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之形象分析_第1页
诗歌之形象分析_第2页
诗歌之形象分析_第3页
诗歌之形象分析_第4页
诗歌之形象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之形象分析第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答案:B(不是花落叶败,而是花香袭人)第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答案】①用排比手法增强语势,渲染春意的浓郁;②以乐景写哀情,浓郁的春意反衬女主人公内心无法排遣的伤感和闲愁;③景物色彩鲜明,远近结合,层次分明。(每点1分,分析1分,共4分)(2)这首词结尾三句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第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一分钟识记: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一、虚实角度: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二、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以静衬动三、感官角度:从视、听、触、味、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视听结合、声色结合、色彩鲜明,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四、观景角度:远、近;高、低;内、外;上、下五、正侧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六、其他描写手法:白描、细描、细节描写衬托(正衬;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虚衬实)渲染、对比、烘托、通感、曲笔(对写法)、联想和想象、点面结合等。第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月考评讲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眼儿媚·元夕(南宋)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唉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1)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3分)【答案】这首词描写一位在明媚的春光中(1分)回首往事(1分)而愁绪万端(1分)的闺中女子形象。(共3分)第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形象人物形象

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第三人称写法)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往往第一人称写法)事物形象(咏物诗中吟咏的形象)景物形象(各种诗歌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第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人物形象类型(1)诗中的诗人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第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鉴赏方法:(蓝本P112—113)(一)解题思路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注意题目、作者、注释)2、抓出一些关键词句:

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3、正确定位人物身份、概括特征。(二)答题步骤概括特征分析特征点出意义(遭遇、性格

+身份)(结合诗句、表达技巧具体展开)(情感、主旨)第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课文回顾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隐者”的形象。第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答案:(步骤①)这是一个厌恶官场,向往田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步骤②)诗人借“羁鸟”“池鱼”之喻,表明自己厌恶官场、渴望自由的心志。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依依”等意象,描绘出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村居环境,抒发归隐生活的轻松欢愉。(步骤③)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答案:从“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暧暧、依依”等意象,可以看出隐者居住的环境的优美、僻静、优雅,(步骤一)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远离闹市,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步骤二)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肖像:“鬓先秋”;抓人物神态:“泪空流”解题过程: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步骤三)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一)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英姿飒爽。后两句说诗人现在早已被弃置不用。下片“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明诗人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二)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④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④元知:原本就知道。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是一个表面旷达闲适、内心却充满抑郁不平的隐士(或:落寞英雄)形象。(每一划线处1分)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④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答案:抒情主人公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道出诗人心中因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分析形象”2分,“指出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见蓝本P115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案:交代时间、节令气候,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捣练子·夜如年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练一练: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捣练子·夜如年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2)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答:本词通过对人物心理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捣衣思人,望眼欲穿的思妇形象。①“捣欲穿”巧妙地把捣衣人的动作和人物心理紧密联系,“万杵千砧”写出反复等待之苦;②“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两句通过衬托对比刻画出思妇彻夜难眠、寂寞难耐的悲苦情状。练一练:【曲笔手法】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通过写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见蓝本P116)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鉴赏方法:(蓝本P112—113)(一)解题思路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注意题目、作者、注释)2、抓出一些关键词句:

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3、正确定位人物身份、概括特征。(二)答题步骤概括特征分析特征点出意义(遭遇、性格

+身份)(结合诗句、表达技巧具体展开)(情感、主旨)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古诗中的事物形象指什么?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托物言志)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事物特征啼血物象内在品质积冤、不平诗人所抒发情志蒙冤屈死之人多、社会黑暗这首诗借咏积冤不平的子规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课文回顾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葡萄》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思路:逐句分析,抓关键词概括,一般用2-4个词或短语概括。(1)在这首诗中,诗人突出了梅的哪些特征?答例:突出了梅耐寒、高洁、孤高、坚韧的特征。(或耐寒而立,迎风而发,凌寒独开,孤寂高傲,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等)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答例: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思路:概括梅的特征——分析特征(抓词或句)——点出手法(比喻/自喻/象征/托物言志)——写出诗人形象。(2)简要分析这首诗中梅的形象。(4分)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课堂演练: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此诗写于大历初作者寓居夔州时。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2、简析诗中孤雁的形象。(4分)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因思念同伴倍感孤独凄苦,但仍热烈执著的大雁形象。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答:(步骤①)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因思念同伴倍感孤独凄苦,但仍热烈执著的大雁形象。(步骤②)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