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防伪包装设计方案研讨_第1页
包装防伪包装设计方案研讨_第2页
包装防伪包装设计方案研讨_第3页
包装防伪包装设计方案研讨_第4页
包装防伪包装设计方案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伪包装设计

Anti-counterfeitingPackagingDesign防伪包装是综合了包装设计、印刷技术、油墨技术、材料学、色彩学、条码技术等内容的一门包装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基础、交叉运用的作用。防伪技术涉及许多科学领域,如光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红外技术、计算机技术、光谱技术、印刷技术、图纹字码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包装技术等。防伪包装设计课程内容:防伪技术及原理防伪技术在包装中的应用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防伪包装设计授课方式:降低难度,突出重点调查实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实践内容与运用相结合开展第二课堂防伪包装设计参考书:1、《防伪技术》王晓红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印刷与包装防伪技术》张逸新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3、《防伪包装技术》杨福馨、吴龙奇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什么是防伪?防伪(anti-counterfeiting)是指防止以欺骗为目的,未经所有权人准许而进行仿制或复制的措施(GB/T17004-1997),即防止伪造所采取的措施。而伪造是一种以欺骗为目的的仿制或复制的行为,它是指下列行为:对商标产品进行仿造(包括它们的包装、商标、防伪标识等)以欺骗用户或贸易者,使他们误将假品当作真品;或对证件、证券或文件进行仿造(包括它们的封装、签名、印章、防伪标识等)以欺骗公民,使他们误将假证件、假证券或假文件当作真证件、真证券或真文件。什么是防伪技术?防伪技术(anti-counterfeitingtechniques)是指"为了达到防伪的目的而采取的,在一定范围内能准确鉴别真伪并不易被仿制和复制的技术"(GB/T17004-1997)。由此可见,防伪技术是用于识别真伪并防止仿冒行为一种技术手段,是指用于防止伪造或识别真伪的技术措施、产品和技术装备。

