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巷》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
这首诗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接触过不少诗歌,但大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接触较少,所以在诵读方法和鉴赏方法上会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指导。新课标关于诗词教学的建议是,要加强对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适合采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倾情诵读来进行二度创作,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要通过深层研读来品味鉴赏诗歌的意蕴,咀嚼出其精华之所在。二、教材分析
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代表作,《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颓圮的篱墙,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所以,《雨巷》的艺术性可以说是: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另外,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熏陶。比如,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了古典诗词,又超越了古典诗词。诗人有继承,也有创新。当然,《雨巷》为人称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这些都应该渗透到教学中去,不过,有些可以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可以呈现在课后练习上。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用心默读,把握诗歌的主题。2、倾情诵读,力求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3、用心品味,咀嚼经典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学习重点:诵读与鉴赏学习难点:咀嚼经典意象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步骤
1.以作者发表这首诗的时间和反响来导入新课,并因势利导,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忧愁哀怨,再通过默读,抓住造成诗人如此忧愁哀怨的原因,从而顺理成章挖掘出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这比放在鉴赏意象时再解决要更合乎学生的思维过程。2、在通过速读、默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这首诗之后,再让学生来倾情诵读这首诗,就会比较容易找对感觉、找准状态了。在诵读这一个环节,学生是最主要的展示者,无论是诵读还是点评,都要以学生为主,必要时老师再点拨指导,比如所要投入的感情、句子的重音、该使用气声或拖音的地方或者是需要根据内容不同而做出相应变化的地方,必要老师可以范读。1--2诗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
•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
巷-
∣,∣我
∪
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
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
愁-
∣。
3、在学生充分诵读之后,进入品味鉴赏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说出作者为表达这种忧愁哀怨之情而选用了哪些意象,再让学生写出这些意象给人感觉。而品出了这些意象所独有的那种意蕴、情调,鉴赏就算成功了。至于这首诗在手法上的鉴赏,可以放在练习中解决,以免冲淡这节课对意象的重点解读。在这个重点环节中,还需要突破一个难点:丁香结的意象。用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诗人是以丁香花来写忧愁,还是以丁香蕾来写忧愁?学生回答之后,再依据实际情形进行探究、引导。并适时补充南唐中主李璟的
《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加深他们对丁香结是愁情代言物的理解。4、可根据课堂情形和学生的实际收获来进行课堂小结。5、设计一个能激励学生创作欲望的作业,请大家尝试写一首小诗,用个人色彩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独到感受。6、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品的所表达的感情和造成这种感情的原因;二是作品的意象,先去掉意象的修饰语写出,然后激励学生抓住某一意象给人的感受并能描绘成功,再补足,以体现板书既是对文本框架的构建,也是对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一种引导。板书语言虽然无声,但它却是每节课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它既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知识的重点,又清清楚楚地显示出知识间的层次和内在联系,它既是教师的“脸面”,又是教师讲课风格的具体形象记录。好的板书应该做到整洁简要,重点突出,布局合理,体现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经久不忘。
《雨巷》学情分析
这首诗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虽然已经接触过不少诗歌,但大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接触较少,所以在诵读方法和鉴赏方法上会需要一些切实有效的指导。新课标关于诗词教学的建议是,要加强对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适合采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把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倾情诵读来进行二度创作,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要通过深层研读来品味鉴赏诗歌的意蕴,咀嚼出其精华之所在。一、学生对诗歌意象的把握会有不到位的地方: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可用课件来弥补学生认识不足之处。1、油纸伞。因为油纸伞本身就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2、雨巷。