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色彩基础课件_第1页
素描色彩基础课件_第2页
素描色彩基础课件_第3页
素描色彩基础课件_第4页
素描色彩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绘画基础(素描部分)主讲人:廖争艳(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素描的概念:

素描主要是指以单色的线条或调子在某种平面(如:纸、布、板等)上,表现客观对象或意象的绘画和绘画方法。

二、素描的意义: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绘画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式样。三、素描的起源和发展:由于素描使用工具的单纯性和表现的直接性,使它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式,原始时期人们以勾画形象作为语言进行交流,这种绘图行为的产生要早于人类文字发明。素描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白描”,是用毛笔和墨所作的纯线条的绘画。西方素描传人中国是近百年前开始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俄国、法国的素描学派对我国的素描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章素描基础知识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及使用方法

四、素描的类别:素描的类别多种多样,大致可作三种大的分类:(一)工具和材料划分:如铅笔、钢笔、炭笔、毛笔等,以及各种淡彩素描,如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等。(二)表现题材划分:如静物、石膏、人物、人体素描、风景、动植物等写实或抽象表现素描等。(三)目的、用途划分:

如习作、创作素材、绘画图稿、设计素描及完整的素描作品等。五、学习素描的目的:

学习素描的目的是为了研究造型规律,写生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表现客观世界中的物象,素描基础练习就是告诉你怎样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征和形体结构关系,并加以正确表现的方法。六、素描的工具性能与材料特点:(一)纸:素描可以在任何纸或平面上操作,纸是最普遍的材料,各种类型的纸都可以选用,但大部分素描工具不适宜使用过于光滑的纸。(二)铅笔:是最方便的素描工具,能画出丰富细腻的色调变化。三)木炭:木炭一般是用柳木烧制而成的,松软、易碎,画后容易脱落,因而方便修改,常用来作绘画作品的底稿。(四)钢笔:(五)橡皮:橡皮的作用除修改错误外,同时还具有“白笔”的功能,当画面色调过重时,用来减弱色调。(一)工具的选择:按教学要求选择素描工具,将纸张平整地固定在画板或画夹上。(二)画板执法:右手执笔时,左手握画板左上端,手臂尽量伸直;下端放于大腿上,角度与脸平行,画小画或细部时可放在腿根处。(三)铅笔执法:(1)横握:画短实线或细部时,手握笔前端(图4)。(2)直握:平放画板时或画实线及细部时,可像写字那样直握铅笔。七、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三)铅笔执法: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一、素描的基本元素:

素描最基本的元素是点、线、面。所以线条和调子(黑、白、灰)是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二、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1、线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线的画法是落笔轻,中间重,收笔轻,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形成两头虚中间实的线(如图4).这样画出的线容易衔接,在整个画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整体的效果(如图5).

带钩的线和两头齐的线在素描当中都是忌讳的.排线是初学画画应特别注意的.三、透视:

【透视】绘画理论术语。“透视”一词源于(看透)。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透视的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四、构图:

构图是对画面结构进行合理配置,按照形式法则和视觉规律组织安排画面内容,使之多样统一。安排静物也要依据上述原则,选择和布置物象。素描中的构图以使人看起来感到舒服、美观为原则,达到这个目的,构图就是成功的。第二章结构素描一、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原则是:(1)整体的观察:对描绘对象的整体进行全方位的观察。(2)比较的观察:比较是认识客观对象的第一要素。(3)立体的观察:多角度地审视对象,测定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距离,以求在任何角度作画都能正确表现对象的立体空间关系。(5)艺术的观察:正确的表现方法的一个根本原则是:整体——局部——整体。无论是方法步骤的设立,还是表现中的塑造过程,都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二、结构素描基础练习:结构是指物体的内部构造及其连接组合形式,它是造型的根基,所以研究结构是正确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的根本出发点。三、结构素描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二)观察对象

观察、分析对象的基本特征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二)构图、定位没想对象在画面上的大小和位置,根据构图的基本原理确定对象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三)勾轮廓选择占画面最大的物体开始,定出高度和宽度以确定大的比例。(四)表现形体结构(五)深入刻划——塞尚

