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课件_第1页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课件_第2页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课件_第3页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课件_第4页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

形成背景兴起与定义中外理论家及研究概要理论基础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第三次浪潮我国生态批评的不足与前景1.

形成背景1)

环境急剧恶化: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垢病事件(日本)等等2)

生态运动与思潮此起彼伏:“地球日”“环境日”;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人类生态学,生态思想史,生态神学,生态语言学,等等3)

生态文学繁荣:《弗兰肯斯坦》(1818),

《瓦尔登湖》(1854),《沙乡年鉴》(1949),《鹿之民》(1952),《天根》(1956),《寂静的春天》(1962)《敬畏生命》2.

兴起与定义

1974年国,美国学者Meeker出版专著《生存的喜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TheComedyofSurvival:StudiesinLiteraryEcology),提出“文学生态学”(1iteraryecology)这一术语1978年,WilliamRueckerr在《衣阿华评论》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LiteratureandEcology:AnExperimentinEcocriticism)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Ecocritieism)一词1990年,在有着浓厚的西部文学研究氛围的内华达大学,Cheryll

Glotfelty成为美国第一个文学与环境研究副教授1992年,西方文学协会的年会在内华达大学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文学与环境研究会”(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teratureandEnvironment,简称ASLE)成立,ScottSlovic成为第一任会长。

1993年,ASLE的学术刊物InterdisciplinaryStudiesinLiteratueandEnvironment(简称ISLE)出版发行1995年6月,ASLE的首次学术研讨会在科罗拉多大学召开,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1996年,第一本生态批评论文集EcocriticismReader由Glotfelty等编辑出版,她在该论文集前言给生态批评所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

thestudyoftherelationshipbetweenliteratureandthephysicalenvironment”1999年,ProfessorSlovic在一篇文章“Ecocriticism:ContainingMultiples,PracticingDoctrine”中给Ecocriticism的定义:“thestudyofexplicitlyenvironmentaltextsbywayofanyscholarlyapproachor,conversely,thescrutinyofecologicalimplicationsandhuman-naturerelationshipsinanyliterarytext,eventextsthatseem,atfirstglance,obliviousofnonhumanworld.”3.

中外理论家及研究概要

1)美国

LawrenceBuell(哈佛大学)Buell,Lawrence,TheEnvironmentalImagination:Thoreau,NatureWriting,andtheFormationofAmericanCulture,Cambridge,MA: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5.Buell,Lawrence,WritingforanEndangeredWorld:LiteratureandEnvironmentintheUSandBeyond,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Buell,Lawrence,TheFutureofEnvironmentalCriticism:EnvironmentalCrisisandLiteraryImagination,Oxford:Blackwell,2005.

ScottSlovic

,MichaelBranch,Cherll

Glotfelty

(内华达大学

)PatrickD.Murphy(弗罗里达大学)

2)

英国JonathanBate(利物浦大学)

Bate,Jonathan,RomanticEcology,WordsworthandtheEnvironmentalTradition,Routledge,1991.Bate,Jonathan,TheSongoftheEarth,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0.3)

日本

野田研一,纯诚正美(日本金泽大学副教授,Slovic的第一个博士生):《环境文学论叙说》.2004年。

4)

韩国

DuhooShin(申斗浩,国立江原大学副教授,Murphy是其博士导师):生态批评应结合各国国情5)

中国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生态批评的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生态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欧美生态批评》,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李美华《英国生态文学》,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程虹《寻归荒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4.

理论基础1)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余谋昌:《生态哲学》[德]汉斯•萨克斯:《生态哲学》[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

2)生态美学徐恒醇:《生态美学》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AllenCarlson(加拿大):《环境美学:自然、艺术与建筑的鉴赏》

5.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第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1980年至今)

研究对象:自然散文;

研究重点:非人类大自然或荒野;人与非人类大自然

国别:美英;

理论的或形而上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可追溯到AnnetteKolodny:TheLayoftheLand:MetaphorasexperienceandHistoryinAmericanLifeandLetters.1975第二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研究对象:多种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城市生态文学研究(MichaelBennett&DavidW.Teagueed.TheNatureofCities:EcocriticismandUrbanEnvironments);儿童文学;绿色文化研究;

研究重点:世界各地的地域文学;多元文化与生态智慧;生态正义——代内,代际TheEnvironmentalJusticeReader;城乡环境;

国别:多国,多元文化;第三次浪潮(2000年至今)

——全球化的家园观与新生物区主义(Neo-bioreginalism)的结合:生态的四海为家观(Eco-cosmopolitanism,translocality)SenseofPlaceandSenseofPlanet

——生态比较文学(post-national,post-ethnic)Murphy’swork;

——后殖民主义生态批评(Post-colonialEcocriticism):第三世界国家环境问题与受环境压迫;

——形而下的生态女性主义(“Materialecofeminism”):MaterialFeminism;

——多元性别理论(生态男性化eco-masculinism,绿色同性恋理论greenqueertheory)

——动物性研究(animality):进化论生态批评;动物主体性;素食主义;非人物种的公正;后人本主义;AnimalRites

——生态批评的批评(反思得失):与理论的关系;表征性(representationality);喝彩;超越文学的生态批评;漠视行动型女性主义的作用;缺乏精确的定义;批评分支另立门户;EcologywithoutNature

——形形色色的激进主义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法西斯主义:肯定生态恐怖主义)TheWretchedGang6)我国生态批评的不足及前景1)热衷理论介绍;

2)只研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研究者甚少;

3)只从思想内涵维度去研究,缺少对艺术之维的分析;

4)批评视域仍显狭窄:只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或揭露生态破坏等内涵,缺乏对人性复杂性或劣根性的剖析;

5)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化的生态批评话语,偏重照搬西方生硬的术语(如想像,位置感),这就需要挖掘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Thanku

forurattention!

~~Thoughts

1.生态批评的焦点在于挖掘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