(用课件图片来激发感受)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3、丁香。(既要展示图片,又要联系古诗词来突破鉴赏上的难点)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浣溪沙》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代赠》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忧愁、彷徨、凄婉迷茫的。所以是丁香结的意象喻指愁怨更为恰切,而不是盛开的丁香花。4、篱墙:(用课件图片展示来激发感受)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感觉。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情感,沟通意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就是阅读主体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阅读经验的迁移,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阅读经验来正确地解读诗歌,是我常用的方法。二、学生对诗歌诵读的把握会有不到位的地方:在诵读上,学生还只是凭感觉,缺少必要的诵读技巧指导。比如所要投入的感情、句子的重音、该使用气声或拖音的地方或者是需要根据内容不同而做出相应变化的地方,必要老师可以范读。1--2诗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
•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
巷-
∣,∣我
∪
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
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
愁-
∣。
三、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把握会有不到位的地方:在学生充分诵读之后,进入品味鉴赏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说出作者为表达这种忧愁哀怨之情而选用了哪些意象,再让学生写出这些意象给人感觉。而品出了这些意象所独有的那种意蕴、情调,鉴赏就算成功了。至于这首诗在手法上的鉴赏,可以放在练习中解决,以免冲淡这节课对意象的重点解读。在这个重点环节中,还需要突破一个难点:丁香结的意象。用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诗人是以丁香花来写忧愁,还是以丁香蕾来写忧愁?《雨巷》教学效果分析根据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诵读和鉴赏作为重点,而对意象的鉴赏则是难点,所以整体来看,教学效果还比较好。尤其是在意象的鉴赏上,实现了难点突破。在诵读这一环节,学生活动的比较充分,诵读水平也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他们能把在1、2诗节中学到的朗读技巧运用到朗读其它诗节中去,如在1、2诗节的朗读中,我指导他们使用拖音,抓住重音,在读3、4诗节时,他们就很好地抓住冷漠、凄清、惆怅以及凄婉、迷茫这些重音,并使用拖音,读出了哀怨、伤感、惆怅的味道。而且也根据每一诗节所表达内容的不同,读的语调、语速都能相应的有所变化。诵读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较好。而且诵读的环节,也体现出了所预设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层次性:1、由快速浏览,捕捉住作者的感情;2、到默读诗歌,思考作者哀怨彷徨的原因;3、再到倾情诵读,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的认知能力、诵读能力是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在鉴赏这一环节,也较好地实现了所预设的目标,并体现出了训练的层次性。1、由诵读进入鉴赏,由会读上升为会赏;2、由不会赏析意象,到能抓住这些意象本身的特点;3、由词不达意地表述这些意象的内涵,到基本能说出这些意象的意蕴、情调;4、由忽略了探究是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还是丁香蕾一样的姑娘,到能突破难点,理解了“丁香结”或者“丁香蕾”的内涵……这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大收获。整节课,学生是充实的,有诵读的训练,有思考的训练,还有表达和交流。再加上课后的评测练习,就能既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又有了诵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以说,这节课上,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做到了;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做的还很不够,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也没有呈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那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在这节课上呈现出来,有待提高。
《雨巷》教材分析《雨巷》选自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标题是——美的真谛,这也是高中语文5册必修课本中唯一有现代新诗的单元,对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标中对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要求是:“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基于此,应该根据新诗的特点,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中的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诗歌的美感的基础上把握新诗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学会初步鉴赏现代新诗。《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的《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作为戴望舒的成名作、代表作,《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颓圮的篱墙,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所以,《雨巷》的艺术性可以说是: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另外,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也接受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营养的深深熏陶。