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码头工程水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内河码头工程水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总则1.1项目由来港口水运是一种投资省、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运价廉、占地少但运输速度相对较慢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非常适宜运输长距离的大宗货物。XX因地处XX中部,位于XX江中游深水航道,被规划为全省内河五个主要港口之一,为浙中西及闽、赣、皖部分地区大宗物资的中转、集散地。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起步运作,浙北航道网及京杭运河航道等级的提高及七里垅航道的改善,XX港XX作业区的建设将充分展现其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和内引外联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长江三角洲江南航道网的功能,促进浙中西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2编制目的工程区属XX江谷型冲积地貌,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石方的开挖、搬运及堆置等均会形成对地表的扰动和破坏,改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破坏了局部植被,损坏了部分水土保持设施,从而降低了工程区内水土涵养的能力,同时,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裸露的填筑面,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降雨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编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影响区域水土保持等现状的调查,了解因工程兴建所带来的各种水土流失;结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泥沙流入河道和覆盖农田,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确保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使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提供比较合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保证工程和交通安全,让工程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益,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1.3编制依据1.3.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1]4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9]22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77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88]6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8]88号)。1.3.2行政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253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120号令);3)《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5号文);4)《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2月);5)《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6]XX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号);6)《XX省XX江管理条例》(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年4月1日)。1.3.3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5号令);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第12号令);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2002]第16号令);5)《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浙政[1994]5号文);6)《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XX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9]141号);7)《XX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1.3.4规范性文件1)《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89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编制规定》(水利部,水保[1999]288号);3)《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水利部,保监[2001]15号);4)《关于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XX省水利厅、XX省建设厅,浙水政[2001]75号);5)《关于认真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通知》(浙水政[2002]47号);6)《XX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浙价费[1997]107号、[1997]财综37号);7)《XX市实施〈XX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细则》(金市价费[1997]129号、金财综(1997)249号、金市水政[1997]62号)。1.3.5设计技术规范与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4)《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8)《水土保持概(估)算编制规定》;9)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3.6技术文件1)《关于调整XX港总体规划项目建设序列的复函》(浙交函[2004]321号);2)《关于XX港XX货运作业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浙交函[2004]316号);3)《XX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XX市水利水电局,2000年10月)。1.3.7技术资料及其它1)《XX港XX作业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XX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04年9月)。1.3.8委托书1)《XX港XX作业区一期工程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任务委托书》。2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建设项目概况2.1.1地理位置XX港XX作业区地处东经119°28′、北纬29°13′的浙中西部,位于XXXX市城区下游XX江之滨的XX镇。浙赣铁路支线金岭铁路在XX作业区左侧通过,杭XX高速公路、XX新线Ⅰ级公路沿XX作业区的西南边缘走向东南,XX浦公路、XX贺公路分别由XX作业区的北面、南面经过,330国道与XX镇间的2级县道公路直通港区,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2.1.2工程任务、规模与总体规划方案根据浙中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并适应XX中部交通枢纽及中心城市—XX市的发展需要,XX港XX作业区将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以水、陆进行货物中转为主,仓储为辅的综合性港口,同时逐步开展集装箱中转业务,为XX港成为浙中西部的水运枢纽和全省内河五个主要港口之一打下基础。本工程以煤炭、矿建材料及水泥等散货、件杂货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内河集装箱,为一个综合性的内河港区。拟建港区总体规划红线范围呈五边形,这五条边线分别为XX江左侧岸线、两条港外公路及两条分别垂直这两条公路的陆域港界线。港区岸线顺直,前方水域开阔,水深条件良好;后方陆域平坦,需拆迁房屋较少;港外道路紧邻港区,集疏运条件优越。在港区中部有一折线防洪堤贯穿作业区,同时有南、北两条排涝水渠分别通过两座节制闸穿越防洪堤进入XX江。见附图2。为方便重力式码头结构施工,将自然岸线后退约20米直线布置12个500吨级泊位,根据规范计算,这12个泊位总长度为732米;在泊位前沿线下游端开始顺防洪堤走向做直立翼墙57米兼作待泊泊位。为确保码头后方有交通顺畅的场地,设计考虑将红线范围内防洪堤和排涝水渠及节制闸的平面位置进行调整,将防洪堤按照与码头前沿线平行的走向布置在距码头前沿线30米的位置,使堤前形成30米的前方作业带。将南、北两条排涝水渠分别向南和向北移至港区边沿,在排涝渠与防洪堤交汇点新建节制闸,使排涝渠经节制闸进入XX江。在防洪堤后方布置堆场、生产辅助区、管理办公区及预留堆场等场地。在防洪堤沿线开4个闸口以沟通前、后方场地。工程分二期实施,见表2-1。