防伪包装防伪包装是建立在包装三大功能(保护功能,方便功能和促销功能)基础上,是包装保护功能的补充与完善。防伪包装可定义为:借助于包装,防止商品在流通与转移过程中被人为意识的因素所窃换和假冒的技术与方法。防伪包装主要是针对销售包装而言的,对于那些大批量的工业品包装及运输包装,防伪包装的意义相对小些,甚至有些包装及其产品几乎没有必要防伪。防伪包装设计防伪技术的应用最早仅限于货币、各种有价证券及可能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特种行业。古代防伪技术中国古代所谓的“符”,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防伪功能的凭证,除了用于调兵的虎符外,还有玉符、竹符等等,其原理均为利用文字笔画或大理石、斑竹材质上天然个体特征的不可重复性制成防伪标记。“符”被分成两半收存之后,要求必须曲线、文字、纹理完全相吻合才算“符合”。战国虎符宋代的纸币防伪精选币材:宋代选用“楮皮”川纸专门用于印钞,不准民间采购。印制图案:北宋的交子图案“用屋木人物”组成,外做花纹边框。图形复杂,造假者不易摹仿。加上“辅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先墨间结”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手段;统一书写字迹:古钞上的文字均由名家手书或皇帝御书,然后刻印,且文字较多。例如书刻《孝经》、《警世格言》等,有的则书刻刑律条文。多色套印:“交子”印刷,为了安全防伪,已开始用红、蓝、黑等色,套印花纹图案及官方印章。这大约就是双色及多色套印的开始。民间设立辨钞人:各地官府都在钱局设有辨钞人严惩罪犯:为了打击伪造者,在出土宋代的钞票上可见有“伪造者处死(斩)”的文字。宋代纸币交子中统元宝交钞清代山西纸币防伪押密技术:清代的晋商采用了密押技术以防伪,例如日升昌票号自1826年至1921年的九十五年间总共换了三百套密押。密押和背书,这种一百多年前,晋商采用的技术防伪手段,至今还在银行业务中使用。防伪印章:晋商为了防伪还设计了微雕章,这种微雕章的防伪功能属于微雕防伪,微雕内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完整的一篇,是三百四十五个字,雕刻很精细,需要很高雕刻水平才能雕刻出。原始水印技术:当时山西商人甚至已经开始使用水印技术来保障汇票的安全。票号经严格管理,没有流失过一张使用过的汇票。今天人们只能从他们自己印制的钱票中见到这种原始的水印。大清宝钞古代防伪技术这份立于清朝同治十三年的分家协议,是张世清的祖上张道宗所书。协议书对山林、田地、牲畜、农具、水塘和树木甚至池塘蓄水的使用等,都作了极为详细的分配。为防止文书被伪造,张道宗在文书上制作了密押:每份协议书的落款与另一份交替叠放,在重叠处书写“分关合同”4字。验证时将文书再次重叠,显现字体字迹相同才是真品原迹。古代防伪技术制造水纹纸的方法可以归结为:印明花法,类似木刻水印,就是在纸帘上用线编成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图案,微凸于帘面,抄纸时,凸起处纸浆微薄,故图案透亮而呈现于纸上。二是印暗花法,就是将湿纸压在两块一正一反雕有凹凸图案的木、竹模型中间,用强力压纸,逐幅印刷,使纸隐显图案。纸平放时看不出透明的图形,举纸迎光一看,图案则清晰可见,即现在人们熟知的水印。古代防伪技术早期的水纹纸多是些信笺、诗笺、法帖纸等。到宋代,造水纹纸的工艺便被用于纸币防伪。随后,在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向外国传播。13世纪,意大利工匠在抄纸网上编制出字母数字或图像,使纸页上留有水印作为商标,这是西方首次应用水印。时至今日,水印广泛用于印制需有防伪性的高级公文纸、钞票、护照、证书、账册等。当然,现代水印纸要比印交子时精密得多,是将湿纸通过圆网或长网造纸机上饰有凹凸花纹的水银辊和压榨辊等印压而成,分为黑水印、白水印、阴阳纹水印、湿压水印、仿水印等多种。防伪技术一般防伪技术具备以下特点:难以复制和仿制、设备投资大、防伪产品本身价格合理、易于检验、制作在产品上的防伪标识不能去除下来重复使用等等。防伪技术的设置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产品内在结构上使用高新技术或专门设置增加仿造难度的技术点;二是在产品的包装上加贴防伪标志或增设防伪措施。目前用到的主要有防伪油墨、防伪印油、印章防伪、防伪全息、防伪纸张、防复印技术、电子创作防伪技术、多媒体防伪技术、结构防伪技术、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和数码防伪技术等十余种技术。国内外防伪技术主要存在形式安全印刷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应用领域包括钞票、支票、汇票、存折、邮票、税票、保险单、发票、存单、股票、礼券、债券、彩票、车票、机票、船票、硬币制造、纪念币制造、护照、通行证、签证、信用证、结婚证、毕业证、许可证、资格证、所有权证书等各种证明、证件。这一领域由于其传统性和高安全性,往往由政府控制或管理,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和产业供应链。国内外防伪技术主要存在形式防伪包装的存在形式及应用领域包括烟草包装、药品包装、软件包装、产品软包装、包装内容物、透视激光全息塑封薄膜等。国内外防伪技术主要存在形式防伪标识的存在形式及应用领域包括酒类、服装衣标、鞋标、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化妆品、保健品、食品、体育用品、汽车零部件、农用物资、玩具等。国内外防伪技术主要存在形式安全识别的存在形式及应用领域包括信用卡、身份证、驾照、社会保险卡等采用的磁信息技术、IC卡技术和生物信息特征识别技术等。常见防伪技术1997年10月5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伪技术术语》,编号为GB/T17004-1997,并定于199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首版之中,为了应当前工作之急需,先列入了一批比较常用的防伪技术,他们是:防伪油墨、防伪印油、印章防伪、防伪全息、防伪纸张、防复印技术、电子创作防伪技术、多媒体防伪技术、结构防伪技术和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十种技术。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形式防伪防伪方法技术防伪管理防伪内容防伪{{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管理防伪又称为软防伪,是指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达到防伪目的的一类方法,如加强产品包装材料和零部件的管理,对假冒产品的打击等。技术防伪又称为硬防伪,是指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防伪的一类方法,如各种防伪标识等。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内容防伪是指产品本身无法仿造,产品本身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是最高级别的防伪方法,只适用于少数产品。形式防伪是指产品之外的防伪技术,一般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较长的防伪生命周期,其防伪标识必须与产品或产品的包装紧密结合在一起。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形式防伪是防伪的主要方法,目前绝大多数的防伪技术和方法都属于形式防伪。1、明记防伪和暗记防伪2、公示防伪和查询防伪3、标识物防伪、包装标识防伪和自身标识防伪4、标识可复制防伪和标识不可复制防伪5、经济防伪和竞富防伪6、确定信息防伪和随机唯一信息防伪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7、物理防伪、化学防伪和生物防伪8、印刷防伪、纸张防伪和包装防伪9、简单识别防伪和复杂识别防伪10、单项防伪和复合防伪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防伪技术类别(按防伪技术难易和复杂程度划分)第四类防伪技术:一般的防伪技术第三类防伪技术:在一般防伪技术基础上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技术第二类防伪技术:采用多学科的防伪技术并经过适当加密处理的技术第一类防伪技术:采用了极难仿造的防伪技术防伪体系的类别划分防伪力度(anti-counterfeitingcapabilitygrade)识别真伪、防止假冒伪造功能的持久性与可靠程度,可按防伪技术的仿制程度、防伪技术类别、检测手段的先进程度、保持防伪性能的最低时间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高级,D为最低级防伪技术六项基本要素防伪标识或防伪标识物是最基本的物质保证。识别方法,对于大众消费型的产品,应尽可能提供简便、清晰的辨伪方法和手段。避免防伪标识被仿冒或防伪标识物被仿造、抄录、拷贝的方法。避免产品上或其包装上的真的防伪标识物被造假者再次利用的方法。避免载有防伪标识或防伪标识物的真包装被造假者再次利用的方法。避免防伪密码、防伪标识物、载有防伪标识或防伪标识物的真包装通过非法渠道落入造假者手中后被用于造假的方法。防伪技术的作用与任务科学验证作用保护作用促进作用技术服务作用调控和管理作用防伪包装的特点防伪包装的功能多,传递的信息多防伪包装的设计、生产和使用更科学、难度更大,更注意原理、方法和技巧防伪包装的隐秘性防伪包装的防伪作用只有在商品的销售包装中才能得以体现防伪包装的防伪作用有时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实现常见防伪技术仪器鉴别防伪技术该技术是指通过仪器识别标的物所含防伪措施的真伪。目前我国主要集中开发生产人民币伪钞鉴别仪,条码读写器也在开发中。常见防伪技术人体特征防伪技术该技术是利用人体某一特征来实现防伪识真的技术。如人体遗传密码识别防伪技术、人体指纹识别防伪技术、人体掌纹识别防伪技术、人体眼底虹膜识别防伪技术、人体声纹识别防伪技术、人体面容识别防伪技术、人体红外热像识别防伪技术。常见防伪技术结构和包装防伪技术该技术是指在设计制造产品上或产品包装上采用某种特殊的构思设计,从而使产品达到保真,通常包括结构、外观、封装防伪技术。这种防伪技术在酒的瓶盖和香烟包装盒上应用得最广泛。常见防伪技术数码—网络防伪技术该防伪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编码技术和高科技印刷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的防伪技术。数码—网络防伪技术包括两部分技术。一是数码密码生成技术。即对需要防伪的商品设计一组各不相同的数字码,并配上相应的密码。并将其制作成防伪标识附在商品上;二是带防伪标识的联网核验技术。对携带有核验的信息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设备核验产品真伪。目前核验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上网进行。常见防伪技术核径迹防伪技术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它是应用原子能反应堆或重离子加速器等设备,制作具有大量微孔(人眼看不见的)随机形成的图案,再通过特种制版工艺和印制工艺,将其印制成各种防伪标识。这种标识具有难以仿制、易于识别和批量生产等优点,应用领域十分广阔。目前制作的标识有滴水形防伪标识等。常见防伪技术磁码防伪技术用特制的微弱磁性油墨和高科技印刷技术,印制成条形磁码(形似普通商品条形码)并将该磁码制作成磁码防伪标识,或将该磁码直接印制在商标包装物上,用非磁性油墨对条形磁码部分予以复盖。由于这种磁码具有多参数混合编码的隐含性,编码的随机性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极难破译,极难仿制。识别商品的真伪只需采用特制的磁码鉴别器对商品上的隐含条形磁码进行检验,便可知商品的真伪。常见防伪技术光学防伪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散射、反射、透射、吸收、衍射等基本规律、获得某种特殊的视角效果,从而形成某种防伪技术和防伪产品。如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和防伪全息膜、防伪全息纸、防伪全息烫印箔、全息防伪标识;光学薄膜防伪标识、莫尔条纹双卡防伪标识、偏振光学双防伪标识、集成照相防伪标识、图形输出激光防伪标识等。常见防伪技术油墨防伪技术该种防伪技术是在普通油墨连接料中加入特殊物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为特殊油墨的技术。目前防伪油墨主要有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磁性防伪油墨、热敏变色防伪油墨、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光学可变防伪油墨、压敏防伪油墨、红外防伪油墨、防涂改防伪油墨、防伪印油等。常见防伪技术纸张防伪技术用特殊工艺方法抄造或抄造过程中,填加特殊纤维材料,制成特种纸张,从而形成防伪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水印纸、含防伪嵌入物的防伪纸、超薄低强度防伪纸、揭启易碎防伪纸。证券、证件用防伪纸。防伪纹理纸等。纸张防伪技术纸张类防伪技术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广的一种防伪材料,它是在造纸过程中采用特殊的工艺和设备,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一定的防伪处理,如加入防伪水印、荧光纤维、安全线等技术。这类材料加工难度大、生产设备投入大的特点,一般造假者不具备这种能力,有较好的防伪效果。目前,常用的防伪纸张有:水印纸、纤维纸、安全线纸、分层染色纸板以及原子和径迹纳米和水印纸等。纸张防伪技术水印纸水印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是在纸幅的成形过程中,利用网上成型技术,在纸页刚刚交织形成,还带有水分时,通过特殊工艺,使湿纸页部分组织变化,形成各种标记或图案。在普通背光照射下,可以看到清晰透明的水印图案。纸张防伪技术纤维纸纤维纸是指在造纸时将防伪纤维丝均匀地加入纸浆中,纸张造好后,能用肉眼或通过紫外线激发看到在纸中的防伪纤维丝。加入的防伪纤维有普通彩色纤维丝和在长波或短波紫外线激发下发出荧光的彩色或无色纤维丝。纸张防伪技术安全线纸防伪安全线是在造纸中通过特种设备将安全线加到纸张上的。防伪安全线的制造及在造纸环节中的工艺相当的复杂,安全线的防伪性能优于水印纸和防伪纤维纸。按照安全线的种类,大致可分为金属安全线、有色塑料薄膜荧光安全线、无色塑料薄膜荧光安全线、印有文字的安全线、碳晶体安全线、原子和径迹纳米安全线、激光全息安全线、磁编码安全线等。纸张防伪技术分层染色纸板分层染色纸板是一种新型包装防伪材料,是在造纸过程中对内部纸浆层进行分层染色,利用纸张本身的可撕性及可打磨性,将防伪标识功能延伸到了纸板的内部结构中。这种内层彩色结构只有在造纸过程中完成,一般印刷技术不能仿制。纸张防伪技术原子核径迹纳米核水印纸原子核径迹纳米核水印纸是使用加速器产生的核径迹图组合拼成由纳米级的微观信息组成的防伪核水印原版,通过特殊工艺将该水印转移到纸上而制成的。