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1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2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3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4页
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申请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目录TOC\o"1-2"\h\z\u1 总论 11.1 项目名称 11.2 项目实施单位 11.3 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 11.4 项目背景 11.5 评价由来 21.6 环境保护目标 21.7 环境敏感目标 21.8 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31.9 评价重点 41.10 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41.11 评价标准 52 试验区规划简介 62.1 试验区性质 62.2 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 62.3 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 62.4 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 62.5 试验区功能规划 6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 7预留织造印染企业 7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83.2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83.3 声环境现状评价 83.4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83.5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84 规划方案分析 94.1 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94.2 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94.3 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04.4 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 125 工业区污染源分析 135.1 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 135.2 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 136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56.1 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 156.2 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 167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性分析 177.1 预测目的 177.2 预测因子 177.3 预测模式 177.4 污水排放情况 177.5 预测结果 178 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198.1 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 198.2 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 198.3 航运噪声影响分析 209 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 219.1 固体废物产生量 219.2 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 219.3 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 219.4 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2210 总量控制 2410.1 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410.2 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2510.3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 2611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711.1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711.2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 2711.3 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271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2912.1 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2912.2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912.3 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 3012.4 经济影响评价 3013 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 3213.1 主要事故源分析 3213.2 事故发生影响分析 3213.3 风险防范措施 3214 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3414.1 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 3414.2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3815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 4315.1 环境管理原则 4315.2 环境管理目标 4415.3 试验区环境管理机构和职能 4415.4 环境管理内容 4415.5 环境监测计划 4616 环评结论 47PAGE47总论项目名称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实施单位吴江市桃源镇人民政府建设地点及用地规模建设地点位于吴江市桃源镇铜锣社区西南部(铜锣严慕村),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40亩(0.56km2),区域位置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项目选址地在当地的位置。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吴江市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有相当份额,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31.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5%。目前,吴江市已变成一座极具经济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外来人口的急剧膨胀,必将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特别是吴江市盛泽镇,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吴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尽管吴江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盛泽镇的水环境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为此,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削减工业污染源、搬迁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从产业结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按照《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1、22号)要求,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发改环资〔2005〕2199号),要求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并要求抓紧组织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实施方案。为规范各试点单位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2005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又印发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要求》的通知。