表2-1XX港XX作业区总体规划工程特性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数量一期二期总规模1吞吐量万吨1001602602500吨级泊位数个57123设计船型500吨级机动驳米55.0×8.0×2.2300吨级机动驳米41.0×7.0×1.936TEU集装箱船米55.0×9.6×2.030TEU集装箱船米49.0×9.6×2.04设计水位(吴淞高程)最高通航水位米29.5最低通航水位米24.55设计高程(吴淞高程)码头面米29.0河底米21.9前方陆域米29.0后方陆域米29.06泊位总长度米3084247327设计通过能力万吨110.5150260.58运行天数天3309征地面积亩26332258510改造防洪堤米082082011改移节制闸个02212排涝渠疏浚米170017013改移排涝渠条02214投资估算万元4935.49920.314855.7按建设单位委托任务书,本方案设计范围为一期工程建设内容。XX港XX作业区一期工程(2008年)吞吐量为100万吨,拟建500吨级散货泊位3个和500吨级件杂货泊位2个。2.1.3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一期工程码头布置在总体规划岸线的中部、南排涝水渠的下游侧,暂时保留南、北排涝水渠及排涝站位置不变。这样既方便港区与后方公路连接,又有利于一期工程的尽快起动。暂时不调整工程区内现防洪堤的位置和规模,在码头前沿线与老防洪堤之间布置前方作业带和前方临时堆场,在防洪堤后方布置堆场及生产辅助区。为便于前方堆场与后方堆场进行沟通,拟在防洪堤上开一个9×1.5m(长×宽)的通道。一期工程总平面布置见附图3。竖向布置防洪堤与码头前沿线之间为码头前方作业带和前方临时堆场,标高为29.0m。在防洪堤后布置标高为29.0m的港区陆域,在港区陆域中部设一条与XX江垂直的9m宽主干线,直接通向港外道路的交叉路口。在仓库及堆场(货棚)等生产设施及生产、生活辅助设施之间设置宽7m次干线,形成港区的疏通网。候泊区及调头区拟建港址处水域开阔,水深条件良好。根据“XX港总体布局规划”,将候泊区设在紧邻港区下游端规划中的XX锚地。调头区设在作业区泊位前方水域,其直径为2.5L=2.5×55=137.5m。候泊区(编组区)设计河底标高同码头前沿设计河底标高21.9m,调头区亦同码头前沿设计河底标高21.9m。2.1.4主要建(构)筑物及辅助设施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重力式码头328m,新建港区道路10550m2,新建散货堆场13600m2,件杂货堆场9000m2,仓库2000m2,生产、生活设施2000m2,以及码头相应的装卸工艺设备、给排水、供电、环保等配套工程。码头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及水文、水位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工程码头结构型式拟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砌筑而成,上设钢筋砼压顶,下设钢筋砼底板,底板下为抛石基床。码头面标高程29.0m,设计河底标高21.9m,见附图4。辅助设施堆场、生产辅助区、管理办公区及预留堆场等场地布置在防洪堤后方。生产、生活辅助设施的房屋,除办公楼采用多层框架外,其他都为单层结构,采用砖混结构。除办公楼地基需处理外,其他都采用条形基础。由于作业区离城区较远,故本工程需建集体宿舍,供夜班休息用。根据预测,2008年XX作业区吞吐量为100万t/a,需在作业区后方设置与码头货种相配的堆场、仓库等生产设施及生产辅助设施,各设施具体面积见表2-2。表2-2码头辅助生产设施面积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仓库m220002散货堆场m2136003件杂货堆场m290004辅助生产建筑m220005预留堆场m215000给排水系统生活用水用作业区专用管线接至,消防用水可直接取自XX江内,作业区内需建造一座400m3水池或水塔以作备用。码头前沿装卸作业区及陆域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并设200m3沉淀池一个,雨水经沉淀后可直接排入XX江内。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XX江。道路本工程的进出货物由公路集疏运,根据货物进出需要及作业区规模,可利用现有的330国道与XX镇间的2级县道公路作为疏港道路,路面宽12米左右,现已接入作业区。本港区内道路为9m宽的主干道,各堆场及仓库、货棚间都设有7m宽的次干道,形成方格形,以方便进出。供电电源按整个港区一步到位考虑。本工程的货种较多,吞吐量较大,码头上安装的装卸机械设备较多,其总装机容量为2600KVA,由于本工程附近有居民区和厂矿,可接现有居民区和厂矿的电源,若容量不够则需建一变电所,由变电所接线至码头区的装卸设备上。2.1.3工程占地及拆迁建筑物本工程占地共计17.53hm2,其中水田2.28hm2,旱地8.45hm2,园地2.41hm2,居住用地1.15hm2,交通用地0.35hm2,未利用地0.78hm2,水域2.11hm2。2.1.4拆迁建筑物本工程拆迁涉及XX市XX镇,共拆迁7户人家,拆迁建筑物11500m2。现阶段不考虑集中的拆迁安置区,各拆迁户的生产用地和宅基地用地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解决,具体方案尚未确定,初步考虑安置在码头上游毕家村和下游的XX镇,暂按每户宅基地安置面积120m2计,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2.1.5施工组织计划和工艺1)施工交通及施工场地现有的330国道与XX镇间的2级县道公路已接入作业区,可作为施工期陆上交通所用,作业区前方水域作简单修整后可供临时船舶停靠。本工程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结构,圬工工作量较大,对后方场地要求不高,可将后方场地平整后使用。2)施工供水、供电本工程施工用水可利用XX江江水,生活用水可临时由附近居民区和厂矿接用。本工程用电可于附近高压线经施工临时变压器接之使用。3)施工组织工程区地质条件单一,采用常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施工总体安排上首先建设南、北节制闸及排涝体系,确保施工期的防洪安全;然后进行码头主体施工,再建设前沿防洪堤;最后拆除老防洪堤。本工程计有5个泊位,施工期为6个月,具体进度如表2-7所示。表2-7工程工期安排表序号名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1开挖基槽2抛填基床及平整3浇筑底板4砌筑墙身5墙后回填6浇筑压顶7面层施工8配套设施安装9扫尾2.1.6主要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场地填筑宕渣,道路、水工结构物和建筑物所需的碎石、块片石、黄砂、水泥、钢材、木材等。1)宕渣利用场内开挖的土石方和港池疏浚砂石料。2)碎石、块片石所需碎石、块片石向市场采购,车运或船运至施工区。3)水泥XX市有多家质量较好的水泥厂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有关规定,完全可以满足本公路建设之需,可就近采购。4)木材、钢材本工程使用的木材、钢材主要是模板、支撑材料等,均可在当地市场购买,或外地购入。2.1.7工程投资、资金来源及建设单位工程总投资4935.4万元,投资的35%为自有资本金(免息),投资的65%向银行贷款,贷款部分年利率按5.76%。建设单位为通道XX市港口工程建设指挥部。2.2项目区概况2.2.1地形地貌工程区地处XX盆地北部边缘,为XX江、XX江和XX江三江交汇下游的河谷平原区,属三江冲积的河床、边滩、河漫滩地带,地势较平坦,海拔在24~33m(吴淞高程系,下同)。2.2.2地质、地震工程区大地构造位于江(山)——绍(兴)深断裂南东侧,XX盆地中段北缘,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形迹,以NE、NNE及近EW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根据工程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工程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可分为四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简述如下:①层圆砾(alQ4)全场分布。层面标高19.59~19.98m,厚度0.60~0.80m。灰褐色,饱水,松散状,局部稍密状,以圆砾为主,其中卵石直径20~50㎜占40%以上,直径10~20㎜占30%左右,其余为粗砂、中砂充填,卵石呈浑圆状、次圆状,以凝灰岩、石英岩、砂岩为主。②-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2j)全场分布。埋深0.60~0.80m,层面标高18.89~19.38m,厚度0.30~0.50m,暗红色、紫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呈土状、土夹石状,手捏易碎。②-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2j)全场分布。埋深1.10~1.30m,层面标高18.49~18.88m,厚度6.30~7.00m,暗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状,岩石较完整,呈柱状,裂隙发育约4~5条/米,水平、垂直斜交方向均有,宽度一般0.5~2㎜,闭合状为主,局部有方解石脉充填。为软岩,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②-3层微风化泥质粉砂岩(k2j)全场分布。埋深7.40~8.10m,层面标高11.88~12.28m,控制厚度5.90~8.80m(未揭穿),暗红色、紫红色,岩石较完整,呈柱状,裂隙稍发育,裂隙间距一般大于50㎝,1~2条/米,闭合状为主,局部有方解石充填。为软岩,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Ⅵ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本地区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不需设防。2.2.3气象工程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夏季高温,冬春寒潮,梅雨伏旱显著,全年平均气温17.7℃,冬季平均5.4℃,历史最低温度-8.2℃,夏季平均29.8℃,历史最高41.3℃,年平均降水量1439mm,其中五六月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无霜期平均265天。