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子长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单位:陕西天耕农业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零二二年五月宜川秋壶一期风电场项目110kV送出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子长市2022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I5.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社会稳定问题产生根源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群众造成的各种影响,但问题发生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也复杂多变。因此在全面落实上述措施化解风险的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加强维稳和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苗头和事件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1.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子长市维稳办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响应、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责任。(2)预防为主、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做好工作,防范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强化预警工作机制、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3)教育疏导、防止激化。坚持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做到谈清问题、讲明政策、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防止矛盾激化。(4)依法依规、果断处置。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果断处置突发群体性事件。对发生暴力行为或者严重影响安全的突发性群体事件,要依靠地方政府,借助执法力量,相互配合,按处置程序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2.事件分级本预案所称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到项目单位及其各级信访接待场所群体上访,达到预警人数以及到重点地区聚集、堵塞交通,造成较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等级的确认,依据《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办发〔2004〕33号)和《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通知》(公发〔2000〕5号)的相关标准,根据群体性上访人员的规模以及行为的激烈程度、对企业和社会稳定的危害程度,可划分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和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四级。3.组织保障(1)由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成立处置突发事件小组,设立维稳工作岗位,配备专、兼职维稳工作人员,加强维稳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维稳接待和处置能力,引导社会稳定问题通过正常途径反映和解决。在接到重大社会不稳定通报后,有关人员要保证24小时值班和电话畅通,随时掌握各方面信息,并保证信息能够及时上传下达。(2)项目建设单位联合基础政府组织成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区日常具体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参与人员,建立了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明确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部位、重点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对各责任部门维稳工作进行考核。表5-2社会稳定风险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及成员职位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组长魏涛局业农村局小组成员群众工作组黄斌副局业农村局矛盾化解组李祥镇政府干定镇人民政府现场处置组吴丽丽镇政府干家坪镇人民政府舆情信息组韩涛镇政府干家砭镇人民镇政府督导落实组张军科长19909113678农业农村局白田鹏村干家沟村村委会高广东村干米山村村委会王闫华村干寨河村村委会史平村干家湾村村委会解伟村干水村村委会赵随祥村干家园则镇湫峪沟村村委会杨鹏村干定村村委会杨帅村干家砭村村委会4.制度保障(1)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列入项目建设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召开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听取有关单位社会稳定工作汇报;认真研究公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研究对策。(2)坚持走访调研工作制度,由群众反应变为走访,深入工程现场、社区,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研究群众普遍反应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3)坚持信息通报、预测排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普遍性、突出性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要及时化解。5.预警(1)信息监测与报告应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加大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处置突发事件小组要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做好化解矛盾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期、运营期,各方面情况显示有不稳定因素时,处置突发事件小组要加大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排查出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认真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需要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尽量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和工作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2)预警支持系统建立上下连贯、纵横畅通、反应灵敏的应急信访稳定信息网络,确保快速获得深层次、预警性信息。(3)应急信息报送主要内容①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类别、起因等基本情况;②人员情绪和行为程度;③提出和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④事发单位采取的措施;⑤初步分析和工作意见;⑥事态发展态势和预测;⑦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6.应急响应(1)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Ⅰ级)和重大群体性事件(Ⅱ级)响应特别重大和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报告,并立即报送项目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派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处置工作,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开展处置工作。(2)较大群体性事件(Ⅲ级)响应较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向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报告,并立即报送项目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应启动应急预案,并派人员赴现场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和相关单位、部门妥善处置,并将处置结果上报当地政府。