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1页
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2页
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3页
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4页
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编制时间:二〇二一年六月一概述 1(一)编制目的、范围及适用期 1(二)编制方案的依据 3(三)编制工作情况 7(四)上期方案执行情况 11二矿区基础条件 16(一)自然地理 16(二)矿区地质环境 22(三)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 4(四)矿区生态环境现状 4三矿山资源基本情况 23(一)矿山开采历史 23(二)矿山开采现状 24(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6(四)矿区查明的(备案)矿产资源储量 26(五)对地质报告评述 27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29(一)开采方案 29(二)防治水方案 32五矿床开采 34(一)矿区总平面布置 34(二)生产规模的验证及论证 35(三)采矿方法选择及比较 35(四)工作面结构参数及矿井、采区、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35(五)地表陷落范围的确定 40(六)共伴生资源及综合利用措施 40(七)矿产资源“三率”指标 40(八)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能力或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40六选矿方案及尾矿设施 41(一)选矿方案 41(二)尾矿设施 43七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44(一)主要安全因素分析 44(二)配套的安全设施及措施 44八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52(一)矿山环境影响评估范围 52(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56(三)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71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适宜性 79(一)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79(二)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79(三)土地复垦适宜性及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80(四)生态环境破坏恢复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80十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任务及年度计划 94第一节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原则、目标、任务 94第二节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年度计划 97十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102(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02(二)含水层破坏防治及矿区饮水解困工程 102(三)地形地貌景观及植被景观保护与恢复工程 103(四)土地复垦工程与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03(五)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103(六)生态系统修复工程 133(七)监测工程 136十二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48(一)经费估算依据 148(二)经费估算 151(三)总费用汇总与年度安排 173十三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83(一)保障措施 183(二)效益分析 184十四结论 190十五建议 198一、附件1、矿山企业委托书;2、矿山企业承诺书;3、编制单位承诺书;4、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5、编制人员身份证复印件;6、《采矿许可证》;7、《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092号)与评审意见书(晋评审储整字〔2011〕014号);8、《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晋矿联技审字[2011]238);9、《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非煤);10、《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评审表;11、长治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3万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长环函〔2015〕142号);12、《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表(编号:FMSJ[2019]TK002);13、土地复垦资金缴纳凭证;14、武乡县自然资源局关于对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剩余资源储量情况说明(武自然资发[2020]75号);15、矿山救护协议;16、矿山用地租赁协议;17、部门核查文件;18、公众参与调查表;19、基金承诺书;20、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承诺书;二、附图:图纸目录顺序号11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拓系统水平投影图00022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布置图00033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井上下对照图00044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A-A′剖面图00055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量估算图00066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采矿方法图77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1:100088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100099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1:1000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1:1000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1:1000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区基本农田图1:10001一概述(一)编制目的、范围及适用期1、编制目的由于矿山《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2年-2013年)已过期,且矿山未编制过生态修复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文)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提纲(试行)》的通知”(晋国自然资函〔2020〕414号)以及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函发〔2021〕1号),矿方委托我公司编制《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产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4.1的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2、矿山概况(1)矿区位置及交通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武乡县城东南约2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武乡县韩北乡管辖,其地理坐标为(CGCS2000坐标系):东经113°08′05″~113°08′47″,北纬36°43′07″~36°43′39″。