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业防毒技术1课件_第1页
4工业防毒技术1课件_第2页
4工业防毒技术1课件_第3页
4工业防毒技术1课件_第4页
4工业防毒技术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安全技术第四章工业防毒技术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平安是幸福的基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接触到许多有毒物质。这些毒物的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并且当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可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石油化工生产中预防中毒是极为重要的。第一节工业毒物的分类和毒性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第三节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第四节综合防毒措施第四章工业防毒技术一.工业毒物及其分类广义:凡作用于人体并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1.几个基本概念毒物:狭义:少量进入人体可导致中毒的物质。通常所说的毒物即为此类。工业毒物:工业生产中所使用或生产的毒物。第一节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人体内含有一定数量的铅、汞,但不能由于这些物质的存在就判定中了毒。任何物质当服用达到中毒剂量时,都可成为有毒物质。如一次服用氯化钠200-250g会致死。有的剧毒物质在微量时,可有治疗作用。氯化钠溅到鼻粘膜上会引起溃疡;氮在911MPa下有显著的麻醉作用。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才是毒物。一切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

数量作用条件毒物的含义是相对的!毒物的理解:毒物侵入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这种病变就称为中毒。中毒: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职业中毒三要素2.分类①按物理形态气体液体固体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如氮氧化物、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蒸气由液体蒸发、固体升华而形成。如苯、汽油蒸气、熔磷时的磷蒸气等。雾如酸雾、喷涂作业中的含溶剂的漆雾等。粉尘烟尘直径大于1微米的固体微粒。固体物质在机械粉碎、研磨、打砂时形成。如水泥加工。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1微米的固体微粒。如塑料、橡胶加工时产生的烟;炼钢、炼铁产生的烟等。无机毒物有机毒物②按化学类属主要包括金属与金属盐、酸碱及其他无机物。如苯、四氯化碳、硝基苯、有机磷、有机氯等如汞、铬、铍、锰、铅、砷、氯气、硫化氢、光气等。主要包括脂肪族碳氢化合物、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③按作用性质刺激性毒物窒息性毒物麻醉性毒物全身性毒物酸的蒸气、Cl2、NH3、SO2等N2、H2、He、CO、H2S、HCN等芳香族化合物、醇类、脂肪族硫化物、苯胺、硝基苯等以金属居多,如Pb、Hg等二.工业毒物的毒性:毒性:指毒物的剂量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化学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所需剂量(浓度)愈小,则毒性愈大。评价毒性的指标:lethal致死的1.毒性及其评价指标剂量浓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毒物的量,常用mg/L表示。吸入性毒物用此值计算。某种物质引起一定毒作用效应的量,以每单位体重所摄入的毒物量来表示(mg/kg)。dose剂量concentration

浓度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使全组染毒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浓度)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

或LC50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0或LC0使全组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浓度)使全组染毒动物中有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浓度)。使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浓度)。常用的毒性评价指标:2.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表4-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GB

5044—85)

半数致死量(LD50)常用来反映各种毒物毒性的大小。

按照毒物的半数致死量大小,可将毒物的毒性分成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五级。

3.影响毒性的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1)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随碳原子增加毒性愈大。但碳原子数超过一定限度时,毒性反而下降(如戊烷<己烷<庚烷,但辛烷毒性迅速减低)。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烷烃一般而言,直链的>支链的,分子结构对称的>不对称的。在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程度愈大,其毒性愈大。如毒性:乙烷<乙烯<乙炔。不饱和键数量越多,毒性越大。毒物分子中某些元素或原子团对毒性大小有显著作用。脂肪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卤族元素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中带入氨基和硝基苯胺衍生物中以氧、硫、羟基置换氢毒性增强①溶解度固态毒物一般是在溶解状态下被吸收的,故溶解度愈高,潜在危险性愈大。如As2O3