这种水印是有肉眼可见的信息组成的,其中还含有更多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信息,这些信息可用专门配套的识别仪器自动识别。常见防伪技术防伪印刷技术该技术是指将防伪措施通过印刷的方式转移到印刷品,使印刷品具有可鉴别的方法,包括防伪印刷设计与防伪印制技术。如计算机辅助设、电子雕刻制版、背对印刷、彩虹印刷、隐形印刷、缩微印刷、水印印刷、凹版印制花纹对接、接线印刷、多色迭印等防伪印刷技术。常见防伪技术其他防伪技术和防伪技术产品主要有条码防伪技术、印章防伪技术、特殊防伪材料、防伪智能标鉴、规则揭露防伪标识等。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防伪技术目前我国的商品从厂家到零售商的传统销售渠道大体分为通过中间商分销和企业建立自有销售体系两类。假冒伪劣商品往往是通过其中某一个环节进入流通领域的,而计算机防伪技木的建立则可以减少甚至是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这种技术是以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综合利用其它防伪技术而建立起来的能够拟盖全国、统一管理的防伪网络体系。防伪网可以将厂家、商家、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直接联系起来,为各方提供防伪查询、物流跟踪、信息服务等。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生物防伪技术主要是利用人体特征、免疫反应、DNA检测等技术手段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伪技术,包括:声音防伪技术、指纹防伪技术、视网膜防伪技术、免疫反应防伪技术和DNA防伪技术。其中免疫反应防伪技术和DNA防伪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它们是分子生物学向防伪领域渗透的产物。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材料化学防伪技术这是一种较早运用于防伪领域的技术。它主要利用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如光、电、水、热、磁等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现象如颜色、图案及仪器检测的信号等变化来判定标识的真伪。化学防伪技术主要是将特殊化学物质(加密物)掺入载体物质中,这种已加密的载体有油墨、纸张、纤维和塑料等,其中以油墨最多。化学防伪技术具有施用方便、成本低廉、隐藏性好、色彩鲜明等特点,因而己被广泛用于票证、商标和标识的印刷上,成为公众防伪的有力手段。今后将紧随化学材料合成的最新成果,把独占性强、隐蔽性强的化学物质用于防伪领域,并积极开拓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加密化合物。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激光全息防伪技术主要利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散射、反射、透射、吸收、衍射等,以获得某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识别产品真伪的目的。目前,在光学领域防伪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利用薄膜干涉效应的多层介质膜结构、光栅结构和利用信息光学的概念的各种类型的全息技术。今后,我国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将向可读、一体化方向发展,并向全息制版技术高层次发展,而数字全息技术(如计算机制版技术等)则是其发展趋势。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物理防伪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学方面独有的传感器技术和生产设备进行有效的防伪。近年来还发展了具有高技术独占性和专一性物理防伪技术,如隐含磁码技术、光致变色、光学变色分子、光化学和核径迹防伪技术。其中隐含磁码技术和核径迹防伪技术在国外未见报道,在国内则被业界人士认为是具有较高防伪性能的高新防伪技术,光学变色防伪技术目前只有极少数外国公司可以生产,我国尚依赖进口。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印刷和造纸防伪技术是指将防伪措施通过印刷的方式转移到印刷品上,使印刷品具有可鉴别的功能,它多用于印钞领域。目前,我国的防伪印刷造纸技术主要有油墨防伪、印刷工艺防伪和纸张防伪等。其中印刷工艺防伪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雕刻制版、凹版印刷、彩虹印刷、花纹对接、对印、接线印刷、折光印刷、隐形印刷、图象干扰印刷、激光全息印刷图形等技术来实现防伪,这种技术多用于印钞和有价证券上。造纸防伪技术则是在商标证件票据及有价证券的载体—纸张上应用的防伪技术。防伪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鉴别防伪技术我国自动仪器鉴别技术的发展起始于人民币伪钞鉴别仪的市场需求,在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如伪钞鉴别仪,条码读写器等具有优势,但在自助服务类设备土,无论是从研究,还是从投入,生产到市场培育都存在着不足。一线防伪与二线防伪包装技术及应用一线防伪包装:一线防伪包装指普通消费者(用户)都能识别真伪,不用专门的技术仪器,仅用简单的方法或目测就可判别其是否真实的包装技术。特点:适用性广且识别方便;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和便于推广;直观、可信度高。一线防伪包装技术一线防伪包装是研究最早,同时也是应用最广的防伪包装技术。最先使用的仿伪包装技术,大多属于一线防伪。我们常见的一些防伪包装技术,如结构防伪包装、油墨防伪包装等均属于一线防伪包装;最先人们采用的印刷防伪,也属于一线防伪包装技术。另外,一些打码技术、光刻技术、全封闭技术、收缩裹包技术、泡罩包装技术均已被用于防伪包装上,这些都属于一线防伪包装的结构防伪包装技术。一线防伪与二线防伪包装技术及应用二线防伪包装:二线防伪包装是一种识别难度较大的防伪包装,需借助于专用仪器及设备方能识别,由专家或技术人员才能识别。二线防伪包装技术是将特殊功能材料、信息经特殊处理的工艺加入到包装中去,或将包装结构制成特殊的结构表现出固有的特性。二线防伪包装其防伪功能与特性很多是靠仪器表现的。因此,二线防伪包装技术是一种非直观的、间接的防伪包装技术。一线防伪与二线防伪包装技术及应用二线防伪包装特点:属于一种间接识别防伪技术二线防伪相对一线防伪技术仿造难度更大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带来工作上的便利可作为一线防伪的验证依据和最终保障二线防伪包装适用性不如一线防伪包装,二线防伪包装不适用于大众消费辨认,且识别费用较高二线防伪包装技术二线防伪包装是在一线防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很多一线防伪包装在消费者进行识别出现疑虑时,就需要有关专家和机构,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裁决和验证,就有了二线防伪包装技术。也就是说二线防伪包装比一线防伪包装有更为科学和更为先进的特点。二线防伪包装过去多用于一些证件和高档贵重物品包装防伪。如护照、身份证、营业执照、海关凭证等。常用的激光全息防伪包装技术、条形码识别技术、电码防伪技术等均属于二线防伪包装技术。一线防伪与二线防伪包装技术及应用一线防伪包装未来发展主要是提高加密技术难度,加强包装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合成;在包装结构的创新与开发上进行深层的研究。更进一步更好的防伪和更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增加准确性)。总的要求是:仿制难度越来越大(破密难度大)、识别越来越简单方便。二线防伪包装将得用于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系统形成网络化,进行由技术到管理的系统打假。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化学防伪油墨技术生物防伪技术材料防伪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防伪技术防伪印刷技术物理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就是利用光、声、电、磁、核等物理原理而设计的防伪技术。光学防伪技术电(磁)防伪技术核径迹防伪技术其他物理防伪技术物理防伪技术光学防伪技术:利用偏振干涉原理的隐含密码图案防伪技术利用旋光色散或双折射效应的防伪技术利用光学莫尔技术制作显现型全息密码防伪利用光衍射原理的防伪技术极红荧光防伪技术X荧光商品防伪技术变形图像防伪技术双卡径迹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光学防伪技术利用偏振干涉原理的隐含密码图案防伪技术:依据物理学中的偏振原理来实现。对一定的材料来说,彩色图案的形状决定于两薄片表面之间各点的厚度。厚度微小的差异,将会引起颜色的不同。达到10-6m数量级时,可引起颜色的变化。偏振光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与传播方向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交替转换的振动形成的。这种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我们称之为横波。声波是靠空气或别的媒质前后压缩振动传播的,它的振动方向与传播相同,这类波我们称之为纵波。横波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振动是有极性的。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它可以向任一方向振动。光的偏振原理自然光是非偏振的,在所有方向振幅相同,机会均等。偏振片就像是一个开着长槽的筛子,只允许顺着长槽振动的光线通过。如上图所示,光线通过第一个滤片后,只剩下水平偏光。由于第二个滤片“筛子”开槽和第一个成90度垂直,所以如果闯过第一道“筛子”后的水平偏振光如果不做一个90度转向,则被完全挡在第二道滤片之前了。若第二道滤片转动一个小角度,如30度,则会有少量的光泄露出来,这就呈现出暗淡的图像。偏振原理图隐含密码图像商标的基本结构1—光学偏振片;2—透明物质薄片112ABA’B’显示商标粘贴处瓶塞偏振片各向异性拨片偏振片支架筒光学防伪技术利用旋光色散或双折射效应的防伪技术:19世纪后半叶,发现了一种特别奇妙的同分异构现象,后来证明,这种现象在生命化学中是极其重要的。这一发现是,某些有机化合物对通过它们的光束具有一种奇异的不对称效应。物质的旋光性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波长不同振动面旋转的角度也不同,这种现象称为旋光色散。光学防伪技术将设计好的防伪图案分成若干部分,采用旋光色散(或双折射)效应综合机密配方几特殊的印制方法将各部分图案信息记录在若干层各向异性旋光性(或双折射)薄膜上,将若干个图像部分叠合成储存有全部图案信息的复合图案,再通过复合不同偏振膜来显示商标图案。光学防伪技术利用光学莫尔技术制作显现型全息密码防伪:光学莫尔理论指,两个变化周期大致相同的图样重叠在一起并错开一个角度时,就会形成莫尔图形。莫尔图形具有以下特点:莫尔图形的形状可能与构成它的两个周期性图样大不相同;看到莫尔图,很难判断构成它的两个图样的形状。莫尔图由直线光栅与直线光栅叠合而成莫尔图由直线光栅与圆光栅叠合而成莫尔图由圆光栅与圆光栅叠合而成进行莫尔密码主全息图的制作光学防伪技术利用光衍射原理的防伪技术:阴影屏幕屏幕缝较大时,光是直线传播的缝很小时,衍射现象明显光学防伪技术利用光衍射原理的防伪技术:光学幻纹防伪技术,光学幻纹标识的特征花纹不是由含有颜料或染料的印刷油墨将光反射或散射到人眼中所看到的,而是有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光学表面将光衍射到观察者眼中产生的视觉效果。具有防伪图案的唯一性、易识别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光学防伪技术极红荧光防伪技术:极红荧光是指用紫外线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560µm)为激发光源照射样品,所发出的荧光波长为650~800µm的荧光。人眼睛对在这一区间的光线特别不敏感,一般看不清楚或者完全看不到。光学防伪技术X荧光商品防伪技术:属于二线防伪技术,技术原理是利用高能X射线或低能γ射线照射商品上的标志涂覆物,使之放射出特定谱线,再利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放射能谱,并与标志涂覆物的标准谱线相对照即可判定商品的真伪。X荧光商品防伪技术X荧光商品防伪方法的标志物组成中包括聚乙烯醇、丙烯酸树脂、阿拉伯树胶、淀粉、糊精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标志物含标志金属元素为0.01%~0.1%。标志物可作为粘贴商标的黏合剂而涂覆在商品印记上的覆膜剂、商品封口处的覆膜剂。光学防伪技术变形图像防伪技术: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对图形形图像产生变形,从而使得造假者难以获得标识物原形。透镜周边附加的防撬突缘是为防止造假者破坏透镜结构以获得标识物而设计的。为一次性防伪标识光学防伪技术双卡径迹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应用原子核等微观粒子作为载体,将其携带的随机信息分别赋予防伪标识卡和检验卡,双卡相合以辨真伪的技术。将具有各自的三维特征的几十万个微观粒子痕迹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入激光全息防伪标识中成为标识卡,另一部分存入检测仪中成为检测卡,形成了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当检测仪探头对准激光全息防伪标识时,标识中的标识卡在检测仪中的检测卡的作用下自动融合,显现出简单而确定的预定信息,就像几十万把钥匙开几十万把锁一样,准确无误地辨别真伪。光学防伪技术双卡径迹激光全息防伪技术特点:双卡连锁保护和唯一性形态隐蔽和不可复制性精细分辨力和单一性简单而确定的可检验性原子核双卡防伪标识物理防伪技术电(磁)防伪技术:条码隐形移印版防伪技术电子防伪商品标识装置射频防伪技术静电防伪技术电致变色防伪技术电致发光防伪技术非硅三维微加工防伪技术电(磁)防伪技术条码隐形移印版防伪技术:保持条码原有集合结构不变,而使条码的PCS值(即条码的条、空对比度)降到0,从而使条码不能被人眼识别、不能拷贝、不能复印和照相。电(磁)防伪技术条码隐形移印版防伪技术:是运用加温移印版进行条码移印的技术措施。在印版和印有条码的纸张中间夹有一张具有隐形化学介质的塑料膜,通过调节温度,将该薄膜加压于有条码的纸张上,使纸上原来明显的条码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隐形条码。这种条码只能被专门的阅读设备识读。

