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知识精讲精研+能力培优提升】 高考大一轮 复习课(统编版)_第1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知识精讲精研+能力培优提升】 高考大一轮 复习课(统编版)_第2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知识精讲精研+能力培优提升】 高考大一轮 复习课(统编版)_第3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知识精讲精研+能力培优提升】 高考大一轮 复习课(统编版)_第4页
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知识精讲精研+能力培优提升】 高考大一轮 复习课(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史历一轮复习专题03:春秋战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范围:《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春秋战国的政治

春秋战国的经济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

春秋战国的民族关系目录CONTENTS等数百处时间轴周平王东迁洛邑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周王室被秦国吞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老子(生卒年不详)01政治PARTONE01列国纷争,“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知识点:概况“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影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战国时期长城称为堑。(1)诸侯国在中原地区广泛修建长城,诸侯国之间筑有长城,是为了兼并和防御的需要,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分裂割据的表现。(2)北方边境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东胡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但长城并未阻断民族交融,周边民族在与中原华夏族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02战国变法运动知识点:背景(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2)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政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展开变法运动。(3)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主张“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颁布《法经》楚国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必然性打破世卿世禄制,削弱贵族特权发展封建小农经济,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封建性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旧贵族势力,改革侧重军事02战国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知识点: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政治: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特点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影响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02战国变法运动知识点:唯物史观——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的必然性(1)生产力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3)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03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知识点:04官员选拔: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05法律:(1)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的铸刑书,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子产“铸刑书”引发了一场辩论。邻国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员写信为子产,反对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罚适用于乱世,公布邢书会使得老百姓更注重争端,而不顾道德礼义。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2)《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封建性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知识点:06户籍制度: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度户籍,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商君书》说: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这是指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有登记。知识点:07赋税制度:自战国至唐两税法:以人丁为主02经济PARTONE01农业:(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2)各国纷纷修建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3)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4)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知识点:02手工业和商业:(1)条件: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2)表现:手工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冶铁技术出现。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知识点:03运河: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知识点:03思想文化PARTONE01孔子和老子、管子知识点:项目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内容(1)核心观念是“仁”,仁者爱人,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苛政。(2)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3)崇德尚贤:见贤思齐焉(4)和: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夷夏之辨(1)唯物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追求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2)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政治: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01孔子和老子、管子知识点:项目孔子老子教育成就(1)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2)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后来这些文献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02百家争鸣知识点:背景——社会大变革(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3)阶级: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新兴的_____阶层崛起。(4)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主题: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02百家争鸣知识点:派别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儒家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提倡“仁政”家国情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崇德尚贤: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一思想:定于一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02百家争鸣知识点:派别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地位或影响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02百家争鸣知识点: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03科技:司南知识点:04医学:(1)战国时的扁鹊已经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2)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了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05文学:(1)春秋时期成熟的《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方面,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2)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屈原继承《诗经》的优秀传统,采用楚国民歌方言,创造出一种句子较长的新诗歌体裁,成为楚辞,《离骚》《天问》是其代表作品。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知识点:06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稷下学宫是官学。07战国末年,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认为只要统一才能结束战乱。知识点:08史学:《春秋》(私家撰著,编年体)《左传》(编年体,首开史论有别的风气,儒家思想)《国语》(国别体)论文集:战国晚期《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0904民族关系PARTONE01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华夏认同。先秦时期是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时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知识点:02华夏认同: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学会分析体现出“华夏认同”的材料,判断是否有华夏认同观念。《国语·楚语》中申叔时指出,教太子学《春秋》、诗、礼、乐、训典;子囊在提到楚国时,指出“抚有蛮夷”,“以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有)楚人积极学习中原的文字与典籍,还对南方诸国实施安抚或征伐,使他们归顺诸夏,由此可见楚人对华夏的认同学会分析体现出“华夏认同”的材料,判断是否有华夏认同观念。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等号召组织同盟,合力对抗他们认定的所谓“夷狄”国家。“尊王”就是尊奉周天子为主,“攘夷”就是排斥蛮、夷、戎、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