把自然物体还原为基本形体来理解和观察,就容易简括地掌握其大形体的基本特征,突出立体感和结构性。整体的、联系的观察方法,是素描观察方法的核心,画面的各个部分都是密切关联的构件。砂锅、碗与酒瓶的组合。第一步:构图。确定成组静物外部突出点,用直线连接成基本形,推敲在画面上整体的位置安排。第二步:画出各物体的基本形,找出各部分的比例。第三步:确定各个圆形的透视变化,用基本形体的分析方法辅助校正。第四步:用线勾勒形体,根据不同的质感和前后、体积等因素,用变化的线条和轻微的色调具体刻划。要点与要求:

1.圆形在距视平线不同的距离时形成有规律的透视变化,要抓准各个圆弧与视平线的关系,防止出现圆形的透视变化不统一的问题。2.用线要表现出体积与转折,而不是单薄的框架,在圆形物体的外轮廓线上要能够体现出形体转折的趋向,各物体口沿部位的薄厚钝锐要用不同的线传达出来。

3.注意锅盖与锅身倾斜放置的角度关系和锅盖与锅口尺度相吻合的比例关系。在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素描学习过程中,通常是从石膏静物人手,石膏静物色质单纯、统一,便于长期观察,反复体会。以线构成的方法:以线构成的方法也称“线透视法”。用线构成——就是根据比例、透视原理,运用浓淡、粗细、虚实的线条,表现几何形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关系。步骤一:

既是构图、确定位置,又是将画面物体共同形成的群体外形确定下来。

步骤二:确定比例、透视、形状的位置。这一步是寻找、确定每一几何形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在群体形状中的空间位置,多用辅助线、辅助形来分割和确定物体的空间。注意:在寻找物体的比例、透视、形状的位置时,提倡目测法。

要注意确定每个形体的外轮廓,即可见面。还要画准它的内面转折位置,即不可见面。建议多角度进行观察对比。形的形状轮廓的确定,从简到繁慢慢切割。步骤三:分析、比较、完成。

运用粗细、轻重不同的线条画出每一几何模型的体积关系,以及几何体之间的正确空间关系,

线条要反复修整,使它如铁丝般结实、坚挺。

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以线条的深浅表现空间的前后,以线条的长短表现透视的纵深等。

调子素描一、明暗:明暗产生的原理明暗是客观物象受光线照射所呈现的光影变化,因为有了光我们才看见了物,物体受光后即产生明暗,受光面称为亮部(明),背光面为暗部(暗)。

亮面、灰面,暗面称为物体的三大面,是建立物体立体感的基础。三大面明暗五调子明暗五调子分别是:(1)亮调子:正对光源的面。(2)次亮调子:斜对光源的面。(3)明暗交界线:与光源平行的面。(4)次暗调子:背斜对光源的面。(5)反光:背对光源并正对环境反射光的面。要点:明暗交界线是在光线与形体相切的位置上,它不受光源和很少受周围环境光的影响,因此在五调子中色调最重,作为明暗的分界处,是我们掌握明暗关系的关键。二、光源:

光源的性质也是决定受光物体明暗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射光;一类是散射光。直射光是由可见的固定光源直接照射物体表面,而形成一种明暗变化效果,如:阳光,灯光,·火光、烛光等。散射光是无明确光源,主要是由空气折射阳光而产生的柔和的漫射效果,如:阴天、阳光阴影中及室内等。质量感、空间感、体积感: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以量而显现。在绘画中以表现物体质地、色泽、光泽、软硬、重量等感觉的,叫质感和量感;以表现远近距离感的,叫空间感;以表现物体三维厚度、暗示其容量的,叫体积感。素描的工具虽然简单,但完全可以把这些物质的属性表现出来。

二、调子素描方法:(调子素描写生步骤)

素描技法的基础练习从写生开始,主要是锻炼观察、思维和表现的能力,通过眼、脑、手这一从观察到表现的过程,得到绘画的基本体验。(一)观察对象(二)构图定位(三)勾轮廓(以上三步同结构素描)(四)画大体明暗关系

分析对象的明暗变化关系,找到明暗交界线的位置,确定暗部的范围。(五)深入刻画(六)调整、完成经过了线构成作业的练习,建立了立体空间意识,有了作画步骤的基础,有了比例、透视的知识,有了“笔性”材料属性的体验,为明暗构成法的练习作了准备。明暗构成就是用黑的、灰的色调,在平面的纸上将自然的形体有秩序地“转译”成具备三维的空间,形成有一定的质感、量感、触摸感的画面。明暗构成法分为整体推进法与局部推进法。1.局部推进法(略讲)

