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1页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2页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3页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4页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真题专项练习

专题09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

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

【答案】A

【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

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校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

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蚩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群生

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

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3.(2018全国I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

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

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

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

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答案】C

【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

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

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

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

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

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AADd、AaDD、AaDd;雄

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

【答案】C

【解析】由雄蜂的基因型可推测亲本雌蜂的基因型为AaDd,后代的雌峰是由雄性的精子与雌

蜂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据此推测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D,C正确。

5.(2018天津卷,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

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

根的分化,

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煎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

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

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

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

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

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

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6.(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

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

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变异的范瞎,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白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

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使有利变异在后代中

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D正确。

7.(2018海南卷,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

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

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匕瞰其出生率

【答案】B

【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

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

8.(2018海南卷,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

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

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

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

样性,B错误。

9.(2017•江苏卷.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发的疾病

B.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C.杂合子筛查对预防各类遗传病具有重要意义

D.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

【答案】D

【解析】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染色

体异常引起的,A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污染

引起的疾病,B错误;杂合子筛查用于检测基因异常引起的遗传病,而染色体遗传病属于染色

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能用杂合子筛查法筛选,C错误;不同遗传病类型的再发风险率不同,

所以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正确。

10.(2017•江苏卷.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A

【解析】种群中不同个体含有的基因可能不同,每个个体不会含有该物种的全部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

澳洲人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婚配后可产生可育后代,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的特点为由简单到复杂,即古老地

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D正确。

11.(2016上海卷.23)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8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

型①和②依次是

QhC©defK

图8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

【答案】D

【解析】①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

变异中的易位;②de基因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

12.(2016海南卷.23)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先天性愚型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

【答案】A

【解析】先天性愚型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

体短臂玦失;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3.(2016海南卷.24)下列叙述不属于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遗传特征的是

A.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

B.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

C.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

D.若双亲均无患者,则子代的发病率最大为3/4

【答案】D

【解析】人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概率相同;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亲代,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人为患者;患者家系中会出现连续几代都有患者的情况;若双亲均无患者,

则子代的发病率为0。

14.(2016海南卷.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

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答案】

【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

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15.(2016江苏卷.12)下图是某昆虫基因pen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Pen基因突变后形成了抗药靶位点,A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错误;基因突变为显

虫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野生型昆虫和pen基因突变型昆虫属于同一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

、口

1天。

16.(2016江苏卷.14)右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

基因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

B

CX

DN

E

FM

GH.U

甲乙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答案】B

【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块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

体异常,呈“十字型”,B正常;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

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17.(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

枯草杆菌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位的氨基酸序列存活率(%)

野生型-----p-|K|-K-P——能0

突变型-----P—|R|—K—P—…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

突变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

型能在含谴毒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灌毒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逢是在核精体上进行的,

所以灌毒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建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

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跳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t与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

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枯草杆菌对捱毒素的抗性突变不是施毒素诱发的,施毒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

选择作用,D项错误。

18.(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

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

性,因此随

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

性别比例的

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

量增加,没有

改变丰富度;C错误。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

量在增加,

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19.(2017•江苏卷.30)(8分)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

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1、图2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剪取的芹菜幼根置于2mmol/L的8-羟基喋琳溶液中处理,以提高根尖细胞中有丝分

裂的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比例,便于染色体观察、计数。

(2)实验中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分别处理根尖、花粉母细胞,目的是____________o再

用低浓度的KC1处理一段时间,使细胞适度膨胀,便于细胞内的_____________更好地分散,

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防细胞°

(3)图1是______________细胞的染色体,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o

(4)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时,需将图像中的_____________进行人工配对;根据图1、图2

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填下列序号X

①基因突变②单体③基因重组④三体

【答案】(1)中(2)去除细胞壁(使细胞分离)染色体吸水涨破

(3)花粉母同源染色体联会(4)同源染色体②④

【解析】(1)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2)植物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故用纤维素肉和果胶酶混合液,能去除根尖、花粉母细胞的细胞壁,

使组织间细胞相互分离开来。由于根尖、花粉母细胞无细胞壁,则在低浓度的KC1溶液中,会啖水适度膨

胀,使细胞内染色体更好地分散。但处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无壁的细胞会吸水涨破。(3)图1中细胞内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应是进行减数分裂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4)在分析根尖细胞染色体核型

时,需将同源染色体进行人工配对,以判断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光学显微镜下可观

察到染色体,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故不能确定该品种细胞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