矿区有简易公路与武乡—韩北县乡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详见图1-1。(2)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性质为民营独资企业。23(3)矿区范围年9月16日),矿井批准开采矿种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矿区面积为0.4934km2,开采深度由1100m至998m标高。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下表1-1。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览表拐点编号1980西安坐标系(三度带)CGCS2000(三度带)X(m)横坐标Y(m)纵坐标X(m)横坐标Y(m)14066233.80638422600.6264066235.32038422716.90024066580.87538423493.6134066582.39038423609.89034066297.39638423603.7434066298.91038423720.02044066138.68638423242.7244066140.20038423359.00054065818.04738423357.7034065819.56038423473.98064065656.65838422922.58540656588603、方案基准期及适用期的确定(二)编制方案的依据1、政策法规依据(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文件“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2009年修正);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修正;4(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文“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15)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环保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的通知(晋环办发〔2013〕33号);(16)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方案〉编制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晋环生态〔2017〕196号);(17)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晋国自然资函〔2020〕414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提纲(试行)》的通知”;(18)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19〕3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19)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晋自然资函发〔2021〕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2、技术规范、标准依据(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4)《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指标》(GB18599-2001);(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20);(6)《冶金矿山设计规范》(GB-2013);(7)《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2006.9;(9)《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2006.9;(10)《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2006.9;(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5(13)《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文);(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1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16453.2-2008);(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20426-2006);(17)《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0421-2007;(18)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1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准》(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7月);(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2)《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2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土发布,2005年6月);(25)《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26)《清洁生产标准》(HJ446-2008);(2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8)《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13-2011);(2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3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3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HJ652-2013,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3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HJ652-2013);(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015.9);(3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37)《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2016.3);6(3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3、技术资料(1)《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6092130142984);(2)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5月编制完成的《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3)《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晋国土资储备字〔2011〕092号);(4)《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供资源整合用)》评审意见书(晋评审储整字〔2011〕014号);(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2011年6月编制完成的《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6)《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晋矿联技审字[2011]238);(7)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2月编制完成的《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2年-(8)《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2年-2013年)》评审表(晋国土资环(矿)备〔2012〕0046号 (非煤));(9)山西天山方圆勘测规划有限公司2014年4月12月编制完成的《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10)《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评审表;(11)保证金缴纳凭证;(12)山西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2019年7月编制的《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13)《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地下开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表(编号:FMSJ[2019]TK002);(14)北京万澈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2月编制完成的《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3万t/a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7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长环函〔2015〕142号);(16)部门核查意见;(17)非煤矿山应急救援协议书(编号:2020非煤字第(001)号);(19)武乡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及有关变更调查资料(武乡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武乡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2006-2020年)》。(21)襄垣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及有关变更调查资料(武乡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2)《襄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2006-2020年)》。(23)委托方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三)编制工作情况我院接到委托任务后,迅速组织以冯强为主的采矿、水工环、土地资源管理合一”报告编制项目组,主要人员技术力量见下表。工作时间、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评述如下:表1-2项目组投入技术力量一览表项目组人员主要负责工作冯强项目负责、关系协调、报告采矿部分主编刘理想恢复治理、生态修复预算部分编制、野外调研要小刚土地复垦及预算编制、野外调研王婷婷地质部分编制1.工作时间《方案》项目组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矿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于2021年4月15日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对矿区现状及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复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工作。于2020年6月15日完成了《方案》的编制工作。2.工作程序接到矿山委托,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现状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8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土地资源、社会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类型、分布规模、稳定程度、活动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矿区内矿体进行设计利用,使其生产规模、储量规模、服务年限相匹配,在矿区现有基础上匹配相应机械及工业建筑,进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并提出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措施、建议。3.工作方法在接到委托任务后,按编制规范“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1号)”中要求的工作程序,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调查范围。开展矿山现状、地质环境现状和土地资源调查,广泛征询土地复垦义务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使用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意愿。经资料整理分析,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和土地复垦范围确定,制订恢复治理措施和复垦措施,提出保护和预防、恢复治理工程,拟定监测方案,并进行治理经费估算和效益分析。对初步拟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广泛征询土地复垦义务人、政府相关部门、土地使用权人和社会公众的意愿,从组织、经济、技术、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依据方案协调论证结果,确定土地复垦标准,优化工程设计,完善工程量测算及投资估算,细化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实施计划安排以及资金、技术和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工作方法评述如下。1、资料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矿山地质勘查资料、水文地质资料、储量核实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报告、生产建设规划及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了解建设工程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问题、建设工程规模等矿山基本情况,明确本次工作的重点。在充分收集分析资料前提下,了解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土地资源9状况,分析已有资料情况,初步确定野外调查方法、调查路线和调查内容。2、野外调查野外调查采用路线穿插,地质环境点重点追索的调查方法进行。访问调查与实际调查相结合。野外采用1:10000地形图作野外手图,调查点采用GPS和地形地物校核定位,数码拍照;对可能因采矿活动而受影响的范围进行重点调查,并对灾点和重要地质现象进行详细记录和拍照,保证了调查的质量。(1)搜集区内已有的地质勘探、储量核实、可研、初步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土地现状及规划等资料。(2)野外调查内容:主要对区内交通、矿山建设情况、居民饮用水井、村庄、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矿区现状开采情况、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土地利用现状、损毁土地情况和现状下地质环境条件、公众参与等进行了调查,基本查明了区内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土地损毁现状。3、室内资料整理及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和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 (晋自然资发〔2021〕1号)的工作程序,进行矿山开采设计、对矿山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编制相关图件,进行防治分区和确定土地复垦范围,确定恢复治理目标与治理工程,进行治理经费和复垦投资估算,最终提交文本及附图。表1-3主要工作量统计表编号工作内容单位完成工作量1路测量(手持GPS测量)个2地质灾害调查km20.53土壤剖面调查个34照片拍摄张5访问人员个6收集资料原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原恢复治理方案及评审备案表,原储量核实报告及评审意见备案证明,部门核查意见,采矿许可证,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库,项目区基本农田库4.