(3)一般群体性事件(Ⅳ级)响应一般群体事件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将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上报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并启动应急预案。在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指挥下,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和相关单位、部门妥善处置,并将处置结果上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7.现场处置程序(1)项目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事件发生期间的调度指挥,小组决定派员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的,相关人员应立即进入事发现场,按照职责分工,迅速投入处置工作。确保事件的处置反应迅速,协调有力,依法妥善处置,及时控制事态,防止发生蔓延。(2)发生群体性事件,都应向项目处置突发事件小组、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主要相关领导要立即赶到现场,面对面、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和相关政策解释工作,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并直接参与指挥现场处置。(3)发生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的群体性事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要立即进京协助处理,积极配合公安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对上访人员的现场处置,劝导上访人员离开聚集地,到指定接待场所反映问题,并进行劝返接回。(4)处置工作需要由政府机关协助的,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应及时报告政府机关,积极协调政府机关共同开展处置工作,形成处置合力。(5)处置突发事件小组要及时了解掌握接待处置工作中的相关信息,向政府部门报告情况,情况紧急或当时不能了解清楚的,先报简要情况,再报后续情况和处置结果。(6)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出现围堵、冲击政府机关和项目单位、拦截公务车辆、破坏公共财产、危害人身安全、推打谩骂接待人员、设置路障、阻碍交通、打横幅、展示大字报、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进行煽动性演讲、打砸抢、损坏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和违规行为时首先动用保卫力量进行制止,同时处置突发事件小组采取依法宣传、政策解释、政府干预、分化瓦解、群众配合的多种措施予以化解问题,由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决定是否请求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协助公安机关和政府部门对不离开现场的人员强行予以驱散,对抗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协调公安机关协助依法予以拘留。(7)对携带凶器、爆炸物品的人员,一经发现,要在稳定情绪的同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进行依法收缴和处理。(8)对发生自杀性伤害事件,要立即制止并就近送医院或与急救中心联系抢救。对年老体弱、身体有病人员,要给予关照,防止发生晕倒、死亡等事故。(9)处置工作中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全过程录音、录像等取证工作,特别要注意获取现场为首者、骨干人员闹事、起哄以及进行犯罪的证据,以利打击。(10)以上工作在开展时应采取以法律宣传手段、事态控制措施为目的、资料收集为内容的工作方法。(11)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后,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成员要关口前移,中心下移,变上访为下访,向上访人员讲明政策,宣传道路建设的目的,讲清楚群体上访的危害性,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重点人员、重点问题要逐一组织排查,建立相应的记录。8.信息发布群体性事件及处置工作的信息发布,未经项目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授权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和接受媒体采访。同时,确保处置信息的准确、及时发布,避免产生误会使事件扩大化。9.后期处置(1)后期工作群体性事件经过现场处置,群众被劝返回当地后,事发单位要认真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和矛盾化解工作。对已经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到位,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众,以致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上级领导通知有批示的群体性事件,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和实效办结,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呈报上级领导,对处理结果有批示的,要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项目社会稳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做好督查督办工作。(2)总结与改进项目单位处置突发事件小组和事发单位应及时总结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及改进工作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10.动态跟踪及时回馈在项目实施及运营过程中对社会稳定风险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和评价,不断改进完善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同时采取必要的形式,不间断的收集利益相关群体反映的问题,及时发现新的社会稳定风险隐患,协调相关部门化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调整完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防止因风险处理不当而引起的事件范围的扩大、影响程度的恶化、连带风险的发生等风险升级,将风险控制在苗头阶段,做好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全称跟踪与及时回馈。11.应急保障(1)应急队伍保障项目单位处置突发事件小组是群体性事件及突发事件的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其他部门负责接待、保卫、后勤服务等相应职能。(2)应急装备保障项目单位为应对群体性事件应配备必要的装备,包括移动通讯器材,用于现场取录证据的固定和移动摄录设备,必要的常备医疗药品和器械,以及机动车辆等。5.5防范和化解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控性本项目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是在广泛的公众参与调查及咨询地方各级相关部门的基础上,充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有针对性提出的措施。项目的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严格把关工程建设质量,坚决避免豆腐渣工程。因此,本项目所提出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均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的要求,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协作主体,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因此,本项目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是可行、可控的。