步骤一:先用线勾勒出形象,做到透视、比例、特征心中有数,对形象作一次整体的感受,然后从某一比较感兴趣的局部人手。步骤二:将某一局部刻画到相对完整的程度。步骤三: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位置,同样要做到质感、形态特征、调子色素、内部构造与对象吻合。步骤四:如此类推至画面的其他位置,这样再不断地整体环顾,以至将每一局部像链条一样紧扣,回到观察上的整体。1.整体推进法步骤一:定好构图及大的形体比例。步骤二:分明暗。步骤三:逐步深入、反复调整。建立画眼:记住自然之光不等于画面之光。自然之光:无主次,无秩序,偶然的;画面之光:有经营,有秩序,必然的。

调子素描,也有人称它为“全因素素描”。光影素描借助光线与形体的关系,研究造型的特点和规律。

形体的明暗关系主要受五个方面的制约:

1、光源的强弱;2、光源距离形体及其各部位的远近;3、光线与形体各部所呈的角度;4、形体本身的明度;5、周围环境的反射和衬比作用。

光影素描写生训练从始至终强调整体观察。整个绘画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塑造过程。由此而产生的空间秩序必须符合视觉科学的规律(近大远小,近强远弱,近实远虚)。光影素描早已形成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基础训练从石膏几何形体写生、静物写生、石膏像写生、头像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人像写生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写生的步骤:1.画大体轮廓;2.画基本色调;3.深入刻画;小调整关系。问:素描造型能力的标准是什么?1.写生能力(包括临摹)2.默写能力。3.创作形象的能力。问:观察与看有什么不同?

看是感性的、外在的认识,平常人都具备这种能力。但是看很难与思维的过程联系在一起,所以常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对司空见惯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了解。问:什么是色调?色调是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的明暗变化。问:如何看待绘画中的像与不像?绘画作品像不像实物是一般人对待绘画的心态,特别是在素描头像中很多人会提出像与不像的评价。问:画静物写生时如何能较快地抓住特征?对初学者来说,为了掌握把握形体特征的能力,可以多画些小的速写,可提高作画的速度,一张纸可画多个对像,从不同角度描绘,直到画满为止。素描写生中为什么不可使用尺?在几何形体写生中,画到直线的边缘时,很多同学喜欢用尺来画,这是一种错误的作法。这与要求使用尺来设计一些画稿并不矛盾。目的不同,要求也自然不同。问:如何使用炭笔?炭笔在线描中用的较多。炭笔一般颗粒较粗,在宣纸、新闻纸上使用效果较好,炭笔在使用时可削成锥形或鸭嘴形,放平时可画出较宽的线,直立时可画出较细的线。问:如何纠正轮廓线画得过死或过于琐碎的毛病?没有轻重、粗细、虚实之分的线条是死板的线条,用这种线勾勒出的形体没有空间感和节奏感。绘画基础(色彩)第一部分色彩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色彩的概念,如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等,并将其运用到绘画当中去。难点:掌握色彩三要素,在实际绘画中能充分利用这些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一、色彩的概念

色彩的形成颜色,实际上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光波,由于物体所吸收光波长短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五颜六色不同的色彩。我们所看到的是未被物体吸收的光波,即被反射出来的那部分光波。

