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_第1页
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_第2页
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_第3页
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_第4页
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专业群行业、企业分析报告前言2015年旅游业占全球GDP的10%左右,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5%。世界旅游和旅行社理事会预测,2015至2025年,旅游业的增长率将继续高于宏观经济增长率,且高于大多数其他行业的增长率;10年间旅游业将提供729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2320万个就业机会将直接在该行业内部生产;到2025年,全球每年国际游客数量将达到18亿人次,由此可见,旅游业已跃居第一大产业地位,受到各国领导人及业界重视。旅游业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上至国家外交,下至国民消费,其战略地位相当显著。截至2015年,我国旅游教育院校2474所,在校生人数达到72.21万人,全行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475.4万人次,旅游教育呈现规模化发展,但相应的旅游人才供给却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旅游院校供需比达到1:7的就业缺口与不足30%的毕业生留在旅游行业的矛盾突出,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呈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一专多能人才极其匮乏的局面,旅游教育亟待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一、国内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正迎来大众旅游的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在“十三五”开局之际,国家旅游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提出了“515”战略、“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迅速发展,持续领跑宏观经济。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指出:“2015年以来,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旅游消费逆势上扬,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支出额占居民消费支出的10%,出境旅游超过1.2亿,入境旅游1.3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万多亿,同比增长11%,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的贡献年平均超过13%。另据《2016年入境游趋势分析报告》显示,韩国、日本成为入境游的最大客源国,同比增长超过300%。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正向行业内的新领域、新业态转变,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特别指出发展特色运动,推动高尔夫等时尚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培训相关培训市场;加强人才保障,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健身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趋势。(一)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图1:国内旅游人数及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国民人均出游从1984年的0.2次增长到2015年的3次,增长了14倍。国内游客数量从1984年约2亿人次扩大到2015年40亿人次,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0.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内旅游收入也从1985年的约8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4200亿元,增长了426.5倍,年均增长22.4%。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85.8%,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二)国际旅游从单一入境游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国际旅游仅限于单一的入境游,出境游起步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已形成入境与出境两大旅游市场并重活跃的发展格局。从入境市场看,中国已是世界第四大旅游入境接待国。入境旅游人数(含入境过夜游客,下同)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33亿人次,增长72.5倍,年均增长12.3%;旅游外汇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136.5亿美元,增长431倍,年均增长17.8%。从出境市场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客源输出国之一,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2014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达到了1.09亿人次,2015年上升为1.2亿人次,比1992年的298.87万人次增长了39倍。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已扩大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客源国。图22016年入境旅游排名(三)旅游业从单纯外事接待型事业转向事业、产业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是中国外交事务的组成部分,对增进国家友谊和促进国际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尚不具备现代产业特征。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显示出巨大活力,与110多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对国家调结构、扩消费、稳增长、惠民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上实现了六大发展转变:一是从外交的边缘向外交的前沿转变;二是从经济建设的边缘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变;三是从经济增长点向第三产业的重点转变;四是从传统粗放型、数量型旅游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创新型推动方式转变;五是从扩大就业岗位重任向就业、旅游扶贫的重任转变;六是旅游发展的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多类型、全方位的推进。旅游业对于社会公共服务、地区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乡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实现美丽中国等起着重大作用。(四)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2009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推动旅游产业步入了黄金发展期,旅游产业规模和实力更加显著提升。