第六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6.1项目风险程度本项目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概率与影响程度大幅度减小,单项社会稳定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等级也相应降低,1个“一般”、9个“较小”。本项目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风险程度,详见表6-1。表6-1项目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前后风险程度表序号风险因素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措施前措施后措施前措施后措施前措施后1项目前期规划审批过程中公示不到位,特别是项目选址在每个村的具体规划位置若得不到村民的充分认可,村民诉求及负面反馈意见收集不足,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中等较小较小较小2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拖欠村民劳务工资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较大中等一般较小3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污水、噪声和振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控制不当,影响沿线村民日常生活,引发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中等较低较小较小较小较小4项目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中心、农膜加工中心选址不符合环保安全距离要求,处理加工过程中散发异味,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稳定风险。中等较低较大中等较大一般5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不过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不能解决村民粪污处理的实际需求,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中等较小较小较小6项目运营管护单位管理不当,频繁发生运营故障,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中等较小较小较小7项目施工期间占用村民出行道路或者活动场地,为取得村民同意,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较大中等一般较小8项目粪污处理后生产的肥料及秸秆加工后生产的饲料质量不达标,用于农业种养殖生产,造成病害,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中等较低中等较小一般较小9项目建设及管护用工或者建设用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人力及材料资源,导致部分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较小较小较小较小10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粪污泄漏、拖欠工资、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或其他事件因当地群众、媒体、网络舆论导向不准,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低较低中等较小较小较小6.2项目风险等级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后,确定本项目单因素风险程度为:1个“一般”、9个“较小”,且项目综合风险指数R=0.131<0.16,对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参考标准表》,本项目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为“较小风险”,详见表6-2。表6-2本项目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综合风险指数表序号风险因素权重风险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风险指数WIpqR=p×qI×R1项目前期规划审批过程中公示不到位,特别是项目选址在每个村的具体规划位置若得不到村民的充分认可,村民诉求及负面反馈意见收集不足,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0730%35%0.1050.0072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拖欠村民劳务工资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0921%55%0.11550.0103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污水、噪声和振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控制不当,影响沿线村民日常生活,引发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1435%31%0.10850.0154项目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中心、农膜加工中心选址不符合环保安全距离要求,处理加工过程中散发异味,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1645%55%0.24750.0405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不过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不能解决村民粪污处理的实际需求,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0925%35%0.08750.0086项目运营管护单位管理不当,频繁发生运营故障,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122%39%0.08580.0097项目施工期间占用村民出行道路或者活动场地,为取得村民同意,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0627%50%0.1350.0088项目粪污处理后生产的肥料及秸秆加工后生产的饲料质量不达标,用于农业种养殖生产,造成病害,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0938%39%0.14820.0139项目建设及管护用工或者建设用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人力及材料资源,导致部分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125%35%0.08750.00910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粪污泄漏、拖欠工资、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或其他事件因当地群众、媒体、网络舆论导向不准,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0.130%39%0.1170.012∑I×R10.131

第七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7.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根据本项目实地调研情况,通过风险因素对照表分析,同时参考同类项目的风险因素,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下:表7-1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汇总表序号风险因素1项目前期规划审批过程中公示不到位,特别是项目选址在每个村的具体规划位置若得不到村民的充分认可,村民诉求及负面反馈意见收集不足,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2项目建设资金落实不到位,拖欠村民劳务工资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3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废气、污水、噪声和振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控制不当,影响沿线村民日常生活,引发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4项目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中心、农膜加工中心选址不符合环保安全距离要求,处理加工过程中散发异味,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稳定风险。5项目建设工程质量不过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或不能解决村民粪污处理的实际需求,导致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6项目运营管护单位管理不当,频繁发生运营故障,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7项目施工期间占用村民出行道路或者活动场地,为取得村民同意,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8项目粪污处理后生产的肥料及秸秆加工后生产的饲料质量不达标,用于农业种养殖生产,造成病害,导致村民不满,引发社会稳定风险。9项目建设及管护用工或者建设用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人力及材料资源,导致部分村民不满,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10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粪污泄漏、拖欠工资、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或其他事件因当地群众、媒体、网络舆论导向不准,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7.2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本项目采取的主要风险防范、化解措施主要从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影响、项目管理、经济社会影响、媒体舆情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如下:1.