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作用普遍性和特异性及配伍_第1页
穴位作用普遍性和特异性及配伍_第2页
穴位作用普遍性和特异性及配伍_第3页
穴位作用普遍性和特异性及配伍_第4页
穴位作用普遍性和特异性及配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作用的普遍性和特异性及穴位的配伍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赵喜新长期以来穴位配伍及针灸处方均是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医者个人经验进行,致使治疗同一病症,选穴和针灸方法差别较大,不利于针灸疗效的重复性再现。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参考相关资料,结合现代科学原理,认为,穴位配伍及针灸处方要充分考虑穴位作用普遍性、特异性和对每个穴位的刺激方法。一、穴位作用普遍性穴位作用普遍性是从穴位被刺激后能够引起广泛效应这一角度阐述穴位特点的。穴位被刺激后不仅仅针对单一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产生效应,而会对多种组织和器官产生作用,甚至会产生全身性的作用,也就是“牵一穴而动全身”。可能不同的穴位这种作用普遍性的强弱有区别,有的穴位对全身的作用太弱,致使仅显示出对机体某些系统(或器官)有作用,甚至仅显示对某一系统(或器官)起作用。穴位作用的普遍性可由图1表示。穴位作用普遍性可称谓

“穴位作用的发散”,是穴位的共性。图1

穴位作用的普遍性(模拟)

A

B

C…代表机体各系统或器官组织,实线箭头表示兴奋作用,虚线箭头表示抑制作用,箭头长短表示作用强度穴位作用普遍性的机制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①穴位被刺激后局部或特定组织产生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通过体液循环到达全身而产生作用,动物交叉循环实验说明这一机制;②穴位被刺激后,产生显性或隐性感传,感传跨越多个体

节,不同的体节影响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从而产生广泛

的作用,临床证明,当感传出现后,针灸效应会大大加强,穴位影响范围扩大;③穴位被刺激后,冲动传入高级中枢,经过高级中枢的整合,对全身产生协调,而发挥普遍性的作用。神经生理学说明,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的中央中核等是身体不同部位和不同感觉的冲动汇聚之处,穴位刺激除在此处产生效应外,还会产生广泛的投射,使其他中枢产生协调,引起全身的联动。二、穴位作用特异性穴位作用仅有普遍性就无法区分不同穴位了,而实质上每一个具体穴位都有区别于其他穴位的特殊作用,这就是穴位作用特异性,是临床取穴处方的重要基础。从穴位作用普遍性可以看出:每个穴位作用的投射图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特异性是指投射图中作用最强的一个或几个作用。穴位作用特异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观察:第一,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的作用不同:针刺穴位一般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明显而持久;针刺非穴位一般治疗作用不明显或作用很小。针对具体的靶器官选定一个穴位进行刺激,可以发现这个穴位对靶器官作用明显,而刺激穴位旁开非穴位区,对靶器官作用微弱或没有作用。例如:在“针刺次髎穴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实验中,手针次髎使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而手针次髎旁开非穴位区则没有此作用。临床中针刺内关穴对胃功能异常有显著调整作用,而旁开的非穴位区则对胃功能的调整作用变得微弱。有大量的实验和临床数据都可以说明穴位的作用,这些资料都提示,临床治疗疾病时一定要取穴准确。第二,不同经脉上穴位作用不同: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沿人体的纵线分布的一些穴位可以特异性的作用于某一或某些器官和组织,而旁开人体纵线的