火车票的防伪技术荧光编号版纹防伪条形码防伪(二维图形防伪)辨别方法:一看,二摸,三照一看:逆光看车票上有无铁路的路徽水印,仔细辨认或稍转换角度就可以看见“中国铁路”的“CR”(英文“中国铁路”的缩语)等防伪隐形文字及字符,看字迹是否清晰。二摸:真车票制作工艺复杂,纸张质量好,手感平顺、光滑;假票制作工艺简单,纸张较粗糙,手感粗糙。此外,假票较软,稍稍用手一搓,就很难再舒展。三照:可用阳光或灯光照买到的车票。那些挖补、涂改的车票,因被刮去部分纸纤维,在阳光直射下略发白;用放大镜或灯光照,如站名、票价、车次等处有裂缝或重叠,也多半是假票。识别这类假票,要“抓住”车票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开车时间和价格这几个要点来仔细辨别。常见的假票及识别方法目前假火车票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挖补假票”,制假人员将失效票的车站名、票价和日期挖割下,分类贴上长途站的地点、金额、时间、铺位等,再用电熨斗熨平。另一种是“整版假票”,制假人员利用一张真票票面的图案及相关文字、数字等扫描至电脑,通过高清晰度彩色打印机打印出来,仿真度极高。专家提供的几种识别假票方法

