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作为启蒙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组织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本节课合理利用了生活素材-----“热贴”创设了全新的教学情境,因为这一素材集学科性、趣味性、生活性、情感性于一体,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交流讨论,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对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但由于该部分内容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的认识是稍显零碎的,不深刻的,没有系统、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实验探究的初步体验,但对于探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现象还有待于利用加强。在复习阶段,通过以探究“热贴”为载体整合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了科学与与技术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测评练习1、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月饼、蛋糕等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一小包食品抗氧化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A.炭粉

B.铁粉

C.氯化钙

D.生石灰2、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3、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__。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会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①_____;②。4、每到冬天,市场上便有一种取暖产品“热贴”出售,它是一个装有化学药品的小袋。使用时,撕去它的保护膜贴在身体上,不久便会产生热量。已知小袋中装有铁粉、碳粉和少量氯化钠。(1)取小袋内物质,加入稀盐酸中,会观察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将袋内物质放在足量O2中燃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3)将袋内物质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填写化学式)。教材分析在生活中,铁及其合金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如利用铁矿石炼铁,铁的锈蚀和防护,用铁粉做食品的脱氧剂、双吸剂等。铁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教材在不同的章节做了介绍。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缓慢氧化反应理论应用的巩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极好时机。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教学效果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合理利用了生活素材-----“热贴”创设了全新的实验情境,赋予了“旧”知识新内涵、新生命,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亲自动手、自主探究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因为这一素材集学科性、趣味性、生活性、情感性于一体,能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交流讨论,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2.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在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更多的“新”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能力,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去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贯穿本节课的是明暗两条主线:明线——对“热贴”的探究:“热贴”里有什么?使用后变成了什么?发热的原理是什么?暗线——铁、氧化铁等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两条线索明暗照应,层层推进,使整节课教学活动紧凑合理。4.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正确理解了学科知识教学的含义,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设计课堂,让学生的学习从“有知”到“深知”,一步步引领学生到达学习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最高殿堂,使学生在面临和处理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使用“热贴”是否会有副作用?)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化学教学为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所应有的教育教学价值。教学反思这节课完成得比较顺利,学生对探究“热贴”非常感兴趣,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满意,享受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我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的机会,通过提问、实验、总结、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提高。课后有学生说:“没想到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用品里隐藏着那么多的化学知识!”。感觉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还有在课的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学生提出想探究其中食盐的存在,想知道氯化钠加快锈蚀的原理是什么,回收用过的“热贴”再用来炼铁等很有价值的问题。反思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全部在课堂上弄懂解决,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教学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学,然后知不足”,让学生发现并提出更多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才会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本节课的成功很大程度依赖于以探究“热贴”创设了较为成功的教学情境。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更多成功的教学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有着一双“化学”的慧眼,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本节课仍需改进完善的地方还有:1、在探究“热贴”里含有哪些物质时,有的学生想探究氯化钠的存在,因实验准备不全面没有满足学生的愿望。2、在探究“热贴”发热原理的过程中,有的小组打开止水夹,水没有倒吸进入集气瓶。课堂上没有照顾到这一部分学生,没有抓住“实验失败”这一教学资源,及时引领学生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收获更多。3、没有在完善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加入铁的冶炼,知识框架略显不完整。探究“热贴”铁和铁的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教学设计理念“在做中学”是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旨在改变学生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在应用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本节课把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知识融入了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面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寻找所需的理论支撑,而这些理论恰好是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通过对“热贴”的探究,通过解决陌生问题能力获得了发展,知识和思维得到了提升和拓展。