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

理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图示意某日某时刻世界的昼夜分布情况,其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②地()

A.该日白昼比①地长4小时B.自转速度大于④地

C.比③地地方时早9小时D.此时可见日落现象

2.该日()

A.南北极圈内夜长差值最小B.上海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C.后一月内巴西高原昼渐短,夜渐长D.华北地区一年中日影最短

【答案】1.A2.D

【解析】1.图示②地位于晨线上,正在日出与赤道①地经度相差30。,时间相差2小时,

故②地日出时间比①地早两小时,昼长长4小时,A正确,D错误;除两极极点外,全

球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B错误;③地在②地东侧,③地

地方时更早,C错误。故选A。

2.从图中可以看到,北极圈以北发生极昼,应为夏至日。南北极圈内夜长差值最小是

在二分日,A错误;夏至日上海日出东北,日落西北,B错误;夏至日后一月内,太阳

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不断南移,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昼渐长,夜渐短,C错误;夏至日华

北地区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日影最短的一天,D正确。故选D。

【点睛】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直射北回归线,此时,

北半球昼长夜短,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北极圈以北极昼。

水汽输送是北半球大气向极地传输能量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沿70°N的水汽榆

送方向整体表现为向北,近年来向北极的水汽输送通量增加。下图示意沿70°N多年平

均整层水汽通量的水平分布及对应的海陆轮廓缩影,水汽通量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

0n

9

北美大陆格睡兰岛亚欧大陆

3.向北极的水汽输送高峰分布主要取决于()

A.洋流性质B.太阳辐射C.水汽来源D.盛行风向

4.向北极的水汽输送增加,最有可能导致北极()

A.极地高压增强B.海冰消融加快C.降水明显增加D.平均风速加大

【答案】3.C4.B

【解析】3.读图可知,向北极的水汽输送高峰主要分布于白令海峡、巴芬湾、大西洋,

为海洋部分,而陆地部分水汽输送量较少,主要是因为海洋地区水汽来源更为充足,因

此向北极输送的水汽更多,C正确。洋流性质、太阳辐射、盛行风向不是主要的影响因

素,AB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可知,水汽输送是北半球大气向极地传输能量的重要方式。向北极的水汽输

送增加,会使北极地区气温上升,海冰消融加快,B正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A错

误;降水明显增加不是最可能的影响,C错误;平均风速加大没有根据,D错误。故选

B。

【点睛】北极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制作用。而随着全球碳排放量增加,全球变

暖效应显著,北极海冰急剧消融,海冰密集度、范围、厚度降低,且具有从多年冻冰向

季节性海冰转换的趋势,进而引发一系列气候变化。为什么会有北极放大?近年来,不

同科研团队提出诸多不同观点。例如北极云量和水汽增加导致更多长波辐射反射回海面

或冰面;中纬度通过波动和大气环流向北极输送更多热量和水汽;海洋变暖向极地输送

试卷第2页,共12页

更多热量,导致海冰融化;极地臭氧的损耗可能推动了北极气温的极端升高等。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隔水层

昌}透水层

5.P岩层仅存在于②处,其原因是()

A.降水少,外力侵蚀弱B.仅此处有火山喷发

C.岩层坚硬,抗蚀力强D.植被丰富,保护作用强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④四处中,最可能有地下水露出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7.M处地势高于N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侵蚀B.风化C.褶皱D.断层

【答案】5.C6.A7.D

【解析】5.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P处位于向斜的核部(槽部),岩石受挤压而变得

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其它地方岩层,有位于背斜顶部,有的位于断层附近,这些地方

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缺失P岩层,故C选项正确;从图中信息未能判断出该②地

与周围地区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差异,AD排除;②地没有火山喷发,B错误。

6.本题考查地下水出露的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

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地势高,下方为隔水层,不可能有地下水出露,③④两处

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势也较高,只有①处为地下水的排泄区,且地势较低,且位于透

水层处,最可能有地下水出露。故A选项正确,BCD错误。

7.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

能的能力。仔细观察图中岩层的相互关系不难发现,M处位于断层的上升盘,N处位于

断层的下降盘,故D选项正确,ABC错误。

【点睛】一般情况,在内力作用主导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是由于背斜顶部受到

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会变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的作用,不易

被外力侵蚀,反而会演变成山岭,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

下图为长江干流某段河流形态分布示意图,甲河湾是一个呈倒“Q”字形的曲流,

形似马踹,因而得名“马蹄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甲河湾曲流可以反映出()

A.M岸为凹岸,侧蚀作用强B.N岸为凹岸,下蚀作用强

C.M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D.N岸为凸岸,堆积作用强

9.图中马蹄形曲流最终发育成牛扼湖(湖泊的形状恰似牛扼),主要是因为长江的()

A.裁弯取直B.泥沙淤塞C.扇状堆积D.水位变化

10.该马蹄湾曲流多发育在长江的()