和基因重组。观察图1、图2,该品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没有出现单体或三体。

20.(2017•江苏卷.27)(8分)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决定

以此为基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育种方法①育种方法②育种方法③

(1)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______________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2)在选择育种方法时,需要判断该变异株的变异类型。如果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

则可采用育种方法①,使早熟基因逐渐________________培育成新品种1»为了加快这一进

程,还可以采集变异株的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获得高度纯合的后代,选育成新品种2,

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育种。

(3)如果该早熟植株属于染色体组变异株,可以推测该变异株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

方式,由此造成不规则的产生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很低的

因而得不到足量的种子。即使得到少量后代,早熟性状也很难稳定遗传。这

种情况下,可考虑选择育种方法③,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成本较高。

(4)新品种1与新品种3均具有早熟性状,但其他性状有差异,这是因为新品种1选育过程

中基因发生了多次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在选育过程中保留下来。

【答案】(1)遗传(2)纯合花药单倍体(3)染色体分离配子组培苗(4)重组

【解析】(1)具有育种价值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需先确定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2)变异株是个

别基因的突变体,则利用杂交肓种,通过连续自交、选育,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合,培肓成新品种。加快育

种进程,缩矩育种年限,则采用单倍体育种,即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处理,获得单倍体,然后用秋水仙

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3)染色体组变异株中染色体组发生了变化,则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有多种联会方式,染色体分离时不规则,就会形成染色体数目不等、生活力

很低的配子,结果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得不到足量的种子。育种③是植物组织培养,需不断制

备组培苗,成本较高。(4)新品种1的形成是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形成,属于有性生殖,是基因

重组的结果,新品种3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结果,属于无性繁殖,基因没有重组,所以前者产生

的多种基因型中只有一部分保留下来,后者全部保留下来。

21.(2017•北京卷.30)(18分)玉米(2n=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

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因此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

配子中无完整的O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

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

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PCR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胚乳

1WI234

M:标准DNA片段

1:突变体S(父本)

2:普通玉米(母本)

3:K单倍体胚

4:K二倍体胚

图1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

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

离的原因是______o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O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S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P9普通玉米x&突变体S

白粒aarr(紫粒,AARR)

Fi二倍体籽粒单倍体籽粒

请根据F1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__8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X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

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将得到的

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答案】(1)10减数染色体组

(2)①卵细胞

②紫粒亲本是杂合子aaRr/Aarr

③单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白色,基因型为ar;二倍体籽粒胚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

二者籽粒胚乳的表现型为紫色,基因型为AaaRrr。

(3)用G和H杂交,将所得Fl为母本与S杂交;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

【解析】(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为20/2=10。单倍

体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染色体随机分配,导致配子中无完

整的染色体组。(2)①由图可以看出,单倍体子代PCR结果与母本完全相同,说明单倍体的胚

由母本的卵细胞发育而来。②A、a与R、r独立遗传,共同控制籽粒的颜色,紫粒玉米与白粒

玉米杂交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紫粒亲本是杂合子,两对等位基因各自相互分离后,非等位基

因发生了自由组合;根据紫:白=3:5的性状分离比,紫粒占3/8,由“3/8=3/4xl/2”可推出亲

本中紫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双杂合,白粒玉米的基因型为单杂合+隐形基因,即aaRr/Aarr。③根

据图中的亲本的基因型可知,二倍体籽粒的颜色应为紫色,基因型为AaRr;单倍体籽粒由母

本的配子发育而来,所以其基因型为ar。胚乳都是由一个精子(基因组成AARR)和两个极核

(基因组成都为ar)结合后发育而来,基因型为AaaRrro(3)按照(2)③中的方法,可将G

和H杂交,得到F1,再以FI为母本授以突变体S的花粉,根据籽粒颜色挑出单倍体;将得

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2.(2017•天津卷.9)(20分)玉米自交系(遗传稳定的育种材料)B具有高产、抗病等优良

性质,但难以直接培育成转基因植株,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性状,需依次进行步骤I、II试验。

I.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自交系A,技术路线如下图。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2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_____(单选X

①Ti质粒内,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②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

③酶切后,G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

④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下表是4种玉米自交系幼胚组织培养不同阶段的结果。据表可知,细胞脱分化时使用的

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自交系的幼胚最适合培养成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

体。

2.4-D(2.0mal)6-BA(0.5mgz'L)IBA(2.0mgLl|

熬愈伤组织形成率(公)芽的分化率(。。)根的诱导率,幼

甲991390

乙858087

内868312

T168583

(3)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T-DNA携带插入其内的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筛选转化的愈伤

