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育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育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育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育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育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弄懂句子的含义。(重点)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难点)3.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坛领袖,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背景介绍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积累月色入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文中指门窗。今义:门。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积累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初读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初读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单扇的门,泛指门。这里指门窗。愉快的样子。考虑,想到。于是,就。动词,享受。睡觉。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共同,一起。大概是。只是。清闲的人。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初读感知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呢?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初读感知2、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在文中交代了以下要素,请试着找出来。时间

原因

对象

地点

内容

十月十二日夜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贬官之人张怀民黄州承天寺庭院赏月初读感知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精读品味读课文,你是否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孤独和清冷?试着从前面的表格中寻找蛛丝马迹。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地点黄州承天寺内容庭院赏月面对明月,“无与为乐”的孤独承天寺,是佛门之地,有一丝孤独之感“闲人”东坡和张怀民,两个被贬的失意官员月光虽美,似乎也有丝清冷之意精读品味孤独是一种很特殊的心境,它往往是人在经历了一段特殊的人生后所沉淀下来的一种情绪。有谁知道苏轼的这段经历吗?1.因乌台诗案被贬。2.在黄州无权也无事。结合课文内容和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探寻到苏轼超越孤独的旷达情怀。小结本文通过对夜游承天寺庭院所见的月下美景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抒发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以排遣忧郁的旷达胸襟。板书设计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感谢各位的聆听《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简介作者简介代表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苏轼受到“乌台诗案”的牵连,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为了书法心中的郁闷,作了此画。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颗枯枝老树和一块嶙峋怪石,呈现出一种野趣横生的螺旋状。苏轼《枯木怪石图》

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59岁被贬往惠州

晚年被贬到荒远的海南月亮会让人们想起无限的遐思,你能说一说含有“月”的古诗吗?《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想要,准备门高兴的样子考虑,想到游乐于是,就睡,卧清澈透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纵横交错大概是,原来是同“尔”语气词,罢了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射进门中,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翻译重点句子五步骤步骤一:“留”:保留人名、地名、年代(朝代)名、官职名。步骤二:“换”:将单音字词换成双音字词或多音字词,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词。步骤三:“对”:对照原文字词的顺序一一进行翻译。步骤四:“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主语、宾语或者介词、连词等。特别注意省略句。步骤五:“调”:看看译句语序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不符合就进行调整。注意倒装句。张怀民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张怀民和苏轼一样心胸坦然,爱好山水,不挂怀贬谪之事,同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两人处境相似,志趣相投,是人生知己,也是审美知己。梳理文言词语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住户,人家。]2.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3.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今义:盖子。]4.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而已。今义:耳朵。]一词多义念无与为乐者(跟。介词。)相与步行中庭(和。连词。)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月色入户人(窗户)B.怀民亦未寝(睡觉)C.念无与为乐者(想到)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解析:A门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耳:解析:1.念:(考虑,想到)2.遂:(于是,就)3.相与:(共同,一起)4.但:(只是)耳:(罢了)3.用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我)脱去衣衫想要睡觉,月色从门照了进来于是我高兴的穿起衣服出门。

3.用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意境?描写景物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景物:月光、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意境: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闲人”二字饱含着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心情的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故其笔下的月夜才如此空灵、皎洁。文章结构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记叙,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表达方式是描写,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表达方式是议论,点明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本文写景,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那微妙变化的思想感情。结尾更是用“闲人”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