化学的学科知识是在解决社会生活的问题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的进步又依赖于学科知识。本节课的设计立足于学习者、知识和社会内在的统一。教学内容分析在生活中,铁及其合金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如利用铁矿石炼铁,铁的锈蚀和防护,用铁粉做食品的脱氧剂、双吸剂等。铁及其化合物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教材在不同的章节做了介绍。从教材表面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缓慢氧化反应理论应用的巩固,更是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极好时机。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的学习中对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但由于该部分内容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的认识是稍显零碎的,不深刻的,没有系统、整体的认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实验探究的初步体验,但对于探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现象还有待于利用加强。在复习阶段,通过以探究“热贴”为载体整合学习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了科学与与技术的关系,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了解“热贴”的发热原理。2、掌握单质铁、氧化铁、氯化亚铁等含铁化合物有关性质及转化方法。3、体验物质检验的简单方法。初步体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增强交流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单质铁、氧化铁的性质与转化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播放视频:歌曲《塞北的雪》[教师]同学们,冬天的雪花是美丽的,冬天的严寒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近几年来,人们开始在天气寒冷时使用一种新的取暖产品“热贴”,(教师展示样品)人们有时也习惯叫“暖贴”或“暖宝宝”,同学们有用过的吗?看来大部分同学没用过。课前老师给一位同学贴上了一贴,让他说说现在的感觉。[学生]热热的,暖暖的很贴心。(听课教师、学生等都露出善意的微笑)[启发思考]撕开包装,贴在身上,很快热了。对此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热贴”里有哪些物质?为什么很快放热了?[学生]“热贴”的发热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教师]使用“热贴”的很多人还关心这样一个问题:“热贴”的发热是否对人体有副作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进行一些探究,好吗?[设计意图]创设生活中人们使用“热贴”的真实情境引入对铁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和新鲜感,尤其是在复习阶段,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教学环节二:探究实验——探究“热贴”里铁粉的存在[教师]“热贴”里含有哪些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热贴”的包装袋,大家从背面的“材料名称”里能看出那些信息?[学生]从上面的注明里只能看出含有“铁粉、水、蛭石”三种物质,其他的看不出来了。[教师]上面的大部分文字是日文,“热贴”是日本人最早研制并使用的,下面是翻译过来的说明,大家看一下。其中最不熟悉的是那些物质?[ppT投影]“热贴”的中文说明,及百度搜索“蛭石”和“吸水性树脂”的图片和资料。[教师]我们现在打开“热贴”看看里面的情况,大家剪开“热贴”倒在纸上一些,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学生]分小组操作,观察,获得结论。[过渡]能看出里面有铁粉吗?大家能设计实验探究里面是否含有铁粉吗?各小组同学利用咱们学过的铁及铁的化合物的知识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实验]1、利用磁铁吸引2、取样,加入稀盐酸,通过观察气泡的出现和溶液颜色的变化3、取样,加入硫酸铜溶液,通过固体的产生及溶液颜色的变化等[教师总结]可以看出同学们设计的探究方案是充分利用了我们学习掌握的单质铁的性质,看来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板书铁及铁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设计意图]要通过实验探究铁粉的存在,学生要回顾复习单质铁有关性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理解掌握程度是比单纯进行试题练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掌握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真切感受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教学环节三:探究实验——使用过的“热贴”里生成了铁锈[教师]探究结果告诉我们里面确实含有铁粉,我们看看用过的“热贴”里的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家从用过的“热贴”里倒出一些比较一下,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比,找不同——用过的“热贴”里出现了红棕色的物质,看起来像铁锈。[教师]如果我们要证明这种物质是铁绣,大家能设计实验吗?[实验探究]取一些红棕色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溶液变成黄色,则证明是氧化铁。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回忆书写有关反应的方程式。[设计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话不入耳,细品却富含道理。身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一味重复教材中旧实验应该赋予新内容。从原来“热贴”里黑色的铁粉到使用后变成红棕色的铁锈,颜色的变化首先给了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此刻对学以致用的体会应该是非常深刻的。教学环节四:探究实验——“热贴”的发热原理[启发思考]从原来的铁粉到生成了铁锈,大家推测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可能是铁粉遇到了氧气和水分生成了铁锈,也就是铁粉发生了缓慢氧化了。[教师]缓慢氧化这类反应还有什么特点呢?大家摸一下刚才打开的“热贴”看看有什么感觉?[教师]我们已经初步推测出“热贴”的发热原理,要进一步确定发生了该反应,我们还可以从氧气被消耗的角度去设计实验。回想我们学过的反应,哪些物质反应消耗了氧气,我们用什么样的装置和通过什么实验现象证明反应消耗了氧气?[投影装置图]和同学一块回忆有关反应及实验现象。我们今天要探究“热贴”的放热反应,大家感觉用哪一套装置比较好?[师生交流]确定装置及操作步骤。提醒小组同学注意实验细节[教师]启发深入思考。看到大家已经把导管放到水中,只等打开止水夹,水被倒吸进入锥形瓶了,大家先不要着急,先摸摸锥形瓶,看看有什么感觉?如果在锥形瓶还热的情况下就打开止水夹,会看到水倒吸吗?推测一下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说明现象和原因,打开止水夹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教师]如果我们要看到水倒吸的现象,应该如何操作?[学生]可以把锥形瓶先放到水中冷却,再把导管伸到水里,打开止水夹,会看到有水倒吸。[教师]水倒吸就说明是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吗?如果是氮气被消耗也会看到水倒吸的情况。如何进一步证明是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被消耗了呢?[学生]可以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中,如果木条燃烧不旺或熄灭则证明是空气中氧气参加反应被消耗了。[教师]一系列的探究说明“热贴”发热确实是热贴里的铁粉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完善黑板上的知识网络)当别人再向你咨询有关热贴放热的原理,你会正确解释了吗?[学生]解释“热贴”发热的原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铜粉和氧气及红磷和氧气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有关内容,把该部分知识迁移应用到对“热贴”发热的探究,通过水的倒吸和燃着木条熄灭的现象探究认识了“热贴”的发热原理。思考、分析、设计、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海洋中,对知识的复习不知不觉渗透到了对知识的应用当中,师生都有了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