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工作首先对矿山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野外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调查;矿山以往采场,生产现状及开拓系统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自然人文景观、破坏土地资源调查,调查方法和工作程序以及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设计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针对性强,实施保护、治理和复垦工程费用预算依据充分、合理,符合当地实际。为了确保编制质量,项目负责人对方案编制工作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对野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土地资源调查工作、室内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等工作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并组织单位有关专家对矿山开发设计、地质环境条件、评估级别、土地利用类型等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把关。报告编制完成后,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报告内审工作,报告主编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项目野外调查及资料综合整理均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执行,编写工作满足《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审查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发〔2021〕1号)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方案中的数据和结论均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5.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编制《方案》的实地调查工作扎实,野外调查及所收集的资料基本满足编制要求;在此,我院及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郑重承诺:《方案》所提交的各项数据真实、可靠,无伪造、编造、篡改等虚假内容。本方案义务人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本方案编制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对本方案的真实性和科学性负责。(四)上期方案执行情况1、上期《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执行情况2011年6月,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勘查院编制完成了《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开发利用方案》,山西省矿业联合会技术服务中心以“晋矿联技审字[2011]238号”对该方案予以批复。根据该方案,矿区分别采用斜井、平硐开拓系统对矿区南北矿体进行开拓,阶段平硐运输。各阶段巷道布置于脉内。矿山设计利用资源量2.06万吨,设计。矿山自资源整合后一直未进行开采,未按照方案进行建设生产,现处于基建状态。2、上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执行情况根据《山西省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2-2013年)》布置任务如下表1-4经费估算见表1-5:1、2012年,对工业广场和废石堆进行治理,面积0.829hm2,将堆积坡面平整,播撒草籽进行绿化,清理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2000m3。2、2013年,对矿体开采导致地表出现的地面塌陷、地裂缝进行充填,治理面积16.0651hm2;清理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2000m3。对在用的废石堆坡面进行平整;在以上场地定时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表1-42013-2013年工作量完成情况编号工程措施单位工作量投入费用完成情况一地质灾害治理工程1地面塌陷、地裂缝填埋(土方)m3m101000未实施2清理沟谷中的松散堆积物m3m20000未实施二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治理工程1基础石方开挖m3m9000未实施2覆土m3m00未实施3土地平整m2m185120未实施4播撒草子hm250未实施5披碱草草籽kg59.760未实施2021年以前矿山未进行开采,无法按上一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所做的工作部署全面实施,未预留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所需资金。表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经费估算总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工程费用植物工程监测工程独立费用合计一第一部分工程措施84.3384.331地面塌陷、地裂缝坡综合整治27.2127.212泥石流综合整治55.0355.033废石场综合整治2.092.09二第二部分植物措施2.872.871土地平整2.592.592播撒草子0.030.033披碱草草籽0.250.25三第三部分监测措施441地面塌陷监测332泥石流监测0.410.41四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7.9927.991建设管理费882勘察费0.710.713设计费9.09.04工程建设监理费16.516.5五预备费(一、二、三、四部分7.01总费用123.843、上期《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完成情况2014年4月,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山西天山方圆勘测规划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原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评审通过了该方案。方案服务年限为5年(2012年-2016年),复垦土地面积12.8708hm2,静态总投资62.75万元,动态总投资72.40万元。资源整合后矿井一直处于停工停建状态,因此未实施相关治理工程。表1-5两期方案复垦情况对比表项目上期方案本期方案备注服务年限方案服务年限为5年(2012-2016年)方案服务年限为4年(2021~2025年)复垦区面积12.8708hm22.5406hm2由于上期方案根据原矿山开采计划对炸药库、废石场、工业场地等单元均进行复垦,但根据本期方案开发利用部分及矿山现状,矿山无炸药库、废石场等单元,且本期方案工业场地较上期方案工业场地面积较小,导致本期方案复垦区面积较上期方案复垦区面积大幅度较少复垦责任范围12.8708hm22.5406hm2静态投资62.75万元静态亩均投资3250元7636元动态投资72.40万元动态亩均投资3750元7652元主要工程措施废石回填、土方回填、混凝土挡墙、表土剥离、客土回覆、土地平整、土地翻耕、土壤改良、砌石拆除、林草恢复、配套工程覆土、土地平整、修筑田埂、土地翻耕、土壤培肥、栽植油松、栽植新疆杨、栽植沙棘、撒播草籽、修复损毁道路矿山已建立了土地复垦基金账户,账户名称:武乡县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开户行:长子农商行武乡支行,账号:454411011000000000106,矿山自建立账户后累计缴纳资金773510元。4、上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及执行情况资源整合后永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处于停工停建状态,未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二矿区基础条件(一)自然地理1、气象武乡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具有冷热分季明显、昼夜温差明显、区域差异明显三大气候特征。该县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温暖,少雨多风;夏季短暂,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天气晴朗。根据武乡县气象站近30年(1990~2019)的观测资料,本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性气候,极端最低气温为-29.1℃,极端降水量200.8-842.8mm,平均510mm。