2.2.4河流水系工程区的河流(XX江)属XX江水系,XX江属XX江中游段,全长44.6km,为XX江库区。XX江以上称XX江,XX江发源于XX省青芝埭尖,经XX、XX、XX、XX从XX镇进入XX,在XX城南街道的XX城汇XX江后始称XX江,流域面积18259km2。2.2.5土壤据调查,工程区及附近区域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紫砂土、水稻土和潮土,其中水稻土中以潜育型水稻土为主,土体供肥、保肥性能较好。2.2.6植被工程区的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自然植被因人类频繁活动而遭受破坏,现存的天然林较少,目前大多是以马尾松为主的栽培植被和次生演替植被。次生植被常见的有马尾松、杉木、柳杉、枫香、毛竹、水竹、油桐和油茶等。栽培植被主要有粮油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药材作物、花卉植物和经济果树等。根据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分析,工程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主要以水稻、棉花、桔等经济栽培作物为主。2.2.7社会经济XX市东西长67.5km,南北宽38.5km,总面积1310.44km2,距XX市区20.5km,杭州132km,辖6个街道、6个镇和3个乡,是XX中西部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6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5.92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36.15亿元,增长15.3%;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956元,增长14.6%。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65.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6‰。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01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比上年增长11.2%。XX镇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见表2-8。表2-8工程所在乡镇2004年社会经济状况表县(市)乡镇总人口(人)劳动力总人数(人)耕地面积(km2)农业总产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XX市XX270251654913.468350321112.2.8土地利用XX市土地总面积1310.44km2,其中山地丘陵约占45.4%,平原占54.6%。本工程所在的XX表2-9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表 单位:km2乡镇滩涂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体居住地其他总面积XX镇面积041.0413.7722.5903.021.47081.89比例050.1216.8227.5803.681.80100全市面积0550.34102.25594.811.4938.542301310.44比例0427.8045.390.112.941.7601002.3工程区水土保持现状2.3.1施工前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工程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根据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建设区域属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微度侵蚀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XX省人民政府浙政发[1999]141号)》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本工程所在区域属XX江中上游重点治理区。区域内主要为河谷平原地貌,地表覆盖为水稻土、紫砂土、潮土等土壤,植被类型为水稻、棉花、水果等,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在250t/(km2·a)之间,属微度侵蚀区,水土保持状况良好。根据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水土流失状况普查,本工程沿线各乡镇的水土流失情况见表2-10。表2-10项目所经各乡镇的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单位:km2地名水土流失面积总面积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小计比例(%)XX镇175.790.180.120=SUM(LEFT)23.0928.4481.89全市161.7886.8110.174.320.84=SUM(LEFT)263.9220.113132.3.2施工前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状况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水土流失治理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前为第一阶段,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黄土丘陵开发、坡耕地改造、兴建蓄水工程、沟岸保护工程等;第二阶段为1991年尽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受认识、观念、资金、劳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区水土保持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保持工程投入严重不足、人为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保执法和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并完善等方面。XX市于2000年完成了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目前正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有序实施。按照规划中对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划分,XX镇属于市重点治理区。3水土流失预测3.1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本工程为码头工程,施工期间,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搬运、堆置、填筑以及场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及土壤环境造成直接与间接损害,造成地表裸露或裸露面增多,原有地形地貌及植被受到较大程度的扰动和损坏,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的水土流失。本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主要有码头工程区(包括码头泊位、堆场、生产辅助区)、改移工程和拆迁安置区等。工程施工结束后,因施工引起水土流失的各项因素在逐渐消失,地表扰动基本停止,随着时间推移,施工区部分区域可以自然恢复植被,水土流失量减少,并达到新的平衡。3.2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土流失预测分为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两个时段。本方案根据施工中不同阶段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工程特点,重点对工程建设施工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危害性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对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也进行相应的预测。3.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3.3.1扰动原地貌、损失及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貌、损失及损坏土地和植被主要是由码头泊位及前方作业带、堆场、场内道路、生产辅助设施、绿化工程、拆迁安置等占地所引起的。本工程永久占地共计17.53hm2,其中码头泊位及前方作业带占地1.95hm2,堆场占地10.94hm2,场内道路占地3.13hm2、停车场0.28hm2,生产辅助设施占地0.35hm2,绿化工程占地0.88hm2。本工程为点状工程,施工区集中,且场地开阔,地形平坦,施工临时设施均布置永久占地范围内,不再另行借地。此外,拆迁安置区用地为0.08hm2,排水渠疏浚面积0.01hm2。综上所述,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共计17.62hm2,具体详见表3-1。