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盛泽地区印染企业搬迁进程,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水质,2005年12月27日,吴江市人民政府吴政发[2005]210号文向江苏省环保厅申请在桃源镇设立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并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要求编制实施方案,争取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评价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区域开发建设前期必须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区域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建设方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区水、气、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划分见表1-1。表1-1水、气、声环境质量功能类别环境要素功能质量目标环境空气二类区二级(GB3095-96)地表水(大德港)工业、农业用水=4\*ROMANIV类(GB3838-2002)声环境3类3类(GB3096-93)环境敏感目标评价区内没有特殊需要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区域内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见表1-2。表1-2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规模(人)保护要求(环境功能)大气试验区附近严慕村E毗邻约26户二类区大德村NW1000约60户二类区铜锣社区NE1600约200户二类区水体大德塘N毗邻工农业用水=4\*ROMANIV类噪声试验区企业厂界外1m3类根据试验区的性质,试验区内企业运行时主要排放生产废气、生产废水、工业固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可能会对敏感目标有所影响。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营运期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项目的排污、交通运输及试验区内生活活动的排污。水污染源及污染因子根据规划主要引进行业为印染和化工,印染行业排放的工艺废水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SS、色度、NH3-N、TN、TP。设备维护及保养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油类、SS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地表径流。大气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试验区内建设自备热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印染行业基本没有工艺废气产生。试验区内污水厂产生恶臭类气体,主要是H2S、NH3等;道路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噪声污染源机械设备噪声:各类生产设备运转噪声以及基础设施中的水泵、风机、空调等引起的机械噪声;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固体废物工业垃圾,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及设备维修时产生的废弃边角料、废弃工具零件、废包装材料、废次品等,其中可能存在部分危险废物;污水厂污泥;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废纸和其它生活废弃物;各类除尘器捕集的烟、粉尘;其他关联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包括流动人口增加,项目地区人口在年龄、性别、文化结构方面的改变;区域开发活动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城市景观、区域风景区和旅游经济的影响;对项目地区现有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对开发区繁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提升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能力的影响。评价因子根据上述对污染因子的识别,筛选出评价因子见表1-3。表1-3 评价因子评价要素评价因子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地表水环境pH、CODcr、BOD5、色度、NH3-N、挥发酚、TPCODcr、NH3-N地下水环境高锰酸盐指数、色度、挥发酚、pH、氨氮-环境空气SO2、PM10、NO2、H2S、NH3SO2、PM10、NO2声环境Leq(A)Leq(A)土壤Ni、Cu、Cr、Pb、Zn、Cd、As、Hg-固废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分类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生态环境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绿化率绿化率环境景观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协调性、多样性、生动性社会环境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等居民生活质量、区域经济发展等评价重点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试验区及附近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根据当地的环境现状和预测开发活动污染排放情况制定大气和水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求;对试验区开发规划进行评价,从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环境现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限制因素以及改进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规划的建议和对策。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评价范围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1-4。表1-4 各评价要素评价范围评价要素评价范围生态试验区内空气以试验区热电厂排气筒为中心,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轴的边长为6km地表水试验区四周的的河流:沈公桥河、白寺港、紫荇塘、大德塘;污水排放的河流郑产桥港(后塘港)及相连的大德港(试验区下游)声环境规划区域内固体废物规划区域内部,并追溯到最终处置场所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ROMANIV类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值,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执行4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4\*ROMANIV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79-1996)中二级标准,试验区内计划建设的热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中燃煤锅炉第3时段排放标准;试验区污水厂H2S和NH3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3\*ROMANIII类标准。试验区规划简介试验区性质新开发的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工业小区。实施目标和主要任务实施目标:通过试验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大力削减“产业项目”污染物排放,通过实施总量控制计划,在印染企业贯彻全过程控制和循环经济的思想,广泛推行中水回用等先进生产技术,鼓励企业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工作,强调全过程控制和源头削减,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时扩大循环经济的外延,将可用废弃物资源化,如推广中水回用、粉煤灰制砌或水泥等,试验区内印染企业回用水比例从吴江当地不足10%的水平上提高到35%以上。主要任务:首期拟将盛泽镇2家企业迁入桃源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入区后两厂通过采用中水回用等技术,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排污总量限制在10000m3/以后逐步从盛泽镇再搬迁2~4家印染企业。投资估算和主要的经济环境指标预计首期项目总投资达73804万元,实施期限为3年(2006年~2008年)。首期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7.52亿元以上,可以净增税收0.86亿元以上,印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4000m3/d,可解决1400余人就业。试验区最终完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以产生工业产值13.72亿元以上,净增税收1.76亿元以上,印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10000试验区土地利用现状基地现状多为已规划为建设用地的农田、林地和河道,地势平坦,区内仅有少数村镇民宅位于沈公桥河沿岸。经现场踏勘考察,基地内河道均为小河沟,与外界的大河不相连,见附图5试验区地块原始地形图。试验区功能规划试验区按功能划分为产业用地、配套用地和道路、河道、绿化等基础设施用地,各功能区用地详见表2-1。