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纠纷调处专题讲座课件_第1页
林权纠纷调处专题讲座课件_第2页
林权纠纷调处专题讲座课件_第3页
林权纠纷调处专题讲座课件_第4页
林权纠纷调处专题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林权概述第1页/共67页1林权的概念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森林、林木的使用权是指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第2页/共67页2林权的法律特征从性质上看,林权属于一种财产权利,属于财产权利中的物权林权是一种类权利,包括物权当中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等多种权利形式,它至少包括了森林所有权、林地所有权、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地役权和森林资源抵押权等林权具有公益性,受到公共利益的极大限制。例如,林木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的林木行使处分权时,受到木材采伐限额、植物检疫等方面的限制,且必须向政府部门申请采伐许可证、运输许可证、木材加工许可证等第3页/共67页3林权的种类按照权利主体划分,林权可以分为国有林权、集体林权和个人林权以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为主。少量的森林资源可以归个人所有,例如个人承包的林地上的林木国有林权、集体林权中,可以包括森林所有权、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所有权个人林权中,只有林木所有权林地所有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主体。国家所有的林地上的林木,可以属于国家所有,也可以归集体和个人所有;集体所有的林地上的林木,可以属于集体所有,也可以归个人所有第4页/共67页我国的森林、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主要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国有森林、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的权利。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国家所有权的各项权能不是由国家直接行使,而是由国家授权给林业主管部门、国有林场、采育场等企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来行使。上述单位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权受国家的保护。实施国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后,森林资源国家所有权主要用来为全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国家林权第5页/共67页集体林权森林资源集体所有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森林资源集体所有权的各项权能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行使。根据生产和经营的需要,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将其享有的各项权能交给他人行使。例如,将某一片森林承包给个人经营。但是,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均山确权以后,集体成员人人享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成为了一项独立的个人权利,已经不属于集体林权的范畴。第6页/共67页个人林权个人林木所有权,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所有的林木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公民个人可以对以下几种类型的林木享有所有权:农民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种植的林木;城镇居民和职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内种植的林木;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所种植的林木(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个人与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单位合作投资造林,按合同约定分成的林木第7页/共67页林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林业生产经营者为了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经营管理和采伐利用等林业目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并依据林地承包合同对集体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林地承包经营包括两种方式,即家庭承包和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的承包。林地承包原则上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对于荒山等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林地,才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第8页/共67页二、林权纠纷调处的概念、特征与产生原因

第9页/共67页1林权纠纷调处的概念林权争议就是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争议,也称“山林权纠纷”或“林权纠纷”。在法律上属于民事纠纷范畴。这一性质决定了解决林权争议要注重调解,注重确权林权纠纷调处,是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等方式,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通过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依法做出决定,从而解决林权纠纷的一种制度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调处林权争议,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林权纠纷双方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第10页/共67页2林权纠纷的种类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争议。这类争议属于林木的权属争议,林地的权属是清楚的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争议。这类争议属于林地的权属争议,不涉及林木的权属问题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这类争议既包括林木权属争议,也涉及林地权属争议。林地所有权的争议只能发生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或者不同的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但是,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全民或者集体所有制单位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相互之间,可以产生林地使用仅争议第11页/共67页3林权争议产生的原因林权证核发工作不规范。如一山多证、一证多山承包合同不规范。例如,合同签订时未经民主评议,村组干部个人说了算;口头合同,无据可查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建国后土改、合作化、“四固定”、林业“三定”等各个历史时期因定权发证工作不细致,认定权属的技术措施落后,从而造成了一些纠纷林权证未及时变更登记。