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堂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志趣2、品读赏析佳词妙句,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目标1、2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导语:今天老师带来几张图片想和同学们一起静静地欣赏(多媒体展示富春江美景的图片)。这是位于浙江钱塘江上游的河段——富春江上的景色。这里青山绿水,树木葱茂,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欣赏这美丽的景色。那就让我们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共同去感受富春江山水的魅力(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减少对富春江的陌生感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图片与课文内容的练习,激发兴趣二、出示目标屏幕出示目标,学生齐读了解三、检查预习过渡语:目标就是方向,要实现目标,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你准备好了吗?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解释题目(学生自主回答,订正)2、作者简介⑴学生自由回答(学生可能只关注注释)⑵教师多媒体出示“作者助读资料”,学生了解内容3、字词⑴多媒体出示拼音字词,指名读,订正并齐读两遍⑵检查重点字词的意思(黑体)⑶“说文解字”——湍(多媒体展示说文解字内容,学生了解“湍”的文化知识)湍,从沙石上疾速飞泻的溪水。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造字本义名词:让人拄杖小心涉渡的急流。“耑”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加“心”另造“惴”,强调小心不安,加“水”另造“湍”,表示急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汉字的意义,了解汉字文化,激发对文字的兴趣四、初读课文,感受韵律美导语:一个汉字就这么有魅力,全文一百四十多个汉字又会有怎样的魅力?让我们来朗读课文(多媒体出示朗读要求一读:看准字形,读准字音;二读:读好节奏、停顿)1、齐读,读准字音2、朗读把握节奏⑴教师指导朗读过渡语同学们,这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文章以几个字的句子为主?(四字),这也是吴均山水小品文特点善用骈文,以偶句为主,讲求对仗。我们在读四个字的句子时,应把握怎样的节奏?a、生说幷试读b、教师多媒体出示朗读提示(节奏、重音、语速),指导朗读c、分组朗读d、齐读【设计意图】反复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四、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美过渡语:同学们的朗读,更坚定了我去富春江看看的想法,在旅行社,我发现这次旅游宣传单,正是以这篇文章内容为依托,有些句子,好多人读不懂,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1、通文意,知内容多媒体出示朗读提示:请在预习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分段解释文章内容,引领游客初游富春江⑴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交流师:要想帮助别人,我们首先得有过硬的本领,你有不会翻译的句子吗?⑵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子,指名解释,注意订正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⑶插入“鸢”的图片及“鸢飞戾天”出自《诗经