对于“挖补假票”,一种是用放大镜细看票面的数字部分,如发现某些数字与其它字迹不相同或是有涂改过的痕迹,极有可能是假票;如果金额小数点后面仅有一个数字“0”,那一定是假票;票面被挖补处因在制假过程中被刮去一部分纸纤维,所以在阳光直射下略有些发白;此外,用放大镜或在灯光照射下如果看到票面上的车站名、票价、车次等处有裂缝,那也多半是假票。对于“整版假票”,首先可以通过手感识别,真票纸质较好,手感平顺、光滑,假票纸质厚薄不一,手感粗糙。同时,真票票面油墨在充足光线的照射下有柔和的光泽,且能看到防伪水印,而假票票面“中国铁路”标志以及背面的水印较为模糊,且手轻揉票面及数字时,油墨会沾在手上。

最重要的一条:目前火车票有个基本常识:火车票左面最上方的一组编码(譬如10X092122或C090505),在票面最下方的条形编码数字组中,在第二组应体现上面显示编码,显示从字母开始的内容,譬如X092122或C090505显示在票面最下方条形编码第二组数字中。

电子防伪商品标识装置电子防伪商品标识装置是一种制作较为方便、成本低、假冒者无法模仿使用、用户识别方便的标识装置。一般组成有振荡电路、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和显示器。电子防伪商品标识装置欧洲中央银行采用新型防伪技术以对付日益猖獗的欧元假币,准备在欧元钞票中加入一个微型生物芯片,以提高欧元的防伪程度,杜绝造假,按照设计要求,微型生物芯片将植入欧元钞票的纸中,肉眼根本看不见用手摸也感觉不出来。芯片中将储存一组38位数字,这些数字不能存入其他芯片中,因此也无法伪造射频防伪技术射频防伪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即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应用电磁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结构示意图收发模块存储器接口模块收发模块天线天线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电池读写器电子标签计算机网络几种防伪识别技术的比较名称信息载体信息量读/写性读取方式保密性智能化抗干扰能力寿命成本条码纸、塑料薄膜、金属表面小只读CCD或激光束扫描差无差较短最低磁卡磁性物质一般读/写电磁转换一般无较差短低IC卡EEPROM大读/写电擦除、写入最好有好长较高RFID卡EEPROM大读/写无线通信最好有很好最长较高射频卡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定稿制版印刷内层制作配料层压切卡初始化/个人化终检包装

RFID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CONCEPTCOMPONENTS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PRINCIPLE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thedifferencesbetweenbarcodeandRFIDtagADVANTAGES1.快速扫描2.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3.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4.可重复使用5.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7.安全性DISADVANTAGES1.成本高2.缺少全球标准3.安全与私密因素4.癌症风险APPLICATION美国:WALMARK

国防部中国:第二代身份证此产品结合了RFID酒瓶阅读器和温度调节器。在酒瓶上贴上RFID标签,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显示这瓶酒的信息:如葡萄园、生产商和文化历史等。底座是一个热量调节板,可保存酒处于最佳温度SmartCorqcorkprincipleofSmartCorqcork

——nearfieldcommunication这种瓶塞可以阅读、写入并可删除。消费者、葡萄酒爱好者可以通过一部RFID手机与葡萄酒“对话”。葡萄酒制造商就可以将每一瓶酒的惟一编码和其他相关信息写入瓶塞,这样不仅方便存贮和检索,而且可以与葡萄酒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共享数据资源。近距离射频通讯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即NFC技术可以让消费者通过他们的NFC手机获得存储在SmartCorq里面的葡萄酒信息。otherapplicationPROSPECT当一位顾客穿着“耐克”运动鞋走过一个街头液晶广告牌,原先播放的可口可乐广告一下子切换成阿尔卑斯山的旅游风光片,还有画外音对这位顾客说:“去这么美好的地方,还是穿耐克鞋好。”色彩感应技术用USB将瓶盖与计算机相连,判断酒的真伪。这种新型的防伪瓶盖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的色彩感应技术,通过一小滴葡萄酒的图谱分析来判断酒的真伪。静电防伪技术产生静电的方法有两种:摩擦起电和静电场感应。静电防伪技术包括摩擦感应静电防伪标识和静电场吸附防伪标识。静电防伪技术摩擦感应静电防伪技术:摩擦起电—当两种电介质(或电介质与导体)相互摩擦时产生静电易产生静电的物质液体—乙醇、乙醚、乙醛、甲苯、油类气体—乙炔、乙烯、丙烯、丁烯、丁烷固体—玻璃、橡胶、化纤静电防伪技术摩擦感应静电防伪技术:利用摩擦产生的静电对微小带电颗粒的作用可以制作防伪标识。检验标识的真伪时,用人手或配物(如布、玻璃、塑料等)摩擦标识物表面的特定部位,通过观察出现的特定图案、特定色彩来判断。静电防伪技术静电场吸附防伪技术: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带电体(如带电纤维)被电场力吸引运动到某一物体上,从而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静电图案或文字,在某一物体上形成特定的静电防伪标识。例如“静电植绒”静电防伪技术静电场吸附防伪技术:检验静电场吸附标识时,配以直流电源,引出正、负极,分别接于静电场吸附标识两极,可观察特定图案、特定色彩;也可将电源正极不直接连于标识表面,则标识无需黏着剂,撤去静电场即可恢复原样—有缺损的标识图案,与厂家提供的防伪特征相比较。物理防伪技术电致变色防伪技术:电致变色是一种加电压后能够产生色彩变化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电致变色材料主要应用在建筑物和汽车的变色玻璃、电致变色信息显示器和太阳镜上。电致变色防伪技术电致变色材料大致可分为两类—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通过可变价金属,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变价离子和电子的输出或注入来实现变色的,而且这些物质的氧化态都是无色的,加电压后会改变颜色。例如:W2O3,TiO2,MnO2,VO2,RuO2电致变色防伪技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紫精和亚甲蓝类化合物:紫精类化合物在其氧化态或二价正离子状态下呈淡黄色,正离子自由基为紫蓝色,当完全被还原后则呈浅黄色或无色。甲基紫精变色反应淡黄蓝紫浅紫电致变色防伪技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导电高聚物类电致变色材料:最早研究的是聚吡咯,在中性状态下呈透明或浅黄色,被氧化后变为棕黑色;聚苯胺随着电压的不同(-0.2~1.0V)表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透明、黄色、绿色、暗蓝色、黑色等;聚噻吩在30~100ms内,当电压从-2~4V变化时,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电致变色防伪技术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复合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将无机变色材料、有机变色材料之间的不同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得到的多种颜色变化的颜料,用以改善变色材料的色调和灵敏度,并增加变色材料的防伪难度和力度。例如:聚吡咯同磷钨酸盐、聚苯胺同氧化钨、聚吡咯同亚甲基电致变色防伪技术电致变色材料的防伪应用:电致变色材料成品种类大致包括膜类和晶粒类两种。膜类变色材料一般制备成薄膜,用于制作防伪标识的载体或直接作为防伪材料进行防伪;晶类变色材料一般与印刷油墨相结合使用,制作成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油墨来印制防伪标识。电致变色防伪技术使用变色材料时应注意的参数:变色前的颜色变色电压(启动电压、工作电压、损坏电压)敏感性参数变色反应后的颜色变色后持续时间及还原性环境要求力学性能要求电(磁)防伪技术电致发光防伪技术:电致发光原理—电致发光是由于发光材料放在交变电场中受到激发而产生的。材料电致发光的形式主要有两类—本征场致发光、注入式场致发光本征场致发光—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导体中的电子被电场加速,当获得足够的能量时,电子碰撞发光中心,使发光中心被液化或电离化,然后回到基态或同电子复合而产生发光现象。电致发光防伪技术本征场致发光材料:目前常用的是ZnS—可以是粉末状、薄膜或单晶。在电致发光过程中,ZnS常作为基质,掺杂物作为发光中心,如ZnS:TbF3(三氟化铽)

、ZnS:Mn等。ZnS:Mn用ZnS中的过热电子激发Mn中心,在交变电场激发下发出明亮的橙黄色光。物理防伪技术核径迹防伪技术:重离子防伪技术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是目前中国拥有独立知识产权高能粒子类防伪技术

核径迹防伪技术重离子防伪技术:重离子微孔防伪原理—原子中的电子被剥离后变成离子,具有一定能量的重离子能穿透塑料膜,在塑料膜上造成损伤,留下痕迹,若将这些痕迹进行化学腐蚀,则可扩大形成直径为微米量级、一致性很好的重离子微孔。这些重离子微孔的直径和密度都可控制。若在薄膜上由大量重离子微孔组成一个图案,则在可见光线下,由于重离子微孔的衍射和折射,人眼观察时将会得到视觉效果为白色的图案,非图案区则保持透明状态。重离子微孔可透气透水,若用有颜色的液体(如水笔)涂抹,图案区将被着色,留下彩色图案。以达到防伪目的。

