的关系,也反映出s与β的关系。总的说来,s随着β的增大而减,,,,21小。当β=0时,曲线和Theis曲线一致。这意味着:?随着和的增大,s会减小。因此,弱透水层的贮水系数增大,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水,抽水含水层的降深就会相应地减小;?随着r的增大,s会减小;?随着越流因素B的减小,s也会减小。4.3.3利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根据抽水初期或短时间抽水的资料,利用配线法求参数的原理同前。利用观测孔的全部观测资料,在双对数透明纸上绘出s-t曲线,把抽水初期的曲线(或短时间抽水的曲线)同11,,,,Hu,,Hu,,,,s,tuu标准曲线-(图4-17)重合,记下匹配点的坐标,,,代,,入公式(4-60),求出含水层的参数T和。图4-17考虑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越流系统短期抽水时的标准曲线(据Walton),,4Tt,,,1Q,,2r,,T,,,Hu,,,,u,,4s,,,,对于长时间抽水,第一种情况〔(4-62)式〕和第三种情况〔(4-64)式〕利用配线法确定参数的原理和方法同有越流补给的(4-33)式相同,标准曲线都是用(图4-11)所示的曲线。根据长期解的第二种情况〔(4-63)式〕,利用配线法确定参数和利用Theis公式的配线法相同。思考题:如果抽水含水层位于隔水层之上,它上面被一本身贮存有水、且释放问题不能忽略不计的弱透水层覆盖时,如何计算?请写出有关公式??4-4潜水完整井流前面重点讨论了承压完整井流,下面讨论潜水完整井流问题。潜水井流与承压水井流不同,它的上界面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浸润曲面(自由面)。因而它的运动与承压含水层中的情况不同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1)潜水井流的导水系数T=Kh随距离r和时间t而变化,而承压水井流T=KM,和r,t无关;(2)当潜水井流降深较大时,垂向分速度不可忽略,在井附近为三维流。而水平含水层中的承压水井流垂向分速度可忽略,一般为二维流或可近似地当二维流来处理;(3)从潜水井抽出的水主要来自含水层的重力疏干。重力疏干不能瞬时完成,而是逐渐被排放出来,因而出现明显地迟后于水位下降的现象。潜水面虽然下降了,但潜水面以上的非饱和带内的水继续向下不断地补给潜水。因此,测出的给水度在抽水期间是以一个递减的速率逐渐增大的。只有抽水时间足够长时,给水度才实际上趋于一个常数值。承压水井流则不同,抽出的水来自含水层贮存量的释放,接近于瞬时完成,贮水系数是常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同时考虑上述三种情况的潜水井流公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将承压水完整井流公式应用于潜水完整井流的近似计算。如果满足?4-1前面的四个假设条件,条件(5)虽然不同,但当抽水相当长时间以后,迟后排水现象已不明显,可近似地认为已满足条件(5)。因此,潜水完整井在降深不大的情况下,即s?0.1Ho,H。为抽水前潜水流的厚度,可用承压水井流公式作近似计算。此时,潜水流厚度可近似地1H,(H,H)22m0H,H02用,来代替。于是承压水井公式中的2Ms用代替,则有:2Qr,22,H,H,W(u),u,(T,KH)0m,2K4Tt,也可采用修正降深值,直接利用Theis公式:22sQr,,s,s,,W(u),u,(T,KH)02H4T4Tt,0,s式中,为修正降深;S为实际观测降深;H。为潜水流初始厚度。有关计算潜水完整井流的方法主要有:?考虑井附近流速垂直分量的Boulton第一潜水井流模型;?考虑迟后排水的Boulton第二潜水井流模型;?既考虑流速的垂直分量又考虑潜水含水层弹性释水的Neuman模型。这里简单地介绍后两种模型。4.4.1考虑迟后疏干的Boulton模型1.假设条件及井流状态分析..Boulton是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讨论的:(1)均质、各向同性、隔水底板水平的无限延伸的含水层;(2)初始自由水面水平;(3)完整井,井径无限小,降深s<<Ho(潜水流初始厚度)的定流量抽水;(4)水流服从Darcy定律;(5)抽水时,水位下降,含水层中的水不能瞬时排出,存在着迟后现象。分析潜水完整井抽水时的降深-时间曲线,可以明显地看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抽水早期(也许只有几分钟),降深-时间曲线与承压水完整井抽水时的Theis曲线一致,主要表现为潜水位下降了。但含水介质不能立即通过重力排水把其中的水排出,而只是由于压力降低引起水的瞬时释放,即弹性释水。含水层的反应和一个贮水系数小的承压含水层相似。一般来说,水流主要是水平运动。