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_第1页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_第2页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_第3页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哲学经典原著导读l易经(殷周之际,约前1000年)相传是周人所作,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现流传下来最早的本子是魏晋时期王弼、韩康伯的《易注》。《史记》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易传》认为包羲氏演八卦,也承认文王作易的说法,除此以外还有神农和大舜作易等说法。西周朝(前1029~前771),始于文王。文王在位51年,姓姬名昌。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囚,后被释放。“易”有变易、简易、不易,即永恒不变这三种含义。《易经》由基本符号阳爻和阴爻按每三个一组错综配合组成八种卦象,叫做八卦,它们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称作八“经卦”。八卦两两相重,构成六十四个符号,便是六十四卦,称作“别卦”。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又包含有六爻,因此《易经》共有384爻构成。六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卦辞是指解说卦象的辞句,爻辞是解说爻象的辞句。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讲人事的得失;判断吉凶。《易经》认为,阴阳矛盾运动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代表着世间两种最基本的相互对立的势力,自然界和人、动物一样,都是由阴阳运动产生的。《易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春秋》一起被儒家奉为“五经”,它不仅对儒家,而且对其他各家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的许多思想都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它提出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太极、两仪、道、器、神、几、言、意、象等,对以后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易经》是我国古代典籍注解最多的书,仅汉以后诸史志著录的注解近700余部,加上史志未著录和近代注解可达千余部。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对它进行了研究,中国哲学史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易学史。该经在亚洲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唐同时代的朝鲜国名“新罗”就取自“大畜”卦“德业日新”的精神;7到9世纪的日本,《易经》是学生的选修课。法国传教士金尼阁首次把《周易》译成拉丁文,于1626年在杭州刊印。西方易学研究分为翻译类、数理类、卜筮类、哲学类等。数理类的代表是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他用自己发明的二进制数学原理来研究《周易》六十四卦卦图的数学排列顺序,结果发现中国的“先天八卦”与其二元算术原理完全吻合,认为中国古代的儒家圣人伏羲几千年前就已经运用二元算术的原理采安排六十四卦的顺序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则初步的研究了《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对西方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宋]朱熹注)2、老子(春秋,前571~前480)老聃(前571~前480),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历乡曲仁里人。为“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求教礼的问题,后见周朝衰落,隐没于西方。《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老子把道分成了“常道”和“非常道”,二者互涵,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常道”是“惟恍惟惚”、其中“有物”、“有精”、“有信”的,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个道是不能用通常的感观和思维来认识的,是“无名”、不可名的。相反的则是“非常道”。后者是由前者产生出来的,并内在于其中的。产生的逻辑顺序是常道生一(玄牡之门)、一生二(阴阳有无)、二生三(阴阳和;有无相生)、三生万物。常道“生”万物的“生”是自生,是自然而然的,是无为的,是对立统一的过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因而常道不是一般所说的上帝、神、绝对精神、混沌、物质等。常道“生”万物以后内在于万物之中。道“渊兮,似万物之宗”;万物依赖于道,以得道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道、自然、天地和人是宇宙间的“四大”,因此人也要效法天地、自然和道。效法“道”首要的是以“道”为人生的最终目标,做“善为道者”。要辨证的看待人生的功名利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获得道不能用常规的方法,要“贵柔”、“守雌”;要“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要“无欲”不争;要“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静观”,“玄览”,“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要“为道日损”,“绝圣弃智”,“知者不言”;要“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同样社会也要以道为目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规范以及各种造作有为的政治恰恰是社会动乱的祸根。因此,它主张“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无为”,天下才能安定,政权才能稳固。它还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社会蓝图。《老子》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上的哲学框架,其思维方式制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魏晋玄学家把它列为“三玄”之一;道教称它为《道德真经》;医学、军事、气功、天文、养生、政治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它的印记。17~18世纪时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和付圣泽真正将该书译成西文寄往欧洲,后来传教士进一步用它来论证上帝的存在和三位一体理论。它是中文书中被译为外文译本最多的,除了《圣经》,再没有任何一种书受到西方如此重视。(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3、论语(春秋,前522~前479)孔丘(前552~前479),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它以“仁”为核心,广泛的回答了人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对于后人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从人与自我的关系看,“仁”就是因对自我的反思形成的善心,包括爱、同情、内在的快乐、宽容、理想和信念等,以及自我修养形成的君子和圣人的人格,它可以解决人生面临的精神上的苦恼和困惑。从人与人的关系看,“仁”就是对人的尊重和有同情心,忠、孝、义、信、廉、俭等是“仁”的进一步具体化。人必须“克己复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样就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仁”,《论语》希望实行仁政,希望统治者,“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富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