最高达826.1mm, 量为1515.0-1914.7mm,平均为1718.9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倍多,该区年平2、水文矿区属浊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矿区工业广场位于浊漳河北源干流东部沟谷浊漳河北源干流是全县第一大河,古称武乡水,俗称关河,发源于榆社县两河口乡大牛山北面的八赋岭,由北向南纵贯榆社县后流入武乡县境内的关河水库,途径县域丰州、故县、监漳乡流入襄垣县西营乡合河口村,与浊漳南源汇合占全县总面积的94.7%。浊漳北源干流上有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关河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45km2。在干流沿岸,人口居住密布,有开阔的河湾滩地,具有垫滩造地,发展水浇地的优越条件。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排入,河水受到污染。本矿区内无常年性河流及地表水体,只发育季节性排洪冲沟或沟壑,平时干涸,雨季时形成短暂径流,大部向井田中西南的工业广场所在沟谷中排泄,工业场地所在沟谷平时干涸,雨季时形成短暂径流,向西南注入浊漳河北源干流。武乡县地表水系分布见图2-1-2;项项目位置图2-1武乡县地表水系图3、地形地貌武乡县地质主要构造体系为太行山新华系武乡褶皱带,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山西断隆中部,太行北斜西翼的沁水沉降带中段,长治晚、近断陷盆地北缘。区内构造主要由一系列北北东向的褶皱和与其相伴生的低次序的小型断裂组成,褶皱两翼岩层的倾角较缓,一般5~15°,总体上看区内地层大致以对称的形式向县城方向倾斜。武乡县东部太行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西部太岳山区从西北向西南延伸。地势受太行山背斜和沁水盆地两大地质构造的影响,东西高峻,山大沟深,群山连绵,石厚土薄,为土石山区;中部低凹,丘陵峰涌,土地肥沃,属于黄土丘陵为主的土石山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从中部到东西部,依次为丘陵、低山和中山等地貌类型。全县地形两端逐渐向中间倾斜,呈东西高、中部低的倒马鞍型。东部大部分地区海拨高度在1400m以上,最高峰为东缘山区的华儿垴,海拨2008m,西部地区海拨高度在1300m以上,最高峰子金山海拨1809m;中部地区和浊漳北源主要支流沿岸地带较为平缓,海拨1000~1200m,最低处海拨800m (监漳滩至西川一带)。河谷阶地随浊漳北源、涅河和蟠洪河分别呈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向“V”型分布于丘陵区。矿区位于太行山西麓,为地形切割较强的中低山黄土地貌。区内黄土陡坎、冲沟发育,黄土垣、梁、峁广泛分布,矿区总地势为东部和西北部梁峁高,中南部的下合沟河低,最高点位于矿区中东部的山梁顶,标高为1030.25m,最低点位于矿区南部边界下合沟底,标高为930.9m,最大相对高差为99.35m。照片2-1-1矿区地形地貌照片2-1-2矿区地形地貌4、地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5、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采矿证,矿区总面积为49.3392hm2,根据本方案开发利用部分及现场调查,评估区总面积为49.5429hm2,依据武乡县、襄垣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田坎、裸地、采矿用地。评估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田坎、裸地、采矿用地,其中旱地面积为9.8907hm2、有林地面积为0.4144hm2、其他草地面积为25.4424hm2、农村道路面积为0.2203hm2、田坎面积为1.0096hm2、裸地面积为11.8355hm2、采矿用地面积为0.7300hm2。评估区土地权属为襄垣县拐沟村、暴垴村和武乡县桥南村、拐垴村、西堡村集体所有,各权属单位权属清楚无争议。襄垣县拐沟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1.9709hm2,暴垴村集体所有面积为2.5525hm2,武乡县桥南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7.6643hm2,西堡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5.3034hm2,拐垴村集体所有面积为2.0518hm2,评估区土地利用20表2-1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界内矿界外合计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面积(hm²)面积比例(%)面积(hm²)面积比例(%)面积(hm²)积比例 )01耕地013旱地9.887520.040.00329.89079.9603林地031有林地041440840414408404草地043其他草地25.266651.2186.3025.442451.35交通运输农村道路0.22030.450.22030.45其他土地1.00912.050.00050.251.00962.04裸地323.940.024211.835523.89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0.73000.7300合计49.3392100.000.2037100.0049.5429100.00图2-2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6、植被根据山西植被区划,影响区所在地武乡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在山西省植物区划中属于ⅡAb–3长治盆地,小麦、玉21米、谷子为主两年三熟栽培植被区,该区雨热同季。矿区地表植被以草本植物、农田植被为主。主要植被类型有:草丛(黄背草草丛),农田植被为不稳定的两年三熟区,农作物以玉米为主,间种小麦。依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内农作物产量不高,基本为旱作,靠天然降水灌溉。植被覆盖度7、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色土,以碳酸盐褐土为主,土壤发育层次明显,粘化层和钙积层均较清晰,肥力较高,表层色泽灰棕,为轻壤。心层土往往有一层色泽棕褐、质地重壤、核块状结构的粘化层。底土浅灰棕,较紧实,有多量假菌丝体。全剖面石灰含量10-12%,呈微碱性反应,铁铝氧化物无明显移动迹象。8、社会经济概况矿区土地权属为襄垣县拐沟村、暴垴村和武乡县桥南村、拐垴村、西堡村。拐沟村位于西营镇东北部,距镇政府约5公里路程。村民大多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生产生活手段。本行政村地理环境以丘陵为主,水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全村共有农户62户、236口人,常住人口以中老年为主,青壮年多务工在外,人均收入2300余元。暴垴村位于襄垣县西营镇的东北部,接壤武乡县韩北乡,全村70户,249人,耕地面积806.2亩,退耕还林112.4亩,荒山面积356.6亩。人均收入2900元。武乡县桥南村位于县城东南部山区,距县城40公里,南部连接襄垣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耕地1100亩,荒山荒坡面积5000余亩。桥南村现有115户,395口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桥南村的农业结构由种植业和畜牧业组成,种植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桥南村大力发展优质小杂粮种植和牛羊养殖项目,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提升。拐垴村距乡政府约8公里,现有村民小组4个,人口608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52亩,山地920余亩,林地30余亩,丘陵与沟壑纵横交错,水资源极为缺乏。在煤矿关闭后,种植业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此外还有养殖业和交通运输等附带产业:人均收入约3490元;西堡村位于韩北乡东南部干圪梁上,三面临沟,交通非常不便,全村现有137户,500口人左右,现有大牲畜40多头,耕地总面积约1500亩,人均收入2200元左右。西堡村是个纯农业生产村,经济条件落后,农民生活水平较差。22(二)矿区地质环境1、矿区地质及构造(1)矿区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新生界第四系中更新统(Q3)和上更新统(Q4)。采掘巷道中所见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含矿岩系基底,出露于矿区的中部,岩性为石灰岩、豹皮状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2)、石炭系(C)①中统本溪组(C2b)本溪组地层呈隐覆状态平行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之上,为“山西式”铁矿含矿岩系,本组以生物碎屑灰岩或煤线(之上为菱铁矿薄层)为标志层,可分为上、下两段:A、本溪组一段(C2b1):为铁铝岩段,下部主要为紫红、黄褐色含铁粘土岩为主,底部有团块状,窝子状赤铁矿和褐铁矿,俗称“山西式”铁矿,中上部由铝土矿及粘土岩组成,二者呈渐变关系,铝土矿为灰白色粗糙状,碎屑状,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参差状断口,粘土岩呈致密块状,表面光滑,参差状及贝壳状断口。