比如,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征了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了古典诗词,又超越了古典诗词。诗人有继承,也有创新。当然,《雨巷》为人称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分析一下这首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抓住第一节的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它们营造了一种意境,一种迷惘、惆怅的晦暗时空。“我”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内心渴望逢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雨巷这样一个封闭、狭窄、晦暗的空间里,孤独、寂寞的“我”在雨中撑着油纸伞却还幻想着美丽而多愁善感的女子的出现。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二、三节是诗人心目中还未见到而想象的丁香姑娘的形象,不厌其烦的想着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看似姑娘是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丁香是古典诗歌中愁思的典型意象,这里借用来象征姑娘的惆怅,但是实则写了姑娘的忧愁,学生理解会有难度,要在此处实现理解上的突破。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我”与姑娘的擦肩而过,飘远。作者就像做梦一样,美丽而遗憾的瞬间交织在一起,就这样与丁香姑娘失之交臂。由怦然心动,紧张窒息到失望落寞……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第五、六节与二、三节对称来写,前后照应,写出了诗歌情感脉络的时空发展变化。走过,消失在雨巷尽头的姑娘,同时消散了她的颜色、芬芳、惆怅,一切的美好、一切的希望、一切的忧愁、一切的迷惘随同姑娘都消逝了……但是新一轮的重新期待
新的希望出现了,首尾呼应,作者在错过一切的一切,依旧还是写到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这里作者曾经的苦闷与感伤消散了,新的希望也梦再一次萌发。作者借着幻想出来的姑娘,和自己的一次美丽邂逅,委婉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的内心情感的流变。让我们如丁香姑娘一样在作者的情感中走过,朦胧但真实的感受到了作者隐晦在诗歌里的情思。《雨巷》评测练习(附答案)评测设计:1-6题为必做题每题10分7-9题为选做题每题20分共120分时间:25分钟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凄婉wǎn太tài息
彷páng徨B.寂寥liáo
彳chì亍chù
颓圮pǐ
C.雨巷xiàng巷hàng道哀曲qūD.惆怅chàng
篱lí
墙
徘徊páihuái
2.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
寂寥
篱墙
冷漠凄清B.幽愁
悠长
凄宛
惆怅而归C.笙箫
哀曲
太息
彳亍独行D.迷茫
哀怨
颓圮
含蓄蕴藉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沙扬娜拉》。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4.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5、对《雨巷》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正是“风雨如磐”的社会的缩影。
B.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但又不断探索着、追求着的知识青年。
C.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丁香姑娘,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D.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绝望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阅读《雨巷》全诗,回答6~8题。6.第一节诗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7、简要分析第二诗节在思想感情上的表达和艺术手法上的运用。
答:
8.《雨巷》诗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
答:
拓展与创新题9.“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请抓住白居易这首《花非花》的意象来鉴赏其意境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及评分标准1-6题每题10分7-9题每题20分,共120分。1、C。哀曲的曲应为qǔ2.B(“宛”应为“婉”)3.A(《沙扬娜拉》是徐志摩的作品)4.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5.D。诗中充满着诗人的迷惘和希望,只是说迷惘,说绝望有失偏颇。6.幽僻
阴沉、郁闷(意思对即可)7.注意审题,要分两个方面来回答,各占10分。感情表达上:这一诗节中用丁香的“颜色”“芬芳”“忧愁”等来反复加强诗人心目中那位“结着愁怨的姑娘”的形象,并且以她“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来展现作者自己的情感。艺术手法上:采用了排比、顶真、双声叠韵回环复沓的方式,构成了铿锵而又舒缓、飘忽而又蕴藉的韵律,具有强烈的音乐性。8.要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两个要点各占10分。
