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高二月月考_第1页
级高二月月考_第2页
级高二月月考_第3页
级高二月月考_第4页
级高二月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2017级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试卷分析:本次考试内容为: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1-3节选择题:1.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3.兴奋的传导或传递:4.神经调节的方式和结构:5.神经中枢:6.下丘脑:7.体温调节、水盐调节:8.激素:9.神经-体液调节:1-66、36、397/8/9/1110/28/32/33/3512/17/2415/18/31/32/3816/26/18/4014/19/20/22/23/25/27/3416/21/25/26/29、30/37/40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C.细胞内液和血液

D.血浆、淋巴、组织液等A、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消化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错误;

C、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D正确.D2.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细胞外液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D.以上都可以

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糖糖.C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成之间相互关系的考查,梳理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然后分析选项中的题图进行判断.解答:

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浆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组织液,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形成血浆,同时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A正确;

B、该选项中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B错误;

C、该选项中的图少了组织液指向血浆的箭头,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C错误;

D、该选项的图中多了由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D错误.A4.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存在的成分是

A.氨基酸B.激素C.二氧化碳D.糖原

糖原是细胞中的多糖,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D正确D5.右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④构成了人体细胞的直接内环境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血浆中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D6.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神经占主导地位。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控制作用,而体液调节对神经调节起影响作用。D7.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A.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B.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膜内外都变为正电位 D.膜内外都变为负电位A8.两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结构突触包括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A9.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与此图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完成“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B.②为④释放神经递质提供能量C.⑤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被⑥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一个神经元只能形成一个突触D一个神经元能形成多个突触10.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反射弧B.感受器C.神经中枢D.效应器A1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A.a和b处 B.a、b和c处C.b、c、d、e D.a、b、c、d和e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图中兴奋向右传递.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同一个神经元的b、c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下一个神经元的d和e处也能测到电位变化,但上一个神经元的a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所以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b、c、d和e处.C1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小脑、大脑、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C.小脑、脑干、大脑 D.脑干、大脑、小脑走路不稳与小脑控制运动平衡相关,语无伦次与大脑言语中枢相关,呼吸急促与脑干呼吸知识相关,故A正确。A13.下列化学物质,不参与人体内体液调节的是A.酶B.胰岛素C.甲状腺激素D.CO2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分布在内环境中,主要有各种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而酶主要存在于细胞中,不参与体液调节.A14.切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血液中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多 B.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减少C.生长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减少 D.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增多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无产生的场所,含量会减少,甲状腺无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B15.下列关于人体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 B.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C.下丘脑能调节水平衡和血压 D.下丘脑能合成多种促激素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能合成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D16.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皮肤散热,维持体温相对恒定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A、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得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A正确;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相互协同,共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错误;

D、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D正确.C17.在水盐平衡调节中,渴觉中枢在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脑干 D.脊髓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解答

解: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18.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故选:BB

19.下图4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正常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正常人体血糖可以维持动态平衡,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吃饭后血糖升高,此时胰岛素浓度升高,随后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浓度也降低.进食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使得血糖浓度降低;随着血糖浓度的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大,胰岛素浓度逐渐降低,使得血糖浓度不至于太低.

故选:B.B2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升高血糖浓度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细胞分为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其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降血糖,A,C错误.糖尿病是由于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B错误.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即葡萄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及时的氧化分解,导致葡萄糖在血浆中大量积累,血糖升高,D正确D21.若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作用时间短暂,乙作用时间比较长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C.若细胞1为甲状腺细胞,产生的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神经调节)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体液调节)的速度快,B正确甲状腺激素作用范围最广,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C正确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图甲体液调节和图乙神经调节都有关,D正确A2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④生长激素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

甲状腺激素为氨基酸的衍生物,可用“饲喂法”补充,

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补充,C错误;

性激素属于脂质,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C正确.C23.下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

B.

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

C.

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

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图中的结构②是受体,其化学成分是糖蛋白,故A正确;

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其靶细胞为垂体,故B正确;

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的合成,故C错误;

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故D正确.C24.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

)A.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

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

D.

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是人体的渴觉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的作用,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同时还是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渗透压升降.D25.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B.