表2-1各功能区规划用地序号类别面积(亩)百分比(%)1产业用地50965.5计划搬迁织造印染企业200预留织造印染企业3092配套用地22623.5热电厂108污水处理厂90工业水厂20自来水厂83基础设施用地10510.9道路36河道24绿化40其它用地(防汛排涝站等)5总规划用地840=SUM(ABOVE)100.0配套项目规划“配套项目”规划包括已批准建设的热电厂,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以及已有的自来水厂。“配套项目”规划建设用地226亩。产业项目规划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以织造印染行业为产业定位,在试验区内计划搬入4~6家织造印染企业,首期搬入2家印染企业。“产业项目”规划建设用地509亩,首期规划用地200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本环评对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土壤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SO2、NO2、PM10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监测期间SO2、NO2、PM10的样品检出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相应功能区评价标准的要求,其中SO2、NO2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表明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挥发酚、pH值、氨氮均达到评价标准;BOD5超过评价标准,但均达到Ⅴ类标准;CODCr有超标现象,但超标幅度均较小,均可达到Ⅴ类标准。各监测断面总体水质均无法达到Ⅳ类水体要求,水质状况较差。声环境现状评价 试验区现状声环境质量较好,均可达到功能区标准,但夜间蛙声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大,造成部分监测点夜间噪声超过昼间噪声。土壤环境现状评价试验区现状土壤质量较好,均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色度达到评价标准,氨氮超标,表明试验区地下水存在一定程度污染,且氨氮污染很严重。规划方案分析与城市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城市用地规划相容性分析本项目《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位于铜锣社区的西部,其土地功能在《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属于工业用地,因此本项目在城市土地功能利用上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容的。与城市产业定位规划相容性分析本项目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发展织造印染企业为主业,属于桃源镇重点发展产业,符合《桃源镇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中的产业定位。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吴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吴江市盛泽镇,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对下游浙江省嘉兴市北部的河流水系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此,吴江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展了对盛泽地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污水排放控制。但是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盛泽镇的水环境治理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吴江市确定了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的方针为了彻底解决盛泽镇的水环境污染,确保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引导并搬迁印染企业至指定区域、达到削减工业污染源的污染治理方案,从污染产业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建立印染企业经济试验区是吴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织造业是吴江的传统产业,也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其兴衰直接影响吴江的经济发展。纺织印染行业污染严重,其治理力度明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特别是吴江盛泽水网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影响了吴江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声誉。实施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可以使吴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继续做强纺织产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符合构建和谐吴江、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盛泽部分印染企业搬入桃源循环经济试验区后,使印染企业适度集中,可以做到污水排放口集中管理,将大大减轻政府管理力度和减少企业偷排的现象。同时对盛泽镇来说,一方面可进一步减少盛泽地区的污染排放环境总量,减轻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地区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盛泽地区发展高科技、低污染产业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减轻吴江市废气污染的需要。盛泽镇印染企业搬迁中,若仍然采取各企业自建锅炉房的方式,则烟囱林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热电联产”,将热电厂余热制成蒸汽供印染企业使用,可有效解决印染企业锅炉及烟囱的废气污染,集中解决印染厂烟气污染问题。“热电联产”项目利用发电后所排出的高温废气,经余热锅炉回收生产的高温、高压、高品质蒸气,由供热管网向印染企业及周边其它企业提供,蒸汽的品质与自建小锅炉相比更高也更好。项目投产后,搬迁进入的印染企业可以不建高污染、高能耗的小锅炉,也就没有烟囱污染的困扰。“热电联产”高效、低耗、污染少的清洁生产特点十分明显,每年向印染企业及周边其它企业提供蒸汽80万多吨,可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通过集中供热,生产成本也会明显下降,印染企业的生产效益可提高3%以上。总之,在桃源镇铜罗工业区建立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吴江市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试验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区位分析本试验区地块距铜锣社区1.6km,距离比较适中,既可以与人口聚集地保持一定的环境缓冲空间,又有利于工作人员在社区和试验区之间的通勤,保持试验区和社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充分发挥社区居住和文化娱乐的作用。本试验区的选址,必然带动社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试验区在铜锣社区的西南方向,根据当地的风频分析,当地以东南风和东北风为主导风向,试验区位于铜锣社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东北风)和侧风向(东南风),因此,试验区选址地有利的区位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气污染物对人口聚集区的影响。交通条件本试验区地块位于桃源镇,桃源镇位于吴江市西南部,距上海95km,苏州60km,湖州50km,杭州85km用地条件分析选址地块范围东起沈公桥河、西至紫荇塘、南靠白寺港、北到大德塘,四周均为河道,属于显著性地物标志,因此地块具有较好的独立性,边界较易控制,具有较好的屏障作用。从项目选址地块这一地貌特征判断,该地块比较适宜于规划建设需要有一定控制距离的项目,因此将该地块作为试验区选址地是适宜的。目前地块内主要是农田、林地和河道,土地平整,便于各类管线布设及大规模土建项目的机械化施工,节省费用。基地内河道为小河沟,与外界的大河不相连,在施工时不易对基地外的河流造成污染。选址地块东侧有居民35户,位于基地东北侧和东南侧边缘,如果需要动迁,费用也较少,而且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小。选址地块面积840亩,东西长约750m,南北长约870基础设施分析选址地区虽然为农村地区,地块现状为农田,但由于与铜锣社区较近,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供电、供水、电话通讯等均可比较迅捷地接入城市已有网络,铜锣社区已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试验区本身也计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集中供热系统。选址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能很好地满足试验区建设并迅速投入运营的需要。对保护目标的影响试验区选址地及附近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文物保护对象。选址地离太湖岸边最近距离约17km,是属于5km以外的太湖三级保护区(在5km以内的区域属二级保护区),《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规定:“在三级保护区内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请领取排污许可证,并在排污口安装污水排放计量器具。