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报任安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史记》的体例内容。

2、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3、掌握更多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能力目标:体会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融于一炉的写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当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才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关于题目的“书”: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三、关于写作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官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任安,字少卿,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他是司马迁的朋友。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尽推贤进士之义”,委婉地要求司马迁为他说情。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太子刘据在京城长安发兵诛杀借巫蛊诬陷他的江充等人,大战丞相刘屈军队。当时任安是北军使者护军,负责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乱中接受刘据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太子刘据兵败自杀。汉武帝急忙从二百多里外避暑的离宫甘泉宫赶回长安,平定事件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将任安下狱,论罪腰斩,状况危急。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使他抱憾终生,于是写下了这封著名的回信。

四、信的内容: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

五、研读课文:1.学生分段读,归纳提纲:

第一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1)第二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2、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4、5)第四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6)2.编写内容提要并展示六、摘录与评点:

从《报任安书》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诵读品味,然后写几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七、总结:

司马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

八、作业:背诵第3、4段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基本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本课注释详细,学生能大致了解文意,继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

效果分析:本节课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以及表达,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己完成了古文的疏通,理解了司马迁的深沉感情和独特的精神世界。但是有的学生依赖教辅资料,一些疑难句子可能还未找完,并影响了自我能力的培养。有待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学生的自觉性的提高。语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教语文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培养。《报任安书(节选)》不仅仅是古文教学的经典之作,更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为理想坚持不懈,刻苦向前的优秀范本,抓住了这一点,教学中贯彻好这一点,就是成功的课堂。教材分析《报任安书》是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表现了为了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人版语文教材又将其放在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这一主题单元内,匠心良苦。【识记与理解】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缧绁(léi)剌谬(là)困厄(è)谤议(bàng)

B.愠色(yùn)放失(shī)轩辕(xuān)沉溺(nì)

C.闺閤(gé)愤懑(mèng)垢辱(gòu)草创(chuàng)

D.倜傥(tī)怯懦(nuò)固陋(lòu)曩者(năng)

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岁索百世,垢弥甚耳索: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污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就死耳轲自知事不就

B.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C.仆诚以著此书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遽发姜戎

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D.放失旧闻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C.当春乃发生

D.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6.下列加点词语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奉厚而无劳

D.吾尝终日而思矣

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B.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C.恨私心有所不尽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8.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A.安在其不辱也?

B.重为乡党所笑。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审矣,何是怪乎?

【阅读与鉴赏】(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9.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义理:正义和真理

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缧绁:束缚囚犯的刑具

C.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粪土:指监狱

D.恨私心有所不尽私心:个人的心思

10.下面各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何处不勉焉风雨兴焉

B.不表于后世也难为俗人言也

C.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予观夫巴陵胜状

D.所以隐忍苟活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1.翻译句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2.概括本段中心意思。

(二)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A》;屈原放逐,乃赋《B》;左丘失明,厥有《C》;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13.在A、B、C、D四处填上文学作品的名字。

A__________B

__________C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

14.本段文字论证的中心是,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15.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教学反思:

关于朗读:时间有限,学生读的少,文字疏通尚不娴熟、准确。学生还是要多读。老师自己也要在朗读上下功夫,积累情感体验,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痛苦与变化。

关于体味:学生朗读的少,情感积累有限,生活阅历有限,还不能完全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关于探究: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服作者的生死选择。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