穴位又作用于另一些器官和组织,从而产生了穴位归经的理论。十二经脉各络属其

相应脏腑,每条经脉上的穴位各有不同作用、产生不同效应。在临床中可以看到,

同在下肢的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分别对胃病和胆囊病有特异性的作用。动物实验也

发现针刺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胃肠的蠕动状况,针刺阳陵泉穴则可以调节胆囊的内压,两穴距离虽然很近但作用有显著的区别。一般来说,穴位效应与其所属经脉的络属规律具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本经穴位对其所属脏腑器官的影响较异经明显,即古人所讲的“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这是穴位特异性的重要表现。这一结果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第三,同一经脉上不同穴位作用不同:同一经脉的穴位作用也有差异。从经络联系上说,同一条经脉的穴位有大致相同的治疗作用,但每个穴位又有治疗上的特殊之处。如肺经上的穴位有治肺脏病的共性,但少商开窍泻热,鱼际行气泻热,太渊培补肺气,列缺宣通肺气等,同经穴位各具特色,互相之间不能完全替代。穴位作用特异性的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第一,局部作用:每一穴位都有具体的部位,穴位的位置是特异的,对局部的作用就是特异的。①针刺使穴位局部组织产生轻微损伤,局部电位发生变化,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微环境、代谢发生变化,或者针刺直接刺激了连接效应器的神经轴突纤维,使局部效应器直接产生变化;②艾灸的温热刺激直接使局部小血管或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营养得到改善;温热使局部细胞代谢加快,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范围,细胞内温度每变化10℃,其生化反应速度变化2.3倍,调节了局部细胞的代谢;③其它的一些刺激方法还可以使穴位局部降温、组织压力升高或降低、毛细血管破裂等变化,都可改变局部的活动从而对局部产生特异的治疗作用。临床中患者有具体病痛部位时,局部取穴具有最特异的治疗效果。第二,穴位有各自不同的立体构筑:现代组织学观察尽管穴位与非穴位相比没有特异的结构,但每一穴位立体构筑是不同的,被刺激后肯定各自产生的效应不会完全一样。第三,不同穴位联系的体节不尽相同:人体胚胎早期由40对体节沿中轴连接而成,类似分节状结构。每一体节由躯体部、内脏部和神经节段三部分组成。躯体部形成未来的四肢和躯干,故在体表划分出有规则的皮节、肌节区;内脏部形成未来的内脏(中空及实质器官);神经节段向躯体部和内脏部分别发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将三部分联成一个整体。随着胚胎的生长和分化,内脏部无论变成什么形态、躯体部无论怎样向远处变化和转移以及神经部发生怎样重新排列和组合,但在功能上仍保持节段性的联系,每个体节就是一个以神经节段为中心,保持相互联系的表里相关,内外统一的单位。体表穴位被刺激后在这个体节内形成特异性活动关联,形成一个最短、最快的反射通道。这也是穴位内脏相关的一个重要机制。第四,穴位的立体构筑联系了多个体节:由于相近体节在胚胎发育中的相互渗透,一个穴位处的组织能联系一些相近的体节,例如,神经纤维进入到上下相近的神经

节段;皮肤,肌肉,血管及其附着在上面的植物神经等分属不同但又相近的神经节段,使穴位的作用范围扩大,不同的穴位形成不同的作用发散图,从而表现出作用的特异性。三、穴位配伍及针灸处方穴位配伍是指多个穴位配合应用的一种针灸处方方法。在临床中,由于单穴治疗疾病往往在作用强度或范围上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多穴相配,才能提高疗效。穴位配伍有协同和拮抗作用之分。穴位协同作用是指穴位配伍后,作用强度优于单个穴位或穴位组合,如果多穴配伍后效应低于单个穴位或穴位组合,这就是穴位的拮抗作用。古人非常重视穴位的配伍并系统提出了穴位的配伍方法,如上下配穴、左右配穴、前后配穴、远近配穴、本经配穴、表里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等。这些仅是给我们提供了配穴的方法,供我们参考,究竟处方后所有穴位的共同作用是协同还是拮抗,还需要认真地研究。多穴相配疗效的协同作用,已为古今临床所证实。但对于穴位的拮抗作用,古人未提及,虽然20世纪50年代有人观察到穴位配伍存在拮抗效应,60年代有人对此进行了讨论,但并未引起重视,这增加了临床取穴的随意性,导致了患者浑身是针的现象,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也使患者产生畏针心理,从而抵触针灸,这是影响针灸临床进展的原因之一。掌握穴位配伍,以最少的穴位,产生最大的治疗效果是针灸临床所追求的目标。穴位的配伍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单穴在某种刺激下的作用发散:从穴位作用普遍性可知,穴位接