组织,需使用含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

(4)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导致未转化愈伤组织也可能在选择培养基上

生长。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

色。用K分别处理以下愈伤组织,出现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多选1

A.无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

B.无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

C.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

D.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

(5)组织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核DNA中仅插入一个G基因)进行自交,在子代含G基

因的植株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_。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抗除草剂纯合自交系A。

II.通过回交使自交系B获得抗除草剂性状

(6)抗除草剂自交系A(GG)与自交系B杂交产生F1,然后进行多轮回交(下图X自交系

B作为亲本多次回交的目的是使后代.

AxB(早)

FixB(g)

鉴定

注:为回交后代;

为含G基因的植株|高产、抗病:抗除草

(i=l2-n)剂等优良性状自交系

(7)假设子代生活力一致,请计算上图育种过程Fl、Hl、H2、H3各代中含G基因植株的比

例,并在图1中画出对应的折线图。若回交后每代不进行鉴定筛选,直接回交,请在图2中画

出相应的折线图。

(

)3

至3

军S

(8)下表是鉴定含G基因植株的4种方法。请预测同一后代群体中,4种方法检出的含G基

因植株的比例,从小到大依次是

方法检测对象检测目标检出的含G基因植株

的比例

PCR扩增基因组DNAG基因xl

分子杂交总mRNAG基因转录产物x2

抗原-抗体杂交总蛋白质G基因编码的蛋白质x3

喷洒除草剂幼苗抗除草剂幼苗x4

对Hn继续筛选,最终选育出高产、抗病、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玉米自交系

【答案】3)A

(2)2,4-D乙

(3)除草剂

(4)BD

(5)1/3

(6)积累越来越多自交系B的遗传物质/优良性状

(7)

图1筛选处理图2未筛选处理

(8)X4,X3,X2,XI

【解析】(1)质粒作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载体,每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最好只有一个,

否则切割后会导致基因缺失,影响基因的表达;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DNA上,

G基因编码的序列是蛋白质,没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酶切后,G基因和Ti质粒

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均不相同

故选A。(2)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由表中结果可知,使用2#D时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比较4个自

交系,甲自交系中芽的分化率比较低,丙自交系中根的诱导率比较低,丁自交系中电伤组织的形成率比较

低,乙自交系中电伤组织形成率、芽的分化率和根的诱导率都相对较高,故最适合培养成煎伤组织作为转

化受体。(3)试脸的目的是获得抗除草祁专基因玉米自交系A,则筛选转化的愈伤组织,需使用含除草剂

的选择培养基。(4〉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位于农杆菌T!质粒的T-DX4中,无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电伤组

织不含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不会出现蓝色;不论是否有无农杆菌附着,转化愈伤组织中都含有

Ti质粒,含内含子的报告基因,会出现蓝色;农杆菌附着的未转化愈伤组织,含内含子的报告

基因位于农杆菌中,农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中的报告基因不能正确表达,不会出现蓝色。故

选BD。(5)由于转基因植株的核DNA中仅插入一个G基因,设其基因型为GO,则其自交

后代含G基因的植株基因型为GG或G。,比例为1:2,纯合子占1/3。(6)回交是指杂交后

代与自交系B杂交,会使后代积累越来越多自交系B的遗传物质/优良性状。(7)自交系B不

含抗除草剂基因,设基因型为00,则自交系A(GG)与之杂交得F1,基因型为GO,都含有

G基因,再与自交系B(00)回交得H1,基因型为GO和00,比例为1:1,含有G基因的

植株占1/2,筛选去除基因型为0。的植株后,剩余的都是基因型为GO的植株,再回交,则

与H1结果相同,含有G基因的植株占1/2。若不筛选,则1/2G0,1/200植株回交得H2,基

因型为1/4G0、3/400,含有G基因的植株占1/4;1/4G0、3/400植株回交得H3,基因型为

1/8G0、7/800含有G基因的植株占1/8。(8)G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一定转录形成mRNA,

转录形成的mRNA不一定翻译形成相应的蛋白质,翻译形成的相应的蛋白质,不一定表现出

抗除草剂性状,所以检测出的含G基因植株的比例,由小到大依次是X4,X3,X2,XI。

23.(2016新课标川卷.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

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为单

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显性突变X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

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

早在子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

合体;最早在子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答案】(1)少(2)染色体(3)一二三二

【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的碱基替换、增添和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只涉及一个