本段厚12.08~20.28m,平均厚16.92米。其岩性自下而上分述如下:“山西式”铁矿:层位较稳定,但矿体厚度变化大、连续性差,呈似层状、透镜状或蜂窝状产出。矿石主要呈褐红色,蜂窝状或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分粉矿和块矿两种自然类型,由赤铁矿、褐铁矿组成,厚0.40~1.20m,平均厚0.77m。铁质粘土岩:呈黄、褐或褐红色,泥质结构,具微层理,粘手。厚度较稳定,有时与“山西式”铁矿呈相变关系,厚为1~1.50m。铝土岩:灰、灰黄色,碎屑状或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似层状产出,层位极不稳定。含铝质较高局部相变为硬质粘土。厚3.50~4.90m。硬质粘土岩:灰、灰白色,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与粘土岩、铝土岩呈相变过渡关系,层位不稳定。一般位于铝土矿上部,厚约3.60m。23粘土岩:灰、灰黄色,泥质结构,似层状产出,遇水软化、粘手,层位极不稳定。厚约5.20m。B、本溪组二段(C2b2):为生物碎屑灰岩,深灰色、粘土质细砂岩,砂质泥岩,杂色粘土岩夹煤线,本段厚约10m。②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该组在矿区内被黄土覆盖,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岩性有粘土岩、炭质页岩、灰岩、杂色砂质页岩及煤线;底部为灰色细粒石英砂岩,未见顶。厚0~74.86m。(3)第四系(Q)①上更新统(Q3)矿区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梁、垣地带。岩性为黄土,厚0~60m。②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矿区的沟谷之中,由冲洪积物组成。厚约10.50m。(2)矿区构造矿区位于太行隆起的中部沁水沉降带的东部边缘,受区域构造的制约,主体构造形态呈宽缓的波伏起伏,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总体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5°左右。区内无断裂构造。矿区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2、矿体特征(1)矿体特征矿区内矿体位于本溪组一段的底部,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倾向北西,倾角5°左右,矿体不稳定,连续性较差,矿体厚0.40~1.20m,平均厚0.77m,含矿率约为10%。矿体赋存标高最低点高程1010.459m:最高点1075m在矿区外矿体顶板为铁铝质泥岩,疏松易碎,易塌落,生产过程多需支护。底板一般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有时二者之间夹一薄层铁质泥岩,区内除中部为无矿外,铁矿体在其它各处应有所分布。(2)矿石结构构造本矿区铁矿石的自然类型以致密块状、结核状赤褐铁矿为主,角砾状、土状24菱铁矿和针铁矿次之。矿石的自然类型为褐(赤)铁矿矿石,矿石呈赤红色与褐色,结构以泥状为主,粒状次之,构造有块状、土状和皮壳状及蜂窝状,部分为粉末状。矿石矿物以赤褐铁矿为主,约占60~80%,脉石矿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呈星散状或不连续条带状分布。(3)矿石质量及加工技术性能根据储量核实报告,铁矿石品位TFe23.56~36.82%,平均31.97%;S0.000~0.048%,平均0.025%;P0.048~0.127%,平均0.108%。矿体内无夹石,矿石品位变化不大,有害组分含量较低。矿石品级均为需选铁矿石,矿石工业类型按其全铁品位(TFe)多在30~40%之间,需经人工捡选与选矿。当前矿石由地方钢铁厂收购经破碎、洗选富集后,与磁铁矿精矿一起经团球后入炉。(4)共伴生矿产——铝土矿铝土矿位于铁矿顶板之上约1~3m,有时为直接顶或老顶,中间为紫红、褐黄色铁质泥岩和铝土岩,铝土矿厚0.3~3.10m,平均1.05m。层位稳定,但厚度变化大,特别是Al2O3≥50%的富矿多成不连续状透镜体分布,根据土泉铝土矿区-25-3、水文地质条件本矿区地貌属低山丘陵区,区内无地表水,当地侵蚀面基准面标高为1000m。区内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隔水层为铝土岩、粘土岩和铁质粘土岩。1)中奥陶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上部峰峰组灰岩岩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下部上马家沟组和下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强,据区域资料,推测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为799-801m,单位涌水量为0.463L/sm。奥灰水流向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矿体赋存标高介于1100~998m之间,因此该含水层地下水对矿床开采无影响。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要由砂岩、泥岩、煤和K1、K2层石灰岩组成,厚度20~40m。其中以K2灰岩发育最稳定,K1灰岩井田内不稳定。其富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岩溶的发育程度。渗透系数0.0011m/h,单位涌水量0.017L/sm,富水性弱。该含水层为承压的弱含水层。太原组层间及底部的K1砂岩裂隙含水层因裂隙不太发育,故富水性一般较弱。3)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由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其中,中上更新统井田范围内分布广泛,一般厚度20~35m左右,全新统呈带状分布于沟谷地带,由亚砂土、砂、砂砾层组成,-26-一般厚5~8m。含水层主要发育在砂砾石层,水位埋藏不深,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受季节控制,且含水连续性差,富水性一般较弱。主要向地表水排泄,局部通过断裂带向深部排泄。4)矿区主要隔水层碎屑岩类裂隙水隔水层:由石炭系本溪组铝土质泥岩、铁质粘土岩和粘土岩构成,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隔断了铁矿上部碎屑岩类裂隙水的水力联系。碳酸盐类岩溶裂隙水隔水层:主要由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上部泥灰岩组成,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其隔断了与下伏奥陶系岩溶水的水力联系。(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井田内各含水层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相邻含水层的相互渗透补给。浅部顺层向西北部的向斜轴部运移。深部奥陶系灰岩在矿区中部有出露,为主要补给区。井田为辛安泉域的西北部径流区,由北北西向南南东径流,至襄垣转向南~东南,至潞城西南转向东北,在辛安泉群排泄。总之,矿区内无地表水体,沟谷平时为干沟,只在雨季时有短暂的洪流通过。区内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其地形有利于排水,自然排泄畅通,区内含水层对铁矿的开采影响较小。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矿区水文地质图见图2-3,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2-4。-27-图2-3水文地质平面图-28-图2-4水文地质剖面图(3)矿山供水方向1)供水水源生活用水水源为南下合村水井,通过罐车运至矿区生活用水蓄水池。南下合村水井主要作为南下合村村民生活用水水源井,目前暂无供水管网覆盖,取水由村民挑水或三轮车拉水。生产用水由处理后的矿井水提供。矿井涌水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经净化处理,水质符合生产用水要求,可作为湿式凿岩、各堆场抑尘等用水水源。2)用水量估算采矿生产用水主要为矿井湿式凿岩、降尘喷洒水,道路、绿化洒水,矿石堆场装卸抑尘洒水。本工程矿山职工共60人,全部为当地村民,厂内设浴室、食堂等公用设施,设旱厕一座。厂区生活用水主要为职工食堂和洗漱用水。表2-2矿井用水量表用水项目指用水项目标项目指标用水标准用水量(m3/d)备注生活用水职工食堂20m20.3新鲜水浴室50人80L/人·日4.0新鲜水生产用水湿式凿岩、抑尘用水20.0矿石堆场、废石堆场抑尘用水38302m道路洒水70002m(2L/m2·日)21.0(14.0)米1000米生态用水绿化洒水3000m29非采暖期-2-3)排水本项目位于丘陵地区,工业场地汇水面积大,在工业广场南、北两侧山坡修建截水沟。