表3-1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表项目土地类别及数量(hm2)水田旱地园地林地交通及居住用地水域荒地小计永久占地码头及前方作业带01.1700000.78=SUM(LEFT)1.95堆场1.725.650.6400.822.110=SUM(LEFT)10.94场内道路0.561.081.0100.4800=SUM(LEFT)3.13停车场000.280000=SUM(LEFT)0.28辅助设施00.3500000=SUM(LEFT)0.35绿化工程00.20.4800.200=SUM(LEFT)0.88小计=SUM(ABOVE)2.28=SUM(ABOVE)8.45=SUM(ABOVE)2.41=SUM(ABOVE)0=SUM(ABOVE)1.5=SUM(ABOVE)2.11=SUM(ABOVE)0.78=SUM(ABOVE)17.53拆迁安置用地00.08000000.08排水渠疏浚000000.0100.01总计=SUM(ABOVE)2.28=SUM(ABOVE)8.53=SUM(ABOVE)2.41=SUM(ABOVE)0=SUM(ABOVE)1.5=SUM(ABOVE)2.12=SUM(ABOVE)0.78=SUM(ABOVE)17.623.3.2损失及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因本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由工程永久占地、拆迁安置用地引起,包括码头泊位及前方作业带、堆场、场内道路、生产辅助设施、绿化工程,改移工程等占地;拆迁安置一般选址在地势平坦的地方,其占地范围内通常无水土保持设施。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有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应及时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本工程建设损失及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的类型主要为园地和荒地(植被覆盖度大于0.3),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3.19hm2。本工程共计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详见表3-2。表3-2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表单位:hm2项目园地荒地小计永久占地码头及前方作业带00.78=SUM(LEFT)0.78堆场0.640=SUM(LEFT)0.64场内道路1.010=SUM(LEFT)1.01停车场0.280=SUM(LEFT)0.28绿化工程0.480=SUM(LEFT)0.48合计=SUM(ABOVE)2.41=SUM(ABOVE)0.78=SUM(LEFT)3.19注:荒地植被覆盖度大于弃土、弃石、弃渣量1)土石方开挖及利用工程量①平整场地据调查,除了场内的居民点外(现状标高33~36m),其它区域的现状标高多在26.5m~29.2m之间。根据主体工程竖向布置,场地设计标高为29m,工程区内不需大填大挖,场内削高填低平整后即可满足工程布置需要。平整场地共计挖方6.3万m3(自然方,下同),其中剥离的表层耕植土0.66万m3,开挖土方5.14万m3,拆除建筑物0.5万m3;平整场地共需填方7.58万m3,其中回填土方5.14万m3,回填建筑垃圾0.5万m3,需借方1.99万m3,可从港池疏浚砂石料、排水工程表3-3平整场地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余方备注回填方借方合计耕植土土方建筑垃圾合计土方建筑垃圾土方耕植土平整场地0.697.580.66借方取自港池疏浚、排水工程、排涝渠疏浚和生产辅助设施基础挖方②港池疏浚候泊区、调头区及码头前沿需疏浚至设计河底标高21.9m以满足船只进出作业区。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港池疏浚共产生砂石料4.5万m3,可用作平整场地和铺筑道路、停车场及堆场面层材料。港池疏浚土石方工程量见表3-4。表3-4港池疏浚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余方备注耕植土土方砂石合计土方砂石合计砂石港池疏浚004.54.50004.5余方用于平整场地、铺筑道路、堆场及停车场③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本工程码头结构型式采用重力式浆砌块石砌筑而成,上设钢筋砼压顶,下设钢筋砼底板,底板下为抛石基床。根据设计资料,码头及前方作业带需砌筑M10浆砌块石0.71万m3,块石疏排夯实0.08万m3,棱体抛石0.55万m3,片石0.16万m3,铺筑倒滤层碎石0.08万m3,铺筑碎石垫层0.2万m3。另外,还需现浇C25钢筋砼压顶0.02万m3,C25砼路面0.15万m3,铺设φ100塑料排水管884延米。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所需填筑材料均从市场购买,主要土石方工程量见表3-5。表3-5码头及前方作业带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填方(借方)备注块石片石抛石碎石合计码头及前方作业带0.790.160.550.281.78借方均从市场采购④道路、堆场及停车场场地平整完成后,对于场内规划的道路、堆场及停车场,需对表面进行硬化,所需的砂石料取用港池疏浚开挖的砂石料,见表3-6。表3-6道路、堆场及停车场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填方备注砂石料合计道路0.630.63从港池疏浚开挖砂石料中取用堆场及停车场2.242.24合计=SUM(ABOVE)2.87=SUM(ABOVE)2.87/⑤排水工程本工程将根据场地规划进行排水管线的布设,排水工程共计挖方0.1万m3,砌筑片石0.2万m3,见表3-7。表3-7排水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借方)余方备注耕植土土方合计片石合计土方排水工程0借方均从市场采购余方用于平整场地⑥绿化工程本工程规划二块集中绿化区,绿化面积共计0.88hm2,其中1#绿化区面积0.3hm2,2#绿化区面积0.58hm2,绿化所需的土方利用平整场地剥离的表层耕植土,共计0.66万m3,见表3-8。表3-8绿化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借方)备注耕植土土方耕植土土方1#绿化区000.280借方利用平整场地剥离的表层耕植土2#绿化区000.380合计=SUM(ABOVE)0=SUM(ABOVE)0=SUM(ABOVE)0.66=SUM(ABOVE)0⑦其他此外,本工程需疏浚一段排涝渠长170m,疏浚土方0.05万m3,疏浚土方全部用于平整场地。本工程共拆迁7户人家,拆迁安置区占地0.08hm2,共计开挖土方0.4万m3,全部回填利用,见表3-9。表3-9其他工程土石方工程量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余方备注土方回填土方排涝渠疏浚0.0500.05余方用于场地平整拆迁安置区0.40.40合计=SUM(ABOVE)0.45=SUM(ABOVE)0.4=SUM(ABOVE)0.052)借方和弃渣综上分析,本工程合计开挖方11.51万m3,其中耕植土0.66万m3,土方5.85万m3,砂石料4.5万m3,拆除建筑垃圾0.5万m3。本工程合计填方13.49万m3,其中回填利用土方5.54万m3,建筑垃圾0.5万m3,调运利用土方0.31万m3,调运利用耕植土0.66万m3,调运利用砂石料4.5万m3,尚需借方1.98万m3。由此,本工程开挖方全部利用,不产生弃渣。工程借方包括块石0.79万m3,抛石0.55万m3,片石0.36万m3,碎石0.28万m3,均从商业料场采购。3)土石方综合平衡本工程土石方平衡结果见表3-10。XX港XX作业区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3-3土石方综合平衡表单位:万m3项目挖方填方本项利用调运利用借方合计耕植土土方砂石建筑垃圾合计土方建筑垃圾耕植土土方砂石块石片石抛石碎石小计平整场地0.665.1400.5=SUM(LEFT)-0.66+0.31+1.63000007.58码头及前方作业带00000000000.790.160.550.281.781.78铺筑道路0000=SUM(LEFT)00000+0.63000000.63排水管线00.100=SUM(LEFT)0.1000-0.1000.2000.20.2堆场及停车场000000000+2.24000002.24生产辅助设施00.1600=SUM(LEFT)0.16000-0.160000000绿化工程0000=SUM(LEFT)000+0.6600000000.66港池疏浚004.50=SUM(LEFT)4.50000-4.5000000拆迁安置00.4000.40.40000000000.4排水渠疏浚00.05000.05000-0.050000000合计=SUM(ABOVE)0.66=SUM(ABOVE)5.85=SUM(ABOVE)4.5=SUM(ABOVE)0.5=SUM(ABOVE)11.51=SUM(ABOVE)5.54±0.66±0.31±4.5=SUM(ABOVE)0.79=SUM(ABOVE)0.36=SUM(ABOVE)0.55=SUM(ABOVE)0.28=SUM(ABOVE)1.98=SUM(ABOVE)13.493.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量预测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码头、堆场、道路、停车场、辅助设施区、耕植土临时堆放场、拆迁安置区和排水渠疏浚段。2)水土流失预测方法水土流失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植被状况、地质构造和土壤类型等诸因素,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改变原有地形,破坏原植被,使表土裸露,削弱了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并产生了新的水土流失,从而增加了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主要有数学模型法、经验公式法、工程类比法、分类分级法、实地测试法等,考虑到经验公式、模型等受地形、气候等特定条件限制较多,而XX省此方面的资料积累极其有限,因此,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预测采用分类分级法进行预测。水土流失量采用如下的经验公式预测:Q=m×A×α(公式3-1)其中:Q——土壤侵蚀量(t);m——预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a);A——各类型区扰动和损坏原地表的面积(km2);α——预测时段(年)。3)水土流失预测分析a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本工程码头及前方作业带面积共计1.95hm2,需进行码头泊位基础开挖、基础浇筑和港池疏浚施工。因位于临河一侧,地下水位高,在施工过程中,若不注意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易发生坍塌掉块,若遇汛期,在河水的冲刷下流失情况将更严重。