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4篇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通常,老师把这一内容的教学界定为技能训练课。在这个界定之下,教学时老师先简洁介绍度量角的单位——度,然后组织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最终教给量角的方法,即“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在学生熟记量角这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但学生把握的效果不甚理想。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通过对“角的度量〞相关资料的学习和对难点成因的深入思索与分析,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缘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学生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角的度量,本质都是用基本单位与当前所测量的对象进行比较。例如:测量面积就是把被测量对象与面积单位进行比较,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多少。而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含有多少个单位角。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是“1度的角〞实在太小,因此在量角器上难以反映。量角器制一般把量角器中的1度分割线去掉大部分,只留下沿着圆周的一些刻度。学生对量角器的结构特点不甚理解,这样难以把握量角的实质。
二是学生对量角器的两圈刻度用意不明。从本质上说,“尺〞、测量面积的方格纸,“量角器〞都是测量单位的集合。但由于种种缘由,这些测量工具中有的没刻度,有的有刻度,有的只有单向刻度,有的有双向刻度。尺上只有单向刻度,因为尺的摆放与读数比较简单;方格纸上没有刻度,因为稍大一点的面积可以借助计算得到。用量角器量角时,假如只有单向刻度,量不同朝向的角的大小时不方便,因此不得不加上两圈刻度。这样,学生的已有阅历与量角器的高度简约化、智慧化之间产生矛盾,使学生对量角的本质的.理解产生障碍。
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追根溯源,关键是引导学生能看到量角器上面很多大小不同的角,明确量角的实质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制定好了目标定位,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围绕这两个本质展开。
一、从角的大小比较引出角的度量。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构造: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2、找到量角器上各种大小不同的角。
〔1〕认识1度角。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
〔2〕认识量角器上的2度角、3度角、5度角、10度角、20度角、30度角、60度角、90度角、120度角、150度角、180度角。
〔3〕在量角器上摆20度角、50度角、90度角、140度角、165度角。
引导认识量角器上的角〔量角器的中心点就是角的定点,0度刻度线是角的一条边,几度刻度线是角的另一条边〕,什么时候看内刻度,什么时候看外刻度。
〔4〕读出量角器角的度数:〔65度、145度、40度〕
三、尝试量角,探究量角方法。
1、自己尝试量一个角的大小。
2、总结量角的方法。
四、围绕量角展开技能训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量角的本质展开,最终让学生自己量角,总结方法也就水到渠成。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2
角的度量,始终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冗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觉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留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问阅历的差异。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好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终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开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把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才能增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3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到达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依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需分析造成难点的缘由.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缘由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假如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渐渐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实行"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
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渐渐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全部的角都是从0度渐渐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改变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
穿针引线.刚刚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慧,马上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始终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改变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转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
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到达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好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渐渐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渐渐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渐渐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精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殊留意什么学生回答说:"肯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觉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慧的孩子把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把握了,信任娴熟后就会快起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预备:
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
教师给每位同学预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许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
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
〔一〕量角器的认识
1.认识量角器
⑴让学生认真观看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⑵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依据学生的沟通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商量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
2.游戏
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
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渐渐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改变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
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2.学习量角的方法
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⑵学生小组沟通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师演示细致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
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依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商量: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留意什么。
〔三〕学问整理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
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当作业量角?如今,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学问。
三、拓展延长——娴熟应用
1.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
2.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
3.课堂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改变,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实行层层渗透、到处铺垫的方法,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5
“角的度量〞这节课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量角器的摆放和利用内外圈的刻度读出角的精确度数。针对学生在角的度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熟记量角的步骤“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最终在练习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但是大多少不知道,从而引出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工具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动践行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主动性,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观看、动手实践,让学生回忆在之前的学习中测量长度、质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从而引出假如我们想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量角器这个对学生讲有些生疏的数学工具,更加通俗易懂的告知学生它是一个测量角的工具。
教学容中,先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好的量角器,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关于量角器你最想知道什么,同桌之间互相沟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找小组代表汇报商量结果,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发觉,学生的探究能力很强,课前的预设他们都能够商量沟通出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量角器,借助课件展示出了量角器的中心、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了解了量角器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拿出课本量一量课本上本节课所呈现的角,让学生试着量。但是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数值不精确,自然读角的刻度时很迷茫,但是大部分学生量角的`步骤是正确的。问题主要出如今什么时候从量角器的内圈看,什么时候从量角器的外圈看是学生简单混淆的地方,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告知学生一个小秘诀,无论看量角器的内圈还是看量角器的外圈我们读数的时候都是从小数值到大数值。