受某种刺激后会对机体产生广泛的影响。在传统针灸学中列出了每个穴位所

能主治的主要病症,某些穴位治疗的病症是非常多的,但没有注明这些穴位

是在何种刺激下产生的作用,不同的刺激形式穴位产生的反应是不同的。例

如“针刺次髎穴对家兔膀胱内压的影响”实验中,手法运针使膀胱内压提高

而电针则无此效果甚或使其降低。要搞好穴位配伍必须清楚穴位在什么样的

刺激参数下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才能为穴位的配伍打下基础。目前,对穴位

作用的描述基本是穴位在各式各样刺激下作用的杂合,这就难怪人们在穴位

配伍中不便观察穴位的协同和拮抗作用了。这就为我们研究穴位作用提出了

新的课题——研究穴位在某种刺激参数下产生的作用。穴位在不同的刺激参

数下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做出穴位作用的发散图,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第二,穴位配伍是单穴作用的叠加:穴位配伍应用实际上就是穴位作用的叠加,如同穴位作用发散图的叠加,这种叠加有时表现出协同作用,有时表现出拮抗作用。针对某一靶器官,当所有穴位的作用都是使其兴奋(或抑制)时,这就产生了协同作用;如果有的穴位为兴奋,有的穴位为抑制,对这个靶器官作用被抵消,这就是拮抗作用。穴位作用的协同与拮抗决定针灸处方:由于穴位作用的普遍性,穴位配伍后对全部靶组织的作用非常复杂,就目前的研究资料尚不能够清晰地指导临床,现就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穴位的主要作用)谈一下利用穴位协同与拮抗作用进行针灸处方。第一,针对单一靶组织的功能状态:如果疾病是由单一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亢进(或低下)而引起,可以选用在某种刺激方法下,使目标靶抑制(或兴奋)的多个穴位,给予这种刺激,产生协同作用。第二,针对拮抗靶组织的功能状态:人体很多系统是相互拮抗,对立统一的,如果平衡遭到破坏,一方功能过亢而另一方功能低下而导致的疾病,就要在针灸处方中体现出对过亢的一方给予抑制,低下的一方给予兴奋,考虑所有穴位对双因素的影响。例如,肥胖症的一种情况是交感神经兴奋性低下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对这种肥胖症型采用能使交感神经兴奋的背俞穴,配以能使副交感神经抑制的募穴和四肢部穴位,就能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这是双因素的穴位协同作用。第三,多系统疾病的针灸处方:某些穴位可以治疗多系统疾病,靶器官是多样的。如果用这种穴位同时治疗多种疾病,穴位的配伍就显得复杂了,但如果配伍得当还是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例如,A、B、C三个靶器官功能低下而发生疾病,选取如图1所示穴位,该穴对A、C器官是兴奋作用,可直接改善A、C器官的功能,还可用其他穴位的协同作用,使治疗效果更好,但会使B器官功能更加低下,这时可以选取对B器官具有兴奋作用的穴位,以拮抗该穴对B器官的抑制,扭转作用方向。由此可以看到,一般穴位配伍多使用穴位的协同作用,尽量避免拮抗作用,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亦可应用拮抗作用,使针灸处方发挥更好的疗效,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中药方剂中“佐药”的作用。第四,利用不同刺激方法改变对靶组织协同或拮抗作用:在穴位配伍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两穴相配如果采用相同的刺激参数表现出拮抗(或协同)作用,如果两穴采用不同的刺激参数则可改变这种状态。例如,在“针刺对家兔肾泌尿的影响”实验中:手法运针,刺激肾俞穴,抑制肾泌尿,刺激照海穴,促进肾泌尿,同时刺激两穴表现出拮抗作用;将对肾俞穴刺激改为电针,照海仍手针,两穴协同促进肾泌尿,反之,两穴协同抑制肾泌尿。传统针灸学非常重视不同针法和运针手法对机体作用差异,从而产生针灸的补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