港池疏浚过程中,疏浚的土方若不及时运至场内回填在河水的冲刷下会再次进入河道,造成下游淤积。根据类比工程分析,施工期间码头及前方作业带平均侵蚀模数以10000t/km2·a计,属于极强度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码头及前方作业带被硬化,基本上不产生水土流失。b堆场、道路及停车场堆场、道路及停车场在施工过程中,场内或挖或填,开挖土方和填筑料在场内临时堆放、摊铺,开挖面和填筑面在采取硬化措施前,遇到雨季,在降雨击溅和径流冲刷作用下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根据类似的工程经验,该区域内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4000t/km2·a计,水土流失强度属中度,预测流失面积共计14.35hm2。施工结束后,堆场、道路及停车场被硬化,基本上不产生水土流失。c生产辅助设施区本工程生产辅助设施包括仓库和行政管理用房等,占地面积为0.35hm2。施工期主要进行建筑物地基开挖及基础浇筑、地基回填以及地上房屋部分施工等,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基础处理施工过程中。开挖裸露面及地基处理开挖土方在地表径流冲刷作用下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平均侵蚀模数为5000t/km2·a,工程施工结束后,各建筑物开挖填筑面大部分被建筑物覆盖或硬化,不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d耕植土临时堆放场本工程共产生清基耕植土0.66万m3(自然方)/0.88万m3(松方),在利用前需临时堆置。这部分临时堆土,结构疏松,表面裸露,堆置时间为0.5年左右,若不采用合理防护措施,将引起较严重的水土流失。按类似的工程经验,流失率为清基耕植土总量的10%(容重取1.8t/m3)。e绿化工程区本工程绿地面积共0.88hm2,施工期间扣除耕植土临时堆放场占地0.4hm2,剩余部分在施工过程中也将产生一定的扰动,但工程区的其他区域相比,其扰动强度要小得多。根据类似工程经验,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500t/km2·a,属轻度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绿化工程区稍事平整,覆以耕植土进行绿化,但仍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为750t/km2·a。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土流失强度可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f拆迁安置区目前,本工程的拆迁安置区具体地点尚未确定,根据一般的工程经验,拆迁安置区的占地一般也是地形平坦的区域,在整地建房的过程中土方开挖、回填、搬运和临时堆土也会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根据类比调查的情况,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0t/km2·a,水土流失强度在中度水平。拆迁安置结束后,除了被建筑物和道路所覆盖和硬化的占地外,其它区域在运营初期还将会有一定量的流失产生,预计运行初期拆迁安置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50t/km2·a。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土流失强度可逐渐恢复至原有水平。g排水渠疏浚段本工程涉及排水渠疏浚一处,疏浚长度约170m,在渠道过程中,若不注意施工方式和采取防护措施,疏浚的渠岸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会出现崩塌、掉块现象。根据以往类似工程调查的结果类比,排水渠疏浚工程在施工期的土壤侵蚀模数为7500t/km2·a,水土流失为强度侵蚀水平,运营初期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a。水土流失预测结果见表3-4、3-5。表3-4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表预测地段背景侵蚀模数(t/km2.a)水土流失面积(km2)侵蚀模数(t/km2.a)产生量(t)预测时段(a)水土流失总量(t)背景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码头及前方作业带2500.0195100000.597.52.4495.06堆场、道路及停车场2500.143540000.557417.94556.06生产辅助设施区2500.003550000.517.500.4417.06耕植土临时堆放场2500.00415840流弃比10%15840.501583.5绿化工程区2500.004815000.53.600.603拆迁安置区2500.000850000.520.101.90排水渠疏浚段2500.000175000.50.380.010.36合计/0.1762/2278.9822.032256.95表3-5生产运营初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表预测地段背景侵蚀模数(t/km2.a)水土流失面积(km2)侵蚀模数(t/km2.a)预测时段(a)水土流失总量(t)背景水土流失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码头及前方作业带2500.019501000堆场、道路及停车场2500.143501000生产辅助设施区2500.003501000绿化工程区2500.008875016.602.204.40拆迁安置区2500.000855010.440.200.24排水渠疏浚段2500.0001100010.10.030.08合计/0.1762/7.142.434.724)水土流失总量综合以上分析,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耕植土临时堆放场,码头堆场、道路和停车场,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施工区等。施工期间若不采取任何的水土保持措施,上述水土流失总量将达到2286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262t,由表3-4、表3-5可以看出,施工期是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施工期间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耕植土临时堆放场。工程施工结束后,主体工程采取的各项措施逐渐发挥作用,工程占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强度逐步降低到建设前的水平,直至达到新的平衡。3.3.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扰动了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使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丧失或降低;另一方面在施工中开挖、填筑等动用的土石方量很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区地形、地质、土壤、植被以及施工方式等特点,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诱发滑坡、坍塌,危及工程运行安全工程建设破坏地表原有植被,码头前沿填筑的裸露面若采取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水土流失将可能诱发坍塌,从而直接威胁到码头的正常运行。2)淤积河道、降低河道行洪和沟渠过水能力本工程为临河工程,工程建设产生的土石方将可能随地表径流进入下游河道和附近的沟渠,造成河道、沟渠淤积,降低河道行洪和沟渠过水能力。3)降低土壤肥力,减少土地资源由于工程的开挖、填筑,损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在雨水的冲刷下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带走土壤表层的营养元素,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对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工程区附近多为农田,施工期间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流失的土石可能侵入农田,淤塞田间沟渠,甚至压占田面,对周围农田耕作带来不利影响。本工程开挖的0.66万m3耕植土,在开挖、堆置、搬迁过程中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护,会造成大部分养分流失。4)破坏景观,影响水质本工程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对开挖面、填筑面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直接影响工程区的景观。项目区所涉及的主要河流为XX江,随着土、石的流失,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被携带入河,从而使水体浑浊度上升,水质下降。5)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理,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不利于塑造港口工程的良好社会形象。3.4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根据水土流失总量预测,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2262t,其中工程建设期间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257t,运营初期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5t,水土流失量大幅增加。