第二个阶段:降深-时间曲线的斜率减小,明显地偏离Theis曲线,有的甚至出现短时间的假稳定。它反映疏干排水的作用,好象含水层得到了补给,使水位下降速度明显减缓。含水层的反应类似于一个受到越流补给的承压含水层。但降落漏斗仍以缓慢速度扩展着。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降深一时间曲线又与Theis曲线重合。说明重力排水已跟得上水位下降,迟后疏干影响逐渐变小,可以忽略不计。抽水量来自重力排水,降落漏斗扩展速度增大。此时,给水度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决定于含水层的条件,这一阶段可以从抽水后的几分钟到几天后开始。Boulton根据抽水过程中降深一时间曲线的特征提出了考虑迟后疏干的计算方法。他作了如下假设:抽水开始后的时间τ和τ+Δτ之间潜水面下降了Δs,此时含水层排出水量由两部分组成:(1)弹性释放出的水量:水位下降Δs时,单位面积含水层的弹性释水量为:μΔs?1(2)迟后疏干排水量:降深Δs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于t时刻。(t>τ)排出的重力水量假设为:,,(t,,),s,,,,e,1式中,μ为给水度,α为一经验系数。假设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t,,),s,,,,e,1(a)迟后疏干排水量与t-τ的关系如图4-18所示,符合一般经验。(b)在τ时刻以后,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内降深为一个单位时,迟后重力排水的总体积为:,,,(t,,),,,edt,,,,它等于含水层的给水度。因此,在水量均衡上没有矛盾,符合实际,假设是合理的。图4-18迟后疏干排水过程线(c)在τ和t区间迟后排水总量为:t,,(t,,),,(t,,),s,,,edt,,s,[1,e],,由上式可了解α的意义。若α大,则τ到t时间内排出的水量大,即迟后性小;或者说,1/α小,迟后性小。因此,称1/α为延迟指数。2.数学模型及其解如果只考虑贮存水的释放,不考虑迟后重力排水,并假设降深很小(sH。)值保持不变,则潜水非稳定径向运动的偏微分方程可写为:2,s,s,s1,T,,(),2r,r,t,r如果考虑迟后重力排水,则方程式的右边还要加上一项,即在t时刻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中单位时间内迟后重力排水的体积。这个值可以这样来求得:,,,,,,(i,1,2,,,,,,,n,1,n,而iii,1将0到t这一时间段分成n个时间小段,,0),s(i,1,2,,,,,,,n,1,n),,0ii,每一小段对应的降深为。,(t,),,i,s,s,,eii由上述假设知,在t时刻由引起的排水量为。显然,由于迟后排水,,sit时刻以前的每一个都会排水到达t时刻的潜水面。在t时刻单位水平面积的潜水面上,单位时间接受的迟后排水总量为:nn,s,,(,,)ti,,(t,,)iie,,,,,s,,e,,i,i,,,1iii,1,s,si,,,,,,,ii当n??,?0时,,则有:,st,,(t,,),,,ed,0,,,因此,考虑迟后重力排水时,流向潜水完整井非稳定运动的偏微分方程为:2,,,,s1sss,t,,(t,,)T(,),,,,,ed,02,,,,rrt,r,相应的定解条件为:s(r,0)=0fs(?,t)=0t>0fsQ,lim(r),,r,0r2,T,t>0Boulton求得上述定解问题的解为:2,,Q2(1x)tr,,u,1s{1e[chushu]}J(x)dx,,,0220,,,4tx2uD2式中:s-一定流量抽水,距抽水井为r处t时刻的降深;22222(1)4at,,x,,x,t,,x(1)u,u,1222;,,,,,1,,,,;;,,,,,,,,,,T,,D=-疏干因素(量纲为L);,,-贮水系数;μ-给水度;1,-延迟指数;x-积分变量;-Jo(x)-第一类零阶Bessel函数。当η??时,即给水度比贮水系数大得多时,(4-71)式可简化为:2tx,,Qrdx12,x,1sJxeF,2()[1,,]00,2,tDxx4,122xr,,,t(x,1)e2ua,yx,1D式中,F=。(4-72)式的积分部分可W(,)来表示,称为无压uuua,yya含水层中完整井的井函数(表4一9)。其中的,在抽水早期取值,抽水后期取。它所描述的曲线形状,也就是理论上降深一时间曲线的形状。据此,可将上述解分为三部分:Qrs,W(u,)a,4TD抽水早期:QrsK,()0,TD2抽水中期:Qrs,W(u,)y,4TD抽水晚期:rW(u,)aD式中-无压含水层中完整井流A组井函数;rW(u,)yD-无压含水层中完整井流B组井函数;2,,r,ua4Tt2r,u,y4TtrK()0D-虚宗量第二类Bssel函数。3.