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_第1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_第2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_第3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_第4页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教学内容:

比拟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拟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挨次,完成对数的构造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假如+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例如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状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沟通。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答复,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熟悉。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看: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觉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假如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将来一周的天气状况,让学生把将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拟他们的大小。

2、学生沟通比拟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拟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4、再让学生进展比拟,利用学生的详细比拟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拟“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拟大小时,肯定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全部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稳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黄昏,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黄昏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其次课教学反思:

很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洁,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根本能把握。可假如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觉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终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由于这样便于比照发觉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肯定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力量,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根底。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假如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假如是向东走1米呢?假如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当如何运动?假如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学问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拟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拟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拟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拟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挨次就是数从小到大的挨次根底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拟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拟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并通过试验探究,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力量和抽象概括力量。

2.经过启发、争论和独立思索、学生主动参加、乐观探究,获得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学生熟悉水平、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育。

3.学生在试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学问有机结合,培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把握杠杆平衡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竹竿,棋子,塑料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备材料,导入活动: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洁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比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相互检查。

小黑板或媒体出示制作要求:

(1)预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匀称。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留意绳子的长度,同时留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8cm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

拿出预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

2.提醒课题:好玩的平衡(板书)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1.活动一:探究特别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1)假如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一样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索,回答下列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②演示:如: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需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假如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①学生思索,说出自己的见解。“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一样。”

②演示。如:

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小结:

你有什么体会?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2.活动二: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A)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当放几个?

“放3个。”

(2)假如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学生沟通,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3个。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学生不难得出结果,放6个。

(3)小结:

师:你有什么体会?

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3.活动三:探究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B):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试验活动:

①学生动手进展试验活动。

②将试验结果记录下来。

③教师供应表格,引导学生绽开活动。

右刻度

所放棋子数

乘积

(3)汇报结果。

学生发觉: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4)从表中你发觉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学生观看表中两个量的变化状况,不难发觉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三、应用规律,体会揣摩

1.根本练习:

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新课探究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综合练习:

桌子上有一个天平,天平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可以滑动的托盘,天平的臂上各有几个相等的刻度。现在要把1克,2克,3克,4克,5克五个砝码放在天平上,且使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该怎样放?

提示:(1)依据臂长和质量成反比例

(2)先确定每个托盘中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在确定臂长。

四、回忆整理,反思提升

1.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讨论这些学问的?

2.评价。

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足吗?

可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展。

板书设计:

好玩的平衡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边两边棋子个数一样,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作业设计

根底:

1.用边长20厘米的方砖铺一块地,需要20_块,假如改用边长为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综合:

2.有一位菜贩很不狡猾,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夫们购置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白菜买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有多少千克重?

提示:

(1)可以像例题中一样,用列表的方法做。

(2)依据臂长与质量成反比,列方程求解。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3

教学内容:

例5表达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觉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洁的状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拟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争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根底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拟简单的规律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拟简单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规律推理的常用方法排解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看、探究,使学生把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肯定规律解决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3.培育学生归纳推理探究规律的力量。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觉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1.出例如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探究例5时,应领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争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答复

3.探究例7时,必需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嬉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嬉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消失下列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焦急,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索方法去讨论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新知学习

二、逐层探究,发觉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受连线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学问进展概括,建立学问构造;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4、乐观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胜利感。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整理,形成学问脉络。

教学方法:引发冲突,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学问应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冲突,引入课题

猜一猜: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教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学问呢?

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学问许多,就像刚刚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头复习。

二、梳理学问,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根据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的整除这局部学问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仔细争论商议,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察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沟通(依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便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学问构造

在数的整除这局部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争论一下,再推举代表发言。(巡察,参加学生争论。)

组织学生汇报沟通、争论。

提示:整除是根底,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学问之间是有亲密联系的。

对于今日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局部学问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晰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个奇数,有()个偶数,有()个质数,有()个合数,奇数中的()是合数,偶数中的()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假如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A)aB)bC)abD)1

4、推断题

(1)整除肯定是除尽,除尽不肯定整除。()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肯定互质。()

(3)全部偶数都是合数。()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肯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5、把下面的数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今日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殊聪慧、好学,教师很快乐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妙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屡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情愿吗?

教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教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全部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教师帮助,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部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表积后,在充分理解了圆柱的熟悉的根底上开展的.教材中选用了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学生想象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的侧面绽开是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底面是两个圆的根底上,把握圆柱的外表积的求法,获得求“圆柱体外表积”的算法。

学情分析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消失局部学生不知道圆柱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操作清楚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根底上学习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争论得出圆柱的外表积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圆柱体外表积的含义及求法。力量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推导并把握求圆柱的外表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