重离子防伪技术重离子微孔防伪技术是以透明薄膜为原料,用重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重离子辐射能源,辐射到塑料薄膜上,将塑料薄膜击穿,形成由微孔组成的透气透水的防伪标识图案,分为上色透印型、滴水消失型、隐形微孔型及综合型,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孔的孔径、孔密度和孔型,与特设参数对比而辨真伪。重离子防伪技术识别方法主要有三种:利用微孔道的透过性作防伪识别利用孔道的吸附性作防伪识别利用高倍放大镜作防伪识别重离子防伪技术防伪的独特性:核孔膜制造需尖端核技术和昂贵核设施,它们都控制在国家级的大型核枝术研究单位制造核径迹防伪膜的核反应堆不是常规的生产反应堆,而是必须带辐照孔道的特殊反应堆,一般核电站的反应堆无法制造核孔膜的制造需高质量的科技人员、高能物理技术及核技术防伪标志膜的孔道有一定的散射角分布的,不易仿造重离子防伪技术防伪技术的完善:最大不足是防伪标识可重复使用不排除那些已集团化的造假组织拥有制造装备的可能性作为过滤材料的核孔膜比较容易买到核孔膜实际上是种微孔膜,有可能透过以激光或高能电子射线轰击高分子薄膜激发轰击处高分子的活性,在一定的化学蚀刻条件下获得类似的微孔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此技术是利用原子核群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随机性、微机性及延展特点,将大量微观粒子群雕分层立体嵌入各种载体之中形成母版,把这些径迹摄取下来制成印刷版,压制成激光全息防伪标识,然后把标识一分为二,一半存入计算机,另一半黏贴到产品上,检测时用计算机识别仪合二为一地识别激光图像中的核径迹,假冒标识立即显形。其中最关键的是制版技术,任何人也仿造不了。这技术可加工成双卡径迹防伪膜和双卡径迹防伪纸张。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特点:唯一性表观易识别性二线防伪特点不可转移性价格适中、使用方便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原子核双卡防伪技术应用实例:应用在激光全息膜上应用在各种纸张上应用在各种塑料薄膜上应用在铁路车票上物理防伪技术其他物理防伪技术:力学防伪标识声学、电子等防伪技术分子标记高温变色防伪温变消失型标签上色透印型一维闪角图像二维闪角图像三维闪角图像纸面揭起标识采用特殊复合印刷技术和材料印刷制作而成。标识由表层、次层、粘膜层和离型纸四层复合而成,其中表层使用铜板纸或其它多种防伪纸材料制作,并有相关文字、图案;次层是一种极薄的透明膜印有防伪码和投诉电话;粘膜由特种胶构成,根据被贴物的表面材料不同而采用不同粘膜。

纸面刮开式标识由三层复合而成,覆盖层(涂层)是一种挥发性油墨薄膜,薄膜上可印有文字图案;次层是有色铜板纸或特种防伪纸制作,纸面上印有防伪码,纸底涂胶。

电解铝撕开式标识温变+电码防伪式加温变色鉴别方法非常简单,温度使标识的图案颜色发生变化,使消费者可马上鉴别。这种技术印刷的图案,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如烟烤、热水杯烫)图案或文字消失,当热源散去后,图案还原或不还原,鉴别方法简单,直观,具有良好的防伪功能。

滴水+电码防伪式

底纹+电码防伪式荧光+电码防伪式温变+荧光+电码防伪式温变+滴水防伪式物流防窜货防伪激光揭开式水溶线防伪标识服饰防伪标识(数码+版纹+无色荧光暗记+烫金)激光双层隐密式

新型激光隐密式

一次性激光隐密式

激光揭起标识由表层、次层合离型层三层组成。表层(揭起层)上具有模压全息图像、隐含信息,具有全息防伪标识的一切特征,并隐含有仪器监测的特殊信息;次层(遗留层)是一种极薄的膜(或纸)介质,起上印有防伪码和投诉电话。具有视觉、听觉、仪器监测多种防伪技术含量的总和防伪功能,适应性广可用于各种商品防伪。

化学防伪油墨技术化学防伪技术是较早运用于防伪领域的技术之一,主要是利用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特殊化学变化来判定标识的真伪。化学防伪具有投资小、变化多、见效快、易识别、难破译等优点,且易与其他防伪技术手段相结合。化学防伪油墨技术化学防伪油墨一般是通过改变油墨的配方,或者在普通油墨中加入一些特制的物质(主要是一些特殊的敏感材料,如光敏材料、热敏材料、磁性材料、酸碱指示型材料)等方法来实现特殊现象或功能,以区别于普通印刷油墨,从而达到防伪目的的一种特殊油墨。既是一线防伪技术,又是二线防伪技术化学防伪油墨技术化学防伪油墨技术的特点:化学防伪油墨方法公众乐于运用和实践化学防伪油墨具有实施方便、成本低廉,且保密性能好、防伪有效性强等特点鉴别过程不需要专门大型仪器和设备,简单易行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油墨:由颜料、连接料和辅料(辅助剂)按照一定的配比组成的一种黏胶状混合物。颜料起显色作用;连接料的作用是分散油墨中的颜料,印刷时把颜料转移到承印物上,使颜料固着在承印物表面,并在印刷件的使用期内保护图文不受损坏;辅料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促进油墨的干燥及改善油墨的印刷效果。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颜料:油墨的呈色物质,一般不溶于连接料,在溶剂中大部分呈现悬浮状态。颜料必须具有很高的着色力、耐光力、化学稳定性。可分为炭黑、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连接料是一种能将颜料分散于其中,并能在各种干燥方法下在承印物上由液状油墨转变成固态薄膜的液体。连接料应具备适当的流变性,以保证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能够均匀顺利地转移;同时连接料还必须是成膜物质。油墨连接料主要有:油脂和树脂,通过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形成分散颜料的液体。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印刷油墨对溶剂的要求:溶剂对树脂有足够的溶解能力溶剂要有适当的挥发速度与其他溶剂有良好的相溶性对树脂有良好的释放性卫生安全性好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辅助剂:辅助剂的作用是改善油墨的印刷适性,并增加特殊性能的物质。油墨的辅助剂主要有增塑剂、干燥剂、消泡剂等。化学防伪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影响油墨印刷适性的因素:物理性能(如密度、细度)流动性能(如黏度、黏弹性、屈服值、触变性、拉丝性)光学性能(如色相、着色力、透明度)化学性能(如耐光、耐热、耐酸碱、耐皂化)干燥形式化学防伪油墨技术常见化学防伪油墨:热敏防伪油墨光敏防伪油墨压敏防伪油墨磁性防伪油墨光学可变防伪油墨防涂改油墨热敏防伪油墨热敏防伪油墨:在热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通常又分为可逆和不可逆热变色防伪油墨;通常所指的变色温度为34-100摄氏度。手温变色防伪油墨是热变色防伪油墨的一种,指在34-36摄氏度温度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热致变色的原理是在加热情况下使变色化合物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带来自身的吸光性变化。

热敏防伪油墨例如:粉红色的氯化钴-六亚甲基四胺(CoCl2·2C6H12N4·10H2O),当温度升到摄氏35度时就失去结晶水(CoCl2·2C6H12N4)而变成天蓝色,当温度下降时又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恢复到原色。又如红色正方体的碘化汞(HgI2),当加热至摄氏137度时变为青色的斜方晶体,冷却至室温后,又恢复到原来青色的正方晶体。热敏防伪油墨的变色原理热敏油墨的变色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种,不可逆变色是因为变色颜料受热时发生了物理或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颜色变化。一般变色类型可分为升华、熔融、热分解、氧化和固相反应。可逆变色有的是因失去结晶水而变色;有的是因晶型转化而变色;有的是因pH值变化而变色,均属物理变化,并且是可逆的。不可逆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及颜色变化变色颜料变色温度/℃颜色变化NiNH4PO4·6H2O120亮绿色→灰蓝色C/CO3(PO4)2·8H2O140粉红色→天蓝色NH4VO3150白色→棕色(NH4)3PO4·12MoO3160黄色→黑色Cd(OH)2200白色→黄色Fe4[Fe(CN)6]2250黄色→棕色FeO·OH280黄色→红棕色PbCO2290白色→黄色CoC2O4300粉色→黑色C32H16N8Cu460绿色→无色Pb3O4600橙色→黄色CdSO4700白色→棕色PbCrO4800黄色→绿色CoO+Al2O3900灰色→蓝色可逆变色颜料的变色温度及颜色变化变色颜料变色温度/℃颜色变化CoCl2·2C6H12N4·10H2O35粉红色→天蓝色CoBr2·2C6H12N4·10H2O40粉红色→天蓝色CoI2·2C6H12N4·10H2O50粉红色→绿色NiBr2·2C6H12N4·10H2O60绿色→蓝色NiCl2·2C6H12N4·10H2O60绿色→黄色CoSO4·2C6H12N4·10H2O60粉红色→紫色Co(NO3)2·C6H12N4·10H2O75粉红色→绛红色Ag2HgI450黄色→橙色CuHgI470红色→蓝色HgI2137洋红色→红棕色光敏防伪油墨光敏防伪油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油墨。这里所指的光线有:紫外光、红外光、太阳光等可见和不可见的光线。紫外荧光油墨: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油墨。通常指的短波紫外线激发可见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254nm,长波紫外线激发可见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光敏防伪油墨日光激发变色油墨: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防伪印刷油墨。这种油墨从应用来看是由于太阳光作用而变色,实质上也是受紫外线照射而变色的。红外防伪油墨:利用红外线(700-1500nm)有不同的吸收特点匹配制成的一种油墨,并能通过仪器检测或识别其印记。把一对对于红外线具有不同吸收特点的物质加入油墨中制成。应用红外油墨印刷而成的制品,在普通光下无任何反应,而在红外光检测下,可观测到相应的信号或图文。