例如,林业“三定”后,林地使用权发生流转,因植树造林新增加许多林木和林地,均未及时进行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致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出现有地无证、有证无地等情况第12页/共67页三、林权纠纷的解决方式第13页/共67页1当事人协商解决当事人协商解决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当事人一方向对方提出解决林权争议的建议;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或实地调查;当事人之间就解决林权争议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争议的实质内容在协商中已经解决,则可签订解决争议的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理权属登记手续。当事人将解决林权争议所签订的协议上报有关人民政府,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协议,应予以核准,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和协议的内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权属第14页/共67页2行政调处行政调处是由人民政府对林权争议进行调处。当事人协商无效,由当事人的一方向人民政府或者其专门机构请求处理从法律性质上来说,人民政府处理林权争议所做出的处理决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争议的一方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不能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而只能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第15页/共67页3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的规定,人民政府对森林、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做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应当先行提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中,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对森林、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所做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是终局决定,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但是,人民政府对林木的所有权做出的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选择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第16页/共67页4行政诉讼林权争议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有两种: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不服上级人民政府对林地、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做出的复议决定,这种情形属于复议前置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不服人民政府对林木所有权的处理决定,这种情形属于复议选择,即当事人既可以直接就人民政府的处理提起诉讼,也可以先提起行政复议,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不服上级人民政府对林木所有权的复议决定再提起诉讼第17页/共67页四、林权纠纷调处的原则与法律依据第18页/共67页1林权纠纷调处的原则第一,维护权利人权益原则;第二,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参照历史变迁和现实使用情况,合情、合理、合法地解决争议;第三,在争议解决之前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的原则,不得破坏地上附着物,停止办理土地权利移转和登记设定抵押等手续;第四,将政府调处作为诉讼前置的原则第19页/共67页2林权纠纷调处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森林法》第17条的规定林业部1996《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0《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物权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有关规定第20页/共67页(1)《森林法》第17条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当事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森林法》的这一规定,明确了两点:第一,明确了林权纠纷调处主体。单位之间林权争议的调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林权争议的调处主体是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第二,明确了争议解决以前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第21页/共67页(2)《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是林权纠纷调处的直接依据。该办法包括总则、处理依据、处理程序、奖励和惩罚、附则五个部分林权纠纷调处的依据可以分为“依据”和“参考依据”两类。其中,“依据”可以作为确定林地、森林、林木权属的直接依据;而“参考依据”不能单独作为确权的依据,而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权属,解决争议林权纠纷调处的步骤:申请、受理、调解、裁决。其中,裁决不是必经程序,只有在“林权争议经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才需要人民政府做出裁决林权争议发生后,当事人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林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伐有争议的林木,不得在有争议的林地上从事基本建设或者其他生产活动第22页/共67页(3)《物权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第一,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林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林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林业等农业生产。林地的承包期为30年至70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第23页/共67页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三,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包括森林、林木),应当依法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照《物权法》第42条的规定获得相应补偿第24页/共67页第四,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农村土地,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转第五,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第六,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第25页/共67页第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为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同时,出于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八,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第26页/共67页第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第十,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该承包人死亡,其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在承包期内,其继承人可以继续承包第27页/共67页五、林权纠纷调处的事实依据