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耕植土临时堆放场、码头堆场、道路和停车场,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施工区等。因此要重点做好耕植土临时堆放场、码头堆场、道路和停车场,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施工区等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本工程的建设扰动了原地表,破坏了原地表的植被,削弱了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而且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量、填筑量均较大,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耕植土临时堆放场、码头堆场、道路和停车场,码头及前方作业带施工区等。若不进行有效的防治,造成水土流失的危害相应也大,很可能危及工程自身的安全,并对河道行洪、河道水质、土壤肥力、土地资源以及区域景观等带来不利重影响。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的预测结果,本工程的重点监测时段为施工期和运行初期1年,施工期监测重点区段为耕植土临时堆放场,运行初期为工程的绿化区等。4水土流失防治方案4.1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4.1.1原则1)本方案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有关配套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主要依据,结合XX省水土保持有关规定拟定方案,并符合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与当地水土保持规划相衔接,从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本方案作为XXXX作业区一期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并为整体项目服务。3)本方案依据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规定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划分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实施分区防治,并确定不同的治理方法。以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防治、加强管理为原则,通过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局部与整体防治结合,点、线、面结合。4)本方案拟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竣工验收时,必须先进行收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5)临时堆渣场遵循“边拦边堆”的原则。6)遵循生态效益优先、措施优化和土石方综合利用、少弃少占的原则。7)坚持水土保持设施具有投资省、效益好和可操作性的原则。8)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4.1.2目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工程建设期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区域均要求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5%,扰动土地治理率达95%以上。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邻近区域农田、植被的损坏。治理后,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强度要控制在XX省容许的流失强度范围(500t/km2·a)内,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土壤流失控制比小于1。2)工程开挖的土方在工程中尽量加以利用。对于工程施工中暂时不能利用的土石方,应予妥善堆置,并做好临时防护,不遗留滑坡、崩塌、塌陷等隐患;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0%以上。3)施工结束后,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遭损坏的区域除建构筑物、路面等不能恢复植被外全部予以恢复植被,工程完工后植被恢复系数总体上达到100%,整体林草覆盖度达到5%。4)做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积累生物资源,保持生态系统稳定,通过绿化美化建设,美化工程区环境,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4.2防治责任范围、责任者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大部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附图4。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面积共计17.53hm2,主要包括码头泊位及前方作业带、堆场、场内道路、生产辅助设施、绿化工程等。2)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拆迁安置区、排水渠疏浚范围,码头施工区下游河道100m共计1.09hm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项面积见表4-1,防治责任范围见附图5。表4-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防治分区防治责任范围防治面积(hm2)项目建设区码头及前方作业带=SUM(LEFT)1.95堆场=SUM(LEFT)10.94场内道路=SUM(LEFT)3.13停车场=SUM(LEFT)0.28辅助设施=SUM(LEFT)0.35绿化工程=SUM(LEFT)0.88小计=SUM(ABOVE)17.53直接影响区拆迁安置区0.08排水渠疏浚0.01码头施工区下游100m范围1小计1.09合计18.62本工程所需借方若从当地具有合法资格的商业料场采购,所涉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恢复等工作由料场业主负责,在购销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并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主体工程后续设计阶段若需对料场进行调整、更改或需要自行开采取料时,则要补充有关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护和植被恢复等设计内容,并到当地水利、矿产部门备案。4.3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本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同步,即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对本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设计。同时本报告将合理划分防治分区,按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对各项水保措施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措施。拆迁安置区由于采取本村镇就地安置原则,各安置点分散且相对安置人数少,并且本阶段尚未确定具体的安置计划,本报告仅提出原则性防治方案。根据本工程施工计划在2006年6月完工,确定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07年。4.4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评价4.4.1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评价1)竖向布置本工程场地地形平缓,根据场内地形现状并结合工艺及运输要求,场地标高在满足通航要求的基础上,按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的原则来确定,根据初步的项目总平面布置,本工程设计标高为29m。2)排水设计及防洪工程完工后,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码头前沿装卸作业区及陆域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并设200m3沉淀池一个,雨水经沉淀后直接排入XX江内。运行期码头吞吐的货种有煤碳及黄砂等矿建材料,会产生一定量的浑水,不采取措施对周围环境有影响,设计中要求运行期废水进入排水沟,再入沉淀池,经沉淀达标后,再排入XX江中。船舶上的污水用容器收集后与岸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行排放。一期工程码头布置在总体规划岸线的中部、南排涝水渠的下游侧,保留南北排涝水渠及排涝站位置不变,也不调整工程区内防洪堤的位置,对该段河道的防洪不会产生不利影响。3)施工场地布置拌和场、施工管理区等临时施工设施占地,均布置在本工程的征地范围内,减少因工程占地而扰动和破坏的原地貌面积,进而减少水土流失量。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干净场地中的建筑垃圾,平整低洼地,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或硬化。4)绿化设计除了道路、永久建构筑物占地外,主体设计中在建设场地范围内,充分利用建筑物间的空隙,在行政办公楼、大门等周围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常绿乔木,花灌木,设置花坛,布置建筑小品,既能起到美化绿化环境的作用,又能起到一定的水土保持功效。