基因中部分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的改变;而染色体变异涉及染色体某一片段的改变或染色体组性熠减

或个别染色体增减,所以往往会改变多个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较多。因此基因

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往往比较少。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

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所以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

也可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3)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瘦后基区型也可变为Aa,题目中已知

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在一代中睡因型都有Aa,

该基因型个体表现显性性状,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i分中植物自花授粉,目子T煌

因型为Aa,贝仔二代的基因型有AA、Aa和aa三种,故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子一

代虽然出现了显性突变纯合体(AA),但与基因型为Aa的杂合体区分不开(都表现显性性状),需要再自交

一代,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可证明基因型为AA,故最早在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

只有隐性突变纯合体(aa)才表现隐性性状,所以该性状一经出现,即可确定是纯合体,故最早在子二代中

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aa)。

24.(2016天津卷.9)(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

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l和a2,在鲫鱼中

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l、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0以杂合体鲤鱼(ala2)

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qxs6xiv--------

表达

%^6^--------

电泳图

等位居因多肽钱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T弋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__________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

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答案】(10分)(1)P3P3或P4P4

(2)25%3

(3)ala2a3100%

【解析】(1)纯合鲫鱼的基因型是a:a:或a;&,其编码的肽链分别是P:或P.,则其体内GPI类型是P:P:

或PR。

(2)鲤鱼与鲫鱼的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共有aa:、a:&、%今

和生包4种基因型,基因型为个体的比例为25%。子一代中均为杂合子,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

分析,与题干图解类似,图谱中会出现3条带。

(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P;、P:,则三倍体的

基因型均为aaa:。由此推之双亲均为纯合体。

25.(2016四川卷.10)(12分)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腺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眠酶基因转录

的mRNA部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作指示剂,产腺酶

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

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X108

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

(3)现有一菌株的服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

置增加了70个核甘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

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个氨基酸。

【答案】3)尿素酚红红(2)稀释涂布平板法1.75少(3)UGA115

【解析】(1)由于筛选产肥酶,腺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培养基中可以

加入酚红指示剂,产腺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红色。

(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

菌菌落数为156x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土填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4-0.1X1O==1.75

X10!o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

(3)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UGA,由于增加70个碱基,mRNA中碱基总数(由于终止密

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故除去终止密码子含3个碱基)=271+2+72=345,由于mRNA上一个密码子含三个碱基

决定一个氨基酸,故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345+3=115个氨基酸。

26.(2016北京卷.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

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

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有乙烯生理反应无乙烯生理反应二?修;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嫡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

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

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丁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

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4)R蛋白上乙烽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解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

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

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O

【答案】

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

R蛋白被抑制

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2#与野生型杂交,片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

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推迟

【解析】

(1)对于植物而言,可通过自交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亲本为突变性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

分离,说明该突变性状可遗传,且为显性突变。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自交后代

的性状分离比为3: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若为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杂合子

自交后代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1)由左右两图对比看出:酶T有活性时促进A1P的水解,酶T活性受到抑制后,有利于乙烯生理反

应的进行。由左图看出当酶T与R蛋白结合后,酶T活性受到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

被剪切,翦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由图可知:有无乙烯生理反应发生,关键在于酶T有无活性,因此只要酶T无活性,存在不存在

乙烯都会发生乙烯生理反应。若杂合子含有野生型基因,就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弓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

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由“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和“”

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慌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

应”由此可推知发生突变的该番茄植株果实的成熟期会推迟。

27.(2016上海卷.一)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9分)

图1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图12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

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3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多样性减小。

3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

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

3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0

34.据图1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多选X

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

35小余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多选X

A.栖息地开发B.烈性病毒的出现C.栖息地污染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

【答案】

31.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2.0.9标记重捕法

33.适应辐射

34.AB35.AC

【解析】31.图1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鸟的种类和同一种鸟不同类型的种类减少,即物种多样

性和遗传多样性减小。

32.灰羽个体占1%,根据基因平衡定律,a基因的频率为0.1,则A基因的频率为0.9。调查活动范围

较大的动物一般用标记重捕法。

33.在各岛上发现源于$鸟的适应不同环境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适应辐射。

34.当n=50时,a基因频率迅速下降至0,说明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n=25和n=50两

种情况下,a基因频率快速上升或下降,说明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35.栖息地开发和栖息地污染属于人为因素,烈性病毒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栖息地因地震被岛

屿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

28.(2015.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__,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

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

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