教学后,总结发觉这节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语言略微多一些,例如零刻度线、中心、内刻度线、外刻度线等,假如学生有较强的探究精神这节课是一节很简单学懂的课。同样,有一些畏难心情的学生需要很好的过渡方能更上一层高楼。
最终,本人教学收获是: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或者是中等生,他们虽然有着临时的差距,但是他们对学问的思索过程都是不一样的,角的度量这一节课和之前的学习关联性不大,因此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或者中等生他们都应当把握角的度量。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学生为中心,其实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独特的体验,他们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以进展的目光去看待学生,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主动主动性,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进步。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6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资料。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经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许多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必需的难度,异样是中下层的学生,把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可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管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可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一样,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好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景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把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转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团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样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7
本单元包括“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画角〞四小节内容。其中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较难把握和接受的内容。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特殊留意各个击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把握。我在教学中留意了以下几点:
1、重视对“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
学生在空间观念的认识上有肯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一单元前肯定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利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效果更好。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能不能延长,端点个数来加以区分。由认识射线,引出角的概念。本学问点学生在学习时表现不错,但在做练习题时,对于“经过任意一点画直线〞和“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出现了疑点,有的学生把每个点都用上,不能正确理解要求。
2、重视对量角器的认识。
量角和画角的前提是认识量角器。课前要让学生预备齐量角器,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进来。课上通过学生观看和老师提示,明确量角器的构造:一个中心点、0—180度的刻度线〔等分〕、内圈刻度、外圈刻度、0刻度线。要让学生指着量角器,充分认识内圈刻度是从右边读数,外圈刻度是从左边读数。为量角和画角做好充分的预备。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对于量角和画角,我都支配学生在课前预习。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课上通过组内沟通,班内汇报,老师示范。学生基本都能把握量角和画角的基本方法。我提示学生在量角时,留意“点对点,边对边,另一边看刻度〞,学生在量角时,简单出现把内外圈刻度读错的状况,要准时指出错因,准时纠正。学生会量了,画角就很简单了。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图,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和细心的习惯。课前预备好作图工具和纸,按部就班的进行,不能偷懒,渐渐地就会有一个好的习惯。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8
教学之后,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1)问题引入,体会“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索与探究的开始。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提出需要知道“相差多少〞〔或“∠2比∠1大多少〞〕这一问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测量单位和工具产生的需要的体验。
(2)了解单位产生的过程,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和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教学前大多数学生已知道量角需要“量角器〞,但对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却不甚了解。教学中,可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一是请学生观看量角器的构成,尝试说明量角器上的数字所表达的意思;二是组织学生看教材内容或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单位产生的过程,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1°角到2°角,再到3°角等依次递增的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体会角的动态形成过程,为后续教学中理解平角和周角的动态定义奠定基础;三是再次回到量角器上,进一步理解量角器上的数字所表达的含义,特殊关注“0°刻度线〞和“1°角〞的位置,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9
角的度量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是个难点,的确,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把握情景来看,教学情景不太梦想,许多学生没能够把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教的方法和技能。课后反思,觉得问题主要有:
1、学校发的量角器的质量不是很好,不是透亮的,中心点也不是很明确,这样学生在进行中心点对顶点这个步骤时也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必需的阻碍。
2、学生读角的度数时没有先估一估是锐角还是钝角,其次是确定看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的意识,明明是一个锐角,但度数读出来却大于九十度。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本领,对学生测量时简单出现的问题想的'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讲解如何正确度量角的度数,避开测量的误差,没有准时讲解测量方法错误的理由。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步骤也一再强调,可对于有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还是那么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找刻度确非易事,内外刻度分清更是难,学生碰到角的边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长的时候没把射线画好,造成误差很大。
总之,在今后的《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应时刻抓住学生薄弱的地方,进行错例分析,反复强调,个个过关。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0
《角的度量》属于“图形与几何〞学问,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资料,它是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二年级直观认识角相比,本单元资料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学问。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学习课线段、直线和射线,明白了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本节课是精确量角、画角及角的分类等后续学问的基础。
量出指定角的度数和画出指定角的度数都属于操作技能学问,对于学生来说量角器是一个生疏的测量工具,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运用已有阅历来度量角的度数。异样是在度量斜放的角或开口朝右或者开口朝上、下的角时,因不清晰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导致不明白该怎样放量角器;还有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也是学习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孙常军教师细心设计了三个驱动任务,分别是:角1比角2大多少、认真观看,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什么和你能用量角器比较角1比角2到底大多少吗?在教学中,孙教师以学生进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加到每个任务的讨论和沟通中。学生们在本节课的讨论性学习中,实现了真探究、真沟通、真收获,教学效果显著。本节课主要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基于学情,退回到学生认知基础的起点,以适合的方法引入概念。
学生能否娴熟地把握度量的基本技能,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理解操作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角的度量〞虽然是一节操作技能课,但单纯的动作技能教学简单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操作中缺少思索与探究,更缺少猜测与创造。“角的度量〞,是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到二维的跨越,对“角〞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刻画的一次飞跃。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用直角辨别锐角和钝角的学习阅历,如何帮忙让学生建立并理解1度的概念呢?教师充分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把就阅历进行迁移。上课伊始,教师利用教1和角2谁大?大多少的问题,吸引学生把两个角进行比较,学生自然地用比较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和摆同样的角等方法进行比较,教师顺势引入1度的概念。这一环节,退回到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产生做了必要的铺垫。
二、顺应文本,退回到基本技能的起点,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凸显学问本质,落实为理解而教的教学理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包含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规律基础。为此,孙教师设计了多层次的操作活动,层层抽象出两个学问资料的本质。首先,经过摆大小不一样的角来比较角1比角2大多少,学生感悟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之后,经过不断对折小角进行比较的情景,教师不断的追问:假如这个角再小点呢?
