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_第1页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_第2页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_第3页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_第4页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莫霍面或莫氏面:

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

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

本单位。

7.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

物质

8.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

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滑石〜1石膏〜2方解石〜3萤石〜4磷灰石〜5正长

石〜6石英〜7黄玉〜8刚玉〜9金刚石〜10

12.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13.断口: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

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14.岩浆:

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

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15.岩浆作用:

把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16.火成岩:

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17.侵入作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

之中冷凝而结晶,这种岩浆活动称侵入作用.

18.喷出作用或火山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这种活动称喷出作用

19.火山喷发类型:

一、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式喷发类型)

二、中心式喷发:(1)宁静式喷发型;

(2)斯特龙博利式喷发型;

(3)爆烈式喷发型。

20.近代火山分布规律

(1)环太平洋火山带;

(2)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带;

(3)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21.产状:

是指岩体的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接触关系,以及形成时期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

22.根据火成岩中Si02的多少,如同对岩浆分类一样:

分为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2%〜65%)和酸性岩065%)

四大类.

23.沉积岩:

经过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岩

石,这些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2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先成岩石的破坏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生物〜)

2.剥蚀作用(有机械剥蚀作用和化学剥蚀作用两种方式)

(-)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海水、重力等都可进行机械搬运

2.化学搬运作用(除风、冰川等外,流水、湖、海等还进行着化学搬运作用)

(三)沉积作用(沉积的方式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

(四)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压固作用2.脱水作用3.胶结作用4.重结晶作用

24.风化壳:

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它不连续地覆盖于基

岩之上

25.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皆以Si02、A12O3等为主>

(2).矿物成分(碎屑矿物、黏土矿物、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二)沉积岩的颜色〈决定于它的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

(三)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2).泥质结构(3).化学和生物结构

(四)沉积岩的构造

(1)•层理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

介质(如水)的流向、流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

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

上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波状层理、

斜层理)

(2).层面构造(波痕、干裂、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雨痕、生物痕迹)

(3).结核(原生结核、后生结核)

(4).生物化石

26.沉积岩的分类:

(一)碎屑岩类(1).沉积碎屑岩亚类(2).火山碎屑岩亚类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三)特殊沉积岩类(1).风暴岩(2).浊积岩

27.变质作用: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

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28.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因素

29.变质岩的特征:

(1).岩石重结晶明显

(2).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30.变质作用类型

<1>动力变质作用

<2>接触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4>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31.构造运动:

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构造变动: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

变形。

32.新构造运动和老构造运动的含义:

(1)新构造运动:

一般认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总之,新构造运动是指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

个时期的构造运动。

(2)老构造运动:

在新构造运动之前的构造运动。

33.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地貌方

法成为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常用方法之一

(2)测量数据:对于现在构造运动,在短期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

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高程和

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34.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沉积区可以形成一定厚度的岩层。对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可在

很大程度上得出升降幅度的定量结论。

(2)岩长相分析:岩相一般可以分为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如入海处的三角洲相)

三类。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同一岩层的

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的地区的沉积环境

的差异。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

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3)构造变形: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

(4)地层接触关系(地壳下降引起沉积,上升引起剥蚀,所以,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

下来的各种接触关系,也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A.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

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为整

合接触。

B.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

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a.平行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

过显著的变化;

b.角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

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35.岩层:

是指由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岩性相同或近似的层状岩石。

36.岩层的产状:

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存在状态。(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和倒转岩层)

37.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38.一、褶皱:

岩层的弯曲现象。

二、褶皱的基本形式:

(1)背斜:突出的弯曲,两翼岩层从中心向外倾斜;

(2)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两翼岩层自两侧向中心倾斜)

39.断裂构造:

地壳中的岩石(岩层或岩体),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容

易产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

40.节理:

几乎所有岩石中都可看到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的裂隙。

41.断层:

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42.断层的几个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43.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分类:

a.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b.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c.平推断层(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断层)

d.枢纽断层:断层运动具有旋转性质,好像上盘围绕着一个轴作旋转运动的断层

44.地震:

是岩石圈的快速颤动,它是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圈的某些地区的应力集中而使岩石变形。

45.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相关

a.超微震:震级大于1的地震

b.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

c.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

d.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

e.大地震:7级及其以上的地震

46.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只有一个震级。

47.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大陆断裂谷地

震带

48.全球岩石圈划分成6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9.板块的边界及其类型:

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剪切型边界

50.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一>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依据:(D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2)地层接触关系(3)古生物(化石)

〈二〉岩相古地理分析:

沉积相的分类(海相沉积、过渡相沉积、陆相沉积)

〈2>岩相分析的主要根据(生物化石、岩性特征和结构、特殊矿物)

(3>岩相分析的原则:现实类比方法〈三》构造历史分析

51.世界最古老的大冰期:

震旦纪冰期中国最古老的冰期:南华大冰期

52.前寒武纪一一太古宙和元古宙的重大事件:

早古生代初期的“加里东运动”、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华力西运动)”、到中生代末,

最突出的生物事件:恐龙全部灭亡、新生代的新阿尔卑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

53.最后一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

54大陆漂移学说(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和缺陷:

一、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

(1).大陆系由较轻的刚性硅铝质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质之上。

(2).全世界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后联结成一体,为泛大陆。围绕泛大陆的广阔海洋,

成为泛大洋。

(3).在潮汐力和地转离心力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向赤道和向西漂移。泛大陆逐渐破

裂、分离、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基本格局。

(4).各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受挤压并褶皱形成山脉,如科迪勒拉

山脉和安第斯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粘结、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弧、岛

屿,如亚洲大陆东缘的岛弧群、小岛。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在大陆漂移过

程中形成的,而太平洋则是泛大洋的残余。

二、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论据:

(1)・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轮廓相似

(2).地层相似

(3).地质构造相连

(4).古生物相似

三、大陆漂移说的致命缺陷:

(1)大陆能漂浮吗?

花岗岩的熔点比玄武岩低,如果地温高至玄武岩岩层熔化并容许大陆漂移的

程度,而花岗岩却依然保持固态浮于其上,这是违反物理定律的.

(2)大陆能漂移吗?

即驱动机制问题。魏格纳认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使大陆由高纬度向赤道方向

移动,潮汐力同时使其向西漂移;但计算结果证明,其驱动力比所需要的小了好

几个数量级,根本不可能推动大陆漂移。

(3)其他争议问题

例如,如果大陆漂移从中生代开,那么古生代以前的褶皱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四、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

由于对许多问题无法解释,30年代,大陆漂移学说逐渐消沉下去。50年代以来,古

地磁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重新得到认识。

(1).很好拼接的大陆轮廓

(2).相似的极移曲线

(3).古气候相似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

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

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

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

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

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

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

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

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

"),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

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

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

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

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

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

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⑵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

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

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

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

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

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

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才,

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

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

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

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

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

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

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

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

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

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

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

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刖一、

1、

2、

3、

1、

2、

3、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

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

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

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的难易程度定位在面向大多数学生。该份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对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题型分析:

I.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共15道小题,知识覆盖面较广,重点、难点和疑点比较突出,注重能力考查。

考查以动词为主,兼顾其它词类,并考查句法和语言点•考查的方式突出了语境。

2.完形填空

文章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点突出了对单复数和语言

点的考查。

3.阅读理解

本大题包括五篇文章,安排较合理,难度适中,既有日常生活的题材,又有表格图片解说,

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五级有关读的目标描述,问题

符合“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等目标描述。阅读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任

务型教学的理念。通过阅读短文,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阅

读的难度不很大,完成任务的环节也比较简洁。

4.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中仿写与课本内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是对教材的深加工,做到了学以致用。创

新写作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课程标准》有关写的目标描述,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

语言的能力。

三、典型错误分析

第一大题单项填空中,错误率较高。主要问题是对单词没理解透,平时讲过的语法没记住,

不能灵活应用。交际运用失分较多,主要是课文掌握不到位。

书面表达中考生的主要错误有:

1)在完成句子时不尊重原句的中文意思,改变了句意;

2)不会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较差;

3)思路不清晰。

4)语言的基本功不扎实,病句较多;

(5)书写习惯不好,卷面不整洁。

书面表达部分中常见错误形式:

1.时态错误。a.时态混淆b.时态前后不一致c.主谓不一致

2.句子结构错误。

3.单词错误如:make写成mate等。

四、问题及对策

(-)主要问题

1、学校两极分化明显。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两极分化,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提高,大

面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