4.4.2评价结论综上所述,主体工程设计中的竖向布置、排水设计、施工场地布置、绿化设计和等措施都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该部分投资已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中,本方案不重复计列。除了上述已采取的措施外,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及管理措施要求,并对清表耕植土的临时堆土场、临时堆料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等重点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作重点设计及补充,对拆迁安置区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意见,同时提出各项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新增估算投资计入水土保持方案总投资中。4.5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4.5.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本工程地处河谷平原,XX江岸边、地势平缓,根据防治范围准确、治理措施布局合理、技术指标可行、方案实施后经济有效的原则,结合方案编制总则、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施工布置,考虑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四个区域:Ⅰ区为码头陆域防治区,包括堆场、辅助设施、道路、停车场、管线等区域。Ⅱ区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包括施工临时建筑物占地、临时堆料场占地、耕植土临时堆场占地等。Ⅲ区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包括工程区内的码头泊位及泊位临河一侧的港池疏浚区域。Ⅳ区为其它防治区,包括拆迁安置区、排水渠疏浚、施工区下游河道100m范围等区域。4.5.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做到“点、面”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本方案水土保持的重点为耕植土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料场防护以及施工期临时防护体系设计。Ⅰ区、Ⅲ区在主体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水土流失的防治,进行了详尽的设计,本报告将对其进行复核,同时进行必要的补充。Ⅱ区主体工程设计文件中有涉及水土保持的内容,但不够充分。本报告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水土保持设计。Ⅳ区因本阶段尚未制定具体方案,报告书仅提出原则性防治意见。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见附图6所示。4.6防治措施体系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总体思路是:以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项目区附近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工程正常安全运行为最终目的;以对周边环境和安全不造成负面影响为出发点;以耕植土临时堆放场、堆料场为重点,同时配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详见表4-2。表4-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分区区域主体工程已设计措施本方案设计措施Ⅰ区(码头陆域防治区防治区)堆场、辅助设施、道路、停车场、管线等区域(1)堆场、停车场及道路表面硬化;(2)排水沟;(3)管沟回填;(4)沉淀池。(1)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进行评价;(2)临时排水沟,沉砂池;(3)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施工临时建筑物占地、临时堆料场占地、耕植土临时堆场占地(1)设临时排水沟收集地面雨水;(2)对临时占地进行绿化或硬化。(1)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进行评价;(2)施工中堆料场地的防护措施;(3)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4)耕植土临时防护措施和植物措施。Ⅲ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码头泊位及泊位临河一侧的港池疏浚区域(1)码头采用浆砌块石护岸;(2)泥浆池;(3)场地清理、平整(1)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进行评价;(2)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3)补充沉降池防护设计;(4)河道疏浚工程需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保持河岸稳定。Ⅳ区(其它防治区)拆迁安置区、排水渠疏浚、施工区下游河道100m范围等区域(1)施工期间临时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2)加强运输车辆船只管理,严禁超载。4.7分区防治措施4.7.1Ⅰ区(码头陆域防治区)码头陆域防治区包括堆场、辅助设施、道路、停车场、管线等区域,主体工程设计采取的各种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都已在4.4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复核后认为上述措施能够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施工中要严格按设计的场地标高、施工工艺施工。除了主体工程采取的这些防护措施外,施工过程中需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加强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场内或挖、或填,降雨及地表径流的作用下产生的浑水含有大量的泥砂,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流失进入XX江后对XX江的水质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求在施工期间在场地四周设置排水沟和沉砂池,收集场内浑水,沉淀澄清后再排入XX江。降雨产生的场内地表径流量根据规范SL204-98、SL252-2000,计算公式采用:Q=0.278kiF式中:Q──最大清水洪峰流量,m3/s;k──径流系数;i──平均1h降雨强度,mm/h(1年一遇);F──场地集水面积,km2。根据场地布置,以现有防洪堤为界,将整个码头工程区分为南北两个地块,防洪堤以北地块面积为11.38hm2,设计流量为0.3m3/s,防洪堤以南地块面积为6.15hm2,设计流量为0.16m3/s。因此施工期设两个平流式沉砂池,一个沉砂池设在北排涝闸出口处(1#沉砂池),另一个沉砂池设在南地块的右下角(2#沉砂池),见附图6。沉砂池设计停留时间为10min,北地块沉砂池尺寸为18m×5m×2m,南地块沉砂尺寸为12m×4m×2m,砖混结构,见附图7,沉砂池开挖土方共320m3,砖混体60m3。南北地块均沿着现有防洪堤堤脚开挖临时排水沟,北地块排水沟(1#排水沟)设在防洪堤背水面,南地块排水沟(2#排水沟)设在防洪堤迎水面,排水沟接入各地块沉砂池,见附图6。1#排水沟长650m,2#排水沟长320m,排水沟断面形式为梯形,设计尺寸均为0.6m×0.6m(底宽×深),内边坡为1∶0.5,干砌片石砌筑,见附图7。同时,为及时排除场内雨水,要求在场地平整和填筑过程中向排水沟放坡2%。沉砂池及排水沟共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至场内回填利用,沉砂池定期清理,清理出的沉渣亦需运至场地及道路等区域回填利用,待施工结束后,对沉砂池和临时排水沟进行平整、压实。排水沟开挖土方970m3,干砌片石423m3。本水保方案的绿化措施与工程可研中的绿化原则一致,并适当提出了一些调整和补充的内容。在综合楼四周空地铺设草坪,草种可选用结褛草、沿阶草、吉祥草等,在草皮上的合适位置孤植、对植美人松、雪松、香樟、银杏、广玉XX、枫香、合欢、垂柳、小叶丁香、小叶浈、珍珠锈成菊、杜鹃、女贞、紫荆等乔灌木树种。沿综合楼四周布置花卉,可供选择的花卉有:粉团蔷薇、玫瑰、迎春、红瑞木、珍珠梅、牡丹等,靠近作业区大门处可设置小型花坛。本方案考虑在综合楼新增种植香樟10株,柳杉15株,见附图8。在绿化选择花、木、草品种时,不要选择有毒或需施化肥农药的植物。绿化时间宜在春季或秋季,提高树、草、花的成活率,绿化应在施工结束后半年内完成,减少水土流失。Ⅰ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除主体工程已设计的措施外,重点是加强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及水土保持管理,本方案新增防治工程量为土方开挖1290m3,砖混体60m3,干砌片石423m3。除主体工程已考虑的绿化工程量及绿化费用外,本方案新增种植香樟20株,柳杉30株。4.7.2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施工临时设施主要包括拌和场地、施工管理区、生活区、辅助设施和耕植土临时堆场等。本方案要求施工临时设施布置在工程永久征地范围内,不对征地范围外的植被进行扰动和破坏。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建筑物,清理建筑垃圾和平整场地,对临时占地及时进行绿化或硬化。施工中拌和系统等处需堆放大量的砂石料、黄砂,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在堆料场周围采用砖砌墙围护,并且要求砂石料堆场集中布置。砖砌墙宽0.3m,高1.0m,墙体以上堆体边坡控制在1∶2以内,见附图9。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砂石料的填筑强度为1120m3/月,砂石料临时堆置量按保证15天用量计,堆料占地面积约560m2,估算需砖混体约140m3。