需要在对折,继续对折,引发学生对测量单位,即1度角产生的需要的体验;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单位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体会角的动态构成过程,为理解1度和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建立联系。最终依据1度角产生的远离呈现了量角器,让学生独立观看量角器,帮忙学生理解量角器的构成要素,为学生把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供给帮忙。
学生在经受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了单位产生的过程,理解了量角器的构成要件和工作原理。用量角器度量角便会水到渠成。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同样,识“器〞不误量角功,仅有熟知量角的工具才能在量角时做到游刃有余。“角的度量〞不仅仅要关注操作技能的训练,更要表达学问技能习得与数学活动阅历积累共同生长的教学理念。
三、着眼有效,按学生需求供给学具,保证了讨论学习的效率。
依据昨日跟翟主任的沟通,了解了我们学校的校情,也得知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是第一次上这种小课题课型,所以就在布置讨论任务后给学生介绍了教师为学生预备的学习材料,以保证学生的讨论有思路和方向。这些学习材料是经过试讲时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后确定。每一种类型的学习材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影响。依据学生的特点,应按需给予相应的学习材料,会让每种材料发挥其最大的成效。同时,能帮忙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理解学问,获得数学学习上的成就感。
可能有教师感觉在这节课中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开口方向的角,怀疑学生是否娴熟把握了量角的基本技能。可是,经过这节课的课堂观看,发觉学生能独立尝试量角,并且能正确使用内、外圈进行读数,度量∠1和∠2的度数只用了不到2分钟,我想接下来精确度量和画开口不一样方向的角学生是能够做到的。
我十分喜爱在今日的课堂中,看到孩子们的那种有效的失败,我也十分喜爱孩子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展讲时激烈的商量,我更喜爱孩子在沟通中被激活的那种活性思维,因为这些有可能给他们这个单元乃至今后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思索力和学习的迁移。这种小课题课开启后,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个整体的转变,这样的转变,这样的开启,是用另外一种视野,用另外一种智慧,引导学生用更深的思维深入探究,用更高的学习兴趣去进行沟通,孩子也将会带着我们打开数学学习的更趣味的一扇窗户!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1
角的度量,一向是很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冗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到达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依据角开口方向的不一样,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由此,我认为应实行“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经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1、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的思索和解决中进行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探究本领,使学习过程成为问题解决的过程;
2、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数学活动阅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呈现学习资料,使学生经受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以及必需程度的创造。既能够充分利用教材的题材,也能够创设更贴合学生现实的、趣味的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3、引导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现实问题,初步学习将简洁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隐含在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础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2
角的度量对学生来说一开始是个难点,的确,一节课下来,从学生的把握状况来看,教学状况不太理想,许多学生没能够把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教的方法和技能。课后反思,觉得问题主要有:
1、学校发的量角器的质量不是很好,不是透亮的,中心点也不是很明确,这样学生在进行中心点对顶点这个步骤时也会出现偏差,这些量角器对学生正确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肯定的阻碍。
2、学生读角的度数时没有先估一估是锐角还是钝角,其次是推断看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的意识,明明是一个锐角,但度数读出来却大于九十度。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测量时简单出现的问题想的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讲解如何正确度量角的度数,避开测量的误差,没有准时讲解测量方法错误的理由。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步骤也一再强调,可对于有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还是那么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找刻度确非易事,内外刻度分清更是难,学生碰到角的边太短找不到刻度,延长的`时候没把射线画好,造成误差很大。
总之,在今后的《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应时刻抓住学生薄弱的地方,进行错例分析,反复强调,个个过关。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篇13
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经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肯定的难度,特殊是中下层的学生,把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管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
我认为主要在于: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国合同纠纷处理
- 轮胎采购合同示范
- 软件技术合作与开发合同
- 软件购置合同格式示例
- 轻松学好高中化学
- 进口手表零售购销合同
- 进度合作合同协议
- 迟到员工的决心与誓言保证书
- 配电箱设备安装施工合同工程地点
- 酒店转让合同的履行监管
- 2023年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建筑施工合同模板(住建部制定)
- 防凝冻安全教育
- 《如何带好团队》课件
- 定制合同范例 博客
- 2024-2030年中国锅炉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西藏自治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全攻略》
- 2024-2030年中国激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测试(三)(期中)地理 含答案
- 部编小语六上《爱的教育》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
- 工余安健环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