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水调歌头-公开课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熟读并背诵课文。2.领悟词中的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教学重难点重点:领悟词中的写作手法,体会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花好月圆人团聚”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二走近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对后代很有影响。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三整体感知1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2再读,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四读序言,知背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7)中秋作者在密州(山东半岛东南部,现在的诸城)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五自主学习,讨论:1.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廷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高处”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留恋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等。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孤独、苦闷的心情。3.赏析词中的“转”“低”“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深。4.如何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里运用联想、想象的手法,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5.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引出月的盈亏变化,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感叹和悲伤了,表现了诗人心胸开阔,胸怀旷达的一面。6.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是诗人自我安慰,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真诚的祝愿,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使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乐观的情怀。六总结作者经历的心理变化:1朗读上阕:望月—疑惑—向往—害怕—孤独无奈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诗人矛盾的心理,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2朗读下阕怀人—思念—埋怨—豁达—美好祝愿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七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关于“月”的诗歌,看谁积累的诗词多?飞花令:“月”李白《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陶渊明《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八板书设计水调歌头上阕:望月—疑惑—向往—害怕—孤独无奈下阕:怀人—思念—埋怨—豁达—美好祝愿教学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设计有学生跟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派读、个人读他人评价这些读的方式。从中,我们读出了“琼楼玉宇”般的神话境界,也读出了千载离怨;我们读出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也读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朗朗的读书声把课堂气氛一下就推向了高潮。但在课堂中,我认为在“读”这一环节还做的不够,总害怕课堂任务完不成而偷工减料,急于求成,显得有点仓促。当然,张口、用耳,都代替不了动脑思考,词的意味是要靠细细地品位出来的。于是,熟读课文之后,我设计了“品”这一环节,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细细品位,先小组交流,然后学生发言。在学生的心目中,品古典诗词是一个难点,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为了让学生不望难生畏,在此之前,我先做了示范,给学生一些启示,学生也积极动脑思考,有的品的中规中矩,也有的品的别出心裁,也有的背道而驰,对于一些新奇的观点,我们不能一味否定,因为毕竟是他们自己的心得,我们只能加以引导,让他们再品再思,真正理解。学生品出了感觉和想法,尝到了思考的甜头,对古典诗词也就不会再“望洋兴叹”了。在这一环节,我以为在对学生的引导方面做得不够,缺乏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因此对有些问题品的不够透彻,可能还有学生不能心服口服。虽然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想,学生已经从这堂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