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按照排污总量收费。建设项目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实施‘三同时’以及三级保护区内控制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等要求。本试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建设中采用各种环保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及地方的环保要求,能满足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有关要求。因此,从总体上看,在选址地建设本项目是合适的。试验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分析生态适宜度评价是通过分析试验区主要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与镇域内的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在评价功能区布局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价试验区土地规划利用是否合理。按照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前后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调整,对循环经济试验区进行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对试验区东侧一带的居住用地进行居住生态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分值分为4级,综合评分值在85分以上的为“很适宜”级,在70-85分间的为“适宜”级,在40-70分间的为“较适宜”级,低于40分的区域为“不适宜”级。(1)工业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试验区在吴江市的最南面,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侧风向,对镇区的影响较小,区内绿化用地约26700m2,绿化率4.2%;试验区按照高标准的要求作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并沿道路走向建设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线及通讯线路;区内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试验区的污废水收集后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采用三级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为:试验区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评分分别为70,属于“较适宜级”(2)居住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居住区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三级指标体系,评价总分为40,试验区内居住用地属于“较适宜”级,但处于标准的下限。工业区污染源分析试验区开发污染源分析根据《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方案》,试验区内规划入驻企业包括:罗森吴江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试验区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2家从盛泽镇搬迁来的企业上述企业占试验区用地531亩,此外尚有309亩地作为织造印染企业预留用地,主要将从盛泽镇具有搬迁意向的印染企业中选择。试验区污染物排放量根据试验区的布局和导向,印染企业污水全部纳入工业区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试验区污水排放量统计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中污染物排放量和电厂废水排放量;各企业用能采用电能和蒸汽,蒸汽全部由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电厂提供,同时根据印染行业排污特征,基本无工艺废气特征污染物排放,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仅统计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电厂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固体废物主要统计污水厂和水厂污泥、电厂粉煤灰。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1。表5-1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排放量废水量731万t/aCODCr1095t/aBOD5219t/aSS1095t/aTN146t/aNH3-N182.5t/aTP3.7t/a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5-2。表5-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排放量SO2391.95t/aNOX463.12t/a烟尘93.75t/a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7.66万t/a,其中污泥0.67万t/a。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飞灰量38214t/a、炉渣31752t/a、生活垃圾24t/a、污泥750t/a。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运行期主要的空气污染是罗森化工公司自备热电厂燃煤锅炉燃烧废气污染,还包括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罗森化工热电有限公司于2004年委托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就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报告关于燃烧废气污染物排放影响分析参照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相关内容。预测方法选用高斯扩散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地面浓度。预测污染源源强见表6-1。表6-2废气排放源参数排气筒高度100m排气筒出口内径3.0m烟气温度78烟气量300000Nm3/hSO2排放量60.3kg/h烟尘排放量14.42kg/h预测结果一般气象条件下SO2小时浓度预测计算结果表明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B、C、D、E级稳定度下,不同风速的情况,外排的S02在下风方向地面轴线上的小时浓度最大增量为0.0380mg/m3,为二级标准值0.50mg/m3的7.6%,对环境影响很小。薰烟状态下SO2最大小时落地浓度预测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出现薰烟条件混合层内B稳定度时,SO2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增量出现在下风向700m处,一次最大地面浓度增量为0.0824mg/Nm3,占二级标准16.5%,由于薰烟气象条件出现频率较低(约1.9%),时间较短,一般十几至三十分钟,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各污染因子日均浓度分布

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在3个典型日的气象条件下,各敏感点的SO2日均浓度增量不超过0.0079mg/m3(约占二级标准的5.27%),PM10日均浓度增量不超过0.0019mg/m3(约占二级标准1.27%),因此,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正常情况下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与现状本底迭加后均远低于日均平均浓度标准限值。年均浓度分布根据预测结果,周围敏感点大德村的浓度增量最大,SO2年均浓度为0.0011mg/m3(约占二级标准的1.83%),PM10为0.0003mg/m3(约占二级标准的0.3%),因此,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运行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各敏感点达标分析从现状监测结果来看,评价区域SO2、NO2、PM10环境质量较好,SO2、NO2小时浓度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分别为0.04、0.10,SO2、NO2、PM10日均浓度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分别为0.07、0.13、0.73。与预测结果叠加,试验区建成运行期各敏感点SO2、NO2、PM10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污水厂恶臭气体影响分析试验区将建设1座处理规模为3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运行期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污染物为H2S、NH3试验区内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印染废水,此外还包括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总量为405m3/d,为处理容量的1.4%,由于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因此试验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根据调查,国内一些类似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置的卫生防护距离通常在100-300m之间,因此试验区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应在100m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废污水受纳处理可行性分析本项目将自建污水处理厂一座,尾水拟排郑产桥港。