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

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

D.

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图中所体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即可实现A、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故A正确.

B、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所以人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故B正确.

C、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故C正确.

D、人体内环境稳态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D26.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B.寒冷时,促进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代谢降低C.寒冷时,人体产热多,散热少,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A、人为恒温动物,寒冷时,体温不变,酶活性不变,A错误;

B、寒冷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增强,B错误;

C、寒冷时,人体产热和散热也达到平衡,以维持人体体温恒定,C错误;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D正确D27.下面是与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某种物质的调节D.①②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A错误A2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机体内的非条件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B错误;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错误;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D正确D29.如果人经常熬夜,白天工作的时候就容易打“哈欠”,打“哈欠”的调节方式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呼吸加快加深,肺的通气量增大,加快二氧化碳的排除,使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这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C30.下表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神经调节:快、局、短;体液调节:慢、广、长C31.下列有关器官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是A.垂体B.甲状腺C.下丘脑D.脑干本题考查内分泌的枢纽下丘脑。下丘脑既是神经器官又是内分泌器官。作为神经器官可以传导兴奋,作为内分泌的枢纽可以分泌各种促激素的释放激素。C32.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眨眼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及反射类型分别是A.脑,非条件反射

B.脊髓,条件反射

C.反射弧,非条件反射D.反射弧,条件反射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就具有的,条件反射需要后天学习才能获得.题干中的眨眼反射属于先天就具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3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属于反射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不需要耗能C.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D.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34.有关人和动物体内的激素及其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②量极微

③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④经体液传送

⑤都作用于全身细胞

⑥参与组成细胞结构

⑦提供能量

⑧作用后被灭活

⑨是起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A.四项B.五项C.六项D.七项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解答:

解: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器官或细胞分泌的,①正确;

②血液里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②正确;

③大多数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但是也有多肽类(胰高血糖素等)、氨基酸类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类固醇类(性激素等),③错误;

④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体液,以体液为基本媒介进行传播,④正确;

⑤激素能运输到全身细胞,只作用于靶细胞,⑤错误;

⑥激素不参与组成细胞结构,⑥错误;

⑦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提供能量,⑦错误;

⑧激素起调节作用后失活,⑧正确;

⑨激素对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⑨正确.B35.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解答

解: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C3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A错误;B、内环境是细胞外液,缓冲体系主要是H2CO3/HCO3-构成,B错误;C、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但不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中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因此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D正确;D37.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A、钠离子主要存在细胞外液,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正确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缓冲对物种会进行酸碱中和,维持PH稳定,B错误;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肌糖原不分解,C错误;

D、血浆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脑干,促进呼吸运动,D错误.A38.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A正确;B、下丘脑内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B正确;C、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控制排水是通过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完成的,从而调节体内水盐平衡,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腺体是垂体,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故选:D.D39.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代谢产物都通过途径②排出体外B.甲中所有的成分都通过途径①补充C.当甲中乳酸增多时,主要通过缓冲物质调节,④过程一定加强D.当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③过程一定加强A、细胞代谢的产物是排出途径除a通过途径②排出体外之外,一部分水和无机盐通过皮肤排汗而排出体外,部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错误;

4、甲为循环系统,甲中的气体通过呼吸系统交换,4错误;

C、乳酸增多时,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进行进行调节维持Pi的相对稳定,④过程不一定加强,C错误;

D、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D正确.D40.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B.体温升高都是由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C.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会引起皮下毛细血管舒张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某些腺体活动具有调节功能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A错误;

B、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则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得体温升高,B错误;

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C错误;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对内脏活动具有调节功能,D正确D41.(10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

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

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

,b是

,c是

,d是(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

(放大后如图(b)所示),是两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4)若刺激神经元②,兴奋

(填“能”或“不能”)传递到神经元①,原因

。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大脑皮层突触轴突细胞体(树突或胞体)不能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b有神经节,所以b为传入神经,a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42.(5分)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的示意(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激素B是

。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a是

。(2)图中激素C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a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_______调节。(3)促进垂体细胞激素分泌的“信号”是

,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

。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反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糖蛋白或受体43.(8分)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

。(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