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比1999年的7355家净增加了2万多家;全国已评有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饭店867家、四星级饭店2779家、三星级饭店6776家;中国已有各类经济型连锁酒店约1.5万家,客房总数超过140万间。1999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实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管理。其中,5A级景区首次评定始于2007年,截至2015年底,中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200多家。自1998年起,国家旅游局通过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了中国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70个城市成功创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本并购、连锁化经营、互联网+等创新发展中,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涌现出一批有竞争潜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包括景区连锁经营商,综合性旅游商,线上旅游服务运营商,业绩增长迅速,已成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领跑者。(五)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等少数旅游城市和黄山、峨眉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如今,旅游业发展已遍及全国,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一系列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品牌相继产生。国家旅游局与各省区市建立了推进战略合作机制。201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政府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分管旅游工作的汪洋副总理任召集人,成员单位包括了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发改委等28个国家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类金融机构、非旅游类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纷纷参与旅游业投资与经营,形成了多层面、多区域、多形式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二、青岛旅游业现状及趋势据统计2015年山东省旅游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4位,在全国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岛市是山东蓝色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2013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30强排行榜位列第13位,蝉联三届“中国十大最佳休闲城市”,2015年青岛市共计接待游客7200万人次,其中境外旅客约140多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占山东省旅游收入的16%。2015年青岛市获批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今后青岛将全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努力扩大区域合作,主攻日韩、港澳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传统入境客源市场,重点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目前,青岛市已形成了以度假为核心的度假、观光、海上、文化、节会商务、体育健身等六大系列产品,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作为三大特色经济、六大支柱产业的地位越发稳固。今后青岛市将完成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空间布局由沿海一线向全域延伸,产业发展由单一业态和多业态深度融合转变。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拓展现有文化、体育、工业、渔业、科普等社会资源,实现旅游与相关业态的深度合作。(一)突出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东部滨海城区要持续提升功能品质和管理服务,西海岸要持续引进和培育高端滨海度假项目,实现两大区域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形成胶州湾北岸、欢乐滨海城、鳌山湾等一批滨海旅游聚集区。(二)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海洋休闲旅游产品。探索推进旅游交通码头和游艇基地体系,引导海上旅游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试点示范开发条件成熟的海岛旅游项目。制定出台新的邮轮旅游扶持政策,吸引和发展邮轮公司,争取在青岛设立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邮轮分会的联络机制,争创国家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邮轮中心。推进离境退税政策的实施,积极争取境外游客144小时过境免签、邮轮旅游落地签及邮轮无目的地旅游政策。(三)加快发展融合创新旅游深入推进“旅游+”,拓展现有文化、体育、节会、工业、渔业、海洋科研等社会资源二次开发路径,全面发展历史民俗文化体验、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产品,赛事观赏、帆船体验、休闲运动等体育旅游活动,努力提升各类节会旅游功能。(四)培育发展品质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立足当地资源特色,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元素,培育高端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全面开展行业规范、规划完善、精品项目和特色商品开发、运营主体扶持、培训和宣传支持等工作,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综合价值。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促进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推进乡村旅游扶贫。(五)支持发展服务输出旅游扶持打造酒店管理、景区运营、旅游接待、旅游投资、节会策划组织、旅游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提升旅游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源盘整、产业延伸和区域扩张能力,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和半径。三、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一)青岛市休闲旅游行业现状青岛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十大现代服务业。围绕提升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突出服务高端化,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和优质生活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金融、科技服务(含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商贸、高端商务(含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教育、健康养老(含体育)、会展等十大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提升“互联网+”文化、旅游等特色经济,在影视动漫、数字出版、现代传媒等领域建设3——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平台,探索O2O旅游、大数据旅游、虚拟现实旅游等新模式,2020年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星级饭店、A级景区和旅行社覆盖率超过95%。