尾水排放口位于郑产桥港和大德塘的交汇处,距大德塘汇入口约500m。预测目的本环评对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尾水排放与水体完全混合后的水质情况进行预测,为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尾水排放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预测因子根据项目地块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控制目标,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确定为COD和NH3-N。预测模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对开发区拟建污水处理厂外排尾水利用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在充分混合段采用一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而在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污水排放情况根据本评价污染源预测结果,污水排放情况见表7-1。表7-2 开发区污水排放情况污水量(m3/s)排放浓度排放量COD(mg/L)NH3-N(mg/L)COD(t/a)NH3-N(t/a)730万150251095182.5预测结果平水期:污水排放后,在其下游140m左右即与河水完全混合。距排污口2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最大浓度增量分别是:3.071mg/L、0.512mg/L;距排污口5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2.006mg/L、0.334mg/L;距排污口10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1.434mg/L、0.239mg/L;距排污口25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0.913mg/L、0.152mg/L;距排污口40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0.121mg/L、0.136mg/L。枯水期:污水排放后,在其下游110m左右即与河水完全混合。距排污口2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最大浓度增量分别是:3.536mg/L、0.589mg/L;距排污口5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2.285mg/L、0.381mg/L;距排污口10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1.628mg/L、0.271mg/L;距排污口2500m处,河流中CODCr、NH3-N浓度增量分别是:1.034mg/L、0.172mg/L。根据浓度线性叠加原理,污水排放郑产桥港后,自排污口向下游1.5km内COD浓度出现超标,NH3-N则延续到2.5km范围。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工业生产噪声影响分析工业区内工业企业固定噪声源均应做到达标排放(厂界噪声昼间65dB(A)、夜间55dB(A))。从规划布置来看,试验区外界均为河流,河流对岸基本以农用地为主,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均距离在100m以外。工业区和居住用地以道路和河流相隔,并布置有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因此在工业区企业噪声达标的前提下,工业企业固定源噪声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相对交通噪声而言要小,工业区生产噪声对周边声环境影响不大。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分析主要道路交通情况由于本试验区总体面积不大,区内设道路5条,其中区主干道为对外沟通的主要通道,路幅宽度为30m,2侧布置有10m的绿化带,其余4条道路均为次干道,路幅宽度为16-20m道路交通影响预测及评价预测方法式中: Leq(h)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Ei-第i类车的参考能量平均辐射声级,dB(A);Ni-在指定时间T(1h)内通过某预测点的第i类车流量;D-测量时受影响的人离道路中心线距离,m;S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T-Leq的持续时间,即通过车数Ni的时间,通常指1h;a-受影响的人道道路中心线之间地面覆盖物吸收特征因子;Bs-噪声屏障因子。预测车流量见表8-1。表8-1试验区道路车流量计算结果(辆/h)昼间平均小时夜间平均小时高峰小时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车流量大型车小型车主干道12542899644189632118054171389次干道4189632113932107602139463预测结果试验区建成运行后,昼间道路红线处可以满足4类功能区要求,但夜间影响范围相对较大,主干道距离道路中心线170m内都不能满足功能区要求。从试验区道路干线布局来看,主干道南北向贯通试验区,两侧均为工业用地,因此交通噪声对居民等敏感目标没有影响。大部分次干道附近也没有居民,仅靠近热电厂南界的一条次干道附近有少量居民,但由于该道路在居民区附近为断头路,车流量不大,对居民的影响也有限。航运噪声影响分析试验区四周的航运河道目前已经存在,今后航运船只数量随着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可能将增加。目前对试验区四周各航道的航运量没有统计,也没有规划的数量,因此对航运噪声的影响很难分析。但根据现状来看,区域航运引起的噪声污染很小,四周声环境质量现状昼间低于53.1dB(A),夜间低于50.9dB(A),均可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要求。但随着试验区建设运行,航运量会有所增加,因此仍应做好防护措施。区域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产生量根据污染源预测,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固体废物总产生量为8.56万t/a,其中生活垃圾约为0.9万t/a,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为7.66万t/a,另有少量危险废物。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式一般工业固废根据规划,将按固废的不同性质采取综合利用和回收的处置方式。试验区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66万t/a,主要包括灰渣、炉渣和污泥。试验区的炉渣和灰渣委托吴江兴源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电厂污泥由当地环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和水厂污泥采用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研究所提供的技术,利用热电厂蒸汽进行污泥处置,脱水后制成轻质节能砖。危险固体废物规划未明确危险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去向。试验区危险废物主要是含有染料、颜料残余物的废弃物包装材料,本环评建议试验区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理。生活垃圾试验区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吴江市垃圾焚烧厂(平望镇)筹建工作已经开始,预计2010年建成一期,在焚烧厂建成前,要求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应遵循分类收集、集中运输的原则,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根据生活垃圾的不同性质运至填埋厂或堆肥厂;2010年后,吴江市垃圾焚烧厂将陆续竣工投产进入正常运行,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可纳入焚烧厂处理。区域固体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一般工业固废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重点是推广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其产生量,其次是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无利用价值的固废应作无害化处置。试验区将污泥及固体废物产生等作为控制指标,纳入到企业经济考核指标中,作为企业履行产品生产环节经济发展的激励制度,鼓励企业积极采用降低能源消耗的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减轻对环境压力。试验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为灰渣、炉渣和污泥;炉渣和灰渣可送往水泥厂作为建材原料加以综合利用,无论从经济还是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均是较为成熟和合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是可行的。