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这些砖砌体,砖砌体可用于场地平整、洼地回填。本工程在场地平整过程将产生0.66万m3的耕植土,耕植土需用工程后期绿化回填土,在利用之前需临时堆置在场地内,耕植土的堆置时间约为0.5年,临时堆土场选在工程规划的绿地范围内,避免二次搬运。耕植土临时堆放场设二个,分别位于工程区西北角(1#堆土场)和东北角(2#堆土场)规划绿地内,见附图6。临时堆土场的四周采用填土草袋进行围护,填土草袋就地取材,用耕植土进行装填,耕植土的堆放边坡控制在1∶2,堆高控制在2.5m,临时堆土场工程量详见表4-3。堆土场先拦后堆,堆体四周草袋围护高度为1.0m,堆完后在堆体表面撒播草籽,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又能够绿化施工环境,见附图9。工程完工后,对耕植土临时堆放场进行平整并按主体工程绿化方案进行绿化,绿化方案的工程量在主体工程中已计列。各堆土场工程量见表4-3。表4-3临时堆土场工程量一览表堆土场堆放场地堆土量(万m3)占地面积(hm2)填土草袋(m3)拆除草袋(m3)撒播草籽(m2)1#堆土场西北角0.280.1510010012002#堆土场东北角0.380.251501501800合计=SUM(ABOVE)0.66=SUM(ABOVE)0.4=SUM(ABOVE)250=SUM(ABOVE)250=SUM(ABOVE)3000Ⅱ区的防治措施工程量主要为砖混体140m3,填土草袋250m3,拆除草袋250m3,撒播草籽3000m2。4.7.3Ⅲ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该防治区包括码头泊位及泊位临河一侧的港池疏浚区域,主要进行码头泊位基础开挖、基础浇筑和港池疏浚施工。码头结构型式为重力式浆砌石结构,底板以下为抛石夯实基础,开挖底高程为20.9m,上浇筑C25钢筋砼底板,底板底高程20.9m,然后砌筑M10浆砌块石墙身。根据现场调查,码头泊位现状地面高程24.5m~26m,并且,港池疏浚的底高程为21.9m。因此,为减少码头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本方案要求先进行码头结构施工,先开挖基坑,利用现状地面作为施工围堰,进行基础抛石、底板浇筑和墙身砌筑,待码头结构完工后再进行港池疏浚。因该工程为码头港口工程,临河施工,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时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挖边坡,并及时排除基坑内渗水,防止边坡坍塌,减少水土流失。此外,港池疏浚的土方应及时回填至码头陆域范围内并平整压实,严禁堆放在河道内,疏浚土方所含水分可通过Ⅰ区所设的临时排水沟排入沉砂池沉淀后排入XX江。Ⅲ区主要是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并加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管理,以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4.7.4Ⅳ区(其它防治区)1)拆迁安置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征用旱地0.08hm2用于拆迁户宅基地的安置,拆迁安置区共计开挖土方0.4万m3,全部回填于建筑物地基及周边区域。在拆迁安置的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出现毁林开荒、陡坡造地等现象,引发水土流失。因此在安置过程中应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计划,不能单纯以经济补偿的手段解决,应充分考虑安置地的环境容量,可考虑拆迁户从农业向乡镇企业和港口服务业转化,以缓解当地土地的压力。对仍从事农业的拆迁户,由当地政府做好土地调整工作,使其有地可耕,避免盲目造地带来的水土流失。现阶段建设单位对拆迁去向和安置办法只提供了原则性的意见,具体措施尚未制定,在此仅对拆迁安置水土流失防护措施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其对周围环境和水土流失的影响:①拆迁安置区占地应统一规划,规划中应包含水土保持内容。安置区内建房应集中布置,严禁乱占耕地,保护土地资源。在“三通一平”过程中产生的废土、废渣不得任意向沟道倾倒,尽量结合打基垫院,用于平整宅基地,充分利用弃土。当用于院内平台填方时,应分层夯实,边坡不宜太陡,以满足稳定要求。剩余弃渣结合村、镇建设,集中统一堆置,并及时绿化。②拆迁安置新区建设应合理布设排水系统,以免径流集聚造成村庄被冲刷,引起水土流失。③拆迁工程完工后,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木头、砖头尽量回收利用,其余废方就地运至低地填高。同时在拆迁安置区搞好村镇绿化,积极开展“四旁”植树和道路绿化,以美化环境,保护村庄,发展庭院经济。绿化时应采用安置地适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应种植一些常绿乔、灌木以及布置花卉、草坪等,以达到保持水土、恢复和改善景观的目的。2)排水渠疏浚经调查,北排涝闸出水原通过南排水渠和东排水渠共同排出,见附图,因工程的建设,东排水渠被废弃,为保证北排涝闸排水畅通,需对南排水渠约170m进行疏浚拓深,确保其过水断面满足要求。排水渠疏浚应首先征有关部门的同意,并安排在主体工程开工前完成,疏浚产生的土方500m3全部运至工程区内平整场地,严禁随意堆弃。3)其他区域码头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土石方堆放的管理,严禁堆弃在河道内,并防止土石方进入河道、抬高河床,在临河一侧修建临时性拦挡设施,避免或减小因工程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对河道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的砂石料、黄砂等建材全部从各商业料场采购,通过水运、陆运等方式运至施工场地,施工单位要加强运输车辆和船只的管理,对砂石料和其它建筑材料采用封闭式车厢的方式运输,对道路沿线的洒落及时清理,减少和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各运输船只的安全运输教育和管理,运输人员要定期对船只进行安全检查,严禁超载、超速,防范和杜绝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避免影响航道畅通和河道行洪安全。4.7.5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各防治区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见表4-4。表4-4各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Ⅰ区(码头陆域防治区)施工期间临时防护与管理措施,土方开挖1290m3,砖混体60m3,干砌片石423m3。种植香樟20株,柳杉30株。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砖混体140m3,填土草袋250m3,拆除草袋250m3,撒播草籽3000m2。Ⅲ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施工期间临时防护与管理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Ⅳ区(其它防治区)施工期间临时防护与管理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4.8整体措施的相互协调及布局本方案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按主体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新增的各项措施需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有序实施,一般以工程措施为先,植物措施随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见表4-5。表4-5水土保持措施一览表措施防治区防护工程排水措施土地平整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管理措施Ⅰ区(码头陆域防治区)√√√√√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Ⅲ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Ⅳ区(其它防治区)√√√√√注:“√”代表要实施的措施项目。4.9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作量本工程施工总期为6个月,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的原则,参照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进度与相应的工程进度衔接。各防治区内的水土保持措施配合主体工程同时实施,相互协调,有序进行。一般以工程措施为先,植物措施随后。场内临时排水工程措施在场地平整前实施,植物措施比主体工程略为滞后,抓住春、秋季植树时机;通过合理安排,力争在总工期内完成所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到各个防治区实施进度见表4-6。表4-6各防治区实施进度表分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Ⅰ区(码头陆域防治区)Ⅱ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Ⅲ区(港池疏浚及码头泊位防治区)Ⅳ区(其它防治区)5水土保持监测5.1监测目的1)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为依靠监测系统,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掌握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的水土保持工程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为验证水土保持方案全部实施后的保水保土、减灾等效益,进而从另一方面检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合理性。3)为优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