本项目平硐口和斜井均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矿井遭遇洪水袭击的可能性较大。环评要求根据汇水和径流情况,在井田外缘、井口区迎水流方向修筑疏水沟渠和围堤,配备水泵,以便在暴雨季节拦水和排水。对矿区范围内废旧钻孔、井筒进行充填、封闭,防止成为透水通道。井下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超前建立足够容积的水仓和水泵房,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及时处理采空区。本工程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04m3/d,生活污水经埋地式YCWC-Ⅰ-0.5型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用于用于道路地面洒水等,全部回用不外排。矿坑正常涌水量48m3/d。为了减少凿岩和爆破造成的粉尘污染,设计矿山采用湿式凿岩、降尘喷洒水等措施。矿井涌水进入矿井水处理站,经处理后,回用于矿井湿式凿岩、降尘喷洒水、道路、绿化洒水和废石堆场装卸抑尘洒水,不外排。本工程水平衡图见图2-5。-3-4.34.04204.0421.4121.0矿1948.048.0矿井水处理站99绿化4.34.04204.045.4948.048.0矿井水处理站矿井涌水194.34.04204.0421.4121.0矿1948.048.0矿井水处理站99绿化4.34.04204.045.4948.048.0矿井水处理站矿井涌水190.26矿山生活用水蓄水池21.0矿山道路121.0矿山道路1矿井涌水图2-5(a)本工程夏季水平衡图(m3/d)0.26矿山生活用水蓄水池矿山道路矿山道路洒水矿图2-5(b)本工程冬季水平衡图(m3/d)4、工程地质条件铁矿赋存于含铁质粘土岩中,直接顶底板为黄白色、灰白色粘土岩,间接顶板为薄层状铝土岩,该岩石为完整性较差的半坚硬岩组,强度低,微具可塑性。类比有关资料,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15~40MPa,抗拉强度3.72~30MPa,软化系数0.33~0.45,RQD-4-为25~50%,工程地质性能差,为不易管理的不稳定顶板。底板奥陶系灰岩为坚硬、安全、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强度的石灰岩。区内现开采奥陶系侵蚀面上的“山西式”铁矿厚0.4~1.2m,坑道高度2m,宽2m,采用房柱式采矿法,结合充填式采矿法,局部地段用坑木支护,以确保巷道稳定与安全。预测未来开采可能引发并加剧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若局部地段节理裂隙发育或遇断层时,可能有冒顶或片帮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加强顶板支护与巷道安全管理。5、人类工程活动本矿区内除铁矿开采活动外,没有工矿企业分布,周边范围内也无其他企业和村庄分布。综上所述,矿区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一般。(三)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权属1、土地利用现状统计(1)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采矿证,矿区总面积为49.3392hm2,根据本方案开发利用部分及现场调查,影响区总面积为49.5429hm2,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07),根据2018年武乡县、襄垣县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取得各类土地面积,将矿区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为6个一级地类,7个二级地类。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田坎、裸地、采矿用地。影响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田坎、裸地、采矿用地,其中旱地面积为9.8907hm2、有林地面积为0.4144hm2、其他草地面积为采矿用地面积为0.7300hm2。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见表2-3。表2-3影响区土地利用现状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界内矿界外合计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面积(hm²)面积比例 (%)面积(hm²)面积比例 (%)面积(hm²)积比例 )01耕地013旱地9.887520.040.00329.89079.9603林地031有林地0.41440.840.41440.8404草地043其他草地25.266651.2186.3025.442451.35交通运输农村道路0.22030.450.22030.45用地其他土地1.00912.050.00050.251.00962.04裸地323.940.024211.835523.89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0.73000.7300合计49.3392100.000.2037100.0049.5429100.00(2)项目区涉及基本农田影响区内土地类型主要包括旱地、有林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田坎、裸地、采矿用地。影响区旱地面积为9.8907hm2,占总用地面积的19.96%,根据武乡县、襄垣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7年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本农田图斑面积9.7040hm2,其中基本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亩产350kg/亩。表2-4影响区基本农田图斑统计表权属单位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图斑编号面积(hm²)坡度等级拐垴村013旱地00430.0099500430.0028合计0.0127桥南村013旱地00110.81912013旱地00250.46422小计1.283300110.084300250.0455小计农村道路00110.0423合计1.4554西堡村013旱地00330.0221200330.0019合计0.0240拐沟村013旱地00102.23042013旱地08544.53032013旱地00140.68892小计7.449600100.205708540.4180-5--6-权属单位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图斑编号面积(hm²)坡度等级00140.0640小计0.6877农村道路001000205农村道路08540.0429农村道路00140.0112小计00746合计8.2119总计9.7040图2-6影响区基本农田分布图2、土地质量1)耕地2021年4月15日,本单位组织专人对本矿地表进行了调查采样和现场踏勘。影响区内耕地面积为9.8907hm2,耕地主要分布于影响区东南部。项目区内耕地土地类型为旱地,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亩产350kg/亩。-7-耕地土壤以褐色土为主,褐色土土层厚度不低1.5m,表层为壤质土,土体沙粒相间,耕性好;表层土50cm厚度以内有机含量超过5g/kg,全氮含量在0.6g/kg之间,有效磷含量10mg/kg左右,pH值在7.5-8.3之间,呈碱性。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具体见下表2-5。土壤类型褐土权属西堡村(集体)地类名称旱地图斑编号0033主要植被农作物有玉米等,玉米亩产350kg。照片2-1耕地土壤剖面表2-5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层深度(cm)土壤质地土壤容重(g/cm3)有机质(g/kg)全氮(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0-25砂壤土7.80.317.6225-60砂壤土5.70.2487.6360-90砂壤土4.66947.652)林地影响区内有林地面积为0.4144hm2,根据现场踏勘,植物种类主要为油松、侧柏等,有林地土壤:表土层0~15cm,颜色褐色,有机质含量7.1g/kg左右;心土层15~90cm,颜色深褐色,较紧实。土壤pH值为7.51~7.60。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体见下表2-6。-8-土壤类型褐土权属暴垴村(集体)地类名称有林地图斑编号0839主要植被主要树种油松、侧柏照片2-2林地土壤剖面表2-6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层深度(cm)土壤质地土壤容重(g/cm3)有机质(g/kg)全氮(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值砂壤土7.10.4107.5116—80砂壤土4.40.264.60102.007.603)其他草地影响区内其他草地面积为25.4424hm2,根据现场踏勘,植物种类主要为白羊草、紫花苜蓿及各种蒿草,植被覆盖率约40%。