试验区电厂处理酸碱废水产生的污泥由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做无害化处理,是可行的。试验区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采取脱水制成轻质节能砖的综合利用方案,该技术是由浙江大学环境与生物研究所提供,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授权号:98118046.9),在吴江当地已有成功运行的实践经验。采用该技术,可减少垃圾填埋场的压力,使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得到资源化处理,为污泥最终处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可行的。危险废物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危险废物产生者必须遵守国家和省市的法律法规,负有防止和治理危险废物污染的责任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试验区危险废物应送有回收处理能力的单位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置,以达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的要求。生活垃圾处置方案可行性分析生活垃圾除了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方法外,还可采取堆肥与热解方法,主要处理对象是有机垃圾,应用前提是不可混入其它杂物,但此二种方法处理过后产生的废渣,还需最终处理。因此,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置多采用卫生填埋方式。根据规划,吴江市拟建一座以垃圾焚烧为核心的综合处理厂,并于2010年投入运行,届时,试验区的生活垃圾可由吴江市垃圾焚烧厂处理。区域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环境影响分析试验区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灰渣、炉渣和污泥,炉渣和灰渣送往吴江兴源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通过采用国家专利技术,烧制轻质节能砖;通过综合利用,不仅消除上述固废污染,而且节省了处理费用,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是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危险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危险废物主要为试验区内企业产生的含有染料、颜料残余物的废弃包装材料,将全部交有处理能力的资质单位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污染。生活垃圾处置环境影响分析区域内生活垃圾经简单分类、集中收集后,经垃圾中转运站压缩,运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一般来讲,只要管理得当,不会影响环境卫生。垃圾中转运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恶臭和垃圾渗滤水。垃圾中转站恶臭是垃圾卸料与推压入集装箱转运车的操作过程中散发的H2S、CH3SH、NH3等恶臭物质。垃圾转运站的主要操作工序(卸料平台、料坑、推压工艺)集中在主厂房内,在主厂房上部设置引风机,将臭气引入脱臭塔除臭处理后高空排放,可将垃圾转运站恶臭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一般堆放的时间较短,属于刚开始发酵的生垃圾,渗滤液中COD浓度在3000~5000mg/L,BOD5浓度在1200~1600mg/L,渗滤液经沉淀、过滤处理后COD、BOD5浓度分别可下降10%,然后接入污水管道,排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会对周围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总的来说,试验区内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都有对应的合理可行的处置方式,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基本消除,但必须注意固体废物临时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危险废物,其临时存放场所和运输作业必须符合有关技术和法规的要求,制定必要的应急措施。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大气环境容量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污染排放点为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高架源,其排放量与地面浓度增量是成正比的,也即:C地=C本底+kQ式中:C地:区域内地面浓度,mg/m3;C本底:区域内地面浓度增量,mg/m3;Q: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t/a。当C地等于环境目标值时所对应的排放量Q即为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因此试验区大气环境容量可按下式计算:Q允许=(C目标-C本底)/k而Q预测=C预测/k得出Q允许=(C目标-C本底)Q预测/C预测按此计算,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见表10-1。表10-1试验区最大允许排放量计算结果污染物C目标C本底*C预测*Q预测Q允许SO20.06mg/m30.011mg/m30.0011mg/m3391.95t/a1746.0t/a烟尘0.10mg/m30.087mg/m30.0003mg/m393.75t/a406.3t/a总量控制建议依据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实施计划,确定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因子为二氧化硫、烟尘。由于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的SO2和烟尘排放量远小于环境容量,基于保护本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空气污染控制总量建议以自备热电厂的SO2和烟尘排放量为基础,考虑到区内设立砖厂就地消化污泥有利于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因此控制总量建议值适当放宽,具体见表11-2。表10-2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总量控制因子总量控制建议值SO2440t/a烟尘120t/a水环境容量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指标因子根据试验区水环境现状中主要污染物,选择CODCr、NH3-N作为总量控制因子。容量计算范围鉴于本次规划实施后污水排入郑产桥港,因此对该河道进行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简化和推导,可以得到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式中: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污染物降解系数可以是试验分析成果,也可以采用水质模型率定结果。上述公式既适用于计算稳态容量,也适合于计算动态容量;既可以计算单向河流的容量,也可以计算潮汐河网的水环境容量。本区域拟排河流郑产桥港属于单向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表10-3。表10-3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因子CODcrNH3-N容量(t/a)15.31.5折算成污水量(m3/d)102133.060955.8从上表可以看出,枯季水文条件下,郑产桥港的水环境容量为:CODcr7.8t/a,NH3-N0.5t/d。取水环境容量的70%作为该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规划试验区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时,NH3-N是限制因子,该排污口的允许排放量为6.1万t/d×70%=4.3万t/d。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根据试验区规划以及本评价污染源预测结果,区域最大污水排放量为2万t/d,显然均没有超过其最大的允许排放量,因此建议可将其作为总量控制指标,见表10-4。表10-4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t/a)污水排放量CODNH3-N总量控制指标730万1095182.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试验区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有飞灰、炉渣、污泥等,总排放量7.66万t/a。另外,试验区的一些企业可能产生危险废物,如染料废物等,送有关专业处置单位处置,不会向环境中排放。由于本试验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因此其排放量总量控制为零。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桃源镇开发历史悠久,工业的发展、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市镇的扩张,区域内的原生自然植被几乎都被次生和人工植被所取代。据现场考察,桃源镇湿地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以水稻土为主;自然植被以落叶、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大豆、蚕豆、油菜、蔬菜和经济作物;水生生态以水产养殖为主,养殖以青鱼、草鱼、鲤、鲢鱼、鳙为大宗,动物约有数十种。