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1)项目单位要认真落实项目前期规划、国土、自然资源、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批复意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流程办理手续,手续不完备不可开工建设;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工程招投标。项目单位应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合规合法性管理。对项目前期进展情况实行公开透明化,接受公众及媒体的监督。(2)项目建设单位前期加强宣传工作,项目规划、初步设计方案等及时向群众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公众及媒体的监督,充分考虑群众诉求,使群众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严格按照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有关土地流转和补偿文件要求,制定项目流转土地补偿方案并严格落实,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省市区的相关政策及规划,切实保障群众利益。(4)充分听取当地规划部门、交通城建部门和受影响群众的意见,优化设计,以不打扰项目建设区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为原则,尽使得项目选址尽可能远离居民居住区。2.技术经济(1)建立严格的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财政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实行子长市级报账制度,以及子长市级主管、延安市级监管的责任制度。(2)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完善施工企业守法诚信管理制度,将劳动用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企业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拖欠工资企业“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3)建设单位严格督促施工企业履行与施工人员的劳务合同,按照合同及时足额支付劳务人员工资,并实行劳务工资防欠清欠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4)推行劳务工资清欠督办制度,对到县有关部门上访讨薪的投诉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县维稳办下达工资清欠督办函,对清欠农民工工资实施量化管理,挂牌督办,限时办结。3.生态环境影响(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大风天气施工;二是工地设置围挡,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三是施工场地及运输通道定期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时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四是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量;五是水泥等易起尘原料,运输时采用密闭式槽车运输,起尘原材料覆盖堆放,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用帆布遮盖;六是尽量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可以有效抑制施工区扬尘的产生和溢散。(2)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一是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或回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的喷洒;二是施工生活区内设化粪池,对施工生活污水进行初级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施工场地及道路喷洒。(3)施工期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措施一是建设单位将投标方的低噪声、低振动施工设备和相应技术作为中标的重要内容考虑,将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械及噪声限值列入招标文件中;二是施工单位设专人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个员工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减少由于施工机械维护及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噪声;三是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经济实用的新设备机械,严格施工现场管理,降低机械设备和人为噪声;四是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避免夜间进行打桩等噪声较大的施工;五是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时,减速行驶、减少喇叭鸣笛和夜间运输,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要求。(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土方处理:一是工程开挖土方时,开挖断面洒水降尘,土方临时堆放采取挡护和苫盖措施;二是工程土方开挖并回填后,剩余的弃渣可作为场区附近低洼地段的填土,既避免了水土流失,又有利于地表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对于少量建筑垃圾和开挖块石弃渣,加强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剩余部分同生活垃圾一并运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2)生活垃圾: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从而推进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5)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中心、农膜加工中心选址措施1)项目中粪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中心、农膜加工中心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村民住宅及主要活动场所的环保安全距离及区域主导风向,保障项目选址符合环保要求,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2)粪污集中处理中心覆盖全市,选址分别位于子长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选址尽量靠近养殖集中区域,并且尽量选址靠近公路,方便交通运输,节约原料及产品运输成本。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选址为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余家坪镇新寨河村及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何家岔村,原因是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大,靠近原料产区。4)地膜资源化加工处理中心选址安定镇安定村,区域苹果、蔬菜、设施大棚等种植面积大,农膜产量多。5)运营单位应及时对项目设施设备进行维护,持续保障项目正常运转。4.项目管理(1)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建筑设计、施工标准进行。(2)监理单位规范监理程序,细化监理流程,对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指正,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3)由村民成立监督小组,监督项目建设过程,充分让村民参与项目建设过程,了解建设状况。(4)项目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竣工验收程序,新建管线及粪污处理站全部经过鉴定部门验收后才可交付使用。(5)按照设施运维管理目标,健全管理架构,落实各级管理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以子长市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镇为管理主体、项目建设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五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6)第三方运维机构选取,应严格实施公开招标程序,选取专业有粪污处理、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农膜加工的运营经验的单位负责项目后期维护管理。5.