培育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引进平台型、分享型企业,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区域性交易平台。青岛市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的现代旅游、文化创意、会展三个行业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规划中提出了提升发展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建成以文化、商务、旅游产业为引领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等多个大旅游项目。这些都为旅游管理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青岛市现有旅行社422家,其中,5A级旅行社9家,4A级旅行社40家,分别占A级旅行社总数的16%、11%和73%。从区市分布来看A级旅行社主要集中在市南区、市北区和崂山区。青岛市共有国家级A级景区88家。其中,5A级1家,4A级20家,3A级43家,2A级景区22家,1A级景区2家。(二)青岛酒店行业现状青岛每年大约有1500万名游客到访。在整个旅游接待工作中,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显得尤为重要。近年高星级酒店纷纷进驻青岛,截止2014年底,青岛市星级饭店总数为153家,其中五星9家,四星31家,三星71家,二星42家,青岛的酒店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新增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另外,青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与烟台、威海、日照等旅游城市比邻,形成了半岛游的品牌优势、工业旅游优势及“帆船之都”、“影视文化之都”等未来品牌优势,这些都为青岛旅游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青岛优越的地缘条件,不仅为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环境,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校外兼职教师和浓郁的专业氛围,而且为学生教学实习就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四、高职旅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图3旅游产业链于专业对应关系(一)旅游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提出“旅游新六大要素”的概念,他将“吃、住、行、游、购、娱”概括为旅游基本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概括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并由此构成了旅游的新业态。从产业构成上看,旅游产业既包括了旅行社、酒店、交通、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等传统的六大要素部门。也涵盖了商务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旅游、探险娱乐、养生旅游等拓展要素。而教育部《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2版)》所列旅游大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两个二级类专业,主要针对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点)等有限部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专业目录未完全覆盖产业要素部门,使旅游管理专业群的构建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在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2版)》所列旅游大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两个二级类专业,主要针对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点)等有限部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还应覆盖旅游产业链中的其他要素,使旅游专业群的构建在广度和深度得到补充。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要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把青岛打造成蓝色旅游区,今后将重点促使传统的观光式滨海旅游向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发展,区域旅游业也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这使得青岛地区旅游人才需求的规模、层次、专业也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继续保持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强劲的同时,景区管理、出入境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呈现持续性扩增。其中,国际旅游业务、休闲旅游、旅游电子商务和酒店运营人才成为旅游人才需求热点。作为驻区院校应该服务于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契合青岛地区旅游人才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态势,由此我们构建了“双核驱动,融合发展”的旅游专业群的布局。(二)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1.宏观旅游人才需求情况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旅行社27364家;星级饭店数量13491家;A级以上景区6055家;高尔夫休闲会所521家,据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发布的《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6》显示全国旅游从业人员约600万人,人才需求每年新增80万人,且每年以年均10.6%的增长率不断攀高,而各旅游院校每年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培养仅26.2万人,旅游人才十分紧缺,据统计仅山东省每年旅游行业人才缺口在15万人以上,旅游专业毕业生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另据《青岛市旅游年鉴》统计青岛市现有旅行社422家,四星级以上酒店40家,A级以上景区88家,高尔夫球场8家,保守估计每年旅游及相关产业需要人才3万以上,青岛现有旅游类专业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共计11家,其中高职院校6家,各类院校旅游专业每年培养旅游类学生4300余人,旅游行业人才短缺的现象十分严峻。2.传统旅游行业对高职旅游人才需求(1)国际业务人才短缺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加深,出入境旅游业务特别是出境旅游如火如荼,成为旅行社行业发展最快、利润最高的业务,但与此同时懂外语、精通国际业务操做的业务人员甚为稀缺,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许多新国际社的出境业务只能挂靠几家老牌国际旅行社做,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旅行社国际业务的拓展,也为我们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空间。