大雅

》中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并了解意思【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激发探究文字的兴趣2、山水总特点师:同学们解释的清楚准确,相信游客们也一定听得很明白。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山水总的特点?(板书)五、深读课文,赏析语言美导语:富春江的山水这么有特点,我想去看看。不过老师现在特别好奇,同学们最想去看富春江什么样的景色,你们愿意告诉我吗1、多媒体出示要求:请同学们浏览文章,说说你最想去看富春江的山还是水,并结合具体写景的句子说说理由2、生按要求浏览思考完成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3、集体交流生回答时,注意引领学生有条理的回答问题,并鼓励预设: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水深、清、色A学生可能只看到写水清、深,不能答出运用修辞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译句,再问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来展现水的深和清;若学生本身就找到“夸张”的修辞,可引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哪里运用了夸张吗?从人的哪种感官角度来写?B对于“水皆缥碧”,在赏析时加入“青”颜色文化,让学生知晓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C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评归纳例如:真好,运用夸张巧妙地描写出青白色的水,清澈透明,从视觉上给了我们美感,真是难得一见预设:⑵“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学生能答出水清,可能说不上侧面描写,教师可以引导: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表现水清的?作者未着一个水字,却字字表现水清,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师点评:鱼之动,水之清,相映成趣,一定会不虚此行预设: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板书:急A、学生应该能答出水的特点及比喻的修辞,若答不出可引导翻译“猛浪若奔”,再引导问“像飞奔的马”是用了什么方法写浪?“奔”写出浪的什么特点急。B、学生可能不会关注“急湍甚箭”运用了对比,教师同上引导师点评:真好,你不仅让我们看到到作者笔下急流奔腾的江水,而且让我们明白作者是借用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描写这种奔放美师:浪本无生命,作者巧用修辞,用奔字就展现了它的动人心魄,此时你能想到哪些描写水急的句子?C、插入浪奔流的动态图,并引导回忆描写水急的句子预设:《三峡》中“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预设:⑷“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板书高学生能看到写出树的高,可引导学生答出用词精妙(形容词)师点评归纳:你看,作者用词多精妙凝练,仅一高一寒两个形容词,就让我们看到了山势之高,树木之茂密预设⑸“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板书山高、多,陡学生可能只看到拟人(动词),看不到以动写静(拟人)可引导:山真的会去争着攀高吗,那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拟人)。你能具体说一下哪几个词用了拟人。高山原本是静态的,我们却仿佛见到它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真是把静态的山写活了,这用的是什么写法(以动写静)师点评总结:巧用动词将山拟人化、以动写静,向我们展现了山的生机和昂扬的活力,令人神往预设:⑹“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A、学生可能只会说“水的声音”,答不出听觉,可引导:作者是从人的哪种感官让我们体会水声之美B、若只找了前两个句子,可以问:山中还有其他声音吗?师引导:泉音,鸟鸣,蝉叫猿啼,分的真切,听得舒服,作者从听觉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和谐的美预设: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若没有找的,就过。有找的,可能会说到树密山高,引导答出“以动写静”:为什么光线会随着枝条的稀疏或明或暗。你可以看看第一段能找到提示吗(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真好,原来是人在船中行,船随水动,以船的动来写山之静态【设计意图】通教师追问、点拨,学生读、说,培养学生赏析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学以致用”做准备体悟情感过渡语:这里山水之景的秀丽,山间之音的和谐悦耳,让我们仿佛进入画中如痴如醉,作者面对这样的美景,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抒发怎样的感情呢?(屏幕出示要求)1、预设:在回答“抒发的感情”中,学生可能会答出“热爱大自然”“远离官场”“不愿争名逐利”,可以问“你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若答不出,可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句子意思并借助“写作背景”体会师:一心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却遭遇焚书贬官,此时置身奇山异水中,大自然展现了它诱人的力量——纯净安闲与和谐,让作者所有的争名逐利和烦忧都烟消云散,他因景生情,因景明志2、拓展其实在古代有不少文人像作者这样仕途不顺,却纵情山水,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你知道有哪些这样的人吗?预设:(若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以说一个例子后,再让学生说)【设计意图】课内外的知识迁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七、畅所欲言,谈收获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让我们驻足回看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从中有了怎样的收获?1、多媒体展示要求可以提示:可以从内容上,语言上,情感上来谈1、展示要求2、自由发言,给予肯定八、学以致用,美点寻踪导语:读吴均的山水小品文,我们不只可以欣赏自然风光,还可以从中感受他语言文字的魅力,及美好而真挚的感情,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正是他山水作品的共性,现在同学们就带着自己的收获,读吴均的《与顾章书》,欣赏文中的美(多媒体出示要求)1、学生自读思考2、小组交流3、集体交流:(学生只要能答出一点就给与肯定)【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赏析的方法,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九、结束语吴均用简练隽永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让我们有了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也能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绚烂的人生画卷十、作业1、必做:读《与施从事书》感受作者写景艺术及情感2、选做: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富春江的美景,请写一段导游词学情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初三上册教材,面对的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方面,学生经过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对古诗文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基本鉴赏能力,而且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湖心亭看雪》等优秀的写景文章。对于这样一篇内容简短,意思明了,语言清新的文字,加之书下注释较为详细,学生阅读的文字障碍不大,学生在文章的理解层面上没有多大难度。尽管如此,但由于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借助朗读和图片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于文章的难点应该是“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学生若根据文意不能理解,不必强求,可借助教师提供的助读资料理解《与朱元思书》效果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尽管是篇文言文,但文章语言清丽,节奏感强,是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但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且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为此,我设计了“深读课文,赏析语言美”环节,这一环节中,学生有了疏通文意为基础,在次朗读课文,抓住山水特点进行多角度赏析。此环节中,我就是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当学生赏析有问题或者没有方向时,我采用追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由于文章短小,学生预习的也很充分,所以教师稍做引导,学生就可以表达得很到位,我在学生赏析完句子后,给予点评归纳,让学生整合信息,明确鉴赏句子的方向和方法从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效果看,学生对这篇文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链接的文字,让学生对文言字词有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之导语处图片的播放,打消了学生对富春江的陌生,整堂课学生学习很有主动性从“学以致用”环节的展示看,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课外阅读分析中,学生不仅能找到“美”还能流畅的表达“美在哪里”,此环节既巩固了所学,又让学生加深对吴均作品共性的理解不足之处,我觉得教师的语速还是快了,再者评价学生的语言可以更丰富些,拓展后可以加个小结,让学生印象更深些教材分析

《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9篇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读懂这些古诗文,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及培养审美情趣。从单元教材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鲁教版与北师大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五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因此我把“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志趣;品读赏析佳词妙句,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确定为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这篇山水小品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采用以读体会,读中感受方法,采取追问点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会,品读理解,通过交流整合学生思维,加深理解。难点是对于作者情趣的理解,借助原句,链接背景,以及延伸拓展,让学生有所理解,借助“学以致用”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品析文字

评测练习学以致用,美点寻踪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收获,读吴均的《与顾章书》,欣赏文中的美【原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罗。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1去月:上月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谢:告。仆:自己的简称3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4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5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森:众多的样子.壁:险峻的山崖.霞:早晚的彩云.6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限:阻,这里指遮断.7幽岫:幽深的山穴.8蓄:包含.翠:绿水.9唳:(鹤)鸣叫.10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11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声.12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幽居:隐居.素:向来,一向.13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宇:房子.14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多,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这里指山中的物产.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15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出产的东西,提供.所资:所需的东西.斯:这.办,具备.16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乐:喜爱.17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徒:仅仅语:说《与朱元思书》课后反思

通过执教《与朱元思书》,我有了不少体验和感悟。首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认识到一节课的环节是否能顺利进行,除了要精心设计好各大环节,主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主问题要对课文内容和课堂环节,起到一个牵领的作用,问题的设计不能空大,尤其在理解内容时,教师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