经济社会影响(1)加强施工队伍的文明施工和质量管理,制定和落实施工现场考勤制度、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文明施工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文明卫生制度、机械操作制度、材料采购制度、消防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使现场管理的每个方面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2)施工现场车辆进出场时,尽量避开村民出行高峰时段,通过采取错峰运输原材料、控制车速、加强对运输车辆司机的培训教育、禁止随意鸣笛等措施,避免造成施工现场周围交通不畅,减少施工车辆运输对于村民出行的影响。(6)施工单位应将材料集中运输时间或施工临时占用道路时间提前告知沿线村民绕行,并在道路醒目位置设置绕行警示牌,从而减少对村民出行的影响。(7)本项目对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符合国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和要求,是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需要。(8)本项目建设畜禽粪污四级转运收集系统。一级转运为粪污流动回收车;二级转运为村级粪污堆场,并配备相关收集运输车辆;三级转运为镇级粪污堆场,并配备相关收集运输车辆;四级为有机肥生产加工中心。(9)项目施工用工应首先考虑当地剩余劳动力,用料在满足施工要求下尽量利用当地资源。(10)加强对村民宣传教育,通过发放普法资料、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了解到项目施工用工或者建设用料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制度,减少化解部分村民对于项目施工用工或者建设用料没有充分考虑当地人力及材料资源的不满。6.媒体舆情(1)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及运营维护机制,保障项目的工程质量及顺畅运营,尽可能降低项目运营过程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2)项目单位加强媒体正面宣传,加大舆论正面引导。建立健全与媒体的联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影视等多种媒体,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协调调动新闻媒体力量,全面正面宣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同时加强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营造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3)项目单位应积极与政府维稳部门定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评估,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方渠道关注舆情走向,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置,防止矛盾激化,引导有异议的群众合理化解问题。(4)项目单位应建立舆情预警、监测、社会舆论研判机制。对于项目建设应事先认真研究可能引发的影响,预先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围绕各种倾向性、苗头性、聚集性的舆情信息,跟踪发展变化,预测走向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全面把控舆情信息。(5)深入群众,倾听民声,积极了解群众愿望和诉求,加大问题解决力度,解除群众后顾之忧。(6)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注重用合理引导和科学分析办法来处理复杂问题,进一步凝聚民心。(7)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以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以法制的理念、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7.3项目风险等级经过初始风险识别、估计和评判,项目主要存在10项风险因素,项目的初始单因素风险程度为1个“较大”、3个“一般”和6个“较小”,本项目综合风险指数0.179,初始预警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项目发生社会稳定风险的可能性较小。针对本项目10项社会稳定风险因素,采取合理可行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项目的风险指数降低到0.131,项目预期风险等级为“较小风险”。在采取相关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可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7.4拟建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1.合法性本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延安市净土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延安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子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子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子政办发〔2022〕17号)》《子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子长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补充通知(子政办发〔2022〕8号)》《子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子长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子政办发〔2020〕105号)》等政策规划的相关内容。且项目已取得子长市行政审批主管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用地选址意见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对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文件,且项目各项前期审批正在积极办理,项目建设具备合法性。2.合理性子长市政府通过对全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基础调查及摸底,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的量化指标及目标,以实施土壤改良、粪污处理、农膜回收、有机肥加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为重点,实现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粪污得到有效治理,村民对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意识普遍增强。本项目建设主要位于子长市南沟岔镇封家沟村,安定镇安定村、李家沟村,马家砭镇马家砭村,涧浴岔镇高台便民服务中心黄米山村(赵角村),余家坪镇王家湾村、新寨河村、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杨家园则镇贺家沟村、吴家坪村、吴家寨子村、丹土村、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湫峪沟村、热寺湾便民服务中心何家岔村等村域。污处理中心、万吨有机肥加工厂、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农膜加工处理中心选址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无不良影响,对子长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均无影响。本项目用地与沿线其它用地相容,与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之间没有冲突和影响。同时,针对本次项目我们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本项目的态度及看法,在收回的73份问卷中,全部明确表示“支持项目建设”。根据实地走访调查,项目区群众总体上是支持项目的建设。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必要适当,可以切实维护相关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合理的。3.可行性本项目符合中省市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符合子长市发展规划。根据走访调研得到的信息,结合已有项目经验,本项目是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村民认同程度很高,普遍愿意配合和支持项目开展。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项目可以得到广泛的支持,总体上来看项目是可行的。通过对该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落实相关风险防范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