色彩的概念(一)1、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原色,不能有其它颜色混合而成,是最纯的颜色。把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出其它种色彩。2、间色橙色、绿色、紫色是间色。三原色种的两种等量混合而成就是间色。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3、补色一种原色与另外两种原色相混合而形成的间色,它们之间相互成称为补色:红色与绿色互为补色,黄色与绿色互为补色,蓝色与橙色互为补色。4、复色两种以上的间色或补色相互混合称为复色。(二)固有色与条件色1、固有色固有色也称概念色。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成份不同,使人感受到不同的色彩,这种色彩称为固有色。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体本身的颜色,就是固有色.通常情况下,固有色决定和支配着物体本身的基本色调.诸如,香蕉苹果、菠萝……在受到光源和环境色彩的影响后,仍然橙黄色,红色和绿色,也就是说基本色调在任何情况下都支配着物体的外形。可以说,固有色是认识色彩的第一根据。2、条件色由于物体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中,物体所呈现的色彩随之发生变化。光源色、环境色、反光等都会对物体的色彩产生影响。⑴光源色: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它所呈现的颜色也相应发生变化。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物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明暗和色彩,没有光就看不到颜色,当然我们也无法观察和识别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决不会在没有光源的条件下作画。通常我们是以日光(日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色光组合而成的反光,雨后的彩虹就是七色光的反映)作为正常识别色彩的光源,自然界中的一切色都受到这种光线的照射,吸收其中的某些光线,才显示出自己的固有色。如果物体本身不吸收任何光,及反射所有的光,那么它的固有色就是纯白色。而纯正的黑色则正是吸收了全部的光而无任何反射的缘故。又如,黄色物体受到日光照射后,便吸收了红、橙等颜色而仅仅反射出黄色,从而使物体呈现也是如此。当然,以上所讲的知识理论推理,而在实际中,物体本身是没有纯正固有色的,光线照射后物体也不是全反射和全吸收,只是一种持半吸收或半反射的状态,因而自然物中很难有纯正的黄红等颜色,更不存在纯正的黑白。不论颜色多么鲜艳,白得多么亮,黑得多么暗,其本身都带一定的其它色彩成分,对所有的光不会全吸收或全反射。在会中不用纯粹没有调配的颜色,这不仅是物体本身固有色的要求,同时也是与光的强弱、冷暖、距离、方向等有关系的。例如,一位穿白裙子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强烈的红光和绿光分别照射她身上时,它的衣裙已不再是白色,而成了红色和绿色。由此可见,光线与物体色彩的相互关系,只有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中,我们才能看到比较纯正的物体本色。固有色与光源色社一种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明确这一关系,对我们观察和使用色彩作画是极为重要的。⑶环境色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称为环境色。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因素。因为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同周围物体和环境环境发生联系,相互影响着。色彩当然也不例外,周围的环境色也一定会相互反射,相互影响。自然界中的不同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各自放射出不同的反光,它们相辉映,纷乱错杂,影响了物体本身色彩的个性。一个物体的亮面与暗面对色光的反应是不同的,亮面反映的光源色,而暗面反映的是环境色,暗面的色彩最丰富,也最难处理与表现。因为,我们在作画过程中,对色彩的观察要仔细,既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也要充分考虑到光源色和环境对物体本身色彩的影响,切忌鼓励片面的对待某一种色彩。⑷反光物体的暗部,受到周围环境所反射出来的光线及色彩的影响,使暗部变亮,并且在色彩上发生了变化。

(三)补色关系色彩的冷暖关系以及补色关系。人的视觉要求适度的光线的色彩,这也和人对温度的要求是一样的,太热了想凉一下,太冷了想暖一下。光线强烈刺眼,则虚弱光补充;光线暗淡虚弱,则需强光补充。色彩太暖了需要冷光补充;这种要求构成了人在视觉上的补色现象。当你长时间注目于阳光,然后在转向别的东西使,你的眼睛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其它东西。这是由于人的眼球中视觉细胞受到阳光的强光的刺激之后,对反光已经疲惫,继续另一种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状态,黑和白不属色彩,是两个极色。可以说,再无色系里,黑白互为补色。又如,在白色墙面上,打出一束鲜眼的红光,当你长时间注视这束红光时,突然把这红色光束挪开,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与红色光束相似轮廓的绿色幻影。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视觉残像原理。而在色彩学中称为补色原理。因此,红与绿互为补色,还有黄与紫蓝与橙也是互为补色的。补色是有规律的,表现在色相环上,凡是直径两极的两色均为补色。这些原理为我们对色彩的观察提供了极大的提示和启发。在了解上述原理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该用一颜色既画物体的受光部又画物体的背光部。要用冷暖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冷暖越鲜明,其补色关系越明显,反之亦然。初学者往往在处理画面时,对亮部一味地加白,暗部一味地加黑,忽略画面的冷暖补色关系,使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乏色彩韵味。肯定的说,补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点已被现代摄影所证实。照片上的人如果穿的是红裙子,其胶卷底片上的裙子正好是绿色。其实彩照本身的色彩冷暖明暗也是补色,照片与底片本身表现出来的色彩冷暖、对比变化比我们的视觉感受要细腻的多,这是勿容置疑的。(四)色彩的冷暖变化物体的色彩关系,其实就是“冷暖”关系。我们在光的帮助下,看到了物体的形状和固有色,物体受光而产生明暗,呈现立体,出现深浅不同的色彩。也是由于光而产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和影响,各种冷暖不同的色彩相互辉映和交流。但应该指出,光源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的照射下,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区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泡光、火光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日光灯光为冷光。为避免理解冷暖上的绝对比,还应明确:在“冷色相”的范围里,常会出现暖色相的细小部分;在暖色相的范围里,也常常呈现冷色相的细小部分,从而形成色彩冷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丰富变化。但冷色相以冷位统治色,暖色相以暖为统治色,不能把色彩冷暖两大色系相互混淆,明暗亦应如此。物体的明暗交界线上在色彩关系上市冷暖交界的边缘,而高光电的色相,是光源色的直接体现。