溶解度较As2S3大3万倍,其毒性亦大。溶解度影响毒性作用部位:脂溶性毒物能透过皮肤吸收,易于透过细胞膜;气态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F、NH3等)多为上呼吸道粘膜所吸收,难溶于水的毒物(如NO2)可进入肺泡。(2)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②挥发性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值均为45mg/L,但苯很易挥发,而苯乙烯的挥发度仅及苯的1/11,所以苯实际上比苯乙烯的危害性高。乙二醇的毒性比较高,但挥发性小,严重中毒的事故也很少发生。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进入人体的量也越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大,毒作用越大。③分散度

粉尘、烟、雾等状态物质,其毒性与分散度有关。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比表面积越大,其化学活性越强,毒作用越大。毒物颗粒的大小还可影响其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和溶解度,从而可影响毒性。如锌等金属物质本身并无毒,但加热形成烟状氧化物时,可与体内蛋白质作用,产生异性蛋白而引起发烧,称为铸造热。①相加作用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3)毒物的联合作用。

化学结构近似或属同系化合物,或对机体的毒作用机制相似的毒物,往往表现为相加作用。例如,大多数碳氢化合物(汽油、乙醇、乙醚等)在麻醉作用方面是相加作用;大部分刺激性气体(氯、二氧化硫等)的刺激作用也是相加作用。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大大超过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又称增毒作用。②相乘作用如:如SO2被单独吸入时,多数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如果将SO2混入含锌烟雾气溶胶中就会使毒性增加一倍以上;再如CO与HCN或氮氧化物共同存在时为增毒作用。③拮抗作用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低于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如氯和氨。拮抗作用在生产环境中的实际意义较小。一般通过测定各个毒物和多种毒物混合物的LD50,可以初步判断毒物联合作用的类型。一般根据多种毒物混合物的实测LC50(OLD50)与预计LD50(PLD50)的比值来评价。有些学者提出PLD50/OLD50比值在0.4~2.7范围内属相加作用,大于2.7属相乘作用,小于0.4属拮抗作用。此外,生产性毒物与生活性毒物的联合作用也很常见。

如嗜酒的人易引起中毒。因为乙醇对铅、汞、四氯化碳、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均有增毒作用。(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的关系高温条件可促进毒物的挥发;湿度会增加氯化氢、氟化氢等某些毒物的毒性;高气压可使溶解于体液中的毒物量增多;劳动强度加大,呼吸量大,吸收毒物的速度加快;耗氧量增加,使工人对某些毒物所致的缺氧更加敏感。(5)个体因素与毒性的关系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在同样条件下接触同样的毒物,往往有的人长期不中毒,有的却发生中毒。人体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个体因素,对于毒物的毒作用均有影响。

未成年人抵抗力弱,不易参加有毒作业;患有代谢功能障碍、肝脏及肾脏疾病的人解毒功能大大降低,较易中毒;妇女在孕期、哺乳期参加接触汞、铅的作业,会对胎儿及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取决于毒物的危害程度。毒物的危害程度是指毒物在生产和使用条件下发生损害的可能性,取决于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量和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等。为了区分工人在进行接触毒物的作业时,有毒物质对工人危害的大小,国家颁布了《有毒作业分级》标准。该标准依据毒物危害程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和毒物浓度的超标倍数三项指标将有毒作业共分为五级:0级(安全作业)、1级(轻度危害作业)、2级(中度危害作业)、3级(高度危害作业)和4级(极度危害作业)。第二节工业毒物的危害一、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生活中中毒的主要形式职业中毒的主要形式职业中毒的最主要形式1.呼吸道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气体、蒸气、雾、烟及粉尘等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因此,呼吸道是工业毒物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在全部职业中毒者中,95%是经呼吸道引起的。由于肺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面积大,肺胞壁极薄,其表面又为碳酸的液体所湿润,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的吸收极其迅速,如人体吸进大量的氰化氢、一氧化碳或苯等,在数分钟内就可以中毒昏倒。另外,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被肺泡吸收后不经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无法起到解毒作用,所以有更大的危险性。2.皮肤经皮肤侵入的毒物也不经肝脏而直接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能经过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三类:(1)能溶于脂肪或类脂质的物质。芳香族的氨基、硝基化合物、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四乙铅)、有机磷化合物、氯仿等(2)能与皮肤的脂酸根结合的物质。如汞及汞盐,砷的氧化物及其盐类。

