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 春渔归航(油画)_第1页
明信片 春渔归航(油画)_第2页
明信片 春渔归航(油画)_第3页
明信片 春渔归航(油画)_第4页
明信片 春渔归航(油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信片孙犁手书的明信片孙犁手书的明信片孙犁手书的明信片【文坛述往】近日读《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书信集》,发现两位大家都喜欢用明信片。托马斯·曼晚年流寓海外,常居无定所,明信片提供了不少方便。黑塞使用特制的明信片,上面印有作家手绘瑞士提契诺风光的水彩画。在1951年10月的一封信中,黑塞讲了个关于明信片的故事。德国一所中学布置礼堂,准备在一组浮雕上刻几句黑塞的诗,生性朴实腼腆的黑塞,不希望自己的文字在公众场合如此招摇,又不知该怎样拒绝,煞费苦心想出几条理由,却自知没有一条能说服对方,反而会让自己陷入无聊的纠扰。黑塞向好友倾诉:“这是我设想的给遥远北方的答复。可惜人类一则软弱,二则爱偷懒,而我既很软弱又极爱偷懒,结果我没有把那封精彩的拒绝和警告的信寄给校方,而是发了一张明信片,客气地表示同意。顺便说一句:明信片是德国人发明出来送给世界的一样好东西。”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孙犁。孙犁先生晚年也喜欢用明信片。1989年3月,孙犁意外收到老同学邢海潮的来信,邢君系孙犁育德中学的高中同学,毕业后,孙犁无力升学,闯荡北平,曾得到已在北大读书的邢海潮的帮助,后孙犁到白洋淀边同口小学任教,两人失去联系,五十多年未通音问。一朝有信,孙犁大喜过望,当天即以明信片回复:“一别数十年,所历实非一纸能尽。而近日弟又犯眩晕旧疾,故先致一片,以免悬念,稍俟痊可,再为详谈。”孙犁一心想尽快与老同学联系,但过后寻思,明信片固然快捷,然而毕竟几十年未联系,复一张明信片是否简慢了,易致对方误解。孙犁心细,接着补上一信,告知邢君:“本月二十五日寄上一片,不知收见否?日前又托人寄上手边小书一册、刊物一种,前者可藉知弟大体经历,后者可略见晚景情状。兄于闲时翻阅,较弟写信叙述,更易得其详也。”又似附带解释一句:“弟近年写信,皆用明片,已成习惯,想故人不致见怪也。”其实,能享受到明信片待遇的,大抵是熟人。我手里保存的孙犁先生的信件,都是明信片。先生逝世十周年时,百花文艺出版社拟重新编辑《孙犁文集》,出一个补订版,责任编辑徐福伟问我,你与孙老熟悉,应该有孙老的书信吧?我说,都是很简短的明信片,先生生前编书信集,没有问起过,我也从来没有拿出来。小徐说,这次编补订版,书信是一大项,能搜集到的,都编进去,你也拿来吧。回家找了一下,手头只有两张。一张是1982年12月,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孙犁散文选》,先生难得同意了,又不愿过度“炒冷饭”,特意函示划定一个范围:“大光同志:你编选我的散文集,所选篇目,请截止在《尺泽集》,散见而尚未结集的文章,请不要收入。请知照。”一张是1986年6月初,我陪《啄木鸟》杂志编辑江虹,去耕堂约稿,先生拿出新写的一首诗《童年》。江虹返京后,先生似觉不妥,特追我一函:“大光同志:给江虹的诗,我又读一遍,写得不好。希便中将复制件寄我,需要加工。”经过修改,《童年》刊发于《啄木鸟》1986年第6期。那些年,有事没事常去耕堂闲聊,没把通信当回事,印象中,我也没有给先生回过信,总是一个招呼,抬腿就到。去年夏秋,闲暇中翻旧物,在《散文》月刊旧年合订本中,意外翻出两张明信片,孙犁手书,1979年、1980年各一,都是关于《散文》的稿件,信息量远超已编入《孙犁文集》(补订版)的那两张,我大吃一惊,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兹录于后:大光同志:上次你对“读书记”提的意见,我没有听很清楚。现暂定把“可见林彪是昧着良心说话了”(大意)一句,改为“可见人祸有时是要大于天灾了”。请你们先在稿子上改一下。另外,我想请你们代买一些书:新出版的《三国演义》《孽海花》《廿年目睹之怪现状》各一部,书要干净。另外,请问问古旧门市部,有无下列各书:中华书局标点的《宋书》《南齐书》《北齐书》《魏书》《辽史》。书要整洁。有几种买几种。以上非要紧事,不方便就以后再说。石英同志送我的诗集收到,谢谢他。孙犁十二月廿四日另外一封是写给石英和我两人的:石英、大光同志:石英同志惠赠大作,甚为感谢,当从容拜读。拙作散文《老刁》一篇,最后一段,我删去了,请把它恢复过来。此篇主题不明,我想不好用的。另,为吴泰昌同志所写序,已寄去,大光如想用于《散文》,也可致函他,看是否可先发表?祝好孙犁9月28日那两年参与筹办《散文》月刊,我早早和先生打了招呼,约定每期供稿一篇,耕堂跑得更勤了。拿稿,送清样,取清样,交换意见,每周总要登门一两次。1979年12月,应该编第二期稿了,创刊号上发了先生的一组“乡里旧闻”,第二期先生说换换口味,写了一组“耕堂读书记”共五篇,第一张明信片上谈到的,就是其中一篇《颜氏家训》,我提过什么意见已经记不得了,那时年轻,看了稿想到什么说什么,反正刊发时照着先生的嘱咐改过了。先生每完成一稿,习惯在稿末缀上时间,这一组系先生写读书记的开篇,1979年12月已然交稿,编入《孙犁文集》时,篇末署“1980年1月”,应该是先生看清样时定稿的时间。在这些细节上,孙犁先生从来一丝不苟。后一张明信片提到的《老刁》,系“乡里旧闻”系列里的,刊发于《散文》1980年第11期,最后一段,“事隔多年,我也行将就木,觉得老刁是个同学又是朋友,常常想起他来,但对他参加革命的前前后后,总是不大清楚,像一个谜一样”,作者经过反复权衡斟酌,还是保留了下来,连同明信片上“主题不明”“不好用”的说辞,颇可见当时刚刚恢复写作的孙犁,心态小心微妙。如果没有这些文字实录,只凭记忆,历史是难以还原的。当年的明信片,仅看本身,值得留意的信息点亦不少。每张必不可少的两个邮戳,记下邮发和收到的时间,一般是10点发出,15点收讫,最快的一张13点即收到。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寄明信片可以算是最快捷的联络方式了。多数明信片上还钤有邮递员的名章,以示负责,明信片右上角印有人民大会堂图案的2分邮票,并注明“售价叁分”。发一张明信片只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