A.上游地区B.源头地区C.中下游地区D.入海口处

【答案】8.C9.A10.C

【解析】8.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河湾的形成主要由河流凹岸侧蚀、凸岸堆积作

用所致。读图可知,图中M岸为凸岸,河流堆积作用强,N岸为凹岸,河流的侧蚀作

用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结合所学可知,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曲流不断发展,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

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冲破河湾间最窄的地区,自然截弯取直,河水从

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扼湖,A正确;泥沙淤塞、扇状堆

积和水位变化均与牛拢湖的形成无关,BCD错误。故选A。

10.结合所学和上题分析可知,河湾多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

平,河道宽阔,流水下蚀作用减弱,侧蚀和沉积作用增强,会在河流凹岸一侧侵蚀,凸

岸一侧堆积,长期作用下一些河段发生弯曲,简称河湾(曲流),C正确;上游地区和

源头地区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入海口处以沉积作用为主,都难以发育河湾,故ABD

错误。故选C。

【点睛】裁弯取直多发生在弯曲型河流当中。冲积平原的河流在螺旋流的作用下,凹岸

试卷第4页,共12页

受到侵蚀,凸岸发生堆积,这是弯曲型河床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当弯曲型河床发

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湾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愈来

愈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

淤塞衰亡,成为牛扼湖;新河因缩短流程,比降增大,往往迅速拓宽,发展成为主槽。

在山区的深切河曲,也有可能由于曲颈发生强烈的侧蚀而裁弯取直。被废弃的曲流环绕

的基岩被孤立在一侧,成为离堆山。另外,为了加大比降,缩短航程,人工也可裁弯取

直。

东北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被称为冷性

涡旋,简称冷涡。而暖性涡旋(如台风)中心温度比周边高。2021年4月30日18时

至22时,江苏省沿海南通市部分地区受东北冷涡影响,出现了极端天气,造成重大的

经济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下列天气系统中,东北冷涡应属于()

C.

D.

12.受东北冷涡影响,导致南通市部分地区出现()

A.强对流天气B.连续阴雨天气C.高温暴雨天气D.持续伏旱天气

【答案】11.D12.A

【解析】11.冷涡是冷性低涡的简称,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选项中AB为锋

面系统,没有气流的旋转,故排除AB;读图可知,C选项的气压中心气压中间高,四

周低,气流向外辐散,为一反气旋系统,不符合冷涡的定义,C错误;D选项中的气压

中心气压中间低,四周高,气流向中心旋转辐合,符合冷涡的定义,D正确。故选D。

12.南通市地处沿海,有从海上带来的丰富水汽,受东北冷涡影响,强干冷空气入侵,

且处于江海交汇点,风速辐合叠加在一起加强了低压系统的抬升条件,易诱发强对流天

气。A正确;冷涡的影响一般较为短暂强烈,不会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B错误;冷涡

为一低压中心,且中心气温较低,故不会出现高温和持续伏旱的天气,CD错误。故选

A„

【点睛】冷涡主要是指存在于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冷性闭合低压环流系统,冷

涡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高空冷涡可从数千米的对流层中部一直垂直伸展到

10千米的高空,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常会产生阵雨、

雷阵雨甚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不稳定天气,有时,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造成较大范围的

暴雨天气。由于冷涡后部(西侧)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又因冷涡移动比较缓慢,因

此,在受高空冷涡影响的区域内将造成连续数天的阵性降雨天气。

下图示意南半球夏季中高纬度平均海平面风速在6级以上概率分布,颜色越深,风

速在6级以上的概率就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试卷第6页,共12页

inn3

13.图中P气压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气压带()

①更加碎片化②连续性更好③分布地区地表性质更均一④受大陆分布影响更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4.图中风速在6级以上概率集中分布区域()

A.属于极地东风带B.终年气候高温多雨

C.常年盛行西北风D.紧临北海,多峡湾海岸

【答案】13.B14.C

【解析】1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P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主要是分布在60。附近,

南半球这个位置都是以海洋为主,因此连续性更好,②正确,①错误;分布地基本上都

是海洋,因此地标性质较为均一,受到大陆影响较小,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14.结合图中可以看出,风速在6级以上的位置大部分分布在西风带,南半球应为西北

风,C正确,A错误;当地纬度较高,不可能高温,B错误;北海位于北半球,而不是

南半球,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

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

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

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

土壤垂直带谱有规律的变化,与土壤主要性质及其相联系的山地气候条件变化密切

相关。图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两山地土壤垂直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瓜江西黄岗山(2160.8(D)

海拔An

r2400

海南岛五指山(1867tn)-2400

山地草何土倚肓湿润均腐土

山地黄株填■\株质湿润淋溶土-1600

山地黄填

山地传红填-800

*红星揭铁但土

书红填

15.从山麓到山顶,黄冈山的土壤类型比五指山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拔B.经度C.纬度D.降水

16.与温带山地土壤相比,下列关于五指山基带土壤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B.气温使土壤的增黏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淋溶作用弱D.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弱