讨论2tx,,112x,1e22x,1,1x在t相当小时(相当于抽水的初期),(4-72)式中的?,11,2x,1=(4一72)式可写成:222Qrxdxx,,,,t(x,1)sJxe,2()[1,]002,2,tDx4xx,1,1此式经适当变换,可证明它与(4-33)式一样,只是(4-33)式中的u和在此变为和而已。说明在抽水初期,潜水位下降过程和越流承压含水层的水位下降过程是相同的。当t很大时(相当于抽水延续时间很长的情况),可以证明定解问题的解和Theis公式(4-11)相当,此时的u值即=。说明在长时间抽水后,潜水含水层中完整井的降深计算是可以采用Theis公式的。井函数W(,)不能用初等函数表示,但可求出它的数值解(表4-9)。根据这些数值在双对数纸上画出标准曲线族,如图4-19所示。它包括两组曲线:左边是A组W(,)-曲线,适用于抽水早期;右边是B组W(,)-曲线,适用于抽水后期。两组曲线间用它们的共同切线连接。由于(4-72)式是在η??时,由(4-71)式简化得来的,这时曲线的中间部分为一水平线,可以用(4-74)式来表达。当η?100时,曲线的中间部分仍趋近于一水平线,因而(4-74)式仍然适用。如果η<100时,则曲线的中间部分就不是水平线,而是一条比早期和后期曲线的斜率小得多的曲线。曲线组反映了迟后排水的影响。在抽水初期,因以弹性释水为主,水位降深同左边的Theis曲线吻合。当迟后重力排水发生影响后便偏离Theis曲线,下降速度变小,并随的不同方式以水平线趋近。在抽水后期,迟后中立排水减弱,下降速度由小变大,曲线斜率增加。当迟后重力排水影响基本结束时,又趋向右边的Theis曲线,和前面分析的三个阶段是一致的。4.利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1)配线法:根据表4-9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标准曲线(图4-19)。当5<η<100时,严格讲,应按(4-11)式另作标准曲线。但T.A.Prickett经对比表明,按(4-71)式制作的η为有限值的标准曲线和根据联结A组、B组曲线的切线来表示中间过渡带的方法绘制的标准曲线差别不太大。因此,可以用后者作为前者的近似。?根据试验资料,在模数和标准曲线相同的透明双对数纸上,绘制s-t曲线。?把s-t曲线叠置在标准曲线上,保持对应坐标轴平行,使s-t曲线尽可能多地与某一条1rr,uauaDDA组曲线重合。任选一匹配点,取坐标:s,t,W(),和重合曲线的值,代入有关公式计算参数:Qr4T[t],,[(,)],T,Wu,a14[s]D,2[]ruarD?使s-t曲线的剩余部分尽可能多地与B组曲线重合,值不变。任选匹配点,取坐1ru,yuyD标值:s,t,W(),,代入有关公式计算参数:QrTt4[]T,Wu,[(,)],,y1sD4[],2r[]uy把μ的表达式代入D的表达式,即可得上式。?上述计算是在假设降深S与含水层厚度Ho之比比较小的情况下,以T值不变为前提的。但实际上,T在改变,随着含水层被疏干,厚度减小,相应的T值也减小。为减小这方面的误差,需对观测降深用(4-66)式进行校正。1uy?由标准曲线图可以看出,随着的增加,B组曲线逐渐向Theis曲线靠近,最终两tw,t者非常靠近而重合,这个使B组曲线变为Theis曲线的时间,是迟后重力排水对降深影1uy响基本结束的时间;将配合点的值代入(4-79)式可得:1r12,,t(),wt4Duyrrt,,w,t,tw,tDD上式反映与有对应关系,故可作出曲线(图4-20)。然后,根据前面求1r,ttw,tw,tD,得的,由图4-20得,再把,值代入,就可求出来。tw,t图4—20计算的关系曲线图4—21潜水完整井抽水的s-lgt曲线(2)直线图解法:抽水持续足够长时间后,迟后重力排水影响消除,s-lgt关系与无越流补给的承压完整井一样呈线性关系,故可利用直线图解法计算参数。绘制s-lgt曲线,如图4-21所示。由(4-13)式得:2.3Q2.25T2.3Qs,lg,lgt2,,4T,4Tr运用和?4-1中所讲述的直线图解法相同的方法,可得:2.25Tt2.3Q0,T,,,24ir,式中,i和to分别为从图4-21上读得的直线斜率和在横轴(s=0)上的截距。Boultm法考虑了潜水含水层的弹性释水性质,并引进了迟后重力排水的假设,有一经验系数α,虽有一定道理,但其物理意义并不十分明确。因此,考虑迟后疏干的Boulton法仍是一种不完善的方法。4.4.2考虑流速垂直分量和弹性释水的Neuman模型1,在Boulton模型中,延迟指数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也不能保证α是常数,用它解释无压含水层从贮存中释放水的机制就会有困难。下面将要介绍的Neuman模型,不仅考虑了流速的垂直分量和弹性释水,还把潜水面视为可移动的边界,建立了有关潜水面变动的连续性方程,并简化得到潜水面边界条件的近似表达式.这样就不涉及非饱和带和物理意义不明确的延迟指数了。1.定解问题及其解Neuman模型是在下列假设条件下建立的:(1)含水层均质各向异性,侧向无限延伸,坐标轴和主渗透方向一致,隔水层水平;(2)初始潜水面水平;(3)水流服从Darcy定律;(4)完整井,定流量抽水;(5)抽水期间自由面上没有入渗补给或蒸发;潜水面降深和含水层厚度相比小得多,因此在建立潜水面边界条件时可以忽略水头H对x、y的导数或对r的导数。