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公开课教育课件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公开课教育课件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公开课教育课件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公开课教育课件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 公开课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21桃花源记

导入新课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大家认为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如果世外桃源真的存在的话,那同学们想不想生活在那个没有作业困扰,没有尘世打扰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呢?课文中作者所描述的那个世外桃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同学们想知道这一切,就让我们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题材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技”。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并兼有议论、抒情。(1)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2)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3)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4)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记”的分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乐奇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第二部分(第2—3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和经历;第三部分(第4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第四部分(第5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问题探究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以致迷路而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渔人以前未曾见过,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进入桃花源不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见到了怎样的景致?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桑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怡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皆叹惋”说明了什么?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说的应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花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最后两段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试看,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愿同学们在这美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3.课外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理想的实质。4.查找古诗词中描写桃花源的诗句,并摘抄下来,积累语句。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

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思考探究示例:1.我是武陵郡的渔人,那天,我顺着溪水打鱼,忽然……(遇见桃花源)2.我是桃源中人,还记得那天一个渔人突然闯入我们村……(探访桃花源)3.我是武陵郡太守,有一天一个渔人来到堂上……(再寻桃花源)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各有不同。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桃花林的景色:眼前流淌着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林里绿草如茵,芬芳馥郁,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从翠竹迪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悠悠地飘着。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渔人“具言”的内容是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桃花源中人“叹惋”的原因: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定、富足,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事变迁,对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文言文追求语言的简练传神,在行文中常有省略现象出现。如果对这些省略之处加以关注,读出的不只是字面句意,更可能会由此进入文章深处,读懂作者蕴藏在言语深处的奥秘。省略不略命题点一、何为省略不略1.省略句子成分。(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省略问答内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运用指示代词,避免重复前文内容。诣太守,说如此。二、省略不略的方式语言简练生动,叙事简约,意蕴不减。笔法简洁,看似平淡却内涵丰富。三、省略不略的作用1.文章(段落)省略的内容是什么,请补写出来。2.文章(段落)语言简练,叙事简约,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选文多处省略,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四、考查形式答题模式:

文章(段落)对

内容省略了,没有详细叙述,语言简练,叙事简约,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2019·湖南株洲)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请你把作者省略的涵义补写出来。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真题演练示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归隐林泉的志趣。【参考答案】四、解释下列标红的词。1.武陵人捕鱼为业2.便舍船,从口入不足为外人道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见渔人,乃大惊4.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未果,寻病终积累拓展1.为:动词,作为;介词,对。2.舍:动词,舍掉,读“shě”;名词,房屋,读“shè”。3.乃:副词,于是;副词,竟然,表示出乎意料。4.寻:动词,寻找;副词,不久。五、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是意思已经发生了变化。解释下列标红的词语,注意它们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的区别。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鲜美:颜色鲜艳美丽。现代汉语中指食物味道好。2.交通:交错相通。现代汉语中是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妻子: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中是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现代汉语中指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现代汉语中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古今异义①先判断词语在古汉语中有几种含义。②具体分析词语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语句中的含义。③再进一步分析词语的古今差异的种类。

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弱化、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古褒今贬;古贬今褒;改音变意。方法拓展(2019·湖南永州)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节选自《史记》)真题演练【乙】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解释词语。(1)军士吏被甲被:(2)居无何,上至上:(3)吾欲入劳军劳:(4)广不尝食尝:(1)被:古义,同“披”,穿着;今义,被子,被动。(2)上:古义,皇上;今义,上方。(3)劳:古义,慰问;今义,劳动。(4)尝:古义,曾经;今义,尝试。【参考答案】六、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诗》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