【答案】15.C16.D

【解析】15.海南五指山海拔(1867m)比江西黄岗山(2160.8m)低,但土壤类型种

类多,故土壤类型种类多与海拔无关,A错误;海南纬度低,拥有热带气候,黄岗山位

于亚热带,故海南山地植被从基带开始,由热带向上渐变,其土壤垂直带谱比江西黄岗

山更丰富,C正确,B错误;二者主要差异因热量而导致,并非降水是主因,D错误。

故选C。

16.海南五指山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大量枯落物易被分解,土壤中微

生物分解作用较强,而温带山地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故五指山基带土壤腐殖

质的累积作用更弱,A错误,D正确;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

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矿物的生成,使在土壤剖面中形成了富含黏土矿物的黏重土

层的作用,并非单独气温作用,B错误;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土壤淋溶作

用更强,C错误。故选D。

【点睛】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

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

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斯科夫湖地处俄罗斯和爱沙尼亚交界处,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初期为南北两个湖

试卷第8页,共12页

泊,之后相连,湖畔多分布着大砾石块,大砾石块分选性、磨圆性较差。下图示意着普

斯科夫湖的位置和形态。

(2)从外在动力条件和沉积物自身特征两方面,说明普斯科夫湖南北两部分相连的条件。

(3)推测普斯科夫湖湖畔大砾石块的来源,并简述理由。

【答案】(1)末次冰消期,冰盖撤退,冰川搬运能力减弱,冰磺物堆积不均,形成低洼地。

冰川融水、大气降水注入,积水成湖。

(2)外在动力:冰川消融,湖水上涨,湖水对湖岸的侵蚀作用增强,且湖岸在湖水浸泡作

用下变得松软。自身特征:两湖之间以冰碱物堆积为主,松散破碎,易被侵蚀,易坍塌。

(3)来源:古冰川搬运。理曲冰川搬运的物质嵌入冰川内部,随冰川整体流动,且部分物

质难以接触地面,难以互相打磨,因此分选性、磨圆性较差。

【分析】本题以普斯科夫湖的位置和形态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普斯科夫湖的

形成过程与普斯科夫湖湖畔大砾石块的来源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该湖形成于末次冰消期,初期为南北两个湖泊,说明冰盖撤

退,冰川搬运能力减弱,冰磺物堆积不均,形成低洼地,冰消期气温升高,冰川开始消

退,洼地不断积蓄冰川融化的水分与地表径流和降水,逐渐形成普斯科夫湖。

(2)普斯科夫湖南北两部分相连的条件主要从外力作用与自身特征两个角度来进行分

析。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来说,由于该地区冰川消融导致湖水上涨,因此湖水对湖岸的侵

蚀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导致湖岸在湖水的浸泡下变得松软。从自身特征的角度来说,由

于两湖之间的堆积物以冰硬物堆积为主,因此两湖之间的堆积物松散并且容易破碎,容

易受到侵蚀而发生坍塌,因此普斯科夫湖南北两部分相连。

(3)冰川堆积分选性差,根据材料可知,湖畔多分布着大砾石块,分选性、磨圆性较

差,说明砾石是高山地区受冰川侵蚀作用,进入冰川内部,由于冰川的保护,随冰川整

体流动,且部分物质难以接触地面,搬运到低处沉积过程中未受到互相打磨,因此分选

性、磨圆性较差,所以普斯科夫湖湖畔大砾石块的来源是古冰川搬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下受气压带分布影响,地处南美洲西岸的甲地(如下图),1月盛行来自海洋的

偏西风,但降水量仍然稀少。个别年份,该地降水异常偏多,沙漠中埋藏的种子能够快

速发芽。

(2)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但甲地仍然降水稀少,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简述在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我国的气候异常表现—o

【答案】(1)1月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保

在海洋上(包括太平洋上残留的副热带高压);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

辐散,形成偏西风。

(2)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

大气层结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

(3)南涝北旱;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暖冬凉夏。

【分析】本题以安第斯山脉沿岸地理现象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海陆分布

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

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甲地1月盛行偏西风的原因主要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思考,1

试卷第10页,共12页

月为南半球夏季,南美洲陆地增温快,形成热低压,使副热带高压在陆地上被切断,只

保留在海洋上;风向高压流向低压地区,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东侧,由高压中心辐散,

形成偏西风。

(2)甲地降水稀少的原因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思考,南美洲大陆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

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偏西风经过寒流上空,温度低,蒸发弱,水汽含量少,带到

甲地的水汽少;受寒流影响,大气上暖下冷,形成逆温层,大气对流运动弱,大气层结

构稳定,在甲地很难形成降水,因而尽管盛行来自海洋的偏西风,甲地仍然降水稀少。

(3)甲地降水异常偏多的年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由于中东太平洋地区异常增温,使

得甲地降水增多,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夏季风势力减弱,导致我国雨带推移减慢,

在南方地区停留,造成南涝北旱;西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相对正常年份降低,使得台风

形成数量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

出现暖冬,东北地区易出现冷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纵贯云南中部,呈西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