第28页/共67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依法颁发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书(以下简称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可以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及附图人民政府做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做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做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人民法院做出的裁定和判决第29页/共67页土地改革后营造的林木,按照“谁造林、谁管护、权属归谁所有”的原则确定其权属,但明知林地权属有争议而抢造的林木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改革后至林权争议发生时,一些证据可以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参考依据:国有林业事业企业单位设立时,该单位的总体设计书所确定的经营管理范围及附图土地改革、合作化时期有关林木、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能准确反映林木林地经营管理状况的有关凭证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能够确定林木、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但是,土地改革前有关林木、林地权属的凭证,不得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或者参考依据第30页/共67页处理林权争议时,林木、林地权属凭证记载的四至清楚的,应当以四至为准;四至不清楚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确定其权属当事人对同一起林权争议都能够出具合法凭证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按照双方各半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权属第31页/共67页六、林权纠纷调处程序林权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并报所在地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备案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林权争议由当事人共同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负责办理具体处理工作第32页/共67页1申请处理林权争议的,申请人应当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统一印制。《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争议的现状,包括争议面积、林木蓄积,争议地所在的行政区域位置、四至和附图争议的事由,包括发生争议的时间、原因当事人的协商意见第33页/共67页2受理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在接到《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后,应首先审查是否属于山林权争议和是否符合人民政府处理的条件,决定是否接受申请,并通知当事人如果不属于林权争议或不符合人民政府处理范围的,则通知当事人按有关规定办理如果属于林权争议且符合人民政府处理范围的,则由人民政府做出受理决定,即接受当事人请求,组织处理,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提出林权归属的有关证明材料等第34页/共67页3调查、勘察和收集证据人民政府做出受理决定以后,应及时组织人员到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调查研究,勘察现场,了解林权争议产生的原因、经过、历史和现状等问题,收集有关证据材料当事人也应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当事人不能出具证据的,不影响林权争议处理机构依据有关证据认定争议事实第35页/共67页4调解林权争议处理机构通过调查、研究,在掌握有关证据的基础上,应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工作要严格按法律政策规定进行,贯彻自愿原则,不能压制当事人,也不能包办代替。要摆事实,讲道理,宣传党的林业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促使当事人自愿和解,签订协议。调解工作可以反复进行多次,当事人在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的调解下自愿签订协议的,争议即通过调解解决林权争议经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并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印章,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自当事人签字之日起生效第36页/共67页5裁决林权争议经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处理机构应当制作处理意见书,报同级人民政府做作出决定。处理意见书应当写明下列内容: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争议的事由、各方的主张及出具的证据;林权争议处理机构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以及处理意见。人民政府依据法律规定做出处理决定,制作决定书,分送有关的当事人。人民政府做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或者人民政府做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凡涉及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事先征得原批准机关同意当事人对人民政府做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诉、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37页/共67页6结案归档无论调解还是裁决解决,只要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异议,争议即告解决,由处理争议的人民政府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存查经人民政府处理以后,要按照《森林法》的规定,由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林权证书确认权属第38页/共67页六、林权纠纷调处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第39页/共67页1林权调查林权调查对于明确林权争议的性质,了解林权争议产生的原因,确定林权纠纷调处的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林权调查要全面,既要调查现有情况,也要了解历史情况,要对林权变动的历史过程有完整的了解林权调查的方式主要有:现场勘察、调阅档案、走访、询问等,即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林权调查过程中获取的有关证据应当及时收集、固定和保存第40页/共67页2证据确认的规则《民事诉讼法》第63条和《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的诉讼证据形式,都是七种,且都包括了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这些证据形式,当然也适用于林权纠纷调处第41页/共67页书证当事人向