(3)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如强酸、强碱、酚类及黄磷等。工业毒物经皮肤吸收而致中毒者也较常见。它是穿过表皮屏障或通过毛囊和皮脂腺而进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的事例甚少。主要是食用受毒物污染的食物或毒物溅入口腔造成的。3.消化道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主要是固体、粉末状毒物。如有机磷、氰化物等。由消化道吸收的毒物,大多随粪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肠内被吸收,经肝脏解毒转化后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二.工业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物转化及排出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淋巴系统分布到全身。在最初阶段,血流量丰富的器官,毒物量最高。以后按不同毒物对各器官的亲和力及对细胞膜的通透能力毒物又重新分布,使某些毒物在某些器官和组织的量相对很高。1、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有机毒物多属于非电解质,在体内多呈均匀分布,而无机毒物和各种电解质则多分布不均匀。

如:铅主要集中于骨骼,碘对于甲状腺组织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而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一般说来,易于透过细胞膜的毒物可广泛分布到全身各组织,而不易透过细胞膜的毒物则分布范围较小。血脑屏障具有一定的防御保护作用。分子较大、脂溶性低的物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有些毒物在血液中就直接与血液成份起反应而产生毒作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等。大多数毒物在肝脏内经生物转化后再进入大循环。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毒物积聚的部位可能是毒作用的主要部位。如与CO结合的血红蛋白就是CO的毒作用部位。有些毒物因易溶于脂肪或与组织中某些成份结合而积聚于体内某些部位。但骨骼却不是铅毒作用的部分。若毒物对其贮存的部位无明显危害,则该贮存部位被称为贮存库。贮存库对于急性中毒具有保护作用。人体贮存库主要有血浆蛋白、骨骼及脂肪。贮存库中的毒物与血液中游离的毒物保持着动态平衡,当血液中毒物浓度下降时,贮存库中贮存的毒物又可逐渐释放到血液中。这种贮存和积聚对机体是一种潜在性的危害,因为在一定条件下毒物又可以重新释放出来而产生毒作用。这是引起慢性中毒的重要条件。2.毒物的生物转化进入人体的毒物,有的可直接损害细胞的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而多数毒物在体内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发挥其毒性作用。所以,一种毒物引起的中毒,可因其本身的毒性,也可因其在体内转化成有毒的代谢产物所致。毒物的生物转化又称代谢转化,是指毒物在体内转化形成某些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一般具有较高的极性和水溶性,容易排出体外。生物转化过程:第一步: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解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一般而言,生物转化是一个解毒过程,但有些化合物,经转化后的代谢产物比原来物质毒性更大,称为代谢活化。大多数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肝脏系统也是排出毒物的主要途径。毒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肝脏解毒后进入胆汁,然后经胆道排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有些气体或挥发性液体主要经肺排出;有些毒物可随汗液、唾液、乳汁、经血等排出少量,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3.毒物的排出毒物排出是一种解毒方法,但在排出过程中有时可能引起器官的损害。如汞经肾脏和结肠排出可导致肾损害和结肠炎。三、职业中毒的类型由于大量毒品短时间侵入人体所造成的病变。

特点: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症状:主要有呕吐、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昏迷等症状,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氯气中毒、急性氨中毒等。1.急性中毒引起急性中毒的原因:根据化工系统近几年来的统计,大多数急性中毒事故的原因是违章操作,约占全部事故的60%~70%。如超压运行,操作温度过高或过低,物料多加或少加,或开错阀门、忘记关阀门等,使大量毒物泄漏,造成急性中毒。[案例]:某树脂厂环氧树脂车间在水洗树脂时,操作工未按规程要求降温即加苯,引起容器爆炸,大量苯外溢,造成多人急性中毒。

长时间内有低浓度毒物不断进入人体,逐渐引起的病变。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有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如汞、铅、锰、砷、苯等。

特点:毒物作用于人体速度缓慢,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引起病变,常被忽视而不能及时发觉,也不易在短期內治愈。2.慢性中毒导致慢性中毒的原因:

(1)设备陈旧、工艺流程不合理、物料腐蚀等原因,造成毒物的跑、冒、滴、漏,使作业环境毒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2)安全防护设施差,作业岗位缺少通风排毒装置或使用效果不好,或搁置不用,或维护不善,均可造成作业环境毒物超标。

(3)防毒知识缺乏和个人卫生不良,如在有毒岗位进食、吸烟,不注意个人防护和不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具,下班不洗澡、不更衣等。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病变较急性的时间长,发病症状较急性缓和的中毒。

如CS2、Hg中毒。3.亚急性中毒四、职业中毒对人体系统及器官的损害神经衰弱症候群。慢性中毒物的早期症状。神经症状。如CS2、汞、四乙基铅等。多发性神经炎。如CS2,As、铅中毒等1.神经系统2.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变性:溶血性贫血等:如慢性苯中毒,放射病等。如苯胺、CO中毒。如急性砷化氢中毒。窒息:3.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如氨气、氯气、光气以及氮氧化物、有机氟、农药等中毒。如CO、HCN、H2S中毒等中毒性水肿:中毒性支气管炎:为过敏性反应,如苯二胺、乙二胺中毒等支气管哮喘:如汽油肺纤维化:如铍中毒.5.循环系统如:心律失常、心肌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卤代烃类、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以及汞、砷、铅、锑、钡、钻等金属,还有农药、有机溶剂等都能引起心脏损害。4.消化系统经消化系统进入人体的毒物可直接刺激、腐蚀胃粘膜产生绞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6.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慢性肾小管损害、肾病综合征等。直接损害肾脏的毒物有汞、镉、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溴甲烷、磷化氢、砷化氢等。8.皮肤皮肤接触毒物后,由于刺激和变态反应可发生瘙痒、刺痛、潮红、癍丘疹等各种皮炎和湿疹。如沥青、石油、铬酸雾、合成树脂等对皮肤的作用。肝脏是毒物最常损害的器官之一。能引起肝脏损害的毒物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磷、磷化氢、砷化氢、三氧化二砷、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氯乙烯、苯胺、三硝基甲苯、丙烯醛、二甲基甲酰胺、氰化物、多氯联苯、有机磷农药等。7.中毒性肝病五、常见工业毒物及其危害1.金属与类金属毒物[理化特性]蓝灰色重金属,熔点327℃,沸点1525℃。加热至400-500℃可产生大量铅蒸气,在空气中可迅速氧化为Pb2O并凝结成铅烟。[接触机会]

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制药、化工工业等①.铅(Pb)工业中应用广泛,铅化合物种类很多,接触铅的人数也多,因此,铅中毒是主要的职业病之一。以粉尘、烟或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消化道。铅的无机化合物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血液中的铅分布以肝、肾中含量最高,数周后约有95%离开该组织成为稳定而不溶解的磷酸铅,沉积于骨、毛发、牙齿等。急性中毒少见,基本上是慢性中毒,表现为铅瘫痪、腹隐痛、神经衰弱;牙龈边缘出现蓝黑色“铅线”。[危害]严格控制车间空气中的铅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生产过程要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生产环境及生产设备要采取通风净化措施;注重工艺改革,尽量减少铅物料的使用;生产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车间内吸烟、进食、饭前洗手、班后淋浴,并注意及时更换和清洗工作服。[预防措施]②.汞(Hg)[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汞常温下能蒸发,表面张力大,汞蒸汽可吸附于墙壁、地面及衣物等形成二次毒源。[接触机会]

汞矿开采、仪表制造、电气器材制造或维修、化学工业、口腔科医用补牙剂等。[危害]

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体内分布以肾中最高,其次是肝、脑。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起病急,全身症状重,明显的口腔炎、汞毒性皮炎,偶尔出现间质性肺炎症状。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易兴奋、激动,汞毒性震颤以手指细震颤为典型。[预防措施]