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可以写出潜水完整井流(图4-22)的定解问题为:图4-22潜水完整井流示意图22,s,s,s,s1,K,,K,(),rZs22r,r,,,r,z0<Z<Hos(r,z,0)=0s(?,z,t)=0,,,,Ks(r,H),s(r,H,t)z0,t0,,ztsQ,H0limrdz,,0,r,0r2,K,r式中,kr为水平径向渗透系数;K2为垂向渗透系数;μs为贮水率;μ为给水度pHo为潜水流初始厚度。通过积分变换,可求得上述定解问题的解。降深s用无量纲参数(β,σ,Zd和ts)表示为:1,Q,2s(r,z,t),4yJ(y,)[,(y),,(y)]dy,000n,4T,n1,式中:22,,,{1,exp[,t(y,)]}ch(z)00sd,(y),022222{y,(1,,),,[(y,,)/,]}ch(,)00022,,,{1,exp[,t(y,)]}ch(z)snnd,(y),n22222{y,(1,,),,[(y,,)/,]}cos(,)nnn其中,γo,γn分别为下列两个方程的根:2222,,sh(,),(y,,)ch(,),0,,y0000022,,sin(,),(y,,)cos(,),0nnnn此处,,,HKz0z,,,K,,z,,h,ddd,KHrr02KrKTtTtdz,,,,,,,ttsy,2222rrhHK,,d0r在实际工作中,在完整观测孔所观测到的降深是降深在整个含水层厚度上的平均值s(r,t)。此时,上述解仍可用(4-86)式来表达,只是ω。(y)和创ωn(y)需要按下式重新定义:22,,,{1,exp[,t(y,)]}th()00s,(y),022222{y,(1,,),,[(y,,)/,]},00022,,,{1,exp[,t(y,)]}tg()snn,(y),y22222{y,(1,,),,[(y,,)/,]},nnn2.Neuman解的特点(1)降深-时间曲线的特点:解析解描述的降深-时间曲线和抽水过程的三个阶段相一致。图4-23反映的是各向同性含水层(Kd=1)中位于距抽水孔等于含水层厚度(Hd=1)处含水层Tt,4Tt(,)s(,s)sd,2,rQ底部(Zd=0)的降深。纵坐标是无量纲降深,横坐标是无量纲时间六条曲线对应不同的σ。抽水早期,这些曲线和Theis曲线一致,说明此时抽水量基本上来自弹性释水。第二阶段,由于重力排水的影响,曲线和获得"越流补给"的情况相似。σ越小,重力排水的作用愈大,这种类似于"越流补给"的影响愈显著(表现为这个阶段愈长)。随着抽水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进入第三阶段,弹性释水的影响完全消失,曲线再一次和Theis曲线一致。图4-23z=0,h=1和K=1,无量纲降深s与无量纲时间ts关系曲线dddd(据S.P.Neuman)在横轴为无量纲时间ty的图4-24上,曲线也反映了抽水的三个阶段。μ愈小(σ愈小)降深-时间曲线第一阶段所占的时间也愈短。当σ趋近于零时,第一阶段就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开发与应用合同
- 2024年和解协议合同范本:和解事项与执行方案
- 2024年全球贸易合作合同标准模板版
- 2024年度软件开发合同协议范本包含源代码版权和后续维护服务
- 2024年净水设备智能化升级服务合同
- 122024年度标准化厂房装修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医疗设备采购与供应合同
- 社区地理信息安全教育计划
- 全新能源开发项目合作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度供应链管理合同标的与属性描述3篇
- 火灾调查专业技能.全国比武单项科目解析
- 人卫慕课《走进肺功能》试题答案
- 重庆市巴南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人音版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 主题班会:班风校风主题班会课课件
- 中建污水支管逆作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
- 初中体育《篮球单元计划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设计
- 万物之理-爱因斯坦之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 项目备案申请表
- 【基于PLC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7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