原因:这两节诗仅第四行所用的两个字不一样。首节是“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在中间五节诗描写了“我”与“姑娘”相逢又离失的经历之后,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往事已经过去,但这种经历仍然时时被我回味,在我的记忆中重现。效果:从结构上看,首尾两节的照应使全诗显得工整完满,余韵悠长。9.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并要结合诗歌的意境意象特点解说准确得10分,表达的情感抓准得5分,意境抓准得5分。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春梦,虽美却短暂;朝云,虽美却易幻灭。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意境朦胧而含蓄。《雨巷》课后反思尽管在备课时,我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学情,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对教材也进行了比较充分地挖掘,如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颓圮的篱墙,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且为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被吸走,所做的课件也比较简洁,并不花哨;对每个环节需多少时间,还进行了较为仔细地考量、打磨,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讲课与写文章一样,得与失,我了然于胸。先说得吧。整体来说,我没有把这首诗处理得支离破碎,课堂上对诗歌的解读是相对完整的,我的教学语言是比较简练的;也由于自己对这首诗的喜爱,对学生的启发、调动也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录这节课所用的不是自己的学生,上课前,我没有与学生提前见面,没有布置预习,这一切的呈现都是真实的。在诵读这一环节,学生活动的比较充分,诵读水平也随着对内容理解的加深而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他们能把在1、2诗节中学到的朗读技巧运用到朗读其它诗节中去,如在1、2诗节的朗读中,我指导他们使用拖音,抓住重音,在读3、4诗节时,他们就很好地抓住冷漠、凄清、惆怅以及凄婉、迷茫这些重音,并使用拖音,读出了哀怨、伤感、惆怅的味道。而且也根据每一诗节所表达内容的不同,读的语调、语速都能相应的有所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且诵读的环节,也体现出了所预设的那种循序渐进的层次性:由快速浏览,捕捉住作者的感情;到默读诗歌,思考作者哀怨彷徨的原因;再到倾情诵读,让学生展示自己,学生的认知能力、诵读能力是在循序渐进中提升。鉴赏这一环节,也较好地实现了所预设的目标,并体现出了训练的层次性。一些学生由不会赏析意象,到能抓住这些意象本身的特点;由词不达意地表述这些意象的内涵,到基本能说出这些意象的意蕴、情调;由忽略了探究是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还是丁香蕾一样的姑娘,到能突破难点,理解了“丁香结”的内涵……这就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大收获。他们在诵读与鉴赏上的收益最大,所以,诵读与鉴赏的环节也就成为了课堂上的两大亮点。但是,有得必有失,在课堂上,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失最多的地方。由于录这节课时,面对的是高一刚入校三个星期的学生,他们所受的诗歌朗读训练与鉴赏训练很有限,这方面的知识也几乎为零,基本上全凭直觉,所以在前面的诵读环节,用时较多。也正因为在诵读环节上用时较多,直接导致了在接下来的鉴赏环节上的时间紧张,给学生发言的时间就相对较少;而有些同学在赏析意象时却去描绘一种情境,而不去抓住这些意象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这首诗中传达出的意蕴、情调,因为时间有限,能给予他们的指导也就比较有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可以说,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我注重了;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我做的还很不够。现在新课标所倡导的那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在这节课上呈现出来。另外,我因为有强烈想上好这节课的愿望,无形中给了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记得《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败涂地。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太想打好球的手在颤抖,太想走好钢丝的脚在颤抖,太想赢的心在颤抖。人都有这么一个弱点:当对某一件事过于重视时,心里就会紧张,而一紧张,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精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会使我们的才能无法正常发挥,最终导致我们的失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也就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也正像去做这样的事:给小小的缝衣针穿线,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一个人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常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
我因为太想上好这节课,也希望学生能有上好地表现,结果在上课过程中,生怕自己会说错话,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中美高新技术转让合同
-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传承与保护研究》
- 《我国大学生中式台球赛事发展研究》
- 《新质生产力涵盖的行业和领域》范文
- 《异向旋转叶片盘设计及对餐饮油烟颗粒物捕集的研究》
- 《InterTAN和股骨髓腔的匹配度与术后隐性失血关系的研究》
- 2024年度房地产买卖合同.do
- 2024年景德镇从业资格证客运考试题库
- 2024年昭通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宇宙生命之谜》精美课件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的麻醉管理
- 运筹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行政执法证专业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公路路政)
- 《人行自动门安全要求》标准
- 广铁集团校园招聘机考题库
- 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工程概述、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标段划分
- 2024-2030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规划与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白玉蜗牛养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HGT 2902-2024《模塑用聚四氟乙烯树脂》
- 2024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物理 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