采用无汞生产工艺;消除流散汞及吸附汞,以降低车间空气中的汞浓度;患有明显口腔炎,慢性肠道炎,肝、肾、神经症状等疾病者均不宜从事汞作业;其他参见铅的预防措施。③.锰(Mn)[理化特性]

浅灰色金属、质脆、反应活泼。[接触机会]

锰矿开采、运输、加工,电池、电焊、塑料、油漆、染料、合成橡胶等[毒性]

锰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各不相同,化合物中锰的原子价越低毒性越大。[危害]

以锰烟、锰尘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以慢性中毒为主。轻度及中度中毒者表现为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轻度震颤,易跌倒,举止缓慢,感情淡漠或冲动。重度中毒者出现四肢僵直、动作缓慢笨拙,语言不清,写字不清,智能下降等症状。[预防措施]

必要时可戴防尘口罩;其他参见铅的预防措施。

④.铍(Be)[理化特性]银灰色轻金属,熔点1284℃,沸点2970℃,质轻、坚硬、难熔于水,可溶于硫酸、盐酸、硝酸。[接触机会]制造铍、电子产品、珠宝、牙修补材料、和飞行器的行业,也在金属机械厂、飞行器修理业、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和再循环含铍合金的产品的行业。[危害]铍及其化合物为高毒物质,毒性最大的为氟化铍和硫酸铍。主要以粉尘或烟雾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起局部作用。急性铍中毒很少见,以慢性中毒多见,主要是吸入难溶铍化合物所致,接触5-10年后可发展为铍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后期可发生肺水肿、肺原性心脏病。铍中毒还可引起皮炎,可溶性铍可引起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铍及其化合物还可引起黏膜刺激,如眼结膜炎、鼻咽炎等,脱离接触后可恢复。[预防措施]参见铅的预防措施。不断增加的有机溶剂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在职业病中,有机溶剂中毒已成为职业危害的头号杀手。我国2002年发布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中毒有56项,其中有26项为有机溶剂中毒。2.有机溶剂[理化特性]属于芳香烃类化合物,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常温下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接触机会]工业、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如化工中的香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酚、氯苯、硝基苯的生产及使用溶剂和稀释剂如喷漆、制鞋、绝缘材料等行业。①苯(C6H6)[危害]以蒸气状态存在,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皮肤仅能进入少量。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初期有粘膜刺激,随后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以及头痛、头晕现象。重症患者还会出现昏迷、谵[zhān]

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呼吸浅表、血压下降,严重的可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症状为神经衰弱综合症,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应进行综合性预防。有些生产过程,应以无毒或低毒的物料代替苯;生产场所应加强通风净化措施;必要时使用防苯口罩等防护用品;手接触苯时应注意皮肤保护。[预防措施][理化性质]②甲苯、二甲苯均为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甲苯的沸点100.6℃,闪点6~30℃,爆炸极限1~7.6%。甲苯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9。二甲苯有邻、对、间3种异构体,且其理化性质相似。沸点138.2℃~144.4℃

,闪点29℃

,爆炸极限1~7.6%。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3.7;。[接触机会]大量地用来代替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工业上用来制造炸药、苯甲酸、合成涤纶;作为航空汽油的添加剂。[危害]二者均属低毒类。工业生产中主要以蒸气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吸收很少。两者主要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眩晕、无力、酒醉状,血压偏低、咳嗽、流泪,重者有恶心、呕吐、幻觉甚至神志不清。慢性中毒主要因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蒸气所引起,可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现象。[预防措施]

参见苯。[理化特性]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臭味的液体。易挥发易爆易燃。其主要成分为脂肪烃。易溶于苯、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接触机会]动力燃料,橡胶、油漆、燃料、印刷、制药、黏合剂等工业中作溶剂,在衣物的干洗及机器零件的清洗中作去油剂。在汽油的运输及贮存过程中均可接触汽油。③汽油(Gasoline)[危害]以蒸气形式从呼吸道吸入,具有去脂作用,能引起中枢系统细胞内类脂质平衡障碍,对其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为麻醉作用,症装轻时头晕、头痛肢体震颤、精神恍惚、流泪。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眼球震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