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教学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教学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教学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教学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新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四单元人民教育出版社

堆积如山的尸体成千上万的死难者集中营等死的囚犯教学目标1.筛选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2.品味新闻的语言。3.理解文中侧面描写的作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4.激发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热情。整体感知文章识记字词毛骨悚然和煦纳粹废墟不寒而栗踉跄

读课文回答问题:1.你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什么吗?对它印象如何?2、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看了资料和课文后,我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问题1: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毒气室的遗迹拥挤的宿舍纪念墙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1.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2.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3.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4.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5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问题2: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其中深层含义是什么?(1)、“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2)、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3)、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抑。分析句子语言内涵的方法。①从本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②从句位入手,注意相邻或对应之处。③结合中心来理解。④联系背景来理解。⑤把握句子所蕴涵的情感。问题3:

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物非人非,悲上加悲。(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今天的奥斯维辛博物馆问题4: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四、自由分组讨论: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和平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伊拉克战争硝烟未灭,利比亚战火又起。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课后作业做“同步练习”。Thanks!第二节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一、探究一词多义【相关知识】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如“引”:《说文》解释“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成语“引而不发”的“引”,就用引的本义,其他意义如“延长、引申、引导、引退”等,都是从“开弓”这个意义派生出来的。2.词的引申义在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引申义和本义密切相关,本义是引申义的根据,引申义是本义的发展,本义只有一个,而引申义可以有一个、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这些意义都是跟本义有着意义上的联系,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由此产生的。引申义有远近之分,离本义近的叫作近引申,离本义远的叫作远引申。远引申一般是由近申义再引申的,所以也称为间接引申,近引申也叫直接引申。3.词的比喻义比喻义是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任务设计】任务一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借助网络,探究以下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①素:

“素”,会意字。本义是未染色的丝织品,这种织品柔软光洁,色白,《孟子·滕文公上》:“冠素。”冠素,就是戴着用未染色的丝布做的帽子。从丝织品的颜色引申出“白色”的意义。《诗经·召南·羔羊》中的“素丝五纪”就是“白色丝五条”。把丝织品的颜色用在抽象意义上,引申出“白白”“空”的意义,《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餐”就是“不白吃闲饭”。“素”未着色,体现了丝织品的本色,所以引申出“朴素”的意义。《淮南子·本经》:“其事素而不饰。”“白色”“白白”“空”“朴素”等意义都是从“素”的本义所概括的颜色引申而来的。②兵:“兵”,是个会意字。小篆字形是双手持斧,本义是兵器。《说文》:“兵,械也。”《楚辞·九歌·国殇》:“车错彀兮短兵接。”成语“砺兵秣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资治通鉴·吴纪》:“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苏洵《六国论》:“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以本义为中心,直接引申出与兵器有关的事——“军事”“战争”。《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任务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本义,并举例说明其比喻义。①风浪:“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比喻义为:艰险的遭遇。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②风雷:“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比喻义为: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③风起云涌:“风起云涌”本义为:大风起来,乌云涌现。比喻义为: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④烽火:“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义为:战火或战争。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⑤曙光:

“曙光”本义为:清晨的日光。比喻义为:已经在望的幸福。如: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⑥冰霜:

“冰霜”本义为:冰和霜。比喻义为:神色严肃。如:他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近他。⑦赤裸裸:

“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比喻义为:毫无遮盖掩饰。如:殖民者赤裸裸的残酷的掠夺,激起了当地土著民族顽强的反抗。⑧传声筒:

“传声筒”本义为:话筒。比喻义为: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如: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二、把握古今意义的不同【相关知识】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演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如“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3.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比如大家熟悉的“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如《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4.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到表示另外一种对象,古今之间的差别较大,没有明显的联系,这就叫作词义的转移。文言词汇中这种现象较为常见。如“弃兵曳甲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走”,古义是“跑,逃跑”,今天是“一步步地走”的意思。5.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历史进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是“批评议论”之义,而今天的“谤”却是“恶意中伤”之意,已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还有大家熟悉的“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任务设计】任务一请查阅资料,分析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并分别举出实例。①交通:

古义是勾结,例:《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今义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例:交通发达的城市。②爪牙:

古义是国家的猛将、帝王在军事上的勇猛助手,褒义词,例:《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今义是坏人的帮凶、走狗,贬义词。例:他其实也不过是乱世权贵的爪牙。③锻炼:

古义除“冶金”之义外,还有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的意思,贬义词。例:《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今义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强健体魄,或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来提高觉悟、增强能力。例:锻炼身体。

④牺牲:

古义是牛、羊、豕等祭品。例:《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今义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例:为国家牺牲的英烈。⑤经济:

古义是经国济民、治理国家。例:杜甫《上水遣怀》:“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今义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例:世界银行向阿富汗提供逾2亿美元支持其经济发展。⑥便宜:

古义是方便适宜、因利乘便,见机行事(“便”读biàn)。例:《史记·汲黯传》:“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