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桃源镇地形平坦,地势低平,属湖泊沉积平原,因长期农业开发和人类活动,土地都受到过平整处理,加之地表水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以粘土为主,因此产生水土流失的条件并不充分。试验区的建设包括区内的生态绿化建设,建成后基本上没有裸露的荒地,可以认为建成后区域内不存在水土流失的条件。因此水土流失仅发生在区内各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施工期间内,且流失水土程度主要受到施工时间长短、地表开挖裸露面积和降雨情况的影响。根据当地地形平坦、雨量丰富、年降雨天数多、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粘重等特点,只要在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施工期间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就可以解决建设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问题。规划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水域、湿地和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物种的影响。(1)对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由于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基本不占用水面,区内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集中收集后,送至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因此开发建设对区内地表水体的水量无不利影响,但由于存在建设期内不可避免的水土流失、初期雨水、人为活动的影响等,加上目前水质已呈一定的污染状况,区内河流水域抗污染或富营养化能力弱,因此,区内水域仍存在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主要威胁途径有:地面径流(初期雨水)带来的污染物;水土流失带来的营养盐(主要在建设期);人工绿地维护中化肥与农药的流失;生活垃圾处置不当或被随意丢弃的污染;区域外汇水范围内营养盐的流入。一般而言,对水域湿地生态系统影响最为显著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影响水量水质,二是对湿地生物的破坏或干扰。由上述对水域(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可知,规划建设对水体的水量无明显影响,而通过水质恶化对湿地生物的影响是主要内容。从试验区建设的特点分析,区域内湿地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河水富营养化带来的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人工设施取代原湿地植物生长土壤导致的对湿地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如浆砌片石堤坝取代原有土质河堤等)以及外侵物种的影响。(2)对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的影响当地没有珍稀濒危物种,因此试验区的规划建设对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物种无影响。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区域陆生生态现状以农业生态为主体,农田生态系统分布广、面积大;对区域规划建设前后进行比较分析,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农田生态系统类型的丧失,但同时绿地覆盖率得到大幅提高,绿化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范围扩大,因此从整体上区内陆生生态的结构与功能得到了改善与加强。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不利因素(1)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和人类活动密度强度的上升加大了区域生态压力;(2)污染物种类和数量的迅速增加构成了对区域生态的巨大的潜在威胁,生态风险加大;(3)人工设施面积增大,改变了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过程,如汇水产流过程,野生动物迁移、觅食和求偶、植物种子的传播等。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是“资源——生产——消费——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在创造了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自然资源,污染着生态环境,导致资源和环境危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和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客观的现象,本方案将对吴江市的印染企业实行战略性搬迁,通过提高技术和削减污染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升级,以集中供热、污水和废物集中处理、中水回用等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为原则,改变目前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同步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发展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方案实施后,印染企业逐步向试验区集中,有利于促进各生产要素的聚集,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共聚效益,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案实施后对吴江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布局进行了调整,有助于提高基础设施和各种资源的共享,本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在:(1)投资结构的改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有利于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3)产业布局的调整,可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从宏观上分析,本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工业发展自身的经济规律所驱使,相应要求生产要素集聚和城镇功能以及城镇布局的完善与优化,使产业结构与城镇功能、城镇结构达到相互均衡。而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更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功能的完善,城镇辐射能力的增强,集聚效应的发挥,又会把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本方案实施后,盛泽镇将有10多家印染企业搬迁出镇区,镇区约有840亩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盘活,对这些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用以发展高科技、低污染的产业和城市化建设,在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附加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区域限制,镇区内的这些印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施展不开手脚,迁出镇区后印染企业通过走品质提高型为主的发展道路,产品质量将得到更大的提档升级空间,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从而进一步为盛泽镇的纺织产业服务。经济影响评价经济发展根据吴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试验区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织造业是吴江的传统产业,也是吴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其兴衰直接影响吴江的经济发展。实施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可以使吴江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继续做强纺织产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构建和谐吴江、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2)通过试验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产业项目”的建设,使工业向开发区聚集,在搬迁同时提高印染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装备,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和巩固吴江市印染行业的产业地位和产品竞争力,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吴江市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盛泽镇区的印染企业迁入试验区后,镇区可发展高科技、低污染的产业,其建设过程中将带动服务业和人口向镇区集聚,利用镇区的行政、商业、金融、贸易、科技、文化、信息、交通等优势,辐射和带动镇域的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加快推动盛泽城镇化建设、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因此,试验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是正面和有益的。