其他草地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地表有薄层腐殖质,土壤贫瘠。成土母质以黄土母质为主,土壤肥力较差,土地生产力能力较低。土壤呈灰黄色和黄棕色,团粒、屑粒或块状结构。表土层有机质含量约为1.43g/kg,全氮含量约0.091g/kg,有效磷含量约6.95mg/kg,速效钾含量约93.73mg/kg,pH值在7.73左右;心土层和底土层中养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具体见下表2-7。-9-土壤类型褐土性土权属西堡村地类名称其他草地图斑编号0034主要植被植被白羊草、紫花苜蓿及各种蒿草为主照片2-4影响区草地土壤剖面表2-7草地土壤理化性状表土层深度(cm)土壤质地土壤容重(g/cm3)有机质(g/kg)全氮(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0—35砂壤土0.0916.9593.767.6735—60砂壤土0.960.0645.3279.847.78砂壤土0.780.0473.7966.457.69影响区内农村道路面积为0.2203hm2,长度629.42m,宽度3.5m,土地权属为桥南村、拐沟村集体所有。田坎面积为1.0096hm2,为现有耕地内土坎。裸地面积为11.8355hm2,现状为林地和草地。5、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影响区内采矿用地面积为0.7300hm2,主要为废弃工业场地。采矿用地的权属性质为集体,权属单位为西堡村。3、土地权属状况根据武乡县、襄垣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成果,土地权属为襄垣县拐沟村、暴垴村和武乡县桥南村、拐垴村、西堡村集体所有,各权属单位权属清楚无争议。襄垣县拐沟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1.9709hm2,暴垴村集体所有面积为2.5525hm2,武乡县桥南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7.6643hm2,西堡村集体所有面积为15.3034hm2,拐垴村集体所有面积为2.0518hm2,影响区土地权属统计见表2-8。表2-8影响区土地权属统计表权属权属性质一级地类二级地类矿界内矿界外合计地类编码地类名称地类编码地类名称面积(hm2)面积(hm2)面积(hm2)襄垣县拐沟村集体01耕地013旱地7.45547.455404草地043其他草地3.73493.7349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0.09910.0991其他土地0.68150.6815小计11.970911.9709襄垣县暴垴村集体03林地031有林地0.41440.414404草地043其他草地小计2.55252.5525武乡县桥南村集体01耕地013旱地2.40042.400404草地043其他草地2.98432.9843交通运输用地农村道路其他土地0.32290.3229裸地11.81130.024211.8355小计17.64010.024217.6643武乡县西堡村集体01耕地013旱地0.02200.00320.025204草地043其他草地14.45030.095514.5458其他土地0.00190.00050.0024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4采矿用地0.73000.7300小计15.20420.099215.3034武乡县拐垴村集体01耕地013旱地0.00970.009704草地043其他草地1.95900.08032.0393其他土地0.00280.0028小计1.97150.08032.0518合计49.33920.203749.5429(四)矿区生态环境现状1、矿区生态特征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主要有2种生态系统类型,其中以草地生态系统类型为主,分布较为广泛,其次为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特征见表2-9。表2-9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序号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物种分布1草地生态系统广泛分布,连通性较好2农业生态系统玉米、谷子、土豆、胡麻等分布较为集中2、植被覆盖现状矿区植被种类结构不丰富,以草丛植被为主。区域内野生植物的种类不多,且多为常见物种。生态影响调查区内植被类型主要为草丛、农田植被和无覆盖四大类植被。根据实地调查,参考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区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见表2-10及图2-7。表2-10评价区植被类型面积统计表植被类型面积(hm2)比例(%)农田植被9.8907草丛25.8568无覆盖13.795427.85合计49.542900.00图2-7矿区植被分布现状图3、矿区生物多样性现状矿区范围内主要植物资源详见表2-11。表2-11矿区内主要植物物种分类一览表序号名学名生长环境一、禾本科Gramineae1黄背草Themedajaponica山地、丘陵2Bothriochloaischaemum山地、丘陵3荩草Arthraxonhispidus(Thunb.)Makino山地、丘陵4玉米ZeamaysL.农田5谷子Setariaitalica农田6小麦TriticumaestivumL.农田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Juss.7Pulsatillachinensis(Bunge)Regel山地、丘陵三、蔷薇科Rosaceae8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Ser.山地、丘陵9地榆SanguisorbaoficinalisL.山地、丘陵四、莎草科CyperaceaeJuss.羊胡子Carexrigescens山地、丘陵序号名学名生长环境五、菊科AsteraceaeBercht.&J.Presl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农田旁六、茄科Solanaceae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农田七、胡麻科Pedaliaceae胡麻LinumusitatissimumL.农田项目区本身生境条件较差,加之人为扰动较严重,区域内野生动物的种类不多,数量很少。哺乳动物主要有:黄鼬、草兔、小家鼠、褐家鼠等;鸟类主要有雀形目中百灵科的角百灵、小沙百灵等,构成了当地的优势种,鸦科的喜鹊、乌鸦,文鸟科的麻雀,伯劳科的红尾伯劳以及鸽形目等在本区也有分布;昆虫类:黑蛾、蚂蚁、蝼蛄、地老虎、蝗虫、天牛、金龟子、蜘蛛等。经调查矿区内无国家保护物种,无自然保护区。矿区动物名录见表2-12。表2-12矿区主要动物名录纲目序号名学名一、鸟纲(一)鸽形目1雉鸡Phasianuscolchicus2斑鸠Streptopeliuorientalis(二)鹃形目3布谷鸟RhododendronsimsiiPlanch(三)雀形目4家燕Hirundorustica5喜鹊Picapica6寒鸦Corvusmonedula7乌鸦C.corone8麻雀Passermontanus9画眉Garrulaxcanorus角百灵Eremophilaalpestris小短趾百灵Calandrellarufescens(四)兔形目草兔Lepuscapensis(五)啮齿目大仓鼠CricetulustritonWinton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小家鼠Musmustclus(六)食肉目黄鼬三、昆虫(七)直翅目蝼蛄蝗虫(八)鞘翅目20天牛21金龟子(九)鳞翅目22地老虎4、土壤侵蚀现状本项目区属中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并考虑植被、地形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评价区土壤侵蚀情况,见表2-13及图2-8。表2-13评价区内土壤侵蚀情况侵蚀程度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km2)(%)轻度侵蚀1000-2500258568中度侵蚀2500-50009.8907强烈侵蚀5000-800013.795427.85合计49.5429图2-8土壤侵蚀现状图5、矿区涉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经现场踏勘和调查,本项目范围内及周边无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特殊保护目标,结合调查区环境特征和工程污染特征,确定本次调查主要保护目标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等。表2-14环境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