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提供书证的,应当提供书证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提供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提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被告提供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第42页/共67页物证当事人向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提供物证的,应当提供原物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提供其中的一部分第43页/共67页视听资料当事人向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要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第44页/共67页证人证言当事人向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提供证人证言的,应当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证人证言要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还应当注明出具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第45页/共67页鉴定结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当事人申请鉴定经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同意后,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有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协商不成的,由林权纠纷调处机构指定第46页/共67页勘验笔录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可以依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勘验现场勘验现场时,勘验人必须出示林权纠纷调处机构的证件,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应当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的进行,但应当在勘验笔录中说明情况现场勘验人员应当制作勘验笔录,记载勘验的时间、地点、勘验人、在场人、勘验的经过和结果,由勘验人、当事人、在场人签名勘验现场时绘制的现场图,应当注明绘制的时间、方位、绘制人姓名和身份等内容当事人对勘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举证期限内申请重新勘验,是否准许由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决定第47页/共67页3证据的审核认定林权纠纷调处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林权纠纷调处人员对单一证据的审核认定,要审核其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林权纠纷调处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在调处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做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调处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第48页/共67页在证据的审核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的。另外,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第49页/共67页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调处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第50页/共67页争议调处过程中,当事人在申请书、答辩书、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林权纠纷调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林权纠纷调处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第51页/共67页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只有本人陈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关证据的,其主张不予支持。但对方当事人认可的除外第52页/共67页林权纠纷调处机构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传来证据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间接证据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小于其他证人证言林权纠纷调处机构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做出判断第53页/共67页七、案例讨论第54页/共67页1林权证错发案某村在1982年林业三定时,将原二组一分为二,即现在的二组和四组,并对原二组的林地分成3份(有分家单为证),二组、四组各分得一宗(该两宗地均已取得林权证,无争议)。另一宗未作分配,作为两组共用于放牧、砍柴之用。2003年2月,在四组不知情的情况下,二组持土改时发的土地证向县政府申请了林权登记,并领取了该宗林地的林权证。2004年5月,该宗林地被依法征收。在分配征收补偿费时,二组持林权证要求获得全部补偿款,遭到四组反对,四组拿出原二组分家单,认为补偿款应属于两组共有。双方矛盾的焦点是该宗林地使用权的权属。8月,四组向县政府提出申请,要求重新确定该宗地的权属。县政府查实后依法予以更正登记簿,收回四组林权证,核发了二组与四组共有该宗林地使用权的林权证。第55页/共67页首先,确定林地权属应以事实为依据,综合分析各类证据的有效性。针对我国从土改后林木林地权属的变化情况,本着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原则,《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专章规定了处理依据,在确定林权证为林权争议处理依据外,要求处理机构结合土改时的土地证、土地清册以及到争议发生时一切可以反映林木、林地经营管理状况的凭证,实事求是地予以确权处理。因此,在处理林权争议中,林权证不是唯一的依据。本案争议的焦点是二组的林权证和四组所持的分家单,哪个是合法有效的权属依据。就案情分析,四组所持的分家单在二组申领林权证所依据的土地证之后,也就是说,从1983年起,争议林地事实上属于二组和四组共同使用。四组所持的分家单不仅准确反映林木、林地经营管理状况,而且证明了土改时土地证已经失效,因此,以已失效的土地证为依据的林权证当然属于错发证。四组所持的分家单才是确定该宗林地权属的合法、有效依据。第56页/共67页其次,错发的林权证是对权利归属的错误界定,应予以更正。根据《森林法》第3条规定,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机关有两个:一个是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另一个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在林权登记发证实践中,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为登记机关,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受同级政府委托负责发证工作。登记簿是林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林权证是权利人享有该林权的证明,是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法律凭证,应以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事实为依据,错发的林权证是对权利归属的错误界定。