色彩的三要素一、色相色相就是物体色彩本身的外形。人们为了区别色彩的不同外形分别给它们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在各种色彩中,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其它色彩都不能调配出其它色彩。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也称母色或第一次色。在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混合所得到的色彩为第二色,也称中间色,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彩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是相反的,色光的混合是加法混合,混合的色光越多就越亮,越接近白..太阳光就是七色光混合而成的白色.二、明度明度是人的视觉所感受到的色彩明亮程度。同一色相,由于受某些不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明暗差别,所以不同的深浅色彩差异,称为色阶。三、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色彩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重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刻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有纯度高低之分。四、知觉度知觉度人们对色彩所产生的冷暖感觉的程度。人们常说的“骄阳似火”,就是人们从感觉出发,产生联想而把太阳比喻成火。倘若从色彩冷暖度上来分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太阳光一般在炎热的中午时橙色的,而它周围天空的颜色则为蓝色,两种色的对比是很明显。天空的颜色较蓝,人就觉得太阳得橙白色越暖,越觉得似火。“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就是人们从冷暖感觉上来讲的,绿色与红色相比,绿色显得冷,红色显得暖,在大面积的绿色中出现一点红,通过对比,这一点点暖色显得尤为突出。【水粉画的特点】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第二部分水粉画的基本技法

【水粉画的基本技法】调色水的使用白色的使用用笔衔接覆盖调色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得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水的使用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白色的使用水粉画调色时白色的使用和油画相似,用的比一般颜色要多。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纯度,在画近处、实处和高光处时,多调用白色,有助于形体的塑造,使其鲜明、结实和突出。关于调色、水和白色的使用,还需要和用笔以及整个画面色彩的干湿、厚薄结合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有变化而统一。总的来说,初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多的用水,不敢用鲜明厚实的色彩来塑造形象,造成画面缺乏色彩对比、形象单薄。另一种是过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当地用水的好处,而使画面“粉气”、滞闷。这两种毛病的产生,有的是与初学者先接触过水彩画或油画有关。先画过水彩画的,要防止第一种过多地用水的毛病。先画过油画的,则要避免第二种过多地调用白色的毛病。至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与作者的个人爱好、技法特点有关。爱用薄画法、湿画法作画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而爱好厚画法、干画法作画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则较多。用笔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衔接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覆盖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水粉画的性能材料及作画工具】关于固有色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干画法运笔比较涩滞,而且呈枯干状,但比较具体和结实,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与色彩,如物体凹凸分明处,画中主体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这种画法非常注重落笔,力求观察准确,下笔肯定,每一笔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体与色彩关系。干画法也有它的缺点,画面过多的采用此法,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枯和呆板。但干画法的色彩干后变化小,对于练习色彩收效较大,也容易掌握。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有关湿画法的控制及实际操作运用,上述画法步骤中已讲得很多,不再一一细述。水粉画干湿画法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基本上如前所述。要特别说明的是:干画法与湿画法的分界是以画笔含水量的多少来决定,一般人认为用粉及用色多了,画得厚了,就是干画法,这不准确,因为必须是粉多、色多、水少才成为干画法。也有人认为粉少、画得薄就是湿画法,这也不确切,只有稀释颜料用水多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湿画法。因此,可以说有粉多的干画法,也有粉少的干画法。与此相反,湿画法也有粉多湿画法和粉少的湿画法。但不管干也好,湿也罢,仍然以粉使用之得当为佳,这样才不失水粉画的特点。干画法和湿画法,二者在作画时应交叉运用,只是根据画面实际需要,有的湿画法运用多一些,有的干画法运用多一些。如果一幅画用水过多,全部采用湿画法来处理画面,就容易造成失控,使物体松散,并失去色彩光泽。同样,全部采用干画法,靠堆积的颜色和白粉不断加厚画面,就会出现死板、干裂和颜色脱落的情况,画面也难以长期保存。总之,干、湿画法只有根据作画步骤,由湿到干、由薄到厚的顺序合理运,才能发挥干、湿技巧的最佳效果。这是一般的作画过程所遵守的原则,真正运用还要在实践中根据画面要求灵活掌握。水粉静物画技法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