以赴韩国际领队人才需求为例:韩国是2015年中国入境旅游最大客源国,占入境旅游客源的17.10%,2015年旅华人次444.44万人次,同比增长6.28%,而在出国旅游目的地中,韩国仅次于泰国排名第二,因此出境游韩国国际领队和韩语导游员的需求量激增。根据人力资源网络统计,我国目前此类人才每年需求人数在1000人左右,每年以10%的数据递增。2014——2015年,全国102所开设韩语专业的高职院校中有16所院校开设旅游方向,占开设韩语专业高职院校的15%,每年招生人数400人左右。同时,仅青岛地区就有400多家在册的旅行社均可以接待韩国的游客,其中具有办理出境游业务资质的有160家,人才需求量为300左右,每年以10%递增,2016年青岛地区开设韩语专业的高校有15所中仅有2所院校开设旅游方向。可见,目前我国现有的韩语导游员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求。(2)计调旅游人才短缺旅行社的“计调”是进行旅游实际操作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新线路的开拓、食宿谈判、行程安排、成本核算等经营管理工作。由于计调人员与旅行社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现有计调人员不能满足青岛旅游业发展需求,所以计调人员成为抢手人才。(3)主题公园类景区、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人才需求攀升近年来,国内以乐园类景区数量激增,以青岛东方影都、常州东方盐湖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景区动辄投资数百亿,对于景区管理实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合作的上海迪士尼、常州恐龙园、深圳华侨城等景区每家每年的人才需求量都数以千计,缺口巨大。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省市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各种生态园、大型庄园、特色小镇崛起,但科班出身的从业者不足5%,市场亟需大量旅游专业人才的加入。(4)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较大目前,智慧旅游已在全国蓬勃起步,但在旅游电子领域存在技术人员不懂旅游,旅游人员电子商务意识和技术不足的情况。以青岛市为例,随着电商集团开始发力岛城旅游,精通旅游业务和网络技术的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必然走俏。3.新型休闲产业对高职旅游人才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特别指出要加强人才保障,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健身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健身休闲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专业教练员投身健身休闲产业。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对群众参与健身休闲的服务和引领作用。加强健身休闲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性意见》(旅发[2016]172号),特别指出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体育院校和旅游院校设置体育旅游相关专业、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增设体育旅游方向或增加相应专业课程,加快培养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加强体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鼓励体育旅游企业与体育、旅游类院校合作建立体育旅游实习实训基地。依据国家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景,及上述两个国家指导性意见,可见,未来休闲、体育旅游从业人员与人才智力支持将会十分需要。仅就休闲产业项目中高尔夫运动一项举例分析:根据朝向白皮书发布的《中国高尔夫行业2015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自2009——2015年,中国高尔夫设施数量净增长173家(自348至521家),增长率为49.7%,年均增长率10.6%,18洞球场的个数净增长约207个(自432至639个),增长率47.9%,年均增长率10.3%。目前,山东省拥有高尔夫球场23家,青岛拥有高尔夫球场8家。中国高尔夫产业,无论是教练人才还是管理人才都十分缺乏;一家正常运营的18洞高尔夫球场,需要专业经营、服务与管理人才250-350人左右。高尔夫产业的专业人才大部分源于国外,本土化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使得高尔夫球场的经营成本过高,球场经营者十分需要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培养本土化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对现今乃至未来高尔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下一步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一方面将重点做好高尔夫人才多样化分类培养,在原高尔夫球会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中高协《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大力发展青少年高球运动的新形势,增设高尔夫裁判、青少年高球教练培养方向,培养高技能人才;同时结合国家体育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专业建设方向,培养体育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以及休闲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专业人才。4.酒店行业对高职旅游人才需求(1)国内酒店人才需求情况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按照中国酒店业目前的人员配备标准,一家300间客房的4星级酒店至少要配备500—600名员工,而客房总数在600间以上的五星级酒店的从业者至少需1000人,而中专毕业的员工不能超过70%,大专毕业、受过高等职业技能培养的人才必须占30%以上。而通过调研,目前青岛市多家酒店现在大半数的员工为中专或以下学历。酒店数量迅速增加,必将导致酒店集团管理人才的匮乏,从而影响管理和服务水准。随着青岛市酒店业的迅猛发展,酒店人才的频繁流动现象和酒店业的人才危机日益显现。酒店业对高素质人才占有率远没有达到饱和。从青岛地区酒店行业对人才需求角度来看,一线管理人才短缺问题愈加严重;人才供需错位,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从专业教育上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往往是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乎是“空白”;而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培养定位过高,培养的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存在着职业能力较低的现象。当前青岛酒店行业急需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良好从业意识及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2)酒店日语旅游人才需求情况据《2016年入境游趋势分析报告》显示,韩国、日本成为入境游的最大客源国,随着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发展,旅游接待企业对于具备双语素质的旅游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访日外国游客人数达到了1341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从241万人次激增至499万人次,位居该国入境游客第1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