并随着经济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吴江市的社会经济将有较大的发展。收入分配在区域建设的初期,由于当地农民所拥有专业技能的限制,他们的工作技能相对单一,他们的收入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提高。随着区域建设的进行,进入企业的技术工人和服务行业的人员,这一人群的收入会有提高。各类高级管理人员参加试验区的建设,将带动本地区总的薪金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会使本地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试验区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均起到推动的正面影响效果,因此从长期看,它对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耕地减少试验区建设后,耕地减少,从定性上看,耕地减少存在不利影响。试验区建成后,镇域耕地面积有所下降;而相对吴江市人均耕地则影响较小,并未发生质的变化。考虑到耕地的严格保护与复垦补偿措施以及未利用土地的耕种潜力,本评价认为,试验区的建设虽然减少了地区的耕地数量,但未对吴江市耕地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可采取复垦补偿措施,恢复区域耕地总量平衡,因而消除局部的不利影响。就业影响随着试验区开发力度的加大,企业纷纷落户园区,企业生产需要的工人,是桃源镇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预计试验区建成后,可解决3000余人就业。随着镇区和社区的建设,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将大力发展,金融、税务、电讯、邮政、文化卫生等公用事业人员也将大幅增加,也为当地人员的就业提供工作岗位,同时,由于相关的工业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扩大了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增加多渠道、多方式就业的机会,潜在受益人口众多。这将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事业。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措施主要事故源分析根据试验区实施方案及区内可能引进的企业,试验区存在的主要事故源包括: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轻油站发生油品泄漏、火灾爆炸液氯、液氨储存钢瓶泄漏事故发生影响分析(1)罗森化工有限公司自备热电厂(2)水厂液氯或液氨钢瓶泄漏,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空气中氯气的浓度2-9mg/m3时,人闻到会出现眼、鼻刺激症状,90mg/m3时会产生呛咳,难以耐受,120mg/m3接触30到60分钟可致严重损害,300mg/m3时短时间接触可致致命性损害。风险防范措施点火轻油站液氯库房液氯库房严加密封,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在氯库设置自动漏氯报警仪,并设置氯气泄漏吸收安全装置,一旦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报警装置可发出警报,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同时自动启动碱性中和吸收装置,最大限度消除氯气对环境的影响。氯瓶进出由专职仓库管理员、检修工验收氯瓶,并登录在册。使用时按照先进先用的原则,不用的氯瓶用帽子盖好。氯瓶使用时再检查接口情况,管道是否畅通,仪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蒸发器是否正常,防爆膜完好,安全阀正常,阀门启闭灵活。使用过程中,定时巡检,确保按全。库房内备有应急罩,操作时备有正压呼吸器,橡胶防护衣,以备紧急情况时应急使用。建议设置氯吸收中和塔,并设定在自动状态运行,一旦有漏氯报警即可立即启动中和塔设备,进行中和反应。在液氯库外竖立明显的指示标牌,以便在发生火灾或地震等意外时让消防队员和救护人员知道液氯库内液氯存放的具体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发生意外时要避免液氯流入厂区的雨水管道。氨库设计氨库设计应符合防爆要求。在氨库屋外竖立明显的指示标牌,以便在发生火灾或地震等意外时让消防队员和救护人员知道氨库屋内氨存放的具体位置,采取相应措施。发生意外时要避免氨流入厂区的雨水管道。应急措施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试验区规划的综合论证项目立项目的的合理性论证吴江市印染企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的发展目的是实施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削减盛泽地区工业污染源、搬迁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本试验区的设立,一个主要的原因和目的是配合吴江市盛泽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吴江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削减盛泽地区工业污染源、搬迁印染企业的污染治理方案。吴江市盛泽镇,丝绸纺织及印染工业发达,污水长期超负荷排放,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由于受到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布局、人口现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盛泽镇的水污染问题很难得到有效治理。只有实施部分印染企业搬迁方案,从产业结构源头上进行控制和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盛泽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本项目从立项目的上就是一个保护环境的项目。为了防止从盛泽地区搬迁来的工业项目对本试验区环境形成的污染影响,试验区开发规划中突出了具有治理、改善环境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规划建设的配套设施发挥了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回用等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吴江市印染企业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探索了一条有效方式。因此本试验区立项目的是合理的。试验区总体发展目标的可达性论证试验区发展目标可归纳为:=1\*GB3①通过试验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大力削减“产业项目”污染物排放;=2\*GB3②推广循环经济,将可用废弃物资源化。试验区规划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主要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厂、自来水厂。这些设施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其占地面积约226亩,占试验区总面积的23.5%。热电厂工程建设规模为3台75t/h燃煤锅炉,对外供热量:最大达到123.8t/h,平均93.6t/h,基本可满足区内企业的需求,发挥了集中供热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主要接纳试验区内纺织印染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建设规模30000m3/d,对经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的部分尾水作为深度处理对象,经处理后约有1万t/d水量回用于工业生产,用于印染、漂洗及热电厂循环冷却用水、市政绿化、清洁等一般用途试验区工业水厂建设规模30000m3/d由于基础配套设施具有较大的规模,发挥了其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中水回用等作用,达到了削减“产业项目”污染物、推广循环经济,将可用废弃物资源化的目标,同时基础配套设施集约,发挥了节省能耗和物耗的作用,基本可以实现试验区发展目标和项目的总体发展目的。试验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论证各类用地布置的合理性论证本项目试验区总的地块面积为840亩,主要布置产业用地、配套用地、基础设施用地,三类用地面积的比例约为6:2:1。首先,产业用地占绝大多数比例是合理的,本项目的目的就是要成立印染企业集中区,将吴江市(主要是盛泽镇)的印染织造企业集中布局,试验区应尽可能地多安排产业用地,发挥环境经济的集约效益。第二,配套用地也应占一定的比例,作为循环经济区,配套产业承担着循环经济的中转桥梁作用,本试验区以集中供热和污水回用为循环产业链,因此这两类企业占配套用地的绝大部分。配套用地还包括工业水厂和自来水厂等,这也是本试验区所必需的配套产业。第三,基础设施用地包括道路、河道和绿化,是试验区建设运行必不可少的,其中绿化面积40亩,占试验区总面积的4.8%。本环评建议在试验区各类用地布置时应尽可能多地提高产业用地的面积,适当压缩配套用地规模,如试验区热电厂规划占地达到108亩,其中的备用地和绿化用地就占了其50%(54亩),建议取消备用地,适量减少厂区绿化用地。试验区的公共绿化用地太少,即使参照按《桃源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005-2020年)》(同济大学2005年11月)中的森林覆盖率最低要求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