《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对于错发的林权证,有关林权权利人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县政府查实后予以更正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对此,《物权法》第19条更为明确地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而且,对于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该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因此,《物权法》实施后,特别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登记机关应更加重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第57页/共67页2林地四至不符案1999年5月,某村甲村民小组将小洋山出租给一个体老板时,与乙村民小组之间发生小洋山权属争议,向县政府提出处理申请。县政府受理后,派员进行实地调查,并多次召集双方代表进行协商调解,但双方各持己见,无法达成协议。因为双方都持有1981年的注明为“小洋山”的《山林所有权证》。经进一步调查查明:(1)双方所持的《山林所有权证》都是合法凭证;(2)乙所持的林权证注明的四至界址与争议地不符,而甲的林权证注明的四至界址与争议地均相符合。(3)乙所持的林权证注明的四至界址与另一处名为“小阳山”的四至相符。据此,县政府于1999年12月5日作出争议地小洋山所有权归甲村民小组的处理决定。乙不服,于12月15日向县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维持县政府的处理决定。并建议乙向县政府提出更正登记申请。第58页/共67页林权证是处理林权权属争议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林权证的登记与发证有时因主客观原因发生各种错误。本案中,甲乙双方都持有名为“小洋山”的《山林所有权证》。那么,就应该审查《山林所有权证》记载事项与争议地的关系。通过现场勘查,已查明:乙持有的林权证注明的四至界址与争议地不符,而甲提供的林权证所注明的山名与四至界址与争议地均相符合。因而可以确定小洋山的权属归甲所有,乙所持的林权证属于错发证,是另一块名为“小阳山”的林权证,应按照更正登记的法律程序办理。值得注意的是,本案涉及的林权证记载的四至与争议地四至不符。这种情况与同一起林权争议均持有合法凭证的情况不同。对于后者,应根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11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同一起林权争议都能够出具合法凭证的,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解决的,由当事人共同的人民政府按照双方各半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其权属。”

第59页/共67页3集体林地被划归国有林场使用案某国有林场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由县政府将几个相邻村的集体所有林地划拨组建而成,经营面积以总体设计书确定的为准。其中,某村被划拨6645亩。划拨时约定林地所有权不变,某国有林场取得林地经营权,采伐时按省政府规定的林价的30%支付给某村,但没有约定林地经营期限90年代中后期山林价格上涨,某村多次以土改时的土地证为依据向县政府提出收回林地的要求,但调处未果。2004年2月,在该村林改过程中,村委会又一次向县政府申请处理。经反复调解,最终达成如下协议:(1)某国有林场每年按市场均价支付给某村6645亩林地租金;(2)一宗1354亩林地的林木采伐收入归某村所有;(3)某村协助林场管理,不得干扰、阻碍和破坏国有经营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违约,某林场有权不支付租金及约定的林木收益。至于某国有林场土地经营期限以及能否申领林地使用权证的问题,因政策性较强,暂不约定县政府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盖章第60页/共67页占用集体林地形成的国有林场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建设兵团消灭荒山运动,在南方集体林区十分普遍,而且长达数十年的历史,已形成了国有林场相对稳定的组织与经营体系。近年来,随着山林价值上升,乡村收回林地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处理此类案件应坚持尊重历史和现实情况,遵循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原则《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第7条第1款第1项规定,尚未取得林权证的,土改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证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第8条第1款第1项规定,土改后至林权争议发生时,国有林业事业企业单位设立时,该单位的总体设计书所确定的经营管理范围及附图,可以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参考依据本案中某村主张的林地所有权和某国有林场主张的林地使用权都是合法有效的。关键在于,因历史原因导致的土地使用期限的不明确和租金的低廉,导致林地所有权人某村村民集体利益受损,同时国有林场长期经营的事实和组织体系的稳定导致目前无法全部归还或归还带来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成本过高。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于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林木,要明晰权属关系,依法维护经营管理区的稳定和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据此,目前最好的做法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在维持国有林场稳定和保护林权人合法权利之间寻找既合法又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案最终达成的调解协议通过提高林地租金和收益分成保护林地所有权人的利益,通过利益制约保证国有林场的稳定和正常经营,其利益与责任机制的有机结合不失为目前处理此类纠纷的范例第61页/共67页4互换林地上的树木权属案1994年5月,某村王某与李某经过协商,将自己承包的离家较远的一块林地与李某一块同样大小的林地交换以方便经营,并签定了书面协议,当时王某的林地里有刚种植的10棵杨树,但协议未提及其权属。2006年4月,李某未经批准将树伐除,卖得1500元。王某认为该10棵杨树是自己的,向当地林业站举报了此事,并要求李某归还1500元卖树款。县林业局认定10棵杨树归李某所有,但李某应支付王某10棵杨树的购买费用,确权后,对李某的滥伐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第62页/共67页在林权权属争议与违法行为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需要理清确定权属和处理违法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权属是处理违法行为的前提条件,应当确权之后再进行处罚。首先,应确定10棵杨树的权属。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0条的规定,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第37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本案中,王某与李某同属一个行政村,为经营方便,双方互换承包地并签定了书面合同,承包地互换合同有效。按法理,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外,土地上的青苗应归土地所有权人所有。因此,10棵杨树应归李某所有。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2条第2款规定,承包方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人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青苗补偿费归实际投入人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附着物所有人所有。据此,李某应补偿王某的实际投入,支付王某购买杨树的费用。其次,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