压敏防伪油墨压敏防伪油墨:在压力磨擦作用下,能出现颜色的油墨。在油墨中加入特殊化学试剂或变色物质而制成。用这种油墨印刷成的有色或隐形图文,当用硬质的物件或工具磨擦、按压时,即发生化学的压力色变或微胶囊破裂染料显漏而出现颜色(红、蓝、墨、绿、紫、黄等)。可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显示的颜色并设计暗记。磁性防伪油墨磁性防伪油墨:采用具有磁性的粉末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成分所制作的防伪印刷油墨。它是最常规应用的防伪油墨,其突出的特点是外观色深、检测仪器简单,多应用于票证防伪。磁性油墨所用的颜料不是色素,而是强磁性材料。磁记录原理图磁记录原理记录磁头是由内有空隙的环形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线圈构成。磁卡是由一定材料的片基和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面的微粒磁性材料制成的。在记录时,磁卡的磁性面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或记录磁头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并分别和记录碰头的空隙或磁卡磁性面相接触。正弦电流形成磁通的示意图磁性防伪油墨磁性油墨字母识别法(MagneticInkCharacterRecognition,即MICR)光学字母识别法(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即OCR)目前.在文件分类方面MICR已很快被OCR所替代,这是因为OCR往计算机中输入信息比较快。而MICR则主要应用于印刷防伪和信息记录等方面。磁性防伪油墨OCR油墨(也叫光学识读油墨),一般有两种类型:即非可读型和可读型,后者主要指黑色油墨类,前者则是指各种彩色油墨。OCR油墨可以按照一般类型的油墨来设计,例如平印、凸印、凹印和丝印等。非可读型油墨中的颜料含量一般在1%~5%之间,有的则可用到20%左右。磁性印刷的符号与数码磁性印刷的承印物用于磁性印刷的承印物基材有高分子材料和纸张两大类。高分子材料主要用聚酯、硬质PVC和尼龙等,而纸张则多选一些上等纸,印刷后进行涂布或覆膜加工而得,这样既有好的印刷适性,又能提高纸张的耐磨等机械性能。磁性印刷制品、基材和磁性膜示例磁性印刷对磁性膜的要求磁性印刷后磁卡的磁性能和电性能主要决定于磁性油墨干燥后的磁性膜,对磁性膜的一般要求有以下几点:①磁粉颗粒细小均匀;②磁层厚度均匀;③磁粉清洁度好,分布均匀;④必须选用同时能满足频率特性、磁头工作时间隙附近的磁场强度、消去磁场强度、记录波长等各方面要求的适当值;⑤粘着牢固;⑥能经受摩擦。磁性防伪油墨磁性油墨之所以有磁性,是由于油墨配方中所用的颜料在经过磁场处理后具有保留磁性的能力之故。没有磁化前油墨本身是没有磁性的。磁性油墨中的主要组分是磁性颜料,最好的磁性颜料为氧化铁黑(Fe3O4)和氧化铁棕(Fe2O3)。这些颜料大多为小于lµm的针状结晶,这样的颗粒大小和形状使它们极易在磁场中均匀排列,从而得到比较高的残留磁性。平印磁性油墨配方铅印、胶印磁性油墨组成磁性油墨颜料作为磁性油墨颜料的强磁性材料主要有铁(Fe)、钴(Co)、镍(Ni)等磁性元素,含有Fe-Mo和Fe-W强磁性元素的合金,以及具有Mn-Al和Mn-Bi那样的NiAs型的结晶结构的合金等。铁素体是指其一般式用XO-Fe2O3表示的无机化合物,其中X为二价的金属离子,根据X的种类不同,有锰-铁素体、铁-铁素体、铜-铁素体等。磁性油墨颜料较常用的磁性颜料有氧化铁黑(Fe3O4)

、氧化铁棕(γ-Fe2O3)含钴的γ-Fe2O3和氧化铬(CrO2)等。氧化铁黑特性氧化铁黑的制备氧化铁红可用化学法还原成氧化铁黑,使之成为针状的黑色磁性颜料,这种类型的氧化铁黑,可应用于磁性油墨的制造。合成氧化铁黑颜料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立方形和针状形。氧化铁棕特性磁粉制造过程课后作业题目:《烟盒的防伪包装设计》内容:烟盒的防伪包装现状结构防伪设计材料防伪设计要求:用A4纸统一打印光学可变防伪油墨光学可变防伪油墨:采用能发生光学干涉作用的多层光学薄膜片状粉末作为分散料所制作,印记在光线入射角分别为90摄氏度和30摄氏度时,颜色完全不同的油墨。这一技术极为复杂、昂贵,能生产的国家很少,在外国钞票上已有采用。防涂改油墨防伪原理是在油墨中加入对涂改用的化学物质或具有显色化学反应的物质。防伪特征是遇到消字灵等涂改液时,防涂改底纹会出现消色或变色。遇到消字灵等涂改液时,印刷物有褪色、显色和变色等区别。防涂改油墨主要是用氧化还原化合物,或遇酸、碱等能褪色的染料(如某些盐基类染料、醇溶性染料)做色料,用无色的但遇褪色灵等就能变色的发色剂(如二苯胍、联苯酚、噻唑胍)做连接料来达到防伪目的的一组油墨。生物化学防伪油墨生物化学防伪油墨选用非金属发光粉末48%、金属粉末48%、人体毛发粉末或动物体毛发纤维粉末4%混合搅拌而成防伪粉。再加适量油墨即成化学防伪油墨。生物防伪技术生物身份防伪识别技术抗原抗体商品防伪技术DNA商品防伪技术生物身份防伪识别技术生物测定(统计)学方法的定义是根据个人唯一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查证或辨认、识别某个活人身份的自动化方法。生物身份防伪识别技术指纹身份识别虹膜身份识别(位于眼球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圆盘状血管膜,中央为瞳孔)人眼底视网膜血管图象防伪声纹识别技术唇纹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技术掌背静脉血管分布识别技术面相识别技术气味识别技术抗原抗体商品防伪技术抗体是一种特定的生物分子(血液或组织针对某种抗原如细菌或毒素而产生的蛋白质物质),每一种抗体只认识一种特定的抗原,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抗体—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antibody:artificialproductionDNA商品防伪技术应用:2000,SydneyOlympicGamesDNA商品防伪技术技术特征:密码标志DNA的设计杜绝了仿造的可能性密码标志的检测使得标志DNA序列破译的可能性极小应用隐蔽灵活,层面广,仿造者难以察觉消费者使用方便DNA商品防伪技术DNA防伪产品:DNA防伪油墨DNA防伪标签DNA防伪颜料DNA防伪晶片材料防伪技术防伪纸张纹理防伪系统防伪薄膜防伪胶带其他防伪材料防伪纸张防伪纸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用于印刷国库卷、具有流通性能或长期保存的各种有价证券、股票、支票等另一类主要用于重要证件、一般证件、防伪商标等防伪纸张激光全息防伪纸张镭射(激光)烫金纸水印纸保密纸安全线纤维丝、彩点加密纸无荧光专用纸防伪纸张防复印纸隐形印刷防伪涂布纸局部透明防伪纸防伪压敏纸原子核加密防伪纸分层染色防伪纸板双层隐形防伪不干胶标签纸防伪纸张防伪纸张的特点:先防伪后印刷或包装,即纸在成型之时就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防伪功能容易识别防伪功能强大1、激光全息防伪纸张激光全息防伪纸张是将经激光照相、制版后的图文直接印刷在纸张上。特点:将图案印到纸上,除去了塑料信息层,减少被复制的可能;可根据要求进行设计、制版等;价格可以接受;良好的装饰作用;对环境危害性小例如:香烟的包装盒2、镭射(激光)烫金纸镭射(激光)烫金纸分为烫塑胶和烫纸胶两大类。烫纸胶适用于烫印标志图案、请柬、贺卡、书封面等烫塑胶适用于烫印铅笔、塑料玩具上等,或烫于塑料薄膜上,再转贴于商品上,作为广告或商标3、水印纸水印纸是在造纸过程中,在丝网上安装事先设计好的水印图文印版,或通过印刷滚筒压制而成。由于图文高低不同,使纸浆形成厚薄不同的相应密度,这些图案对着强光可以看清(因为图文处纸浆的密度不同,其透光度有差异)。3、水印纸水印有固定水印、半固定水印及不固定水印三种。固定水印必须固定在主体的一定位置上半固定水印是每组水印图案之间的距离、位置均固定,也叫连续水印,多用于专用纸张不固定水印分布于主体的满版,也称满版水印4、保密纸保密纸是在纸张中添加某种(或某些)成分而制成的特种纸张,它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并显示一些特征,主要应用于文件、钞票、有价证券等的印刷。4、保密纸具有水印暗记的保密纸含有偶氮偶合组分的保密纸含有紫外线抑制剂的保密纸含有热塑性材料的保密纸含有痕量添加物的保密纸5、安全线在抄纸的过程中,在纸张的特定位置上埋入特制的金属线或不同颜色的聚酯类塑料线、缩微印刷线或荧光线。对光观察时可见有一条完整的或断续(开窗)的线埋藏于纸基中。6、纤维丝、彩点加密纸造纸时在纸浆中加入纤维细丝或彩点。纤维可分为彩色纤维与无色荧光纤维。7、无荧光专用纸一般纸张在紫外线照射下均显有荧光而在普通情况下观察不到任何图文,于是印钞纸及一些有价证券或票据则采用无荧光的专用纸防伪。8、防复印纸一种全吸收型防伪复印纸外观呈蓝色或棕红色,纸上图文只有透过光才能看到,其复印纸一片漆黑。另一种是在纸的表面涂一层很薄的铝保护层,但不影响印刷。(铝层使复印机的光分散或偏转,从而使复印件呈一片黑色)8、防复印纸光致变色防复印纸光致发光防伪纸漫射防复印纸VOID标识纸(防止彩色复印)9、隐形印刷防伪涂布纸底纸层涂布层涂布面防伪标记层10、局部透明防伪纸在纸上涂覆一层含有虹彩物质颗粒的树脂,树脂渗透入纸的孔隙中;而虹彩物质颗粒由于其粒度大于纸的孔隙,故不能深入纸片中。渗入纸中的树脂产生透明化的效果,留在纸面上的树脂与虹彩物质颗粒结合形成虹彩涂层,显示了特殊的色彩效果。11、防伪压敏纸防伪原理:是在多层纸结构中涂布有一层发色层,在该发色层上涂覆有不同显色颜色的微胶囊。在防伪鉴别时,利用外部压力的作用使微胶囊破裂,其中的发色剂可以是多种颜色的组合。13、分层染色防伪纸板分层染色防伪纸板是在造纸过程中由多层纸浆叠合而成,内部分层染色。该技术一方面利用白纸板的可撕性和可打磨性,使不透明的白纸板的防伪识别十分容易;另一方面采用一根纤维上同时染多种颜色加在纸浆中的技术,任何借助印刷以及外部技术都无法仿造。分层染色结构纹理防伪系统纹理防伪是以包装材料本身固有的斑纹记号为防伪识别标记的一种防伪技术。自然界的斑纹总是千差万别的,如指纹、木纹、石纹、斑马纹、冰纹、干裂的地面等纹理都是随机的、唯一的。选用纹理清晰的包装材料制成防伪标签,并将斑纹记号存入防伪数据库中。纹理防伪系统纹理防伪标识设计制作:计算机设计并制作纹理标识油质颜料直接生成防伪纹理标识防伪薄膜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光干涉变色薄膜光学回反膜揭显镂空膜核微孔膜光学透镜三维显示防伪薄膜立体成像防伪薄膜压敏高分子多孔复合薄膜原子核双卡加密塑料膜防伪薄膜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激光全息膜激光全息加荧光防伪包装膜柔性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原子核机密防伪激光全息膜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激光全息膜:激光全息膜材料有PVC、PET、OPP、BOPP等原料,品种有镭射镀铝膜,镭射透明上光膜、镭射烫金纸、镭射转移纸等。激光全息电化铝膜与烫印技术相结合,可以在印刷品表面形成绚丽多彩的激光全息标识和立体图案的防伪标识。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激光全息加荧光防伪包装膜:激光全息加荧光防伪包装膜是把荧光技术和单一的普通激光全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荧光层不是在膜的表面,而是在夹层中,这种薄膜的防伪力度更大,不易被仿制,且耐摩擦、耐溶剂。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柔性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211-有机薄膜基层;2-反射层;3-防伪图案层膜层结构截面图图案层结构截面图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柔性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有机薄膜基层的材料可以选用BOPP、PET、PE,有机树脂反射层是采用能起单层高折射率作用的聚胺酯树脂、聚苯树脂、氨基树脂。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柔性透明激光全息防伪膜的优点:由于涂布在有机薄膜基层上的是有机树脂膜,可以直接用于塑封。高折射率有机树脂比无机介质更为致密、平整,从而减小了散射,提高了膜层反射。成本降低,而且有机树脂与有机薄膜基层的结合比无机介质与有机薄膜基层的结合更为牢固。激光全息防伪包装膜原子核机密防伪激光全息膜:将原子和双卡防伪技术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到激光全息膜上,在激光全息膜上形成了加密图象,从而提高激光全息膜的防伪力度。防伪薄膜光干涉变色薄膜:建立在平行平板多光束干涉原理基础上,根据多层光学薄膜之间具有干涉效应的原理而设计的,其防伪原理是每个多层薄膜结构都具有其特定的反射光谱曲线,这个反射光谱随入射角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随着观看的视角不同,出现颜色变化光干涉变色薄膜结构332211-不透明的反射层;2-透明五色介质;3-半透明金属层光干涉变色薄膜结构较为理想的光干涉薄膜为5层对称式结构,膜系厚度在1µm左右改变透明介质的厚度就能改变膜系的颜色,以获得各种颜色的光干涉薄膜由于膜系在高真空下制成使用的全部是无色或透明的无机材料,因此生成的光干涉薄膜性能稳定、结构致密、不会褪色、耐候性强。防伪薄膜光学回反膜:是由光学镀膜和玻璃微珠图层复合而成的,具有光学回反显像功能。即在白光照射下,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可观察到回反图像。因为在灯光下观察时,光学镀膜上的彩色图文消失而玻璃微珠上的隐形图文显现出来。防伪薄膜揭显镂空膜:在揭启由该膜形成的防伪标识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